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砸手機事件:教師權威對現代法律,不要讓教師成為弱勢群體!

2020-12-16 說說法

今日「雲南一中學3名學生被老師勒令砸手機 ,涉事教師停課調查」的消息成為網絡熱點。

雲南學校砸手機視頻截圖

中國新聞網消息:

12月1日,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鳴鷲鎮中學3名學生在教室講臺被勒令自行砸手機」的視頻引起網民熱議。當晚,蒙自市教育體育局發布通報,稱網傳視頻屬實,並已對該教師進行停課調查,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安撫。

面對上述消息,有媒體認為:校規班規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強迫學生摔壞手機,涉嫌侵犯財產權,需要進行賠償,如果總額達到一定標準,還可能涉嫌犯罪。

一、隨著手機普及,學校砸手機事件早有發生。

手機等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在方便了家長與子女的溝通聯繫的同時,也在影響著正常的教學秩序。成為學校管理難題,上課玩手機,考試用手機作弊的現象層出。

低頭黨年齡越來越小
上課還是遊戲,恐怕學生自己都分不清

因此我們就看到了網絡上學校和手機鬥爭的一幕幕故事。

1.2013年,河南澠池高級中學勒令違反考紀的學生將手機當眾砸毀,經網友曝光後引來熱議。強烈要求學校查處。

砸手機現場

最後,學校感到銷毀手機的做法生硬欠妥,處理不夠合理,對當事教師提出了嚴肅批評,並向學生及家長誠懇致歉。

2.2019年10月,安徽一中學學校內,銷毀學生違禁帶入校園內、被沒收的手機的視頻走紅。但該校校長「做法過激,但不做危害更大!」的回覆猶在耳邊徘徊。

3.2019年,河南商丘一高三學生砸手機視頻出現在網絡,涉事學校稱:班幹部組織砸的,學校沒有強制!

……

二、根據傳統和現實法律,學校有管理學生的職責和權力。

中國傳統上重視教育,傳統文化中注重倫理綱常的觀念,在師生觀念中有所反映,天地君親師,師者所謂學為君也。

我國傳統文化中往往強調學生對教師的絕對服從,順從教尊、不違背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在此基礎上,師者可以決定學生的命運,區區體罰更不在話下。

打娃神器——戒尺

但隨著清末民初社會結構開始變革,傳統的師生觀念也隨之改變。在此過程中禁止體罰的思想開始生根發芽,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得以確認,並在改革開放後漸漸深入人心。

但是,雖然舊的師生之間人身依附關係早已改變,體罰學生也得到禁止,但是學校和教師對學生教導管理的職責並沒有改變!

我國教育法規定「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但是隨著權利意識的覺醒,獨生子女政策實施,甚至有些家庭對子女錯誤教育,當教師稍有不當時,學生就會反應過激。不僅學生受到傷害,教師也會受到各方壓力。

學生與老師衝突後,直播喝農藥自殺過程

三、法律確保教育的權利,學校和教師要依法對學生進行管理。

1.公民私有財產受到法律保護。但公民也有權處分私有財產。學校可以與學生監護人或成年學生籤署相應的管理規約,約定學生違規時,學校可以暫時扣押相應財產。

2.學校處理類似問題時要充分保護學生人格權利。即便與監護人協商,也不能侵犯學生名譽和榮譽。

3.賦予教師相應管理權利,保護教師管理權。

雖然我國法律沒有賦予學校監護權,但是學校具有依法管理和教育學生的職責。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要儘量避免簡單粗暴,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請給教師們多一份寬容,少一分苛責。不要讓教師成為弱勢群體!

圖片來源與網絡

相關焦點

  • 教育界三大弱勢群體:男教師、老教師、副科教師……
    (本群為教師群僅限教師加入)在大數據調研《中小學教師職業現狀》顯示:倍感壓力的教師群體中,男教師、老教師與副科教師堪稱教育界三大弱勢群體。按照社會上的職業屬性劃分,人們常常會對某類職業進行性別預設,如警察、護士。如今,教師職業中,男女比例也存在嚴重失衡的現象。不僅新晉教師中男性人數在減少,而且在職教師中男性還紛紛逃離。
  • 老師和學生,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
    近期,發生的幾起「師生衝突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也再一次把「師生誰更弱勢」這個話題拋出來。一是山東日照一位女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解聘、納入「信用記錄黑名單」,輿論紛紛為老師鳴不平,認為教師的懲戒權沒有得到保障,不少老師都嘆息道「我們都是弱勢群體」。
  • 教師也屬於弱勢群體,工資低還老被找麻煩,太難了
    教師這個職業大家非常熟悉,在學校的時候,教師通常都象徵著權威、威嚴。如果有人告訴你,教師屬於弱勢群體,你會不會同意呢?看看一般教師們的處境,或許心裡就有數了。,有其他額外資產的教師以外,大多數普通教師工資是很低的,非沿海發達地區普遍只有4000出頭,而且教師想漲工資特別困難,並不像外面企業一樣,領導看重你就直接給你漲了。
  • 為什麼有人會說:「教師,是新一代弱勢群體?」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有人會說:「教師,是新一代弱勢群體?」真的是這樣嗎?教師,對我們來說一直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恩師、貴人。沒有教師這個群體,可以說有很多家庭孩子讀書識字都成困難。而教師,對於更多人來說,也是一份嚮往的職業。
  • 寒竹:「弱勢群體」不能成擋箭牌
    比如,當醫生和患者家屬發生衝突時,雙方都會自稱是弱勢群體而指責對方是倚強凌弱;當違章攤販遭到城管的處罰時,通常會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而受到了不公正處理,而城管在執法時有時也會挨罵挨打,常常也稱自己是最委屈的弱勢群體。據一些民意調查,一些掌握公權力的政府公務員也認為自己屬於弱勢群體。但究竟什麼才是弱勢群體?
  • 老師要求學生砸手機,手機可以保修,那師生關係怎麼辦?
    今天看到一則短視頻,視頻內容是關於老師要求三名同學,站在講臺砸他們各自的手機,手機就這樣多次與地面「親密接觸」,目測,手機應該「性命」難保了,同學臉上也是面露難色。加油,某局........看到這裡,也許有人覺得砸手機事件,也算有了結果。
  • 教師打學生耳光,砸學生手機,僅僅停職檢查就夠了?
    於是老師砸了他的手機並且還打了他耳光,並且讓班長錄視頻發到家長群裡,同時也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結果,該教師被教育局勒令道歉並被停職檢查。怒砸手機此類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就這位老師來說,他整個過程都是錯的。首先,他發現學生帶手機後第一時間處理不當。
  • 教師權威的解構與建構
    這也是大學教授與普通老師的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因為大學教授還有不少能夠利用自己的學術權威為學生授信。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綜上可知,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教師的權威都已經不在。教師權威解構已經成為現實。任何打算重塑權威的人,都需要考慮拋棄這幾個方面重新找到新的增長點方可。
  • 李 帥,黃 穎||教師權威的式微與重塑:從教師懲戒權入法談起
    [1]此類事件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現代教育體制下師生關係的異化,教師將學生視為顧客予以「供奉」,稍不留意就會被視為「濫用職權」甚至面臨人身安全危險。我國向來提倡「尊師重道」,將教師視為崇高的職業選擇,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和學生維權意識的加強,社會對於教師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對於青少年的行為卻越來越放縱。
  • 雲南教師勒令學生排隊自砸手機,學校管理制度的法律邊界在哪裡?
    雲南省紅河州,某中學規定學生不能帶手機來上學,可偏偏有3名學生把手機帶來學校,還被老師發現了。該老師就在教室講臺上,一個一個地點名,勒令學生排著隊,自行將手機砸壞。涉事教師已被停課調查。雖然不知道涉事老師的教學水平如何,但是,有一點我非常肯定,那就是涉事老師的法律觀念極其淡薄。但凡該老師具備起碼的法律觀念,她都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本案中涉及的那些法律問題。公民的個人財產權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任何人不得隨意侵犯公民的個人財產權。案涉3名中學生雖然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不影響他們對他們的手機享有合法的財產權利。
  • 被老師體罰吐血事件大反轉:老師成為弱勢群體,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比如前陣子發生的「南陽英語教師被學生舉報」的事件。網課期間,一名初中英語老師晚上十點釘釘電話催作業,被學生舉報到地方政府領導留言版。這名舉報者,是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舉報的理由是「老師在晚上近十點召開釘釘視頻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休息,屬於擾民行為」。
  • 蔣松莉丨教師權威的異化與構建
    教師憑藉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既可以成為學生求知路上的引領者,也可以成為道德教育的示範者,從而充分發揮教師權威的積極作用。       藉助韋伯、耶夫·西蒙、雅斯貝爾斯等人的相關理論,了解權威的定義及分類,以明晰教師權威的內涵。
  • 媒體:現代師生關係需要教師堅守專業價值
    在師生衝突中,教師顏面掃地,動輒得咎。針對這種情況,近年來,不光教育主管部門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權,社會輿論也普遍呼籲教師拾起自己的尊嚴,甚至主張將體罰合法化。  種種討論不能忽視的大前提是:師生關係正經歷著從傳統到現代的轉折。
  • 教育行業三大弱勢教師群體,你在其中嗎?
    那麼,一提到教師,大家腦海裡又是怎樣的固有形象呢?在教師行業中,又有哪些教師屬於弱勢群體呢?有關《中小學教師職業現狀》顯示:在教師行業中,有這麼三大人群屬於弱勢群體,男教師、老教師以及副科教師。一、男教師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現在的師範院校最明顯的就是男女比例問題,在校師範生男女比例差距明顯加大,其中女生達到65.3%,而男生僅佔34.7%。整個數據顯示,不僅新晉教師中男性人數在減少,而且很多在職教師中男性還紛紛逃離這個行業。由此可看出,在未來國內的教師中的女性幾乎為男性的兩倍。
  • 教師行業中的弱勢群體,這三大人群暫居第一,你認同嗎?
    考上教師就意味著萬事大吉,工作穩定了?其實並不是,教師行業其實也存在著弱勢群體!有關《中小學教師職業現狀》顯示:在教師行業中,有這麼三大人群屬於弱勢群體,男教師、老教師以及副科教師。由於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差異,在高中分科時,更多的女生選擇了文科,在高考後,選擇師範院校的大部分都是女生,男生寥寥無幾;另一方面,社會普遍對男教師有一些不良的言論,致使很多男生不願意再當教師。
  • 教師的懲戒權,家長請不要把老師變成弱勢群體
    懲戒不可「濫用」因為學生遲到而讓其互扇耳光,不會背書遭到老師打罵,近些年,類似事件時有發生,有的地方追求軍事化管理,有的成績考核壓力大,因此學生遲到、調皮,考試不好,都能成為老師教訓的理由。教育專家提出,懲戒必須建立在尊重和保護的基礎上,對事不對人,且要與激勵相結合,絕不能超出合理合法的邊界。
  • 輿論該怎樣關注弱勢學生群體
    最近的兩起大學生死亡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起是年僅21歲的大學生陳杰,倒在廣州馬拉松10公裡跑的終點線,再也沒有醒來;另一起是一名19歲的青島女大學生,與4名同學、6名老師一起喝了48瓶啤酒後,從酒店衛生間墜樓死亡。    前一起事件,死亡學生的父母,向馬拉松組委會索賠100萬元;後一起事件,當地政府為平息事態,墊付了60萬元賠償款。
  • 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幫助,他們打算這麼做→
    會上,景悅社區公益發展中心介紹了目前中心所服務的社會弱勢群體(失獨老人、殘障人士)現狀,介紹了由景悅公益專為社會弱勢群體開發的服務平臺「楽馨」,同時針對法律援助模塊作了操作演示。「我們需要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使他們學會保障自我權益,為他們提供法律的支持。」
  • 因勒令學生自行砸手機老師被停課,教育部對帶手機是怎樣規定的?
    導讀:2020年12月1日,「鳴鷲鎮中學3名學生在教室講臺被勒令自行砸手機」視頻在各網絡平臺傳播開來,網友爆料稱是雲南蒙自市鳴鷲鎮某學校,老師讓私帶手機的學生,排隊輪番砸手機。視頻中,老師一個個叫名字,讓其站在講臺上砸手機。該視頻迅速引起了網民的熱議。蒙自市教體局及時進行了核實,網傳視頻屬實。
  • 現在的老師屬於弱勢群體嗎?
    所謂的弱勢群體,是指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由於群體的力量、權力相對較弱,因而在分配、獲取社會財富時較少較難的一種社會群體。因而他們處於較貧困狀態。那麼老師屬於弱勢群體嗎?個人認為當前的老師也算是弱勢群體。第一:當前教師的弱勢,是比較隱性的。現在的老師,看起來好像權力很大,每個人管教幾十名學生。但事實上,目前的老師是地位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