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關於奧數的新華社新聞評論,不知道大家看到沒有——《嚴查奧數杯賽「重出江湖」背後的利益鏈》。看來官方在打擊「奧賽」和升學掛鈎這件事上,力度真是是很大的。
那麼問題來了,奧賽禁了,奧數還學不學?學了有什麼用?
剛好群裡的媽媽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大家對奧數的熱情依然不減啊。
作為長期在一線陪娃學奧數的爸爸,今天我就來給大家把要不要學奧數、學奧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幫助,一一掰個透!
開始掰奧數之前,還是先來一起看看本周的教育新聞吧,關注時事,做一個有目標,有思考的家長~
01
武漢江漢區教育局通報「教師用戒尺打小學生手心」:停課,致歉
1月12日,網上有視頻稱「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經核,當天下午,北湖小學某班班主任夏某,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在教室對近10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該區教育局立即成立工作組,進駐北湖小學,進一步調查此事。目前,已責成北湖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
上周的新聞中,開放「教育懲戒權」,讓不少家長有些擔心,變成變相體罰怎麼辦?其實,如果教育懲戒的度能界定好的話,對學生對老師,都是好事。老師適度的懲戒,有法可依,過度的懲戒,也能依法予以處罰。
02
英國名校「擴招」,中國學生拿到155枚牛津offer
近日,牛津大學正式放榜。到目前為止,拿到conditional offer的中國學生已經多達155枚!今年被文科專業錄取的學生跟往年比有很大的增長——去年人文社科類錄取學生僅5人,今年增長到15人。英國教育部早先對「中國學生」釋放「友好」信號,宣布「擴招」計劃,在疫情下放棄美國選擇英國的學生有所增加。
英國頂級院校對「國際學生」可是求賢若渴。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於「疫情」帶來學校收入的「銳減」,只有國際學生才能帶來更多的收入以及校園周邊其他經濟的繁榮。
當然,疫情改變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的留學計劃,但對於依然有打算衝擊國際名校的學生來說,這何嘗不是一個機會,也是一種選擇。
03
奧數杯賽「重出江湖」,教育部提醒:禁止奧數杯賽與升學掛鈎
近日,有媒體調查北京小升初亂象時發現,一度銷聲匿跡的奧數杯賽改頭換面後「重出江湖」,競賽變「研學」,答題成「闖關」。一些家庭不惜重金參與其中,一些學生靠著這些杯賽獲得的證書如願進入重點中學。
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要求,「從嚴控制、嚴格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開始全面禁賽。2020年8月20日,教育部公布2020-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共35項競賽進入名單,其餘「競賽」均為違規。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網上這條新聞的評論區,有兩個家長的留言很有意思。
A:孩子學個奧數犯法了?請直接查招生辦,不允許他們點招孩子,直接系統搖號就好了!
B:學奧數不犯法;但學奧數與升學掛鈎就是犯法,辦競賽收錢就是犯法。
以前全民奧數,奧賽和升學掛鈎,確實給大多數不適合競賽孩子和家長造成了負擔,國家想要加強管理是肯定的。而且我說過很多次了,真的適合競賽的頂級牛娃,名校必然會給他們留出賽道。
而奧賽禁了,奧數還學不學?
下面的【小半爸帶娃】給大家掰透了。
奧數,對每個小學家長來說,你學還是不學,它都在那裡,迴避不了的。當然大多數家長,不管心裡怎麼想,行動上倒是很誠實,早早就給孩子安排上了。
奧數是什麼?
為什麼學奧數?
學了奧數有什麼用?
不是牛娃,要不要學奧數?
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是有些盲目的。
作為一個一年級開始就陪娃上奧數的理工爸爸,小半爸今天就給大家好好掰扯掰扯「奧數」,特別是「普娃學奧數」。
關於奧數,有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只有5%的孩子適合奧數學習。如果你問我這話對不對,我的答案是既對也不對,因為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如何定義奧數。
目前小學奧數的學習,其實是指廣義的奧數學習,重在普及、培養、拓展思維。難度要求並不高,適合基本所有學齡兒童的學習,奧數培訓機構大量的入門班級、升級班做的都是廣義奧數訓練。
另外一類奧數,指的是狹義的奧數,特指競賽類、水平較高、競技類的數學學習。這類學習只適合很少很少的孩子,也就是那5%的學生,他們基本都存在於奧數培訓機構中的頂尖班級中。
對於奧數的整個體系,說法不一。參照X機構的劃分,大致可以分為7個模塊。
這7大模塊,包含了小學奧數中涉及到的所有內容。學奧數,就是說白了,其實就是把這7大模塊的知識點學明白,並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水平。
超前學習這一點對所有奧數教學都是標配,就拿小半他們奧數班學習來看,提前量基本在一年以上。課本四年級下冊的小數學習,他們三下就開始接觸;課本五年級上的解方程,他們三年級暑假就在學。
大多數孩子上的奧數班其實更像是一個拔高超前學習班。
這一點最為明顯,有了前面說的「超前學習」,參加校內數學考試,就是在降維打擊。
小半和他的奧數班同學,參加校內考試基本上是這種情況:B卷一般會是滿分,A卷因為題量大些,偶爾會因為粗心丟一兩分。另外,根據我的觀察,但凡奧數成績好的孩子,就沒有聽說校內數學成績不拔尖的。
有部分孩子對奧數天生就有興趣,興趣讓他們在奧數學習中如魚得水;也有部分孩子剛開始接觸奧數的時候,興趣不大,但通過學習,數學思維能力拓展了,成績提高了,反過來激發了奧數的興趣,小半就屬於這類。
奧數之所以有以上的顯性好處,是因為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具體講有三類:
- 邏輯思維:小學的奧數裡面,大量的題目都會用到邏輯思維,枚舉法、假設法、構造法、排除法等等。特別是枚舉法,非常考驗孩子思考的縝密度,如下面這道題。
- 代數思維:就是要把題目的文字描述,轉換成圖或者數學算式,而這個轉換的過程,就是代數思想。
其中最為代表性的題型,就是奧數中的三大經典之一:行程問題。解決行程問題需要畫線段圖來解讀題目,如下面這道題。
- 幾何空間思維:初中的幾何,是從「公理」開始,去證明「定理」「性質「和」判定」。小學的幾何基本不考證明,重在鍛鍊孩子在複雜圖形中找簡單圖形的能力,如下面這道題:
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和娃一起做一做這幾道題,答案我放在後臺了,公號後臺回復「奧數答案」就能下載。
一個孩子奧數是否學到東西了,基本就看上面三大思維能力是否有明顯提升。
當然,也要承認,有部分孩子對數學少了點天賦,學起奧數來就是找不到感覺,更不用談興趣了。但也沒關係,奧數學不了,咱們就回頭認真吃透校內知識點,儘量保證數學不落隊就好。
早幾年前,這個好處肯定排第一。道理很簡單,奧數成績用數據說話,用奧數成績來篩選學生,生源質量確實更有保證。
但從去年開始,有大搖號政策後,用奧數成績作小升初升學敲門磚基本走不通了。不過,對於那些頂尖的奧數牛娃(按之前的標準就是奧賽華賽雙一),各地的名校重點班還是會留出口子,比如帝都的人大附中和魔都的三所頂尖公立名校。不過,這個口子也是只針對頂尖的、少數的、甚至低於5%的奧數牛娃。
學習奧數,大多數孩子可能收穫是數學思維能力、校內考成績和興趣,對小升初有幫助的,只針對不到5%的頂尖奧數牛娃。
奧數不像語文、英語,語言學習只要家長創造環境,孩子肯下功夫,基本都能學得不錯。奧數不行,雖然說孩子都能學奧數,但大家也看到了,那7大模塊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分難度逐級提升,家長自己教起來難度非常大。
比如下面道題,朋友發來說他給孩子講了一個下午,講到自己都快崩潰了,孩子還一臉蒙蔽。
問了老師,老師刷刷幾筆,畫個線段圖,一分鐘就讓孩子聽得妥妥的。
我身邊有不少牛娃,有語文不上補習班的,有英語在家裡自學的,但我沒聽說一個奧數牛娃是在家自產的。
所以啊,學奧數一定還是要去找個好的機構,特別是跟著個好的老師去學。家長力所能及的就是做好家庭輔導、協助工作。
學習奧數應該說什麼時候也不晚,早點啟蒙當然更好,我的個人看法是:
- 學前:基本不推薦學奧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用練習冊、桌遊培養下孩子的數感、啟發下數學思維就好,除非是天賦異稟的特例。
- 小學低年級:推薦學習,這個階段校內學習壓力不大,奧數內容也還不算難,完全可以和其他興趣班一樣,讓孩子去嘗試一下,看看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和興趣。另外,即使不上奧數班的孩子,也建議家長用奧數教材讓孩子去找找感覺,比如我們之前推薦過的《舉一反三》。
- 小學高年級:不需要推薦,看能力。如果是從低年級級開始學了奧數的孩子,這個時候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數學能力,基本就能有個判斷了,是加勁衝一下奧數頂尖班級,還是保留在普通班級做拔高超前學習,做個選擇就好。而之前沒學過奧數的孩子,這個時候開始介入,家長和孩子的心態都一定要平和,能上則上,不行也別硬來。
上了小學,就可以跟著老師系統學習奧數,有些東西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上周五,小半學校做了期末模擬考,去年的真題,A卷100+B卷20,班上就他一個,小朋友一進家就給媽媽報告好消息。
小半媽作為家裡的學風帶頭人,可能是擔心孩子會驕傲,就說了句:「你學了奧數,考滿分不是很正常嗎?」
此話一出,小半不答應了,回了一句大家可以細品的話:媽媽,你覺得我們班上有哪個同學沒有學奧數嗎?
這句話和前面那句媽媽的話,一個是家長的說法,一個從孩子的嘴裡講出,指向卻是何其的一致。
So,奧數,還是要學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