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煉整合啟幕,2025年將壓減三成產能

2020-12-22 界面新聞

通過政策與市場倒逼,山東地煉將迎來一場變革。

山東省近日出臺了《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將對省內的鋼鐵、地煉、焦化、電解鋁、輪胎、化肥、氯鹼等七大高耗能行業實施產能總量控制。其中,到2025年,山東地煉產能將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減少約三成。

《方案》提出,到2022年,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將進行整合轉移。

到2025年,山東省500萬噸及以下地煉的煉油產能將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且成品油收率(汽煤柴產量佔原油加工量百分比)降至40%左右,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能力顯著提高。

按照《方案》,山東將在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和省政府公布的煉化產業集中度較高、產能較大的化工園區,建設3000萬噸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打造高端石化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從「一油獨大」向「油化並舉」轉變。

石化產業是山東省傳統的重要支柱產業。此前,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張新文在接受山東省人民政府網採訪時透露,山東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2.1億噸/年,佔全國總產能的28%,地煉則佔到了全國地煉總產能的70%。

2017年,山東省骨幹地煉企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和利稅6066.7億元和419.8億元,分別增長29.8%和40.7%。

但山東地煉存在著「大而不強」的問題。張新文表示,山東石化行業布局分散,產品結構單一,區域性的市場競爭激烈;煉化一體化水平低,石化產品的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安全環保壓力仍然較大。

在山東地煉內部,大型煉化企業和小型煉化企業之間的分化十分嚴重。由於沒有穩定的原料來源,地方煉廠受原油進口配額影響較大。2015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拿到原油進口配額的大型煉廠近乎滿負荷開工,盈利水平較高。小型煉化企業因自身規模較小和缺乏原料來源等問題,陷入經營困境。

在油價低迷的情況下,地煉擁有價格優勢,但隨著稅改實施和原油價格的不斷提高,地煉的原油加工成本也在提高,利潤空間被逐漸壓縮,小型及落後的地煉產能將逐步退出市場。

業內認為,山東省通過政策推動山東地煉整合,倒逼落後產能退場,有助於提高產業集聚的規模效應,對提高山東地煉的整體競爭性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相關焦點

  • 2025年山東地煉產能將壓減三成
    山東省近日出臺《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將對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鹼等七大高耗能行業實施總量控制,其中地方煉油行業2025年實現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
  • 山東地煉新一輪整合將啟
    《方案》對於地煉行業轉型升級確定了具體目標,力爭到2022年,將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40%左右。
  • 山東地煉產能整合轉移拉開序幕
    >   首批2000萬噸置換產能用於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  中化新網訊 近日,山東金石瀝青股份有限公司煉化裝置拆除工作啟動,標誌著山東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工作拉開序幕。該公司今年5月與山東省有關部門籤訂產能整合轉移相關協議,成為首個正式籤約並拆除裝置的地煉企業,拆除後將融入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  「這次全省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春風。」金石瀝青工會主席、外協經理路宜明表示,公司將充分借力各項優惠政策,投建新項目,推進企業轉型發展。
  • 6年內整合80%地煉,煉化第一大省山東的夢想與現實……
    「力爭到2022年,將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
  • 山東地煉轉型升級提速
    種種跡象表明,山東大煉化項目建設有望提速。而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孔慶成介紹了地煉轉型升級的相關情況。山東坐擁全國最大煉油產能,共有地煉企業37家,一次原油加工能力1.3億噸/年。
  • 山東將整合地煉成立集團,地煉小產能將加速退出
    新華社報導,中國山東將整合地煉成立集團。  新華社援引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周五發布的文件稱,新集團的股東包括山東東明石化集團等主要化工企業。  地煉小產能將加速退出  東方證券首席石化分析師趙辰日前分析稱,地煉小產能將加速退出,山東地煉存在天然瓶頸,預計未來三年每年產能退出規模在1000萬噸以上:  我國地煉主要集中於山東,每年產量約為0.74億噸,原因在於勝利油田當年為其提供了大量原料,但當下原料基本依賴進口,該優勢已不復存在。
  • 山東地煉退出機制細則出爐,不符合一體化標準,結局應該就是被拆除
    當山東裕龍石化項目揭開冰山一角時,山東全省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的終極方案也逐漸浮出水面。  將「去產能」進行到底  這套山東地煉歷史上最殫精竭慮的「拆遷」方案,觸及了最核心的關鍵點——產能的「市場化」退出機制,提出了產能交易資金撥付的方式,朝著「油化並舉、油頭化尾」的方向前進。  山東地煉未來三年轟轟烈烈的「去產能」大幕可能就此正式拉開。
  • 山東地煉重組背後
    山東地煉整合之路  山東有大型地煉企業34家,一次加工能力達1.3億噸左右,佔全國地方煉化的70%以上。記者從山東省油區辦獲悉,山東省石化產業總量3萬多億,煉油總產能達2.1億噸,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產能聚集規模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地區(2.7億噸)、日本東京灣沿岸(2.2億噸)。  「大,但不強。」
  • 山東地煉整合:風光時賣油給中石油、中石化,現一半幾近虧損
    作為我國地煉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山東在北方具有國內規模最大的煉化企業集團,隨著山東大煉化的發展,它們逐漸擺脫了對原先「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依靠,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山東地煉煉能增速保持著高速增長,一直是全國煉油產能擴張的主要貢獻者。2016年前後,山東的地煉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 煉油行業「煉化一體化」轉型成共識-新華網
    原油加工過剩能力每年將超億噸  7月末,地煉大省山東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地煉企業產能整合轉移問題。  實際上早在去年10月,山東出臺《關於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就為地煉行業減量整合、轉型升級畫出路線圖:力爭到2022年,將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
  • 山東地煉四成變虧,最近到底發生了什麼? | 特別關注
    在山東,地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個行業的晴雨表。尤其近些年,隨著油品終端市場活躍度的攀升和進口原油配額的放開,地煉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投資欲望在不斷走高。向前推大概15年,2003-2005年是山東地煉興起的高峰期,10年前經營過小煉廠的濰坊人張興照回憶:「那時候地煉行業賺錢太容易,政府審批和管理相對寬鬆,賺錢賺到不好意思。」
  • 煉化一體化趨勢下的山東地煉未來轉型路線猜測
    首先是成本優勢,主要體現在原料成本、運輸成本、產能一體優勢。以國內已投產的某煉化一體化企業為例,其加工高硫重質劣質原油的沙重、沙中為主,光原料成本一噸就比山東地煉低200元/噸以上。且由於它六成以上的成品油發船運,兩成發鐵運,運輸成本優勢明顯。另外,由於裝置一體化,上下遊裝置之間產能匹配和供應的自給自足,大量節省了中間環節的運費、稅費和損耗等。粗略測算其綜合成本能較山東地煉低300元/噸以上。
  • 煉化行業引資本關注,山東地煉頻迎併購
    &nbsp&nbsp&nbsp&nbsp6月8日,中國能源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尚能石化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能源煉化等領域展開深度戰略合作。之前,中國能源以增資入股的方式控股山東勝星化工。
  • 破局仍在「需求側」——地煉大整合:能否跑贏中國煉化大變局(下)
    針對裕龍島項目的上馬和山東地煉的整合,行業專家觀點不一。除了整合後眾多地煉企業的出路問題,未來多個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的競爭問題也引發業內關注。「一味『去產能』並非地煉唯一出路。事實上,山東煉化行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並不在供應側,而在需求側。」
  • 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山東地煉油多少錢一噸
    :潤10.01億元,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同比增加20%,淨利潤8.39億元山東地煉油多少錢一噸,同比增加14.77%,前三季度實現每股收益0.53元,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換行換行華創化工曹令團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隊:持續推薦價格上漲周期股-2016.11.27換行化工周期子行業中,絕大部分今年都。」
  • 山東:製造業轉型升級成果豐碩 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高耗能行業調結構、優布局、提質效山東加快推進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鹼等高耗能行業調結構、優布局、提質效。鋼鐵行業,壓減粗鋼產能2110萬噸、生鐵產能970萬噸,推動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1936萬噸粗鋼、1716萬噸生鐵落實產能轉移計劃。
  • 國內煉化產能再創新高 優質地煉產能佔比增高
    早在2016年下半年國務院推進產業集聚發展,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包括大連長興島(西中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雲港、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福建古雷,推動煉化一體化持續發展,屆時國內將新增優質產能2.47億噸。
  • 人大代表王昌:河北到2017年將壓減6000萬噸鋼鐵
    而河北的產業結構偏重,鋼鐵、水泥、玻璃等屬於國家公布的過剩行業的產能相當大,尤其是河北的鋼產量全國第一,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大。王昌表示,根據河北目前的產業狀況,省政府推出以下舉措調整鋼鐵產業結構、治理大氣汙染:第一,大幅壓減鋼鐵、水泥等行業產能,以治理霧霾。計劃到2017年,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
  • 中國地煉哪家強?山東41家主要地煉分布圖及詳細介紹!
    中國化工第一大省非山東莫屬,而提及山東,「地煉」是耀眼的關鍵詞。今天我們將從3張山東41家主要地煉分布圖開始,向大家詳細介紹山東主要地煉企業的基本信息。其突出表現就是山東地煉呈現出數量多(截至2018年,剔除長期無效產能維持正常或間歇生產的山東地煉約53家)、規模小(一次加工能力在300萬噸/年以下煉廠佔到60%,一次加工能力在500萬噸/年以上僅佔20%左右)、分布散(廣泛分布於東營、淄博、濱州、濰坊、菏澤一帶)的格局。
  • 新一輪「去產能」周期開啟 鋼鐵企業如何「煉就金身」
    摘要 【新一輪「去產能」周期開啟 鋼鐵企業如何「煉就金身」】一邊是新一輪去產能工作加速推進,一邊是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啟動更新,今年上半年經營有所改善的鋼鐵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政策洗禮,鋼鐵企業如何應對行業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