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9日,是否羨慕那些運動員拿著五顏六色的電解質飲料喝來喝去,於是跑了一會兒的你也想嘗試一下?但實際上,電解質並不是運動之後必須的補充品,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胡亂補充,反而可能造成意外。
現在的電解質飲料五花八門遍地都是,但是到底什麼是電解質呢?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專家麥可-伯傑龍表示,電解質就是自帶正負電荷的物質,像礦物質鈉和鉀,在身體內可以產生電流。實際上,人體就是一個巨大的電流系統,電解質的作用就是幫助肌肉接收大腦傳遞的信號,調節肌肉收縮,幫助人體保持酸鹼平衡。
很多運動飲料的廣告都在宣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會隨著出汗而損失掉很多電解質,因此需要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但實際上,真正像運動員那樣的揮汗如雨的人並不多,如果你只是跑了一小會兒,完全沒有什麼「虧空」。專家建議,如果每天進行一個小時之內的中等強度的訓練,運動之前的均衡飲食和補水已經足以確保電解質水平的穩定,不需要單獨補充電解質。而如果是進行了兩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訓練,是有補充電解質的必要性,因為如果是鈉元素流失過多的話,會引發口渴以及肌肉痙攣等。
專家同時建議,如果在訓練開始階段就開始感覺到虛弱或者頭昏眼花,通常是由於缺水或者血糖過低,而不是電解質失衡。人本身是無法精確知道體內的鈉含量的,所以你運動之後得到充分休息和補水但仍感到抽筋或者口渴,可以在運動飲料中加入半湯匙鹽,或者添加專業的礦物質粉和鹽類補充劑,或者選擇鈉含量比較多的運動飲料,食物中多加點鹽也是可以的。
對於馬拉松或者鐵人三項的運動員來說,這類的運動損耗很大,因此每天補充電解質非常重要。但是電解質絕對不是越多越好的,補充太多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比如鈉攝入過量,就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像鉀元素的補充,不需要喝運動飲料,多吃些香蕉或者菠菜就足夠了。
(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