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春捂秋凍」,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時節,有些年輕人早早的就換上了輕薄春裝、甚至夏裝,其實是對健康無益的。有些身體
部位最需要「捂一捂」才能保持健康。
手腕: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神門穴,而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能夠強化臟腑的功能。心臟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手腕。
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內側。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
保健方法: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腰眼: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常出現腰酸軟、怕冷、尿頻或容易睏倦疲乏。用熱水袋
熱敷腎俞穴,可以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
腎俞穴位於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主治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
保健方法: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
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做36次。每天按揉腎俞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等作用。
小腿:有些人在天氣寒冷時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等,中醫認為這種表現屬於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足臨泣穴位於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足臨泣穴主治頭痛、眼痛、目眩、脅肋痛、瘧疾、中風偏癱、痺痛不仁、肌肉痙攣、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症等。 陽輔穴主治偏頭痛、下肢痿痺、半身不遂、腳氣等。
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另外,還可在中脘穴(位於臍上4寸)和胸骨下劍突連線的中點處熱敷,有助於胃腸保暖。
神闕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經常對神闕穴進行保養,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並對腹痛腸鳴、水腫腹脹、瀉痢脫肛等有獨特的療效。
保健方法: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180下。其二是聚氣法:端坐,放鬆,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穴轉,用意念將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
本版稿件記者黃倩報導
本版圖片均為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