教育丨小文策案:師生關係

2020-12-11 享書社群

一、師生關係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師生關係的概念

師生關係是指在教育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教師與學生之間以「教」和「學」為中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係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是有效實施教育的前提。

(二)良好師生關係的作用

第一,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第二,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集體凝聚力的形成,促進教育任務的有效完成。

第三,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師生學校生活質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學秩序的基礎。

二、師生關係的內容★★★

(一)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係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處於教育教學的主導地位。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

從教師與學生的社會角色規定意義上看,在知識上,教師是較多者,學生是較少者;在智力上,教師是較發達者,學生是較不發達者;在社會經驗上,教師是較豐富者,學生是欠豐富者。

(二)師生關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係

建立在有利於學生發展意義上的嚴格要求和民主的師生關係,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關係。在這種關係下,不僅師生關係和諧,而且學習效率高。

現代的師生關係是以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為基礎,同時又要看到學生是處在半成熟、發展中的個體,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指導。

(三)師生關係在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係

教育工作者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對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有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但這種精神上的、社會道德上的影響並不是靠說教就能產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於他的人格力量,它會對學生產生終身影響。同樣,學生不僅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水平作出反應,對教師的道德水平、精神風貌更會作出反應,用各種形式表現他們的評價和態度。

三、師生關係的構成

(一)以年輕一代成長為目標的社會關係

第一,師生之間存在代際關係,即反映人類的經驗及其發展與個體經驗及其發展的關係。第二,師生之間存在政治關係,是國家、集體與個人關係在教育中的反映,權威與服從關係是師生政治關係的外部表徵。第三,師生之間存在文化的授受關係,即人類文化歷史與文化現實關係的直接反映。第四,師生之間存在道德關係,即人類現實利益關係在教育教學中的反映。第五,師生之間存在法律關係,即現代社會人們之間的責、權關係的具體體現。

(二)以直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的教育關係

首先,從教育過程的主體作用來說,教師和學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係。其次,從教育作為一種組織來說,教師和學生共同生活在學校、班級、教室等社群中,構成組織和被組織的關係。再次,從教育活動的展開來說,教師和學生是一種平等的交往關係和對話關係。

(三)以維持和發展教育關係為目的的心理關係

師生間的心理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為了維持和發展教育關係而構成的內在聯繫,包括人際認知關係、情感關係、個性關係等。師生心理關係的實質是師生個體之間的情感是否融洽、個性是否衝突、人際關係是否和諧。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一種使彼此感到愉悅、相互吸引的、融洽和睦的關係。

綜上所述,師生關係可分為社會關係、教育關係和心理關係。其中,教育關係是基本關係,其他師生關係皆服務於這一關係。

四、師生關係的模式

師生關係的模式有:放任型、專制型、民主型。

三種師生關係模式的比較表

01

五、良好師生關係的特徵及建立

(一)影響師生關係的因素

1.教師本身是影響師生關係的最主要因素。教師自身的道德素質、人格魅力、知識水平、教學方法等是影響師生關係的最主要因素。

2.學生是影響師生關係建立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師生關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教師的認識上。

3.家長和社會對教師的評價與態度也是影響師生關係的一個因素。

(二)良好師生關係的特徵

1.民主平等。

2.尊師愛生。

3.教學相長。

4.心理相容。

(三)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

1.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首先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性,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並積極採納他們的合理建議。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平等和民主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

2.採取正確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教師對待個別學生的言行態度,對師生關係影響很大。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應充滿期待,鼓勵學生知識和技能、能力和人格的發展。管理和教育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師民主的領導方式,能形成良好的班級心理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3.加強自身修養。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角色心理和行為定勢,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主動接近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和理解學生,以自己的形象影響學生。

相關焦點

  • 教育丨小文策案: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質屬性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長人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增強人的體質,完善人的個性的一切活動。它是有計劃的和偶然的,有組織的和無組織的,外在的灌輸和自發的感化的總和。所謂狹義的教育,即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場所,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以使他們的身心朝著社會期望的方向發展的過程。
  • 理想育人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推進有效教育的最佳途徑
    理想育人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推進有效教育的最佳途徑    中國教育在線江蘇站    2018-06-14 大 中 小
  • 教育丨小文策案:課程設計
    組織經驗:按教育教學規律,合理、有效地組織經驗。評價目標達成:實現教育目標。2.過程模式:對目標模式進行反思批判而提出來的。4.自然設計模式:對課程設計中手段和目標的關係作了重新思考。其具體操作過程包括明確設計課程的基本立場、對設計進行深思和反省、具體設計等三個步驟。
  • 教育丨小文策案:課程評價
    一、課程評價的概念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並據此作出改進課程的決策。課程評價是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價值判斷要求在事實描述的基礎上,體現評價者的價值觀念和主觀願望。
  • 教育現代化,從良好的師生關係開始
    從這種情況來看,師生關係還是比較複雜的,不是說教師單方面付出,就會獲得比較好的師生關係,還需要教師有高超的教育藝術,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和學習的快樂。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師生關係的含義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
  • 教育丨小文策案: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
    一、課程目標的內涵廣義的課程目標即教育意圖,包括「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狹義的課程目標主要指「教育目標」。在狹義上,課程目標不包含「教育方針」,只包含「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課程目標具有整體性、階段性、持續性、層次性和遞進性的特點。
  • 【素材】教育篇02—師生關係
    教育篇02—師生關係
  • 當代教育下,師生關係應該更緊密
    但是我們不妨發現,這樣新聞裡的老師都普遍比較年輕,這代表了當代社會師生關係正在轉變。我們知道良好的師生關係,這與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有積極的影響,並且能夠體現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價值和意義。與往不同,以前的老師給人的印象都是刻板嚴厲,但現在隨著年輕老師加入教學隊伍,師生關係也變得亦師亦友,越來越和善。
  • 從師生關係的意義及穩定性來看師生關係的類型
    2.以直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的教育關係師生的教育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和自主發展而結成的教育與被教育、組織與被組織、引導與被引導等主體間關係。它是師生的現實關係的體現,是形成性的。
  • 師生關係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顧明遠先生說:師生關係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在這裡,整個空間產生的交往是立體的、關係是和諧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馴養,彼此需要。然而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關係建立的主動權在於教師。教師如何開啟這段關係,如何維繫這段關係,決定著師生間的關係質量。為了讓孩子們更快適應新環境,對學校、對老師產生足夠的安全感,校長身先士卒,帶領著老師如何與孩子建立聯繫、如何開啟美好的一天。每天早晨,校長都會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和每一個進校門的孩子擊掌,向他們問好。
  • 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師生關係這部分內容考查比較簡單,一般主要以考查識記類知識點為主,較少考查理解。多數以單選、多選、簡答、論述等考題形式出現。一般重點考察師生關係的基本類型、師生關係的內容、新型師生關係的特徵這三部分內容。下面針對於師生關係的給大家簡要介紹。
  • 現代教育: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一時之間,大家都為老師鳴不平,認為老師成了弱勢群體應該受到更多的保護。師生關係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人剛一出生那都是一樣的,那有什麼善惡之分,都是白紙一張。師生關係在學校裡老師的工作也是很累的,不僅要上好課堂還得處理各種各樣的事物,最重要的是一個班級這麼多人,老師也不能一下子全都顧的上來。
  • 師生關係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 深度
    教育之窗[講述教育 評說教育 推動教育]關注教育之窗 我們共享精彩師生關係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 深度授權轉自 | 新校長傳媒(ID:new_xiaozhang)【教育君語】當教師對學生而言,不再是高高在上、遙遙相望,或是唯恐避之而不及時
  • 怎樣的師生關係才叫良好師生關係?
    在一些人員比較多的地方,比如學校,都推遲開學,在疫情緩解後,部分校園開學了,但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又再次休息,現在又過上了暑假,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幾乎少之又少,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還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麼?
  • 建設師生關係的技術
    建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一個極為普遍的願望,因此,人們也注重總結師生關係得以良好發展的經驗。綜合有關研究,我們總結出建設良好師生關係的基本建議。1.確立生命教育的理念要把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來看待,認為教育不僅僅只是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分門別類的知識從而為未來做準備,而更重要的是在於彰顯並提升學生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 現代教育需要什麼樣的師生關係?師道尊嚴是重點
    在學校內部,師生關係納入等級制度,與君臣、父子關係同等看待,上下有尊卑、貴賤、高低之分。但歷史經驗表明,弱化師道尊嚴,必然導致教師行為失範,學生不懂得尊敬長輩、尊重父母,不懂得尊重老師與他人,師生關係淡漠,甚至不倫不類。道不嚴必不尊師,不尊師必不敬學,教育的育人功能就會大打折扣。
  • 正面管教丨讓尊重、平等的師生關係成為可能
    在學校裡,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師生關係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它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情緒,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成長。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對教育和教學是非常有促進作用的。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人們之間彼此存在的差異往往作為一條不言而喻的公理,讓大家接受存在於我們關係中的支配-服從的力量是理所應當的。由於年齡、學識、經驗等的差異,師生關係很容易建構為上下級的不平等的關係,同時我們常常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這種不平等、不尊重的師生關係常常在對待不同類型學生時通過不同的方式被悄悄地建構著。
  • 看看國外老師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小妙招。
    師生關係教育可謂是國家的百年大計,是人類文明得以傳承,科技得以發展的基礎。全世界無論哪個國家哪種膚色哪種信仰的人們在這個觀點上高度一致。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便是課堂授課,而教育的實踐者~老師,在課堂上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師者,按我國古人云: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師生關係的好壞則直接影響著老師們授課的效果。良好的師生關係會讓授課事半功倍,而不健康的師生關係則會讓授課變得寸步難行。
  • 談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並不複雜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發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帶拉近了師生心靈的距離,使學生學習動機由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使教師工作動機由職業需要上升為職責需要。  良好的師生關係並不複雜: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
  • 師德與師生關係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說過「作為一名教師,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養,在多大程度上使這種教育和教養成為他自己的財富,他只能在這樣大的程度上對別人發生教育的影響,而且必然發生這種影響。」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教師自身的學識與道德水平即師德,在潛移默化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也影響著學生對他的看法,進而影響著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