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化一體化趨勢下的山東地煉未來轉型路線猜測

2020-12-22 隆眾資訊1988

今年以來,山東成品油價格和利潤與往年有明顯滑坡,根本上是供過於求的結構失衡決定的。未來幾年,除了結構性過剩外,山東地煉的外部競爭環境也更加惡劣,主要是新建煉化一體化煉廠的扎堆投產。與山東地煉相比,一體化煉廠在多方面有明顯競爭優勢。首先是成本優勢,主要體現在原料成本、運輸成本、產能一體優勢。以國內已投產的某煉化一體化企業為例,其加工高硫重質劣質原油的沙重、沙中為主,光原料成本一噸就比山東地煉低200元/噸以上。且由於它六成以上的成品油發船運,兩成發鐵運,運輸成本優勢明顯。另外,由於裝置一體化,上下遊裝置之間產能匹配和供應的自給自足,大量節省了中間環節的運費、稅費和損耗等。粗略測算其綜合成本能較山東地煉低300元/噸以上。其次,民營一體化煉廠多為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強,資金有保障。另外,成品油銷路更廣。近幾年國內規劃的幾個一體化項目區位優勢明顯,大多有自有碼頭、鐵路線,銷售輻射半徑更大,與兩桶油合作更緊密。另外,有望很快取得出口資質及配額,進一步拓寬銷路。因此,山東地煉面臨的各方面壓力也越來越大。

2019-2022年,預計新投產大煉化項目汽油最大新增產量2000萬噸,柴油最大新增產量1400萬噸。而預計中國汽油需求2021年後波動趨緩,柴油需求逐年下滑,國內供過於求的局面將進一步凸顯,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一體化煉廠與一般煉廠盈利水平差距,中小型煉廠喪失價格優勢。在煉化一體化大趨勢下,這也倒逼獨立煉廠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以及轉型。

山東地煉轉型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導的,山東省去年印發《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來,實際政策執行一直悄無聲息,直到8月份,東營、淄博、日照、德州、濱州等地9家地煉企業達成整合意向,邁出了實際執行的第一步。這9家企業合計常減壓加工能力2500萬噸/年,正好與裕龍島項目一期的2000萬噸規劃產能接近.另外,合計擁有進口原油使用配額1480萬噸/年,整合完成以後,這些原油配額也一併歸於裕龍島項目。不過,由於各煉廠間利益交叉錯綜複雜,中間會涉及到就業、稅收和利益分配等核心問題,實際執行起來必然難度重重。首先,9家煉廠龐大的就業人群整合到一起後,不可避免有大批人員需要重新安置,這或是最棘手的問題。另外,裝置拆遷補貼、股權分配的商議恐需較長時間處理。不過若第一批煉廠能成功整合,山東煉化行業的轉型將有實質推進,以後在對抗浙石化與恆力石化南北夾擊的形勢中增加了底氣。

隨著山東煉化行業的轉型提上日程,市場對於關於未來轉型路線的猜測也較關注。現在來看,未來山東地煉轉型大概有四種路線。一種有實力的煉廠加速一體化,就是本身實力比較強,自己就可以通過改善裝置、補鏈增鏈來獨立完成向一體化的進程,像東明、金城、魯青、中化工旗下煉廠。有一些煉廠自身實力不夠,裝置規模難以配套下遊化工裝置,不能獨立轉型的,就走整合轉型路線,這也是目前唯一有政策落地執行的路線。還有就是加工能力小,有的甚至沒有原油加工能力、只有二三次裝置的這些小煉廠,產品單一、資質不全、技術落後等一批小煉廠只能被動的逐步被市場淘汰或者被收購。最後是專用產品路線,如清源集團,雖然也有成品油產品,但多年來一直是主打潤滑油、基礎油等都是高端特種油路線的。不過,這一類煉廠較為特殊,數量也較少。

未來3-5年是煉化行業重新洗牌的最為關鍵的時期,山東獨立煉廠不管走哪一種路線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未來裕龍島項目與山東老牌煉廠獨立轉型成功且「一超多強」的局面並存或是理想狀態。

相關焦點

  • 煉油行業「煉化一體化」轉型成共識-新華網
    實際上早在去年10月,山東出臺《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就為地煉行業減量整合、轉型升級畫出路線圖:力爭到2022年,將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
  • 山東地煉轉型升級提速
    種種跡象表明,山東大煉化項目建設有望提速。而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孔慶成介紹了地煉轉型升級的相關情況。山東坐擁全國最大煉油產能,共有地煉企業37家,一次原油加工能力1.3億噸/年。
  • 6年內整合80%地煉,煉化第一大省山東的夢想與現實……
    這是山東省於2018年10月底印發的《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專門針對地煉行業轉型升級提出的目標。2018年2月,山東省政府印發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下稱《規劃》)顯示,該省「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佔傳統產業比重約70%」,隨著近年來環保形勢趨嚴,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任務艱巨,煉化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巨大。
  • 山東地煉重組背後
    山東省經信委副主任王萬良在2017年12月28日山東省煉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推進會上強調,山東迫切需要加快推進省內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拉長產業鏈,生產石化下遊產品,提高國產比例,實現進口替代。  山東地煉最初整合的動力是共同爭取石油進口權和使用權。2015年後,山東諸多地方煉廠陸續獲得了油權,大型企業又開始自發地整合,目標瞄向了上遊原油集中採購和下遊成品油銷售。
  • 山東地煉退出機制細則出爐,不符合一體化標準,結局應該就是被拆除
    山東省2017年決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煉化產業方面,將通過「上大壓小」發展高端石化。在通過山東煉化協會、山東省工信廳進行了一系列考察後,決定將煉化一體化項目放在煙臺裕龍島建設,主要由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承接。  山東最初的想法是用萬華集團的品牌在國家有關部門立項,但萬華方面認為公司以化工為主業,對煉油行業不夠了解,後經各方探討,決定由山東煉化能源集團牽頭該項目。
  • 山東地煉新一輪整合將啟
    繼今年年初提出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後,山東近日再度發布《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這一重磅文件,給各高耗能行業特別是今年陷入發展困境的山東地煉指明未來發展的清晰路徑。    金聯創認為,該《方案》直接大幅提高地煉生存門檻。
  • 破局仍在「需求側」——地煉大整合:能否跑贏中國煉化大變局(下)
    針對裕龍島項目的上馬和山東地煉的整合,行業專家觀點不一。除了整合後眾多地煉企業的出路問題,未來多個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的競爭問題也引發業內關注。「一味『去產能』並非地煉唯一出路。事實上,山東煉化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並不在供應側,而在需求側。」
  • 中國煉油行業研究(上):大煉化時代的地煉新格局
    報告摘要 地方煉油廠,簡稱「地煉」,是相對於主營煉油廠的一種分類。通常來說,行業內把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所屬的煉油廠稱為主營煉油廠,而剩下的統稱為地方煉廠。未來三年中國煉油行業的新增產能大部分來自於地煉。
  • 由多家合作變一家獨大,山東地煉「抱團取暖」 失敗?
    自2017年9月註冊成立以來,山東煉化集團即被業內寄予厚望,但成立至今發展遠不及預期,如今又面臨三家股東撤資,山東煉化集團將何去何從?遭遇股東「分家」山東煉化集團成立的初衷是為推動全省地煉企業整合、重組轉型發展,加快全省石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
  • 山東地煉產能整合轉移拉開序幕
    中化新網訊 近日,山東金石瀝青股份有限公司煉化裝置拆除工作啟動,標誌著山東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工作拉開序幕。該公司今年5月與山東省有關部門籤訂產能整合轉移相關協議,成為首個正式籤約並拆除裝置的地煉企業,拆除後將融入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  「這次全省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春風。」金石瀝青工會主席、外協經理路宜明表示,公司將充分借力各項優惠政策,投建新項目,推進企業轉型發展。
  • 煉化行業引資本關注,山東地煉頻迎併購
    &nbsp&nbsp&nbsp&nbsp6月8日,中國能源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尚能石化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能源煉化等領域展開深度戰略合作。之前,中國能源以增資入股的方式控股山東勝星化工。
  • 山東地煉四成變虧,最近到底發生了什麼? | 特別關注
    受國際油價、稅制改革、環保執法等因素影響,山東境內40%以上的煉廠都處於虧損狀態。一夜之間大起大落業內曾流傳著「油品煉化看山東,山東還得看地煉」的說法。經過十多年狂飆突進的原始積累,市場現在相對冷靜了許多,近兩年可以說是山東地煉的轉型期,地煉企業原本粗放的發展模式開始向規模化、規範化轉變。目前中國的地煉產能已超過國內市場的30%,如果不是遭遇外部因素的衝擊,經過這輪改革後的地煉可能會成為「三桶油」和大型煉化企業之後的又一極。
  • 國內煉化產能再創新高 優質地煉產能佔比增高
    十三五期間煉油能力將得至進一步增加,在國內及一帶一路地區以中國企業為主體,2019年率先投產的煉化一體化產能包括恆力2000萬噸/年、浙江石化2000萬噸/年、恆逸800萬噸/年以及東營石化500萬噸/年等;2019年全國煉化產能近8.4億噸/年。2009年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加之國際油價反彈,煉油業景氣度提升。
  • 山東地煉組成的"巨無霸",憑啥爭"全國第三"
    人們印象中,山東一向以國企眾多,國有經濟發達的「大象經濟」面目示人,但有一個行業,卻是民企撐起了多半邊天,並承擔了發展與轉型的重要任務,那就是山東地煉產業。廣義上說,地煉屬於化工行業的一種,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十強」產業中,高端化工居於需要提升發展的5大傳統產業之首,將傳統優勢,轉化成品牌優勢和競爭優勢,是擺在山東地煉人面前的未來之路。
  • 山東地煉整合啟幕,2025年將壓減三成產能
    通過政策與市場倒逼,山東地煉將迎來一場變革。山東省近日出臺了《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將對省內的鋼鐵、地煉、焦化、電解鋁、輪胎、化肥、氯鹼等七大高耗能行業實施產能總量控制。
  • 山東地煉整合:風光時賣油給中石油、中石化,現一半幾近虧損
    在新舊動能切換的背景之下,山東地方性煉油廠(下稱「地煉」)正經歷著一場大變局。山東地煉,也曾有過一段相當輝煌的過往。作為我國地煉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山東在北方具有國內規模最大的煉化企業集團,隨著山東大煉化的發展,它們逐漸擺脫了對原先「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依靠,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山東地煉煉能增速保持著高速增長,一直是全國煉油產能擴張的主要貢獻者。2016年前後,山東的地煉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 成品油出口配額 山東地煉翹首以盼!
    原標題:成品油出口配額,山東地煉翹首以盼!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成品油出口政策的進一步放開,未來民營煉化一體化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速度將明顯加快。
  • 山東地煉開工率重回50%
    近期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各地經濟活動陸續恢復,加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暴跌,山東地煉企業迎來難得的市場契機,前期停產企業已紛紛復產。最新數據顯示,3月下旬山東地煉開工率再次回到50%上方。  3月20日,萬達控股集團旗下山東天弘化學有限公司常減壓裝置一次開車成功,經過春季大檢修,該公司煉化裝置再次開足馬力,成為3月以來山東地煉行業恢復生產的第13家企業。
  • 萬華化學:「煉化一體化」的科技研發驅動樣本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編者按:在寒冬背景下,如何可持續發展、如何發現好公司,成為實業界和金融界共同的關注要點。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山東省國資委,是山東地方國有煉化企業中的佼佼者。其發展過程就是地方國有化工企業從下遊向上遊追溯,反過來又在下遊不斷擴大產品類別、尋求新產品制高點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萬華構築了典型的「煉化一體化」生產模式,顯示出強大的成本控制與管理能力,同時明顯的技術壁壘為其帶來利潤增長的優勢。
  • 據說,這是中國目前最火的10大煉化企業
    目前,為了提升國內煉化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為此國家規劃了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建設,與此同時,主營及民營都在積極布局煉化一體化建設。那麼,目前最火的煉化企業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