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煉四成變虧,最近到底發生了什麼? | 特別關注

2020-12-22 中國石油報

策劃 | 馬瑩瑩

記者 | 徐遠震 陳東升

「在過去兩個月時間裡,四艘超級油輪由於難以找到買家,無法完全卸貨,只能在山東附近的海域徘徊……」7月3日,媒體曝出的這條消息,經傳播發酵,成為煉化行業消化能力不足的直接證據。其中,山東成為關注焦點。眾人為何聚焦山東?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當地73家煉廠,有68家是地煉。

原油進口配額(單位:萬噸)

天風證券市場分析結果顯示,目前山東地煉企業呈現兩個極端:規模大的、拿到原油進口配額的,開工率基本接近滿負荷,持續盈利;加工規模在200萬噸以下的,沒有原油進口配額的,大部分處於半停工狀態,開工率不足30%。受國際油價、稅制改革、環保執法等因素影響,山東境內40%以上的煉廠都處於虧損狀態。

一夜之間大起大落

業內曾流傳著「油品煉化看山東,山東還得看地煉」的說法。在山東,地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個行業的晴雨表。尤其近些年,隨著油品終端市場活躍度的攀升和進口原油配額的放開,地煉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投資欲望在不斷走高。向前推大概15年,2003-2005年是山東地煉興起的高峰期,10年前經營過小煉廠的濰坊人張興照回憶:「那時候地煉行業賺錢太容易,政府審批和管理相對寬鬆,賺錢賺到不好意思。」

國內煉能與總加工量比較(單位:億噸)

快速擴張一方面帶來了市場的騷動,另一方面也推動了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經過十多年狂飆突進的原始積累,市場現在相對冷靜了許多,近兩年可以說是山東地煉的轉型期,地煉企業原本粗放的發展模式開始向規模化、規範化轉變。

目前中國的地煉產能已超過國內市場的30%,如果不是遭遇外部因素的衝擊,經過這輪改革後的地煉可能會成為「三桶油」和大型煉化企業之後的又一極。然而,該來的還是來了。

從蓬勃發展到超40%企業虧損,山東地煉一夜之間經歷了大起大落。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出現?

行業發展路上的幾道關卡

導致虧損的原因有很多,據記者採訪得來的情況看,主要集中在原油價格持續走高、稅制改革、環保壓力、投資壓力這四點。

從利潤空間看,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地煉企業成本支出大大提高,尤其是拿到較大原油進口配額的煉廠,面對過剩的生產力和疲軟的市場需求,也只能硬著頭皮生產。 2015年,山東地煉的成品油利潤空間可達2500元/噸,目前經營狀況較好的大型地煉利潤大約只有900元/噸左右,部分小企業甚至出現了價格倒掛。

國內汽油價格構成&國內柴油價格構成

從政策層面看,今年年初,《關於成品油消費稅徵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1號)》堵住了原料環節的避稅漏洞,5月份執行的增值稅改革,又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出廠環節的避稅漏洞。隨著消費者納稅意識的提高,零售環節索要發票的行為增多,進一步堵住了零售環節的避稅漏洞。據專業機構測算,稅制改革後,部分地煉企業的成品油出廠價可上浮1800 ~2300元/噸(均值),已與央企煉廠相差不大。

從環保局勢來看,一方面,受上合峰會影響,山東省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巡查與環保監察貫穿了整個上半年,在限產、限排、關停、罰款等舉措施重壓下,地煉生產的難度陡增;另一方面,全國的環保執法都日益嚴格,諸如上合峰會期間的突擊執法極有可能變為常態化,設備不達標或生產能力不足的小型企業面臨著被關停的風險。

從二次投資角度看,煉化企業設備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0~15年左右,按照這個時間推算,第一批投產的地煉已到了設備更新期,經營者需要權衡再投資風險。一直被外界視為地煉紅利的原油進口配額,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地煉帶來了壓力。因為一旦獲得原油進口配額,煉廠的開工率就無法靈活調整,商務部會根據第一年的配額完成情況來調整第二年的配額,完成情況不好的,配額可能會被削減甚至取消。另外,原油進口配額從2017年5月停止審批。有些地煉企業即使有能力有意願擴大一次生產投資,但配額不變也是枉然,現有的擴能以二次加工裝置為主。這就意味著,地煉內部的格局已經鎖定。

一些諮詢公司的市場調研員用「有錢、迷茫、被動」來形容目前的地煉行業,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局面不會是短期存在。

大浪淘沙見真金

地煉輕鬆盈利的時代畫上句號,也促使行業開始重新審視「唱衰『三桶油』」的論調,先天不足給地煉行業帶來的影響逐漸暴露出來,煉化行業正面臨一次大的洗牌。

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國家正在倡導煉化一體化,也規劃了一些大的項目: 國內超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主要為江蘇盛虹(3000萬噸/年)、惠州(4000萬噸/年)、舟山(4000萬噸/年)、恆力石化(2000萬噸/年,預計今年9月份投產)這幾個項目。

新建項目將不斷淘汰舊有模式。從化工界的情況來看,目前天津、山東、江蘇等地已強制化工企業入園,達不到入園標準的,必須關停。地煉入園是一個明確的趨勢,山東在這個方面已有動作,但阻力很大。因為門檻較高,設備需要重新購置,以及再投資、重建導致的技術許可、專利費用等,再投資可達上百億元,並缺少政府補貼,對地煉企業而言實現難度較大。接下來,產能落後、規模較小的地煉面臨著強制關停或自然淘汰的結果。

當然,產業整合,影響的不僅是地煉,還有「三桶油」。不過,央企煉廠顯然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地煉企業想要活下來且活得有質量,加速轉型是唯一的道路。招商證券投資分析師認為,地煉轉型的方向,一是規範經營手段,提升除價格優勢以外的其他競爭力;二是產品由單一轉向多元,把產能從煉油為主轉向化工產品深加工領域。

大浪淘沙見真金,在新一輪洗牌之中留下的地煉企業,無論從內部管理能力還是市場適應能力來看,都有更強的競爭力,對「三桶油」和一些大型國有煉化企業來說,它們依然是強勁的競爭對手。

頭圖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 | 馬瑩瑩

平臺編輯 | 王芳

相關焦點

  • 煉化行業引資本關注,山東地煉頻迎併購
    &nbsp&nbsp&nbsp&nbsp6月8日,中國能源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尚能石化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能源煉化等領域展開深度戰略合作。之前,中國能源以增資入股的方式控股山東勝星化工。
  • 山東地煉重組背後
    持續低油價和石化行業破壟斷下放原油「雙權」,創造了山東地煉發展的契機,也造就了山東地煉的跨越式發展。但體量大、合力難是山東煉化能源集團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在龐而雜的基礎上整合如同老建築的塗漆裝修,優化明顯但仍有隱患,「抱團」能否為其提供可靠的支撐還有待考量。
  • 山東地煉轉型升級提速
    種種跡象表明,山東大煉化項目建設有望提速。而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孔慶成介紹了地煉轉型升級的相關情況。山東坐擁全國最大煉油產能,共有地煉企業37家,一次原油加工能力1.3億噸/年。
  • 山東地煉組成的"巨無霸",憑啥爭"全國第三"
    聽名字,山東煉能集團儼然是一家「國字號」,但實際上,它是由16家山東地煉企業(民企)聯合出資建立,意在優化整合地方煉油企業在原料、物流、資金、產品等方面的配置,實現大資金、大物流,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許多人眼裡,石化煉油這樣的「高大上」行業基本都是中石油、中石化這「兩桶油」的天下,什麼時候輪到民間資本「發威」了?
  • 由多家合作變一家獨大,山東地煉「抱團取暖」 失敗?
    自2017年9月註冊成立以來,山東煉化集團即被業內寄予厚望,但成立至今發展遠不及預期,如今又面臨三家股東撤資,山東煉化集團將何去何從?遭遇股東「分家」山東煉化集團成立的初衷是為推動全省地煉企業整合、重組轉型發展,加快全省石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
  • 92號汽油降價1.5元/升背後:山東地煉結盟大戰兩桶油
    看到同行在朋友圈發的低油價圖片與感慨,山東博興縣計程車司機老張給他點了一個贊,他一邊向新京報記者展示該圖片上的92#汽油價格,一邊詢問,「最近是發生什麼大事了嗎?油價咋快和氣價一樣了?」  92#汽油3.95元/升意味著什麼?新京報記者查詢資料發現,2005年7月北京市93#汽油價格為3.96元/升,90#汽油漲至3.99元/升。也就是說,山東局地油價,已跌回12年前。
  • 山東地煉開工率重回50%
    作者:劉海軍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03月25日 收藏   經濟恢復消化積壓庫存 原油下跌帶來市場契機  中化新網訊 2月下旬本報曾報導山東地煉企業生產負荷一度降至
  • 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出現暴漲
    金聯創統計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今,山東地煉國六92號汽油均價上漲655元/噸,至5696元/噸,漲幅為13%;國六車用柴油均價上漲467元/噸,至5050元/噸,漲幅為10%。圖片來源:金聯創地煉成品油價格的連續暴漲引發業內關注,也讓中下遊客戶感到意外。
  • 山東地煉整合啟幕,2025年將壓減三成產能
    通過政策與市場倒逼,山東地煉將迎來一場變革。山東省近日出臺了《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將對省內的鋼鐵、地煉、焦化、電解鋁、輪胎、化肥、氯鹼等七大高耗能行業實施產能總量控制。
  • 上半年山東地煉成品油資源流向特徵解析
    2019年上半年,山東獨立煉廠成品油油銷售流向仍以華北、華東、西北地區為主,其中,山東加上周邊的河南以及京津冀所消化的資源佔比達到61.72%,較去年同期增長兩個百分點。而同時,山東成品油流向華南、華中及江浙地區的資源佔比23.4%,較去年同期減少四個百分點。
  • 山東地煉新一輪整合將啟
    繼今年年初提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後,山東近日再度發布《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這一重磅文件,給各高耗能行業特別是今年陷入發展困境的山東地煉指明未來發展的清晰路徑。    金聯創認為,該《方案》直接大幅提高地煉生存門檻。
  • 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山東地煉油多少錢一噸
    :潤10.01億元,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同比增加20%,淨利潤8.39億元山東地煉油多少錢一噸,同比增加14.77%,前三季度實現每股收益0.53元,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換行換行華創化工曹令團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隊:持續推薦價格上漲周期股-2016.11.27換行化工周期子行業中,絕大部分今年都。」
  • 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地煉成品油價格將微調,附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
    9月30日,山東地煉部分煉廠成品油最新油價表。油價資訊,每日更新,歡迎關注!國際油價大幅下跌:WTI 11合約報39.29美元/桶,跌1.31美元/桶,布倫特11合約報41.03美元/桶,跌1.40美元/桶。
  • 煉化一體化趨勢下的山東地煉未來轉型路線猜測
    今年以來,山東成品油價格和利潤與往年有明顯滑坡,根本上是供過於求的結構失衡決定的。未來幾年,除了結構性過剩外,山東地煉的外部競爭環境也更加惡劣,主要是新建煉化一體化煉廠的扎堆投產。與山東地煉相比,一體化煉廠在多方面有明顯競爭優勢。
  • 山東將整合地煉成立集團,地煉小產能將加速退出
    新華社報導,中國山東將整合地煉成立集團。  新華社援引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周五發布的文件稱,新集團的股東包括山東東明石化集團等主要化工企業。  地煉小產能將加速退出  東方證券首席石化分析師趙辰日前分析稱,地煉小產能將加速退出,山東地煉存在天然瓶頸,預計未來三年每年產能退出規模在1000萬噸以上:  我國地煉主要集中於山東,每年產量約為0.74億噸,原因在於勝利油田當年為其提供了大量原料,但當下原料基本依賴進口,該優勢已不復存在。
  • 中國地煉哪家強?山東41家主要地煉分布圖及詳細介紹!
    中國化工第一大省非山東莫屬,而提及山東,「地煉」是耀眼的關鍵詞。今天我們將從3張山東41家主要地煉分布圖開始,向大家詳細介紹山東主要地煉企業的基本信息。  山東地煉呈現的特點  山東地煉目前仍處在布局散亂、各自為戰的狀態。
  • 山東地煉產能整合轉移拉開序幕
    ,標誌著山東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工作拉開序幕。該公司今年5月與山東省有關部門籤訂產能整合轉移相關協議,成為首個正式籤約並拆除裝置的地煉企業,拆除後將融入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  「這次全省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春風。」金石瀝青工會主席、外協經理路宜明表示,公司將充分借力各項優惠政策,投建新項目,推進企業轉型發展。
  • 山東地煉整合:風光時賣油給中石油、中石化,現一半幾近虧損
    作為我國地煉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山東在北方具有國內規模最大的煉化企業集團,隨著山東大煉化的發展,它們逐漸擺脫了對原先「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依靠,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山東地煉煉能增速保持著高速增長,一直是全國煉油產能擴張的主要貢獻者。2016年前後,山東的地煉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 山東油品亂象:鑫泰石化等地煉廠不開發票售油 每噸逃稅上千
    從流程機制上遏制地煉企業通過「變票」逃避生產環節消費稅。重利之下,走險者眾。作為全國地方煉油廠最多的省份,山東地煉企業產能佔全國地煉總產能60%以上,儘管新政已執行超半年,但新京報記者歷時月餘調查發現,山東境內仍有不少地煉廠「無票」、「變票」銷售成品汽柴油。大到年產能兩百萬噸以上的企業,小到幾十萬噸的地煉廠均涉及其中,每噸涉嫌偷逃稅金額上千元。
  • 山東地煉退出機制細則出爐,不符合一體化標準,結局應該就是被拆除
    當山東裕龍石化項目揭開冰山一角時,山東全省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的終極方案也逐漸浮出水面。  將「去產能」進行到底  這套山東地煉歷史上最殫精竭慮的「拆遷」方案,觸及了最核心的關鍵點——產能的「市場化」退出機制,提出了產能交易資金撥付的方式,朝著「油化並舉、油頭化尾」的方向前進。  山東地煉未來三年轟轟烈烈的「去產能」大幕可能就此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