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過,親戚家的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陸續迎來暑假,被一個接一個送回農村的奶奶姥姥家,老人們看孩子的方式,無疑就兩種,一種是在家看電視,一種是帶出去串門。於是我們家最近成了「重災地」,多的時候同時有三個小孩在折騰。
身為一個從小到大都被朋友評為「最好脾氣」的人,我自認為自己對於小孩子的耐心一點不少,小時候幫忙帶表弟表妹們時也都「零差評」,以前甚至暢想過要去當幼兒園老師,天天和一群奶聲奶氣的小朋友們玩得多美好。
然而經歷這幾天的熊娃折磨之後,我憤怒地把這份兒時理想砸了個稀碎。
前兩天一姨領著她的外孫、孫子來串門,這些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的小孩,剛進門時還覺得稀罕可愛,忍不住逗一逗捏捏臉,誰曾想5分鐘不到就把我給氣得想攆人,礙於親戚情面不好發火,只能窩著火在心裡怒吼:「這小孩怎麼這麼沒有客人意識?!」
兩個男娃一個二年級,一個小班,湊在一起就是十級颱風。哥哥進屋之後,先把客廳的12個抽屜都挨個拉開看了一遍,看完再砰的一聲推回去。弟弟執著於向哥哥學習,12聲「砰」再次響起,如12支飛鏢扎在了我心上。剛買一個月的實木家具,我的心在滴血。
翻完抽屜之後開啟了「沙發蹦床」遊戲。我媽老早就喜歡中國風的沙發,這次裝修新房願望終於達成,買了那種實木的長排沙發,中間有兩個組合抽屜櫃做隔斷。好嘛,這倆孩子從這個沙發去那個沙發,不抬腳跨過去而是直接跳到隔斷上,哥哥是個80斤重的胖娃,跳上去整個沙發都在顫抖。
中途我實在看不下去,拉住孩子輕聲細語的教育一番,「不可以跳上去哦,你看這板子薄薄的會踩壞的。」結果孩子回我一句:「哪兒薄了,這麼厚!」說罷開始了報復性操作,站在上邊原地跳躍N次,此時我再也忍不住,怒吼一聲:「你給我下來!」
見我發了脾氣,我媽開啟了息事寧人模式,打開電視,然後把倆娃抱離沙發轉移到了吊籃椅上。有了動畫片的吸引,可算是消停了一小會兒,但電視看久了壞眼睛也不敢讓多看,半小時後關了電視,不到5分鐘,倆娃把吊籃椅上的綁繩給扯壞了一大片……
小男孩一般是毀幾件東西之後離開,小女孩更多的是要帶幾件東西走。
一舅舅家的孫女,來了以後也是不停翻騰,一會兒舉著一個東西問這個可以給我嗎?前幾次礙於情面我也就忍痛割愛了,沒想到一兩次縱容換來的卻是她的變本加厲。索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貴,從頭繩發卡到覬覦我的吉他,而且不給就哭,逼得我現在只要她一來我就鎖門帶她出去遛大街。
當然,惹人生氣的除了小孩還有大人,對於自家孩子的這種行為,大人從不制止,頂多是太過分了之後遠遠的、假裝嚴厲說一聲「不敢這樣」,然後孩子繼續胡鬧折騰。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絲毫沒有「這不是在自己家」的意思。
以前常說我們90後是「小皇帝」,6個大人獨寵1個小孩,於是好多孩子都被慣的不像話。可我清楚的記得我小時候就算是去了外公家、奶奶家都是規規矩矩的坐著,桌上擺的水果不給到我手裡絕對不會自己主動拿,更別說是翻抽屜這種事了。
有件小事我媽到現在還常提起,我4歲那年她帶我去一親戚家拜年,親戚塞給我一小把花生,然後大人們都沉迷聊天沒管我。過了好久發現我一手抓著吃完的花生殼,一手抓著沒吃的花生默默靠窗站著,因為手裡抓不下殼了就沒敢再剝。那會村裡人家沒有垃圾桶,過年期間瓜子花生殼大家都直接扔到地上,但我不敢扔,最後是那親戚掰開我的手把殼扔到了地上。
再轉頭看下現在身邊的這幾個小孩,剛吃完的蘋果核就扔在距離垃圾桶2米的茶几邊上。
再聯繫下7月31日的北京野生動物園遊客擅自下車並強行帶走天鵝蛋事件,不在小時候教育孩子「別把自己不當外人」,長大後他就可能做出「普天之下,皆是我家」的事情。
這幾天因為我發脾氣的次數日漸增長,被包括我媽在內的好多親戚冠上了「親情淡薄、沒有耐心、不愛小孩」的惡名。《奇葩說》第四季也有一期辯題:親戚不把自己當外人,該不該懟他?高曉松說了一句「都淡化了,還要懟嗎?」我還是想珍惜親情的,所以沒忍住懟了。
但希望大家都能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如果我們每次的見面都是歡樂有趣的,而不是你家娃走了之後我要去修沙發、買杯子……那我怎麼會不想多多見到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