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定增募資20億元「邊要錢邊研發」業績增長能否恢復?

2020-12-25 和訊股票

《電鰻財經》文 / 楊力

華大基因又要向股東伸手要錢了!7月1日晚間,華大基因(300676,股吧)發布公告披露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此次發行對象為不超過35名符合證監會規定條件的特定投資者,發行數量不超過4001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青島華大基因檢測試劑生產及基因檢測服務項目、醫學檢驗解決方案平臺建設項目、雲數據處理系統升級項目、生物樣本庫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電鰻財經》注意到,最近體外診斷行業的上市公司似乎在爭相定增,6月份,安圖生物(603658,股吧)拋出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份不超過4306萬股,募集資金32.8億元,其中,22.72億元用於體外診斷產業園(三期)項目,包括研發中心建設和診斷產品產能擴大;2.30億元用於診斷儀器產業園之營銷網絡建設;8.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雖然華大基因此次定增募資金額相對小一些,但作為體外診斷行業的「巨頭」之一,該公司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

抗擊疫情和業績增長兩不誤

財報顯示,華大基因的主要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質譜檢測、生物信息分析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檢測和研究服務。主要產品包括NIFTY(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在內的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腫瘤防控及轉化醫學類服務、感染防控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與合成業務、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等。

2019年,該公司有99.76%的收入來自基因組學應用行業,具體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42%的收入來自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有24.34%的收入來自感染防控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有20.4%的收入的來自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

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華大基因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該公司在病毒核酸檢測等方面能力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在武漢等地建立「火眼」實驗室,加速新冠病毒感染者及疑似者的篩查清零。

抗擊新冠病毒的同時,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也實現了大幅增長,實現營收7.91億元,同比大增了35.78%,實現淨利潤為1.4億元,同比增長了43.59%。

競爭激烈和研發大投入致增收不增利

然而,事實上,從2017年上市以來,華大基因的業績是一路下滑的,2018年和2019年,該公司的扣非後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滑,增速分別為-3.36%和-28.36%。

作為體外診斷的「巨頭」之一,華大基因為何業績一再下滑?首先,作為一家科技企業,華大基因需要巨大投入來進行創新維護,就算是在歸母利潤下降的情況下,華大基因依舊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2018年該公司的研發支出比2017年增長了51.9%,2019年的研發費用比2018年增長了21.61%。

此外,激烈的市場競爭讓華大基因增收不增利。近年來,市場格局的限制讓許多在早期成立的中小型基因檢測公司不得不退出,雖然華大基因仍然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但經歷過洗牌後留下來的許多企業實力都不弱,都能成為該公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貝瑞基因(000710,股吧)、達安基因(002030,股吧)、迪安診斷(300244,股吧)、金域醫學(603882,股吧)等。

市場空間大 體外診斷市場地位確立

不過,總的來看,體外診斷行業空間仍足夠大。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7)》,2013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288億元,2016年達到450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16%。預計到2020年,我國體外診斷試劑行業市場規模將超800億元。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湧現,分子診斷行業步入高速增長階段,市場規模增長率維持在20%-25%之間,增速位列三大細分領域之首。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分子診斷市場規模已達60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百億元。

企業方面,截至2020年2月4日,國內經營範圍包含體外診斷的註冊企業(含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狀態)共有15070家。其中,行業新增註冊企業數量在2013年開始提速,當年新註冊企業首次破千,達1047家。另外,目前A股84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體外診斷企業數達29家,佔比高達34.52%。

另外,與海外體外診斷市場的羅氏、雅培、西門子等國際巨頭相比,國內企業仍有差距,但近年來,國內企業奮起直追,部分領域的產品已與這些國際巨頭基本處於同一技術水平。

華大基因作為國內體外診斷行業的「巨頭」之一,其未來發展前景仍值得期待。業內人士認為,新冠疫情大幅提升了華大基因的全球地位,該公司藉助火眼實驗室打造全球體外診斷IVD龍頭。以前市場把華大基因定位於基因測序的龍頭,而此次新冠疫情之後,該公司展現了公司在IVD領域多技術平臺的優勢和潛力。

《電鰻快報》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2018年研發投入增50% 助力打造「華生態」閉合產業鏈
    摘要 【華大基因2018年研發投入增50% 助力打造「華生態」閉合產業鏈】在過去的2018年,華大基因風波不斷,2018年年報也成為了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
  • 華大基因:一季報業績亮眼,感染防控業務迎高增長
    經營性淨現金流大幅增長,由2018年1468.73萬元上升至2019年2.24億元,同比增長1426.86%。同一時間,華大基因發布了2020年一季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為7.91億元和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78%以及42.59%。經營性淨現金流繼續大增,增速達到163.62%。
  • 華大基因三季度營收突破18億 研發投入驅動業績發展
    10月26日晚,「基因測序第一股」華大基因(300676.SZ)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華大基因實現營業收入18.14億元,同比增長25.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0億元,同比增長2.48%,淨利潤增速未與營收增速同步主要源於華大基因在試劑盒報證和產品的臨床試驗項目加大了研發投入。
  • 華大基因前三季度業績超預期 不斷加碼主營業務布局
    10月27日晚間,華大基因(300676)披露三季度業績報告,前三季度(1月-9月)淨利潤27.05億元,同比增長9倍。其中第三季度(7月-9月)淨利潤10.54億元,同比大漲13倍。
  • 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獲歐盟銷售證書?研發支出倍增卻換來業績...
    華大基因在公告表示,上述產品獲得歐盟自由銷售證書,有利於拓展國際市場,進一步增強公司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在全球範圍內助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上述產品實際銷售情況取決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涉及的檢測需求,公司目前尚無法預測其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影響,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 華大基因:核心業務穩健提升,全球化布局支撐高速增長
    目前,華大基因已累計生產超過上千萬人份的檢測試劑盒,並開始馳援海外,海外訂貨已覆蓋80餘個國家和地區,並已累計完成發貨超過2,000萬人份。日前,華大基因(300676.SZ)發布2019年財報和一季度報。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10.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6億元。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此次華大智造擬募集資金高達25.28億元,計劃分別用於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以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華大智造研發中心項目、華大智造營銷業務中心建設項目、華大智造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重估華大基因-新聞頻道-和訊網
    01 「拆解」華大  4月25日,華大基因發布2020年一季報。  公司實現總營收7.9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7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2.59%,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29.11%。  整體數據非常靚麗,符合市場給予的高業績預期。
  • 德力股份定增背後:扣非淨利常虧 前次募資有圈錢之嫌
    來源:新浪財經近日,德力股份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3000萬股,擬募資不超過6億元,用於中性藥用硼矽玻璃項目(下稱「硼矽玻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硼矽玻璃項目投入資金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德力股份上次定增募資5.36億元,4億元被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的兩個募投項目幾乎沒有動工就匆匆終止。此次定增,德力股份擬再次擴張產能。然而公司所處行業產能過快增長,結構性過剩問題依然突出,2019年行業累計產成品存貨增速達到了近十年來的高點。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
    兄弟公司申報科創板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當前正處於一個關鍵階段。12月7日晚間,上交所受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擬募資25.28億元。華大智造實際控制人為汪建,汪建目前持有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32.99%股權,為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
  • 華大基因衝刺IPO:「生物界的騰訊」如何煉成?
    此前,華大已擁有20多臺測序儀。楊旭說,把超大型項目交給一兩臺機器去做,五六年才出來,是不能容忍的。根據深交所公布的數據,2015創業板平均淨利1.25億,超過1億元淨利潤的上市公司只有172家。而根據2016年的業績預報,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只有12家淨利潤超過3億元。這意味著,2016年淨利潤已達到3.33億元的華大基因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即屬前列。
  • 華大智造 深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
    根據招股書,公司擬募資25.28億元投向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華大智造研發中心項目、華大智造營銷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華大智造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華大智造專注於基因測序儀、配套試劑及耗材等一系列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建設智能化工業製造平臺,並提供技術保障和解決方案。
  • 6.5億定增告吹後,藥石科技加碼再拋定增預案
    7月14日,在宣告前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終止的同時,藥石科技又拋出了新的定增預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相比前次,藥石科技本次募資金額有所增長,募投項目也有所變動,有分析人士認為:「藥石科技上市之初募集資金較少,扣除發行費用後淨募集金額不到2億,主要還是靠自己的現金流在不斷地發展各項業務。
  • 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獲受理,能否成為中國版 「Illumina + Tecan」?
    據招股書披露,華大智造的核心業務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基因測序領域、實驗室自動化領域,以及含細胞組學解決方案、遠程超聲機器人、BIT產品在內的新技術領域。2017-2019年,其基因測序儀業務收入呈快速增長趨勢,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6.16%,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1.64%。
  • 溢價99倍轉讓子公司註冊資本 華大基因再引機構資金加碼感染防控
    轉讓完成後,華大因源的註冊資本保持不變,華大基因持有華大因源的股權比例由63.53%變更為60.53%,華大因源仍屬於華大基因合併報表範圍內的控股子公司。資料顯示,華大因源於2019年8月29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1330萬元。2019年全年,華大因源實現營業收入18.32萬元,淨利潤-673.04萬元。
  • 華大基因去年淨利減三成,今年一季度因新冠檢測需求業績大增
    4月25日,國內基因測序上市公司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300676)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公司去年營業收入28.00億元,和去年相比(下稱「同比」)上漲10.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76億元,同比減少28.53%;基本每股收益0.6907元/股,同比減少28.53%。報告顯示,華大基因去年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研發投入總金額為3.34億元,同比增長26.27%,佔營業收入比例為11.94%。
  • 中微公司連遭問詢 扣非淨利虧損仍堅持募資蓋樓?
    今年10月10日,中微公司宣布募資100億元,用於產業化基地建設、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中心與科技儲備資金。此時距離公司IPO募資僅15個月。中微公司一面言之鑿鑿目前廠房無法滿足需求,一面在忙於投資理財,最新一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就達到1.56億元。而在其籌劃定增期間,興橙投資通過旗下機構已套現超23億元。
  • 兆易創新併購終止擬募資33億自主研發 去年三季度NOR Flash市佔率...
    上市僅一個月左右,公司就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隨後宣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北京矽成半導體有限公司(簡稱北京矽成)100%股權,交易作價65億元,溢價率約為28%。然而,因為標的公司供應商攪局,重組終止。兆易創新進軍DRAM晶片領域的意志未曾動搖。時隔三年,公司籌劃定增募資,打算通過進行自主研發,試圖打破國際壟斷。
  • 美康生物擬定增募資6億元
    原標題:[公司]美康生物擬定增募資6億元   12月2日早間,美康生物
  • 華誼兄弟24億有息短債壓頂,定增引入阿里、騰訊能否「解困」?
    由此,定增預案的募資用途、鎖定期均有相應的更改。對比兩版定增預案,搜狐財經發現,證監會關於定增戰投標準的嚴格要求,或是華誼兄弟調整預案的主要原因。在今年7月發布的原版預案中,華誼兄弟計劃向阿里影業、騰訊計算機、信泰人壽、山東經達等8家企業發行股票;發行價格為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