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跑者必補電解質?專家稱大量運動才需要

2020-12-20 搜狐網

  北京時間3月19日,是否羨慕那些運動員拿著五顏六色的電解質飲料喝來喝去,於是跑了一會兒的你也想嘗試一下?但實際上,電解質並不是運動之後必須的補充品,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胡亂補充,反而可能造成意外。

  現在的電解質飲料五花八門遍地都是,但是到底什麼是電解質呢?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專家麥可-伯傑龍表示,電解質就是自帶正負電荷的物質,像礦物質鈉和鉀,在身體內可以產生電流。實際上,人體就是一個巨大的電流系統,電解質的作用就是幫助肌肉接收大腦傳遞的信號,調節肌肉收縮,幫助人體保持酸鹼平衡。

  很多運動飲料的廣告都在宣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會隨著出汗而損失掉很多電解質,因此需要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但實際上,真正像運動員那樣的揮汗如雨的人並不多,如果你只是跑了一小會兒,完全沒有什麼「虧空」。專家建議,如果每天進行一個小時之內的中等強度的訓練,運動之前的均衡飲食和補水已經足以確保電解質水平的穩定,不需要單獨補充電解質。而如果是進行了兩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訓練,是有補充電解質的必要性,因為如果是鈉元素流失過多的話,會引發口渴以及肌肉痙攣等。

  專家同時建議,如果在訓練開始階段就開始感覺到虛弱或者頭昏眼花,通常是由於缺水或者血糖過低,而不是電解質失衡。人本身是無法精確知道體內的鈉含量的,所以你運動之後得到充分休息和補水但仍感到抽筋或者口渴,可以在運動飲料中加入半湯匙鹽,或者添加專業的礦物質粉和鹽類補充劑,或者選擇鈉含量比較多的運動飲料,食物中多加點鹽也是可以的。

  對於馬拉松或者鐵人三項的運動員來說,這類的運動損耗很大,因此每天補充電解質非常重要。但是電解質絕對不是越多越好的,補充太多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比如鈉攝入過量,就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像鉀元素的補充,不需要喝運動飲料,多吃些香蕉或者菠菜就足夠了。

  (Alse)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體育 http://sports.sohu.com/20160319/n441118636.shtml report 824 北京時間3月19日,是否羨慕那些運動員拿著五顏六色的電解質飲料喝來喝去,於是跑了一會兒的你也想嘗試一下?但實際上,電解質並不是運動之後必須的補充品,如果不了解自

");}

相關焦點

  • 跑者補水需防低鈉血症 跑後注重補電解質
    網易體育2月23日報導:當跑者體內缺水時,會導致血流減少,心跳加速,更快的出現肌肉疲勞甚至痙攣,嚴重影響跑步表現。而如果喝水太多,又會出現低鈉血症。那麼,跑者究竟該喝多少水才是適量呢?
  • 跑步超90分鐘需喝運動飲料 補給碳水和電解質
    網易體育7月15日報導:保證體內水分充足是跑者提升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但補水也是有講究的。什麼時候只需要喝淡水,什麼時候需要喝運動飲料?運動飲料能為跑者提供哪些益處呢?
  • 資深跑者必看,這5種關鍵電解質,你補充夠了嗎?
    鈉、氯、鉀、鈣、鎂等電解質,對於跑者來說雖然需求量比較小,但是如果它們缺乏的話,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對訓練和身體都是不利的。資深跑者都懂,電解質飲料什麼的,除非長距離或者馬拉松,基本都不太需要。所以今天咚妞要給的建議就是,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來補充這些關鍵電解質~ 1 缺乏電解質 會帶來哪些困擾?
  • 運動健身時,別忘了要及時補充電解質
    運動後或炎熱的天氣中大量排汗,會使人體流失如納、鉀之類的電解質,使得人體處於不平衡的狀態之下,此時如果單純補充水分,會事與願違,越喝越渴,既達不到補水的目的,甚至會導致體溫升高,小腿肌肉痙攣,昏迷等「水中毒」症狀的發生。
  • 補充電解質防止「水中毒」 大量運動後補水有講究
    隨著氣溫升高,人們運動的熱情隨之高漲,無論是健身、長跑、打籃球還是踢足球,一場運動下來難免大汗淋漓,需要補水。本市職業健身教練王志鵬、營養專家曾亞奇提示,大量運動後補充水分要科學,特別要注意補充電解質,防止「水中毒」發生。人體汗液內含有一些電解質成分,包括鈉、氯、鉀、鎂、鈣等。
  • 如運動脫水要達4%才需補充電解質
    現在,只要一運動就帶上一瓶功能性飲料,已成為不少運動愛好者的習慣。不過,美國網站近日刊文指出,人們現在過於迷信電解質飲料,如佳得樂和脈動,加強性飲料如紅牛等的功效,很多時候你可能並不需要它們。「運動飲料確實不能隨便喝,在不需要補充的時候補充,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 補電解質
    不少人喜歡運動後補水,認為這有助於預防肌肉痙攣。澳大利亞一項研究則顯示,電解質損耗是肌痙攣主要原因,補水反而可能因稀釋電解質濃度增加痙攣風險。伊迪斯考恩大學醫學院讓10名未經訓練的男子在溫度較高的房間內於跑步機上跑步,直至大汗淋漓,體重減少2%。其中半數運動後喝純淨水,另一半喝電解質飲料。
  • 運動後體重下降4%需補充電解質
    運動後補啥水 體重說了算一運動就帶上一瓶功能性飲料,已成為不少運動愛好者的習慣。不過,美國「MSNBC」網站近日刊文指出,人們現在過於迷信電解質飲料如佳得樂和脈動、加強性飲料如紅牛等的功效,很多時候你可能並不需要它們。
  • 補充5種關鍵電解質 跑者須多吃這些食物
    網易體育9月9日報導:鈉、氯、鉀、鈣、鎂等電解質,對於跑者來說雖然需求量比較小,但是如果它們缺乏的話,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對訓練和身體都是不利的。
  • 你還要補電解質!這些飲料都可以
    這幾天跑步,我都遇到了幾個這樣的跑者,他們開始都跑得很快,跑幾百米後不得不停下來走路再跑。其實這樣跑步是最累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儘量勻速的慢跑,不一定6-7分配,就按自己的能力,舒服的輕鬆跑的速度跑,不要把自己跑到很累的狀態就好。
  • 電解質平衡,身體平衡
    體液中,有陰離子和陽離子,如鈉離子、 鉀離子、鈣離子、氯離子等,它們總數是相等的,這樣才保持了體液的酸鹼平衡。體液(body fluid):人體內液體的總稱。全身體液約佔體重的60%,其中2/3在細胞內部,構成細胞漿稱細胞內液;1/3在細胞外,浸溶著細胞,稱細胞外液,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液和腦脊液。
  • ...返崗復工要注意身體健康 專家建議: 提升免疫力可適量補充電解質
    對此,專家指出,除了大家熟知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等「隔離」手段之外,通過適量運動、多喝水和膳食營養均衡等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尤其是適量補充電解質,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不可忽視。當身體水分充足時,呼吸道溼潤,纖毛運動活躍,從而幫助身體排出更多病菌;如果身體缺少水分,纖毛運動不活躍,病菌就很容易進入人體。孫樹俠表示,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因為這時候人體已經很缺水了;而對於那些喝了水依然覺著口渴的人來說,則是因為身體必需的電解質沒有補回來,這時候就需要喝電解質水,或者選用市場上寶礦力水特這樣的電解質飲料。
  • 跑者如何補充運動飲料 馬拉松比賽當天該喝什麼
    搜狐體育訊 運動營養醫學博士同時也是高水平跑者德波拉-舒爾曼表示:「合適的液體補充將決定你有多大的能量,以及你能否享受鍛鍊。」選擇合適的飲料會有助於跑者每一次的跑步鍛鍊,特別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季。那麼跑者應該如何選擇運動飲料?是否需要額外的添加物,如咖啡因等?
  • 運動之後直接喝白開水出現頭暈?不用慌,可能是水電解質紊亂導致
    導語:很多疾病都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尤其是比如腹瀉和大量出汗等相關疾病就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對待水電解質紊亂,如何更好地飲水,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對於愛運動的同學們來說,長期運動導致大量出汗,有可能很多人都只會補充水分,但不會補充電解質,這個時候也是導致脫水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大量腹瀉或者出汗需要注意,在補充水分的時候適當補充鹽分,需要按照0.9%生理鹽水的配比去進行補充水分。
  • 補充電解質 防止「水中毒」
    ,一場運動下來難免大汗淋漓,需要補水。本市職業健身教練王志鵬、營養專家曾亞奇提示,大量運動後補充水分要科學,特別要注意補充電解質,防止「水中毒」發生。  人體汗液內含有一些電解質成分,包括鈉、氯、鉀、鎂、鈣等。其中,鈉能夠調節人體內的水平衡,參與神經傳導;氯能夠調節滲透壓;而鈣則能影響肌肉收縮和骨骼的功能。
  • 跑者最適合哪種運動飲料? 5個技巧可試
    網易體育6月12日報導:運動飲料是跑者補充體能和保持電解質平衡的重要物質,但是每一位跑者的身體狀況不同,同樣的運動飲料在不同的跑者身上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那麼,跑者該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飲料呢?
  • 高溫天氣跑步不能只補水 需維持體內電解質穩定
    注意補水多年來,跑者們被提醒要補水、補水、補水——不管口渴與否,否則會有脫水的風險。最近幾年,跑者們又被提醒說不要過度飲水,因為這可能導致低鈉血症—— 一種有可能致命的病症,是由過量的液體攝入導致血鈉水平降低而引起的。那麼,跑者們應該怎麼做呢?
  • 耐力訓練中,如何補充水分、電解質?這些知識點你了解過嗎?
    進行耐力訓練的健身者,常常感到運動時身體比較疲勞、力量明顯下降、頭痛噁心以及肌肉抽筋等症狀,問了許多資深教練、查了許多關於這方面的書籍,都沒有給出滿意的答案。今天小編分享幾個知識點,告訴你在耐力訓練中如何補充電解質和水分?解開你長期以來的疑惑!
  • 出汗多易致電解質失衡 可多吃這5種水果
    出汗多易致電解質失衡 可多吃這5種水果 網易體育6月15日報導:夏季跑步時流汗增多
  • 夏練別忽略電解質
    夏天運動時,當你發現自己有手腳抽筋現象,不要大意,這可能和身體缺少電解質有關。當人體肌肉組織持續運動時,體內的電解質會隨著汗水排出體外而流失,導致身體溫度持續上升,產生肌肉痙攣,這種情況在夏季尤為突出。  人體內含有一些電解質成分,包括鈉、氯、鉀、鎂、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