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兩天,與孩子一起吃晚飯期間,孩子冷不丁冒出一句「真後悔沒把奧數學習堅持下來!你為什麼當時不堅持逼我一把?」
問他究竟,孩子講,「看到每周三下午數學分層教學的同班同學因為思維敏捷,解題思路快,命中率高,屢次得到老師的誇讚,心生羨慕。」
「那個同學幾乎每一次都是第一個說出題目的正確答案!」孩子的仰慕之情無以言表。
我繼而追問,「那個同學能思路清晰地講給別人聽嗎?」
「他講題的能力倒是很欠缺」。
2
「奧數學習的奧秘」
孩子四年級學習奧數時,先後換過兩個老師,總計學習時間頂多半年,收效甚微。
本想著讓孩子學習奧數,把數學拔高成優勢科目。
誰成想事與願違,最糟糕的時候,幾乎毀掉了孩子的學習自信。
現在想來,倒不是奧數本身有什麼不好,問題也沒出在奧數代課老師身上,主要是孩子選擇的班型不大適合的緣故。
為了挽救孩子的學習自信,經與孩子溝通一致,無奈放棄了奧數學習。
為了方便想讓孩子學習奧數的家長參考借鑑,特別建議:
在給孩子報奧數班之前,務必了解清楚同一班型裡孩子的奧數學習情況,選擇適配的班型,是孩子堅持並學好奧數的關鍵命脈。
說來也巧,孩子當時學習奧數可以說是零基礎起步(俗稱小白),先後待過的兩個班的大多數同學,絕大部分從四年級之前就開始進行奧數啟蒙,更早的可以追溯到一年級。
以小學奧數舉個例子,比如植樹問題、工程問題、行程問題、雞兔同籠、盈虧問題等典型題,孩子開始學習時,同班的有些孩子已經學過兩三次甚至更多次,這樣會給自家的孩子造成一個「技不如人」學習誤區,實際上孩子很難客觀評價自己與同學的學情與學習能力,也很難理解那些學得好的孩子,大多數實際上是「反覆操練」的結果,並不見得「智力超人」。真正在11-12歲智力超人的孩子,恐怕要進「科學少年班」,被國家點名培養了。
通俗講,你把一個奧數小白放到奧數「準學霸」的圈子裡進行學習,不,很大程度上對奧數小白的孩子構成了「摧殘」,學習自信不受挫,幾乎毫無可能。
為什麼是「準學霸」?因為為數不少的孩子只是記住了做題的公式或解題步驟,根本不理解解題思路。
不理解解題思路的典型表現是:只會做,不會講!這一點,我在自家孩子和個別「準學霸」孩子身上得到過多次反覆印證。
3
「學習奧數的優勢體現」
坦白講,奧數學得好,在常規性考試中並不一定有什麼優勢可言,因為題型傾向於考查基礎知識。
這一點,從自家孩子放棄學習奧數後的期中、期末、月考等常規性考試中經常性比長期堅持學習奧數的孩子成績優異足以證明。
學習奧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選拔性考試,小升初分班考、中高考,一兩道壓軸題做對了,基礎知識不差的情況下,幾乎在數學科目上穩操勝券。
奧數是用來拔高的,不是補差。
4
「什麼因素才能促發孩子想學奧數?」
喜歡授課老師,勉強算一個,但不是主要的。
一來,自己喜歡的老師可遇不可求。
二來,老師對孩子學習的絕對影響力也僅僅是孩子不開智時期的主流因素。
促發孩子想學奧數的主要因素是自我意識的覺醒,「追求成就感,渴望得到誇獎與表揚,很享受被人羨慕甚至崇拜的感覺」。
沒錯,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會把學習當做一件主動的要事去做,想學好也就指日可待了。
實踐證明:主動學習是一個孩子「未來可期」的典型特徵。
5
「孩子想學奧數的促發因素閃現,如何加以利用?」
繼續選擇適配性的班型,與奧數「再續前緣」。NO。
目前孩子的學情不是零基礎、零起步,屬於矯正型學情,為了避免孩子再度走入挫敗感的學習圈子,確保孩子學習更有針對性,一對一學習應該是備選方案之一。
啟動刷當地名校小升初數學真卷,以典型奧數真題反向促進奧數學習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綜上,從選拔性考試拿分的實際出發,以典型奧數真題反向促進奧數學習,針對孩子不懂不會的題,選擇專業老師進行一對一答疑講解,應該是可行之法。
6
非常遺憾,之前我也糾結過「奧數應該不應該讓孩子學?」這個有點偏學術討論的問題。
經過實踐驗證,孩子不學習奧數,「選拔性考試鐵定沒有優勢可言」確實是毋庸置疑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