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夢裡,不曾有條故鄉的小河?(上)

2020-12-16 執筆衝霄

(第12篇原創,3600字,讀完約9分鐘)

軍正在一條晶瑩如緞帶般的小河中歡快地暢泳著。河水清冽,沙白細幼,微風輕輕拂過臉龐,好不愜意。

突然,一陣浪頭湧來,將軍打入水底。「咕嘟咕嘟!」猝不及防之下,軍喝了好幾口河水。但為何,在軍的臉上卻滿是笑容?

軍突然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

(一)

夢裡的那條小河,是真實存在的。它蜿蜒曲折,時而湍急,時而平緩,流經軍的故鄉——祖國第二大島南部某農場的多個連隊,再折而向東,奔騰匯入大海。小河沒有統一的名稱,在不同的河段,農場的子民賦予它不同的叫法。比如,在軍他們連隊上遊的8隊那段,人們管它叫「8隊河」;而當它流經軍所在的10隊時,大家又將其喚作「10隊河」。

和這個島上的大多數河流一樣,這條小河沒有受到絲毫的工業汙染,河水純淨、天然,入口甘甜。很自然的,它便成為了河畔居民日常洗衣、做飯、澆菜……的取水地。河床較淺,最深處僅得3、4米,清可見底,不時可見各種魚蝦遊弋。河畔水草豐茂,樹木蔥蘢,蛇蜥野鳥近水而居,一派欣欣向榮。

小河是個天然的樂園。軍這些在河畔連隊出生的孩子,打從孩提起便在它的懷抱中長大。未及6、7歲,小夥伴們就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帶領下,開始了在河中遊泳、嬉戲的歲月:從最開始的在淺水區潑水玩樂,到學會狗刨,再到學會蛙泳、自由式、仰泳,及至可以閉氣深潛……小傢伙們一步步地成為遊泳健將,小河也一點點地見證大家的生長發育。

隨著泳技的不斷精進,小屁孩們在河中的樂趣也越來越多。比如,學會閉氣潛水後,軍最喜歡玩的一個惡作劇就是:深潛至河底,悄悄遊到幾米外的某個小夥伴身後,突然將他的小內褲扯下來。在他的驚呼聲中,軍早已迅速從河底潛行到幾米開外的另一個地方,探出頭來裝作毫不知情……

在小屁孩們「下河遊泳」這件事上,家長們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擔心孩子會出危險;卻又因自身忙於生計,無暇給予更多的陪伴,徒嘆奈何。所幸軍他們一般都是三五結隊的下河,身邊也都有更年長的哥哥姐姐一起遊泳,倒也沒出過什麼差錯。

但即便如此,家長們仍三不五時地嘮叨:「這條河曾淹死過不少小孩,你們得注意啊!水深的地方不要去,青苔多的地方不要去。水草多的地方要小心,有蛇……」他們還喜歡渲染河裡水鬼的故事——可不是嘛!每到夜晚,河邊總會不時傳來古怪的「咕咕」聲,在寂靜的夜裡聽到,還真有點嚇人。大人說,那就是水鬼在等著抓小孩了……及至長大後軍才知道,那不過是棲息在河畔的毛雞發出的叫聲罷了……這些,多少也讓小屁孩們平添了一份對小河的敬畏之心。

(二)

但,敬畏歸敬畏,小孩子對「水」與生俱來的渴望和嚮往,又豈是幾句警告可以阻止的?

特別是到了暑假,不用上課的小屁孩們,簡直就像脫韁的野馬,「呼啦啦」全湧到小河來了。

一般來說,吃過午飯後,小夥伴們便會呼朋喚友,帶上裝備集體下河。於是,熱帶豔陽下的午後河中PARTY開始了——大家乘坐著用拖拉機黑色內胎自製的救生圈打水仗;設定距離,從下遊遊到上遊進行比賽;爬到河畔的大榕樹頂端高臺跳水,比誰更勇敢;深潛至河底的巖石縫裡摸螺……直至夕陽西下,家長們拿著藤條在岸邊大吼:「回家吃飯啦!」小傢伙們才興盡而歸。而此時,每個人的手和腳,都已被水泡得皺巴巴的了。晚上,當然也不用再洗澡了……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自小學三年級暑假開始,軍便分擔了家裡晚上燒水和做飯的工作。但往往下午4點不到,小夥伴們就來叫軍下河了。怎麼辦?該如何兼顧?

為解決這個難題,軍經常是下午3點剛過就開始生火,兩個爐頭同時開動,一個煮水、一個煮飯。可經常是水已煮好、飯還未熟之際,小夥伴們便在門外催促了。軍只好往煮飯的灶膛裡塞進足夠多的柴火,然後便和夥伴們下河去瘋了——當然,為避免發生火災,都是塞那些比較短的柴火,不至於燒斷後會掉到地上。

結果等到傍晚歸家盛飯出鍋,煮飯的鍋底往往都已結了一層厚厚的鍋巴。每當此時,已經下工返家的母親便作勢要打軍的屁股:「又浪費糧食!」軍便嬉笑告饒:「媽,正好給我做個油煎鍋巴!」母親嗔怪地搖搖頭,還是生起小火,往鍋裡加了些油和醬油,開始翻炒鍋巴。不一會,一碗香噴噴的油煎鍋巴便完成了。這道獨特的小食,也成為軍童年難忘的回憶之一。

(三)

彼時,剛改革開放不久,大家的生活並不富裕,農場子弟難得沾到葷味。正所謂「靠水吃水」,連隊裡的大人們都學會了下河討吃的。

比如,有時在河邊玩耍,小夥伴們會發現淺水處突然多了不少小蝦,它們靜靜地趴在水底,像喝醉酒了一樣,行動緩慢,任由捕捉——大家便知道,這是有人在上遊下藥毒蝦了;又比如,偶爾會在連隊聽到河上傳來一聲沉悶的爆破聲——那便是有人在拿用雷管制成的土製炸藥炸魚;看到隔壁大叔一早拿著根長長的竹竿,匆匆往河邊走去,就知道他這是要去釣魚了;有的鄰居還會在夜間乘坐拖拉機內胎製成的「小船」,來到河面寬闊處布下漁網,第二天一早再去收網,有時竟還能捕得10幾斤重的鰻魚。

為了滿足軍的口腹之慾,父親也不時下河開工。

他一般會選擇在冬天的早晨下水,目標是河裡的小蝦——據父親說,冬天水冷,早晨太陽出來後,會給河水帶來些溫度。此時河蝦便喜歡從河底遊上來曬太陽,正好可以捕捉。

又是一個冬天的早晨,父親開始下河幹活了。他來到深及膝蓋的淺水處,在上遊放置好一個特殊的裝置——用6根長逾2米的竹竿搭建的一個小「金字塔」型網罩,三面用漁網包上,只在朝向下遊的那一面留出開口。然後,父親繞道來到網罩下遊的6、7米處,用另一個3根竹竿搭建的三角形裝置,不斷敲擊河底,向上遊的網罩處推進——三角形裝置中,接觸河底的那根竹竿上穿了許多節塑料水管,每當敲擊河底,便會發出聲響。於是,受到驚嚇的河蝦便不斷向後彈射,直至蹦入網罩中。

每每當父親推進到網罩處時,網眼中已經多了不少小蝦。父親便提起網罩,將網中的河蝦捉出放入後背的蝦簍,然後再進行下一輪同樣的操作。如此周而復始,一個上午下來,父親便能捕得2、3斤的河蝦。

父親將蝦帶回家,於是軍的晚餐又增添了美味。大個的蝦,自然是拿來油爆或白灼;那些小蝦,母親則另有做法——她一般會將它們和麵粉、蔥花和到一起,攤到鍋裡烙成蝦餅。很快,蝦餅烙好出鍋,那金黃的色澤,誘人的蔥香,簡直讓人難以抵擋。每當此時,軍總會迫不及待地飛速抓起一塊塞進嘴裡。「嗯!好吃!」或許,這便是幸福的味道吧?

(四)

向小河討生計的不止是那些大人,小屁孩們也有著自己的目標。

10隊河的中段,水流比較平緩,河底衝積形成了一大片開闊的沙地。在那裡,繁衍著一種小型的貝類——黃蜆。它們指甲蓋大小,外殼呈黃褐紋理,肉質肥嫩鮮美。將黃蜆用清水養一天,待其吐盡泥沙穢物之後,清洗乾淨,輔以姜、蔥、大蒜,再加點醬油、料酒,無論爆炒,或是滾湯,都是一道難得的美味,那獨特的鮮香,令人沒齒難忘。河中既有此美食,嘴饞的小傢伙們當然不會錯過。

有時下河遊泳,軍他們便會隨身帶上魚簍、篩子、漏勺等器物,來到那片沙地,一邊遊泳嬉戲、一邊捕撈黃蜆,遊戲幹活兩不誤。

孩子們手持篩子、漏勺潛至河底,鏟起一大捧河沙,接著浮出水面,在水中輕篩沙子。隨著兩手的左右輕搖,篩子、漏勺中的沙子不斷散落,便逐漸露出深藏於其中的黃蜆了。每一鏟下去,收穫不會太多,一般都是3、5粒黃蜆,想要捕撈到足夠吃一餐的分量,還是需要些時間的。但小屁孩們最不缺的就是時間!於是,大家在小河裡耐心地一次次重複勞動著,兩三個小時下來,倒也收穫頗豐,總能捕撈到1、2斤黃蜆。

或許是小河的水太過優質,浮遊雜質不多的緣故罷,那片沙地產出的黃蜆個頭都不太大,肉也比較少,吃起來費事。每每在大快朵頤之際,軍都不免會想:它們要是再肥大些,就更好了!

連隊的大人為小屁孩們指點了迷津:牛屎灣!

牛屎灣?那是小河旁邊斜插出去的一道小河灣,長數十米,因水常年沒有流動,和隔壁奔騰不息的小河相比,就顯得不那麼乾淨。因此,大家一般都不去那兒玩。而且,附近村寨的黎族同胞經常會放牛經過那裡,每當此時,牛兒都喜歡在裡邊滾打折騰一番才離開。經年累月下來,想必,灣裡的河底應該沉積了不少牛糞吧?

那裡會有肥大的黃蜆嗎?「有的!那些牛糞就是最好的養料!」大人回道。

雖然對牛屎灣河底的牛糞心存忌憚,但實在是架不住肥美黃蜆的誘惑,小屁孩們還是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這裡。一鏟下去,頓時發現了不同:灣底不是細細的河沙,而是有著一定粘性的河泥。當中,也不知混合了多少陳年牛糞沉積而成的腐殖質?細篩之後,果然有黃蜆,而且無比肥大!「發了!」狂喜中,小傢伙們也不管什麼牛糞不牛糞、水髒不髒之類的了,立馬開工幹活……第二天,家中便又多了一道美食。只是,大家的身上為何會突然開始發癢、起小紅疙瘩呢?

(五)

小河還會不時帶來意外的驚喜。

又是暑假。這天,颱風過境,帶來漫天風雨和一地狼藉。第二天一早,勤勞的連隊婦女照舊來到小河邊的大石頭上洗衣裳。突然,發生了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只見上遊時不時便會漂下來大小不等的各種魚兒,它們載浮載沉,有的似是剛剛死去,更多的則是半死不活,殘存著最後的幾口氣,人在水邊徒手便可輕易捕獲。這,究竟是什麼情況?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夢裡的故鄉,再見!
    四十多年沒回去腦海中始終留有著故鄉清淺的小河、潔白細膩的河沙灘,以及小河邊大片的金黃色的稻田。 開著汽車一路懷著喜悅的心情歡聲笑語,沿途車水馬龍時常堵車,雖然堵可心情愉快啊不算什麼。距離老家還有十幾裡地就進入了鄉鎮小路,就見路邊一條溝渠,沿著溝渠一路都是一棟棟的小樓房擠擠挨挨的。按照導航二姐講應該快到她小時的學校了,以前二姐每天總要過河上的橋對岸上學,但怎麼看沿路風景哪裡不對。
  • 不曾有過詩與遠方,只有回不去的故鄉
    你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有怎樣的理由,背上行囊離開你的故鄉。人在列車上,行李在搖晃,你對著父母親說,爸媽,我要出去闖蕩。與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各奔東西,都懷揣各自的理想。你一路向南,踏遍萬水千山總有一地他鄉,憑著豪言壯志,好幾年擠在大城市裡的十米平方。
  • 亞坤夜讀丨故鄉的小河(有聲)
    還因河中築有堤壩,於是,將這條流水統稱為「壩」。如在河邊放牛,都說:「到壩邊去看牛。」到河裡扯豬飼料,就說:「到壩裡扯絲草餵豬。」小河兩岸,青山沃土,盛產穀物,盛產竹木。左鄰右舍,無論是青磚老屋,或是竹籬茅舍,都是靠山而建,屋後茂林修竹。這條小河,給我兒時帶來了無窮樂趣。
  • 夢裡,我還枕著故鄉的雞鳴聲
    李武兵:夢裡,我還枕著故鄉的雞鳴聲(鄉土詩系之三)‖ 在遠方,最想親近鄉情我看見青菱湖醒了她聽到我在遠方漂泊的聲音這是一個靜得可以思考的早晨、水草、刁子魚以及菱角和雞頭米的根親熱地盤在我心上生長深入血脈……‖ 故鄉,那一聲聲雞鳴故鄉,有時是母親養的一群雞仔這些可愛的生命從蛋殼裡鑽出來
  • 神秘的故鄉小河
    神秘的故鄉小河 故鄉從地圖上看很小,小的微不足道;但其名字很響亮,它就是古桐城南鄉抱龍山下的黃華裡。 故鄉有一條自抱龍山發脈沒有統一的流向卻流淌了數百年的神秘小河,飛越高山平原,跨過江河湖海,披荊斬棘不停的流淌。
  • 夢裡故鄉,永遠在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我如一隻離巢迷途的飛鳥孑然遠行,鄉路漫漫,每當念及故鄉,思念早已綿延沉重成通往故鄉的兩根長長鐵軌……光陰菲薄,肆無忌憚地牽惹我的思緒,酸楚的心情與日俱增。總想回老家看看,卻聽說鄉村全面拆遷,沒有了可愛的老屋沒有了溫暖的炊煙,也沒有三姑六婆的吵吵嚷嚷……那片被我思鄉夢捂熱的土地,將變成荒涼的模樣!
  • 夢裡已知身是客,回不去的故鄉
    醒了之後我還在回憶路線,突然想起,開始走的那條路,是十幾年前拆遷以前的。現在那裡變成了小區。我在夢裡也知道我們只是在那呆一天,還是要回到北京的。小時候,我的目標就是到首都來,對首都有一種莫名的嚮往,也不知道為什麼。
  • 大投資新建的高中校園裡,最難得是有條靈動的小河
    ,而是這條沿著地形穿流而過的小河,潺潺的水聲為校園增添了自然靈動的活力,翩翩的白鷺在水面上滑翔踟躕,讓觀者心情頓時為之一振,壓力似乎釋放不少。能有這樣一條小河,在高中校園裡也許很難得吧?這條小河的存在,仿佛是在提示,學校的教育中,除了「書山有路勤為徑」的艱苦攀登,還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生活中除了學習或工作的專注,還應該有閒適的休憩和遠方的詩意。
  • 大河有水小河滿,還是小河有水大河滿?
    最近看到一道初中試題:請你談談「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蘊含著什麼道理?我們應怎樣讓「大河」的水更滿?仔細回憶一下,當年上學時,「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這句話是寫在課本上的,老師的講解記不十分準確,但大意是:大河裡有水,小河才能有水;大河裡沒水,小河也跟著斷流了。然後就是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等等。
  • 遙遠的故鄉(萬安人寫給心中永遠的山鄉)
    或許是從小就遠離故鄉求學在外,或許是長大後也不曾經常回去,在我的內心深處,故鄉總是很遙遠。
  • 「新詩採擷」蘇然|故鄉夢(組詩)
    ,故鄉誰點著幸福的燈盞把我的胸膛照亮誰擎著甜美的花朵讓我的心如此柔軟思瀾公路載著我的悲歡一次次駛過母親的淚橫穿六順的思瀾路跌宕著蜿蜒至佤山它的行動勢不可擋它在上世紀90年代把我送過滔滔不絕的瀾滄江並不博大的三百裡河山漾著四肢,伸展漂泊的腳步
  • 望雲峰|劉曉平:故鄉四章——桃花幾度夢裡紅
    順著坡勢建有3條小街,臨街是些古色古香的老式店鋪,賣些醬醋油鹽五金雜貨,店主多操著湘鄉口音。也有幾家店鋪賣些小孩們喜歡的諸如泥人、口哨、風箏之類的小玩物。還有幾個較小的菜市場和一個雜亂不堪的農貿市場,那是周圍數十裡的鄉民們喜歡匯聚的地方。當然,有一條公路穿街而過,還有臨河灣裡的一個碼頭,泊了些烏逢船和帆船。
  • 家鄉有條小河,彎彎曲曲,穿城而過
    家鄉有條小河,彎彎曲曲,穿城而過。河水不深,淺處半米,最深處不過一米多深,小河也不寬,窄的地方有四、五米,最開闊的地方也就二十幾米來寬,故稱細河。河水常年奔流不息,但水流不急,每天都是那樣有節奏地流淌著,而且非常清澈,有些人又親切地稱它為小清河。
  • 我的故鄉在何方
    那橫流逆折之處,三毛的自嘆曲《橄欖樹》應風披靡,痴迷哀婉的流韻,揉碎了多少雲香清夢,裂帛了多少悲感傷情,是誰站在捲簾西風口默默期待,是誰步入明月高樓上悲歌涕零?梅香月影裡翹首追尋歲月留下的足跡,曲水流潺中,聆聽古老小城發送的特邀信息。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 刀筆之外 故鄉雜感——夢裡不知身是客,錯把他鄉當故鄉
    故鄉,或許只是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對「老家」的稱謂。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終老於斯的人,是不必把當地稱之為「故鄉」的,而是可以叫做「籍貫」。因我祖輩所居日照,若干年前是作為一個縣,隸屬於臨沂地區,所以在我十八歲以前的意識中,日照是我的故鄉。幼年時期,我跟爸媽搬過幾次家。託福,空間越大了,樓層也越高了。
  • 小升初語文閱讀理解模擬試題:《我的小河》
    小河又是地球母親最珍愛的女兒。她A的身軀絕禁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汙染的強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難逃B了。流經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現了汙染,她們被迫吞咽著汙垢,一些飄浮物隨波逐流,玷汙了小河清白的面容;還有一些人,自以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乾,把河床用水泥砌起來,如同一個溫柔美麗的少女,硬給她穿上一層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
  • 故鄉的老屋,我們夢裡揮之不去的常客
    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大量流動人口的遷徙和挪動,許多人過上了居無定所的生活,對於住房的感受尤其深刻,其中所發生的故事也各不相同,但在住房變遷中我們尤其能看到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和衝擊。作為六十年末出生的人來說,這些關於老屋的故事始終記憶深刻,每每想起,也是一陣唏噓,對故鄉的記憶,老屋始終是揮之不去的主角,常常是夢裡的常客。
  • 故鄉在遠方閱讀答案
    離杭州100裡水路的江南小鎮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6)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個過客,我的祖籍在廣東新會。我長到30歲時,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過廣東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靜的榕樹島,夕陽西下時,我看見大翅長脖的白鸛灰鸛急急盤旋迴巢,巨大的榕樹林上空遮天蔽日,鳥聲盈盈。那就是聞名於世的小鳥天堂。
  • 華縣杏林沙圪塔:故鄉瑣憶
    20多年了,因而她在我的腦海裡變得越發模糊起來。如今回到故鄉,除了當初的玩伴和鄰居叔嬸尚可敘舊外,村裡的媳婦、孩子們和我彼此都感到陌生。 何謂故鄉?年輕時拼命要離開,中年後又不停夢見的村莊農舍。何謂母校?就是那個自己每天至少罵八遍而不允許別人說他一個「不」字的簡陋教室和無私給學生知識卻遭到學生戲弄、攻擊的老師。故土之所以讓我們每個人魂牽夢繞,原因大概就是那裡有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和陪伴自己成長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
  • 小學生看圖寫話範文:小河流淚了和保護小河(5篇),讓孩子參考
    工廠開業後,把管道接上了小河,從此,天天向小河排放廢水,這,對小河裡的居民來說,無疑是一枚枚「重磅炸彈」,從此,河裡的魚兒不再玩耍,荷葉不再跳舞,他們已全變得奄奄一息了,哪裡還顧得上尋樂呢?【篇二:小河流淚了】湛藍深遠的天空,清新甜潤的空氣,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都不見了,清澈見底的小河也消失了,小魚死了,水裡的生物全死了。小河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怪誰呢?都怪我們,為讓自己的錢包鼓起來,到處招商引資。一座座化工廠的煙囪像雨後的春筍拔地而起,冒著深煙把湛藍深遠的天空汙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