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電商業的爆裂發展,人們越來越愛在網上購物,所以很多的實體店都走向了末日,比如說曾經的第一大時裝品牌班尼路以及達芙妮等等,都開始自斷手腕以求生存,曾經國內的數千家門店也關了個七七八八。現如今中國的實體店被電商們壓得根本抬不起頭來。在咱們中國是這種情況,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意料之外的是,日本的實體店竟然把電商幹掉了。那麼,為何日本的實體店能幹掉電商,但在中國卻恰恰相反?原因值得反思。
想必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都曾經體驗到日本實體店的強大,當你去一些高端商場購物的時候,往往都會遇到銷售員熱情到近乎變態的服務,那時候你甚至會覺得自己就是皇帝。那種1對1的服務絕對讓人終生難忘(但是日本人卻習以為常)。而且在日本很多的大型商場裡面,都會設有吸菸室和母嬰室等的配套設施,讓人們去商場購物時,除了享受購物的快感,還能享受其他的配套設施帶來的舒服。
除了上面這個原因之外,日本實體店幹掉電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日本人對於行動支付的不認可。
就拿支付寶為例,曾經的日本大商家日本軟銀也將支付寶宣傳到了日本,但是日本民眾卻認為使用支付寶會洩露自己的個人隱私。因為他們在何時何地購買了價值多少錢的商品都會顯示在支付寶裡,這是日本人所不能接受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沒有行動支付的支撐,電商又如何能夠興起?
而中國實體店被電商幹掉也有一些很客觀的原因,最近幾年實體店顯得太過於沉默,現如今的電商平臺搞活動是非常頻繁的,比如說京東的618,天貓的雙11,以及最近淘寶做的99節。一波又一波的節日,賺足了網友的們的目光和口袋裡的鈔票。大家都把錢花在了這些節日上,又怎麼再會去光顧實體店呢?而且咱們國內的房租那叫一個嚇人,在繁華地段租個門面的價格都是很貴的,價格方面自然是沒有什麼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