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夏,父親常帶我們兄弟倆去河邊遊泳。
這是一條小河溝,距鄉鎮約2公裡。父親那時在財院讀書,暑期回鄉,便有更多的時間照顧我們。
每逢下午,豔陽高照,便是遊泳的絕佳時機。河溝水深1米,非常適合小朋友遊泳。我們隨父一同前往,父親一來監護我們,怕生意外。二來教會我們遊泳技能。
河溝靠近學校附近,有一處水潭。水潭面積不大,可同時容納五人遊泳。我們遊泳從不帶防護設備,河水足夠淺,發生危險時可站立河中,因此不用攜帶救生圈。
那年暑假,我們上午學習,下午遊泳。我們在河中遊泳:自由遊、狗刨、潛水、衝浪、打水仗,不知不覺會消耗一二小時的光陰。
除了遊泳,河溝還有一項重要職能釣魚。我們釣魚的時間很特別,一般會選擇黃昏進行。父親告訴我們,傍晚時分,魚蝦大量出沒,常會在石頭縫及其周邊遊弋,這時候下手,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釣魚方法俗稱釣千。
釣千不同於釣魚,無須準備魚竿,僅需準備一根化學線,線的末端綁定魚餌,線的另一頭由手握著。釣魚只需手持化學線,將魚餌投向石頭縫及其周邊,然後靜待魚兒上鉤,這種釣魚的方法既簡單又實惠。
釣千成了我們飯後的休閒方式。我們用父親傳授的方法釣魚,果然收穫滿滿:有魚蝦,偶有螃蟹。我們把這些魚蝦和螃蟹帶回鄉鎮,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夏夜,我們把魚蝦放在洗淨的瓦片上燒烤,刷上香油,輔以海椒麵、胡椒麵、鹽巴、味精、姜蒜等調味品,不一會兒,噴香的燒烤便端上了餐桌。
一年後,我們進了城,遊泳、釣魚的機會大大減少,不免有些失落。偶爾也去江邊,卻無法找到鄉下的感覺。
如今,我有好長時間未去遊泳、釣魚,但當初鄉下的經歷仍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