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人教育小孩做個好人,而自己卻從來不這麼要求自己

2020-08-16 陽光微視野

我們中國的家長都是良苦用心,希望自己的還成龍成鳳,從小教育孩子要做個好人,做個正直的人,做個善良的人,不論是一個人還獨處,都要做到一舉一動符合小孩子的標準,而這個小孩的標準可以說是道德的最高標準。



或許有些人的孩童時代的道德修行就是他這一輩子的最高修行了。我們看到馬路上有乞丐,帶孩子的家長會讓孩子去施捨錢財,其實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善心,但是如果不帶孩子的話,他自己卻很少那麼做,關鍵是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教育。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在,絕對不怕發脾氣,怕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也怕給孩子展示了暴力的一面,但是如果孩子不在旁邊,最他衝動。為什麼教給孩子的這些美德我們大人一個也不去做呢?



因為當我們慢慢長大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社會的殘酷,我們知道人不都是善的,所以我們也學會了偽裝,學會了虛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激烈的戰場上活著,但是為什麼我們不從小教孩子這些求生的本來,而是假裝世界很美麗,世界很善良呢?


你看很多動物,教育自己的子女最直接,如何捕獵、如何逃生,長大了他們自然而然就知道怎麼生存,但是人卻不一樣,我們接收到的信息往往不是正確的,但我們在學校之前,我們學到的都是美德都是高尚的情操,一出校門我們就是不諳世事的小白,只有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割韭菜才能真正的成為大神,而大神的練成就是將你之前學到的所有美德,所有單純統統忘掉,開始學習像狼一樣的獵殺你才能成為王者。

所以很多人背著小孩做壞事,而面對小孩子的時候用一些偽善的語言教育他們,讓他們的世界很分裂。

有沒有可能,在我們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把自己最實用的,最真誠的東西傳授給孩子呢?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家長覺得提早的讓孩子明白這個社會的現實是不好的,但是你怎麼肯定你用這些偽善的包裝教育的孩子對他們就是最好的呢?

最起碼我們的世界應該是真實的,而不是父母描述中的一派和諧的樣子,而當我們真正踏入社會的時候才發現,我們學的東西都是錯誤的。我們只是需要一個真實的教育環境和真實的世界而已。

你會對你的孩子描述一副世界很美好的樣子嗎?估計你覺得不會,但是當你做的時候,你依舊對孩子輕言細語,讓他感受到的還是一派和諧。

到底什麼才是真的?

相關焦點

  • 自己做冬瓜味道不驚豔?大廚:這麼做大人小孩都愛吃,做法超簡單
    導語:自己做冬瓜味道不驚豔?大廚:這麼做大人小孩都愛吃,做法超簡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一日三餐中,有些食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食材我們自己做出來味道卻是平平無奇的。而有些菜把它當作主菜它的味道也不驚豔,說好不好吃也說不上來,吃過一次可能就會忘記它的味道,它就是冬瓜了。我們平常做冬瓜基本上都是燉湯,很多朋友會說,冬瓜吃起來很平常,並沒有那種讓人覺得很特別的味道,只是吃到嘴裡比較潤,沒有很特別的感覺。大魚大肉吃多了,有時候也想吃吃清淡的,為此我專門請教了大廚,冬瓜該怎麼樣做才好吃,才特別呢?
  •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我不要你做別人家的小孩,我想你做自己
    繪本裡寫到:小女孩常常在告訴自己: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但你們從來也不是完美的父這個小女孩更多是在傾訴,父母們讓孩子做他們的影子,自己成為他們的鏡子。她就是別人家的小孩,無數父母羨慕的對象,這麼懂事,可是只有少數人才不會羨慕,他們只會同情。她的過度完美,誰來幫她買單。父母為什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小孩呢?
  • 做內在小孩的積極關注者,學會愛自己
    是的,我們和馬思純一樣,都有自己的情緒,我們也恐懼也焦慮。那麼這些情緒來自哪裡呢?我們是否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心小言將結合心理學從內在小孩和內在大人的角度出發,告訴大家如何疏解不安情緒,做深度的自我療愈! 什麼是內在小孩?
  • 國際不打小孩日:成熟的大人都不和孩子記仇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是看了新聞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這麼一個神奇的節日,不過我覺得這真的很有意義,需要讓大家都知道。很少看見一個節日的口號這麼接地氣:「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有太多壓制不住火氣的時候,這股火氣對孩子的傷害真的挺大的。
  • 為什麼有些小孩從不把自己當客人?
    於是我們家最近成了「重災地」,多的時候同時有三個小孩在折騰。身為一個從小到大都被朋友評為「最好脾氣」的人,我自認為自己對於小孩子的耐心一點不少,小時候幫忙帶表弟表妹們時也都「零差評」,以前甚至暢想過要去當幼兒園老師,天天和一群奶聲奶氣的小朋友們玩得多美好。然而經歷這幾天的熊娃折磨之後,我憤怒地把這份兒時理想砸了個稀碎。
  • 告訴自己、大人和小孩:太低,不一起玩
    大小孩一般不願意和小小孩玩。直感是小小孩「層次」低。 真正的象棋大師一般也是不和低手下棋的——低手,不帶著玩。 若說車輪戰,除非有推廣或其他價值。 經常和臭棋簍子下棋,不僅毫無提高技藝的價值,而且水平會下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入水即黑,光入心即白。 高可以拉高低;低,也可以拉低高。
  • 小孩為什麼要說謊?——大人、小孩的攻擊與對立
    ,期中考要到了吧,叫你複習的是不是都還沒做,每天回家東摸西摸的也不知道幹什麼?」「XX題型,教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怎都還不懂?」媽媽叨叨叨的,兒子沒有再接話,倒是向上翻了白眼。這段對話聽起來怎麼就這麼熟悉呢?!原來家家戶戶都有一個這樣的猴小孩,場景跟對白總日復一日出現。
  • 《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孩子不需要被教育,需要你做好自己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父母並不是天生會做父母,生育和養育是兩回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大人經常不可避免地會犯一些錯誤。只不過有的大人會覺醒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去改變,和孩子一起成長;但更多的大人卻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到底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 會做媽媽的人,是不會跟別人講自己小孩有多可愛的
    所以沒有說誰把誰帶壞、誰把誰教好,都沒有這些事情,我們盡心盡力,我們去做,他可能仿到壞的、我也沒有辦法,他可能仿到好的、那我也沒辦法。我今天講一句話,諸位相不相信由你自己,教育有沒有效果、你的子女學好學壞,其實跟你怎麼教,沒有太大的關係。你不要把教育,看成很神聖很了不起。你的品行,你有沒有存好心、做好事、積善德,這個才是關鍵。你看有的父母,他忙得不得了,他子女也很成才、也很好。
  • 心理學:為什麼我勸你要像個孩子一樣,別一直做大人模樣
    心理自媒體大V青音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風雨中像個大人,在陽光裡像個孩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困境中,我們要像大人一樣抗下所有。但在這之後,我們就要像孩子一樣釋放自己!曾和一位女性朋友談到眼淚的話題,她說:「自己從很小的時候即便遇到再難的事情都不會哭,比如小時候我爸打我,他說:你哭呀,你哭我就不打你。但我就不哭!」看著她如此驕傲地說出這些話我卻有些可憐她,因為我知道她緊緊把自己的心關閉起來了,這種情況只有曾受到過巨大傷害的人或者害怕受到傷害的人才會這樣做。
  • 心理問題急救手冊|做內在小孩的積極關注者,學會愛自己
    是的,我們和馬思純一樣,都有自己的情緒,我們也恐懼也焦慮。那麼這些情緒來自哪裡呢?我們是否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心小言將結合心理學從內在小孩和內在大人的角度出發,告訴大家如何疏解不安情緒,做深度的自我療愈!什麼是內在小孩?
  • 「我們小孩的事,大人別管!」聽到孩子這樣說,大人懵了
    這次的小孩子圍攻怒懟大人的事,著實讓我大跌眼鏡! 在遊戲前,有一個孩子A來講遊戲規則,這時候另一個孩子B東張西望,完全不聽。A:你還玩嗎?B:玩啊! 然後其他孩子群起而攻之——一個孩子牽頭:我們小孩的事,大人別管。其他跟隨道:就是,我媽就是在旁邊看著我,從來不管我們小孩的事。連我那內斂的兒子都隨聲附和:我爺爺奶奶就是給我拿水,其他的都不管。 這架勢,想必尷尬得不要不要的。最後孩子爸爸出去了,媽媽帶孩子回家做作業了。
  • 教育答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總是要求孩子做到?
    陳微老師:我也囑咐我的學生堅持訓練,也是沒有幾個能做到的,大人都如此,何況孩子,不正常嗎?諮詢者:現在不知道從這件事上怎麼溝通效果才好。陳微老師:你能做到堅持訓練不?諮詢者:還沒有。陳微老師:為什麼?什麼理由?諮詢者:沒調整好時間和狀態。陳微老師:你打算什麼時間算調整好?回答。諮詢者:今天練了兩次呼吸,光懷疑自己練錯了,總想得到老師的肯定後練才安心,練的不安心。
  • 新餘小孩被限高杆削頭:為何我們自己犯的錯,卻總愛怪罪別人?
    就算他不知道,也沒人教過他,那開車的司機總知道這最最基本的交通規則吧?也許他們都會想,他還是是個孩子,多大點事,下次注意點就行了。也許對於大人來說,是下次或是他們的下一個小孩,但對於小孩來說,只有下一輩子了---如果真有下一輩子的話!
  • 專訪|五味太郎:大人們自己不好好讀書,卻拼命讓孩子看書
    雖然是極受家長與孩子追捧的繪本大師,但五味太郎在很多訪談中都展現出並不很想通過繪本展現「教育」「教化」的一面、甚至並不強求別人去理解的態度,他對在座家長想要通過繪本去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素養與教養的想法表示十分困惑:「繪本跟孩子的教育為什麼一定要相關聯呢?我認為沒有必要把兒童的繪本一定要和教育聯繫起來。
  • 大人該不該打小孩?
    我們一直在討論說大人能不能打小孩?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回過頭來想想,這小孩為什麼老挨打,這樣就對了。也不一定,你看我們長大以後,就要去想一想:我小時候是什麼狀況?像我自己就好了嘛,我小時候是老挨打的,可是我大了以後我就去想,我小時候怎麼老挨打呢?就是因為太倔,太扭啊,太堅持啊,那我就開始調整,我這個放輕鬆一點,很多事情不要想到什麼就講,老闆講什麼你就先說好好好再說,那我就變了。 所以說很多事情呀,看你是要走一條路,還是走兩條路,都是你自己的。
  • 人善被人欺,在這個陰險狡詐的世界裡,是否該教育孩子做個好人?
    好人做好事沒有好報,壞人做壞事處處得益。成長為一個好人越來越難,墮落為一個壞人無比容易。在這個陰險狡詐的世界裡,是否應該從小培養他成為一個「壞人」?當孩子被人打、被人欺負時,該怎麼辦?有父親毫不猶豫地說,我們告訴孩子:你得打回去!為什麼你一再被欺負?那是因為你的一忍再忍。你不把態度擺出來,你的溫和,會在別人眼裡成為軟弱,變本加厲傷害你的勇氣。
  • 孩子逆反導致大人焦慮,其實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大人自己
    相信每個父母談到孩子的時候,都會說到小孩有時候讓自己要抓狂。別人家的孩子似乎能夠乖乖地上床睡覺,吃飯主動不挑食,會收拾自己的玩具,而你的孩子卻動不動就發脾氣,還是一直和你對著幹。然而現在,你的耐心已被消磨殆盡,常常無奈地說:「這小孩為什麼這麼不聽話!」讓孩子聽話成了家長們最大的願望。
  • 孩子天天和大人頂嘴?家長別再粗暴制止,從這三個方面教育才對
    他會立刻反駁說:「作業等會兒再寫,又不是寫不完,也不用你們教。」媽媽教育他:「見到人要先問好才有禮貌。」他不滿極了,反問:「他和我一樣大,憑什麼我要先向他問好?」爸爸批評他:「你不應該不告訴媽媽就去和同學出去玩。」他一臉無辜:「不是發微信給你了嗎,是你自己沒看到,還怪我。」
  • 為什麼國外小孩能更早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因為學校把谷歌的Genius Hour搬入了課堂
    老師和教育專家們說,大多數學生從小學讀到大學畢業,把時間都放在做作業、準備考試、爭取好成績上;往往等到畢業的時候,發現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他們是被動的,從來沒有機會去學自己特別想學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