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升學+「負面清單」,我還是建議你讓孩子試試學奧數

2020-12-25 學霸媽媽育兒團

最近,北京、上海開始實行搖號升學的制度,教育部又出臺了史上最詳細「負面清單」,一方面是課外學習奧數的難度被限制(暫且不知實施力度如何);另一方面,奧數學習的出路越來越窄,這種情況下,是否還需要學習奧數?

01 古怪的奧數題畢竟是少數

不管你有沒有娃,可能都看過某些很奇怪的奧數題。即便是我清華的大學同學群,也經常被小學生的奧數題難倒:

即便是有見過的家長提示了"12345",大部分同學還是一臉懵圈。

無獨有偶,之前一則"清華附中校長叫停女兒學奧數"的新聞刷屏,新聞中的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不僅僅是教育家,還是一個數學家,他之前曾經是清華數學系的教授。

他笑稱"她問我的題目我都做不出來。"不是題目難,而是奧數班解題方法不正常。良好的教育不是要教給學生奇怪的解題方法,這反而會讓學生們思維走歪了、興趣學沒了。

但畢竟這樣的題目只是極少數,以極少數這樣譁眾取寵的題目來否定奧數對於孩子的作用,也有些以偏概全。

02 學習奧數是為了什麼?

拋開這些古怪的奧數題目,單就奧數本身而言,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呢?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先得看看你讓孩子學奧數是為什麼?

為了"奧賽"得獎牌,培養出數學家?

那必須得看孩子的天賦了,姑且不論奧賽得牌與數學家之間是否有正相關的關係,奧賽得牌和數學家的人數那麼少,註定絕大多數人都是陪跑。

為了升學,或者進入中學以後,通過奧數的分班考試進入實驗班?

教育部今年改成搖號政策,全面叫停各種名義的分班考試,好像這條路也被堵上了。

再說,升入好的中學、進入實驗班,以後進入好的大學,只是通往幸福人生的一條可能路徑,並不是唯一方式,真的要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麼?

可能大多數家長的思維和我一樣,學習奧數,就是想要孩子培養一下數學思維,鍛鍊一下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如果能因此學出點什麼、升個學那就是意外驚喜了。

而用奧數培養數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前提是,孩子對學習有興趣。

03 奧數是孩子眼中的光

兒子第一次讓我感受到他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在幼兒園。他上的是蒙特梭利的幼兒園,在玩數學板的時候,發現9+1可以進位為10的時候,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好長一段時間都願意向別人分享他的"偉大"發現。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二年級時嘗試的一道二級等差數列題,那時他並沒有系統上奧數課程,也不知道什麼等差數列公式,只是單純憑藉著他們的差是等差數列,自己推算了20分鐘,算出來的那一刻,他開心得蹦了起來。

這樣單純而純粹的專注,做到後眼睛裡迸發的光芒,就是我最欣賞的孩子狀態。

所以,我很自然地讓他開始了系統的奧數學習。

學了奧數以後,發現他的舉一反三能力,讓他學習奧數比較輕鬆,學過雞兔同籠,遇到大和尚小和尚吃饅頭,1個大和尚能吃3個饅頭,3個小和尚吃1個饅頭,他也能看出來是同一類的問題。

他從小玩的各種搭建,也讓他學習幾何問題很有樂趣,有的時候信手用紙折個盒子就能得出答案,他一定要自己在頭腦中把問題想清楚才開心。

學了數論、排列組合以後,他又開始驚嘆,原來這麼複雜的問題,用這麼簡單的符號就可以表述得好清楚,並洋洋得意地向我展示……

正是因為點點滴滴的正向反饋給了他很多的信心,他真的在享受奧數學習中思維的過程。

現在升入五年級,遇到的題目複雜多了,有的邏輯一環套一環,有的思路特別巧妙……不管是做出了的開心,還是沒做出來,老師講解後恍然大悟,雖然學奧數花了很多時間,也有很多煩躁的時刻,孩子一直挺享受學習奧數的樂趣。

點擊

知乎問題"如何評價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叫停女兒奧數"的問題下,看到了好多各行各業的網友分享了奧數學習對於自己的思維方式、甚至一生的影響。

網友@愛麗目前牛津大學數學博士在讀,分享了奧數裡的思維如何幫助她走進世界名校的。她強調"雖然我憑藉奧數上了名校,但其實我主要想表達的是,我憑藉的不是奧數的高分,而是小學奧數培養出的對數學的興趣。"

04 學習奧數請保持初心

也許你會說"不過是因為你們是少數適合學奧數的孩子而已",是的,我不否認。

不過,不試試,怎麼知道孩子不適合呢?

只是在嘗試的過程中,你是否能記得自己的初心是為了讓孩子培養數學思維,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如果我們能不忘初心,那就知道是否要拒絕"提前學"、"跨級學",因為孩子學的狀態會告訴我們,他是在享受這個思維的過程,還是在被填鴨。

如果我們能不忘初心,就知道某些腦筋急轉彎類型的奧數題目,對孩子的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毫無用處,在看到這類題目的時候,就可以輕鬆地置之一笑。

如果我們能不忘初心,就知道相比記住一些套路,快速得出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題目背後的推導過程和數學構造。

如果我們能不忘初心,就知道刷題的目的是為了不刷,重複做一類的題目、提高熟練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總結歸納其中的數學思想,從一道題引申到一類題。

而這些,是學校的數學課很難給孩子們的。

學校的課程,畢竟是按照絕大多數孩子能接受的水平設置,必然有相當比例的孩子會學有餘力。對這些孩子來說,學校的課程沒有什麼挑戰性,哪怕學到100分,也只會覺得理所當然,很難體會到那種純粹的喜悅。

05 奧數並非發展思維的唯一途徑

可是,換個角度講,學有餘力的孩子,一定要通過奧數來鍛鍊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麼?

當然不是!

還是那個前提條件,對學習有興趣。

有的孩子喜歡搭樂高,有的孩子喜歡下棋,有的孩子喜歡編程……每個需要策略、總結、歸納的思維活動,都能鍛鍊思維能力。

條條道路通羅馬。

甚至家長們非常頭疼的打遊戲,選擇合適的遊戲,也能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而這些活動需要達到相當的水平,也像奧數一樣,需要長時間的枯燥的練習。

或者說,任何一項活動,不管是體育運動,還是藝術特長,不管是學科學習,還是某種技藝……想要做到一定程度,也都難以避免長時間的枯燥的練習。

看到好多朋友因為心疼孩子"刷題"而拒絕奧數,那是否也要因為孩子練琴辛苦而拒絕學琴,因為孩子打球辛苦而拒絕運動?

在長時間的枯燥的努力中,如何保持孩子眼中最初的那束光,如何給孩子提供支持,才是每個父母應該思考的問題。

至於那束光是不是奧數,不重要。

但如果試都不試一下,就放棄奧數成為那束光的可能性,那未免也太可惜。

PS:如果你有某種程度的強迫症,前面那道"腦筋急轉彎"式的題目,再提示一下,規律是"12345"的軸對稱圖形。Have fun!

文章作者|悠球媽,來源:學霸媽媽育兒團,多位學霸媽媽組成的育兒團,一起分享育兒理念,匯聚教育信息,育兒路上溫暖同行。

相關焦點

  • 搖號升學+「負面清單」,奧數還有學的必要嗎?
    本月,北京的小升初第一輪搖號結果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本周,我們討論的主題是"奧數學習",希望從不同角度探討現在升學全面搖號+課外培訓機構"負面清單"的情況下,到底還要不要學奧數。我相信,教育的問題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只有適合不適合孩子,這也是我們來討論的意義。
  • 奧數摧殘孩子 委員建議升學禁止出現奧數題
    大秦網導讀:對於奧數班屢禁不止,委員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出臺嚴厲規定,嚴格禁止各類初中小學以各種名目辦奧數班,升學也禁止出現奧數題,並且先讓西安重點中學帶頭承諾不考奧數。「奧數班屢禁不止全是因利益的驅使!」
  • 「福娃」碾壓牛娃,升學搖號揭曉,雞血媽媽最悲傷
    前幾天,上海幼升小、小升初民辦學校升學搖號鳴鑼收官。這個削峰填谷式的教育新政,給了普娃們進牛校的機會,同時也可能讓奮戰多年的牛娃們竹籃打水一場空。升學搖號政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推出,沒有緩衝,帶來的震蕩可想而知。要說最哀怨的是一大批雞血媽媽們。
  • 【南寧升學故事】本地家長:全民搖號更公平,我舉雙手贊成!
    當了解到我的來意時,毫不猶豫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其實這個想法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南寧本地的家長。我覺得在小學階段給孩子安排那麼多文化課補習不好,我只給我家孩子報了她喜歡的畫畫課程。這些都是興趣向的課程,是她自己喜歡的。孩子還小,不是應該解放天性嗎?這樣壓制她對她成長不利!
  • 你知道小學奧數有多難?我是被驚到了
    前幾天就聽到兒子課外班同學媽媽說過:7月中旬機構要進行班級評定,我也沒當回事,今天抽空拿起兒子的書看了看,把考試部分內容小做了個總結,單從分數系列知識來分析,毫不客氣的說我是被驚到了,不論是分數知識廣度還是深度遠遠超出學校課本所講範圍。
  • 哪種孩子適合參加奧數競賽,並最終能夠站在國際競賽的舞臺上?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節奏,恰逢全國小升初大搖號第一年,但時間不會因疫情而有任何的停留,眼看著畢業季將至但小升初具體措施遙遙無期,這可愁壞了一批批的家長!更愁壞了手握一摞厚厚奧數獎項的家長,往年早已鐵板釘釘的事今年卻變得虛無縹緲!
  • 南寧升學故事:一紙通知,把我和孩子兩年多的努力全白費了!
    我家學區一般,但為了讓孩子能接觸到更好的師資和環境。從小就有意無意的給孩子灌輸這三所學校的好印象。慢慢的我家孩子也把「三私」視為目標,我們從四年級就開始準備了。2018年西附、新民、三美的小升初招生還是筆試招錄,雖然孩子還未到小升初,但我們也在密切關注著。那時候,好的民辦學校都會在公辦初中前進行筆試,外界說這是為了掐尖。同事的孩子參加了那年的三私招錄。
  • 教授昍爸:孩子學奧數好?還是學編程好?
    其實,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家長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清楚讓孩子學編程的目的是什麼?根據我的觀察,大致有三類:盲目跟風型。這類家長對編程基本沒什麼了解,要麼是看到身邊的孩子在學編程,要麼是禁不住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轟炸。他們讓孩子學編程的目的只有一個:我的孩子不能比別的孩子差!
  • 重慶搖號,奧數就不用學嗎?這些中學小升初數學都考,怎能不學?
    今年是重慶實行小升初搖號的第一年,剛開始ZC出來的時候,各位家長都很煩惱,原本為孩子定好的學習計劃,就這樣被「搖號」打亂了。很多家長一開始都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去JG培訓?該不該讓孩子在外學習奧數了?可最後事實告訴他們,培訓班還是要上,奧數肯定還是要學!不然,什麼都不學上岸是不可能的。
  • 搖號升學時代全面到來,教育規劃還有用嗎?
    當時也有人和我說,你不能光考慮牛小,要考慮小升初的去向、比例,要考慮所在區的高中實力,不關注升學政策你會吃虧的。 這些建議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都是杞人憂天的「噪音」。我還是「一意孤行」選擇了在很多升學政策大V眼中的非高地學區。
  • 2020小升初搖號總結!必備升學擇校8大標準,建議收藏
    2020年的升學大戰被稱為「搖號元年」、「最特殊的一屆小升初」,一陣人仰馬翻、驚心動魄的搖號之後,還留下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在2020年之前,升學有句老話叫做:上岸=老母親的智慧+孩子的努力+老父親的財力。沒錯,在這個信念的貫徹下,在小升初還能考試的時代,大多數家庭花費人力財力,基本都能博一個好的彩頭!
  • 是奧數害了孩子,還是減負害了奧數?
    奧數杯賽徹底被判死刑!開心的是孩子們。孩子終於可以有理由不用去費腦子了。減負的結果到底是真正的讓孩子度過美好童年還是讓階層更加固化?除了看到學生,我更願意從家長的角度去思考,有家長說,女兒從三年級開始學奧數,到了五年級之後,陸續給她報了兩個杯賽,每一個杯賽都準備了很久,陪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目前我們手裡一張杯賽的成績都沒。」這句話的背後,有很多遺憾,主要隱藏著對小升初的擔憂。
  • 孩子為什麼要學奧數?怎麼學奧數?#學浪計劃#
    一、孩子為什麼要學奧數?1. 和每個學生切實相關的——升學。隨著小升初新政的開展,搖號、就近入學已經是小升初的基本模式。由於學校不考試,證書則成為檢驗學生成績優良的硬性指標。小學階段學習奧數,除了興趣培養、思維拓展外,還是為了在升學時能夠讓孩子進入一所好的中學。目前,小學數學知識較為簡單,區分不出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為了選拔優秀學生,名校都很看重學生的杯賽成績。
  • 今年西安的小升初已經落下帷幕,電腦搖號大局已定,奧數會涼嗎?
    一、小升初模式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當2018年西安市開始採用小升初「搖號錄取」模式的風聲傳開的時候,小學奧數雖然受了些影響,但整體上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為不了解「搖號錄取」究竟是什麼樣的流程,所以家長該報的奧數班還是繼續報。
  • 教育部列負面清單,值得肯定但仍有漏洞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的通知我談了以下的看法但這份負面清單的操作性值得商榷。將高一階段或將下一學期的課程提前教學,這種表面上的超前比較好量化,但其實在教學上有許多東西是難以量化的,在監管上也幾乎無法控制。
  • 教育部列負面清單,值得肯定但BUG不少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的通知我談了以下的看法但這份負面清單的操作性值得商榷。將高一階段或將下一學期的課程提前教學,這種表面上的超前比較好量化,但其實在教學上有許多東西是難以量化的,在監管上也幾乎無法控制。
  • 孩子學奧數,能學個啥?陪娃學奧數三年,這道題我會答丨東西黑板報
    A:孩子學個奧數犯法了?請直接查招生辦,不允許他們點招孩子,直接系統搖號就好了!B:學奧數不犯法;但學奧數與升學掛鈎就是犯法,辦競賽收錢就是犯法。以前全民奧數,奧賽和升學掛鈎,確實給大多數不適合競賽孩子和家長造成了負擔,國家想要加強管理是肯定的。
  • 從奧數的黑鍋看廣州小升初,民辦搖號實乃明智之舉
    明眼人大概看得出來,奧數在替誰背鍋。正確的廣州道路這裡正確的道路,很直接,指的就是廣州市2020年實施的小升初100%搖號政策。大概寫過兩三篇談及舉措的文章,我的觀點鮮明:非常支持!一直以來,我認為廣州的教育是相對健康的,至少在一線城市裡,廣州的家長和孩子是相對幸福的。民辦100%搖號,顯而易見地,將拉近各初中之間的水平差異。
  • 當私立學校開始「搖號」,你還讓孩子學「奧數」,老師:理性選擇
    說到奧數,大家都不陌生。奧數這些年可謂「風靡一時」。在小升初考試時,奧數是一門必考內容,大多私立學校在選拔學苗時首選就是「奧數」思維的學生。如今,私立學校開始「搖號」,奧數這一學科是該學還是不該學呢?
  • 不管是奧數還是英語 升學焦慮從未離去
    奧數改頭換面變成夏令營,依然受熱捧被教育部嚴令禁止的小學奧數競賽,並沒有銷聲匿跡。為了躲避監管,迎春杯曾在2018年底改名為「ACM-ICPC」競賽,然而迅速被北京市教委叫停。華杯賽在教育部頒布新政後被迫停賽,於2018年10月發布冬令營招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