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無用書|《七堂極簡物理課》卡洛·羅韋利

2021-02-15 Reisen在路上
我有卡洛·羅韋利好幾本書,這本之外,還有《宇宙奇趣》、《現實不似你所見》和去年新出的《時間的秩序》。卡洛·羅韋利,1956年生於義大利,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是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曾在美國、義大利工作,現在法國馬賽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主持量子引力研究項目。《七堂極簡物理課》在義大利出版之後,立刻榮登暢銷書榜首,現已被翻譯成34種語言出版發行。沒想到當年物理逼著化學、生物都很好的我選了文科,現在大學畢業了我竟然重拾物理hhh
七堂課分別是第一課 最美的理論、第二課 量子、第三課 宇宙的構造、第四課 粒子、第五課 空間的顆粒、第六課 概率、時間和黑洞的熱、尾聲 我們。作者自序裡有簡單介紹這七門課:我們第一課要獻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這個「最美的理論」。第二課講量子力學,其中潛藏著現代物理學最令人困惑的部分。第三課探究宇宙:我們所棲居的宇宙的構造。第四課講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第五課探討量子引力:旨在綜合20世紀物理學重大發現的一些嘗試。第六課講概率和黑洞的熱(heat)。本書的最後一課則回到人類自身,提出面對物理學為我們展示的這個奇異世界,我們應當如何反思自己的存在

第一課 最美的理論

標題之所以是它,是因為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Lev Landau)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最美的理論」。

『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絢麗多彩而又令人驚奇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發生爆炸的宇宙,有坍塌成無底深洞的空間,有在某個行星附近放慢速度的時間,還有像大海揚波一般無邊無際延展的星際空間……』

作者一開始就將廣義相對論與世界上許多其他感人至深、無與倫比的偉大作品並列起來,比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荷馬的《奧德賽》、西斯廷禮拜堂的穹頂畫、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到了本章的最後一段,同樣把這個物理學裡最美的理論同它們類比講述👇他覺得理解那個方程『總比感悟貝多芬晚期弦樂四重奏的神秘之美要容易得多。無論是欣賞藝術,還是領悟科學,我們最終得到的將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

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一個是第一課講的廣義相對論,另一個就是量子力學。這個理論在誕生一百多年之後,仍然籠罩在一片神秘莫測的奇異氛圍中。『「在我看來,如果我們假設光的能量在空間中的分布是不連續的,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有關黑體輻射、螢光、紫外線產生的陰極射線,以及其他有關光的發射和轉化的現象。依據這個假設,點光源發射出的一束光線的能量,並不會在越來越廣的空間中連續分布,而是由有限數目的『能量量子』組成,它們在空間中點狀分布,作為能量發射和吸收的最小單元,能量量子不可再分。」這幾句話說得簡單而又清晰,是量子理論誕生的真正宣言。請注意這段話一開始「在我看來」這幾個不同凡響的字眼,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達爾文在自己的筆記中以「我認為」這幾個字為開端來介紹他物種進化的偉大思想,而法拉第在其著作中第一次介紹電磁場這個具有革命意義的概念時,則提及自己「猶豫不決」。偉大的天才都懂得三思而行。』後面作者又講到了量子躍遷和量子理論的方程,有意思的是作者的比喻:

『似乎上帝設計現實時沒有重重地畫上一筆,而只是用點隱約描出了輪廓一樣。』

還寫到了玻爾與愛因斯坦的爭論以及「光子盒」思想實驗。『當玻爾去世的時候,有人拍下了他書房黑板的照片。黑板上畫著一幅圖,是愛因斯坦思想實驗中那個「充滿光的盒子」。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在挑戰自己,仍然想要知道得更多。直到最後一刻,他仍未停止懷疑。』看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我就想到那部片子《城市廣場》,那位第一位女數學家也費勁心力地推導過地球的形狀與天體運動的規律。

『這片均勻無邊的宇宙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就像我在第一節課中解釋過的那樣,空間不是一馬平川,而是彎曲的。宇宙布滿了星系,所以我們想像它的紋理會像海浪一樣起伏,激烈處還會產生黑洞空穴。

我們今天終於知道,這個布滿星系、富有彈性的浩瀚宇宙是大約150億年前由一個極熱極密的小星雲演化而來的。為了表現這一點,我們不再需要畫出宇宙的樣子,而應畫出宇宙的整個歷史:宇宙誕生的時候就像一個小球,大爆炸後一直膨脹到它現在的規模。這就是我們現在對宇宙最大程度的了解了。』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夸克」的時候,我就很疑惑為啥叫「夸克」呢?就👇有、、好笑。
『質子和中子則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美國物理學家默裡·蓋爾曼(Murray Gell-Mann)為它們取名「夸克」(quark)。他的靈感來自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芬尼根守靈夜》中一句沒有意義的話裡的一個沒有意義的詞:「給馬斯特·馬克來三夸克!」我們觸碰到的每樣東西都是由電子和這些夸克組成的。』『夸克之所以能夠在質子和中子裡「黏」在一起,是因為一種物理學家們稱作「膠子」(gluons)的粒子,它是從英文的「膠水」(glue)變化而來的』後面作者還提到了中微子、希格斯玻色子、「暗物質」和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等。他還把不停湧動著的世界比喻為:

『量子力學和粒子實驗告訴我們,世界是物體連續的、永不停歇的湧動,是稍縱即逝的實體不斷地出現和消失,是一系列的振蕩,就像20世紀60年代時髦的嬉皮世界,一個由事件而非物體構成的世界。

屈指可數的幾種基本粒子,不斷地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間振動、起伏,充斥在似乎一無所有的空間中。它們就像宇宙字母表裡的字母,以無窮無盡的組合,講述星系、繁星、陽光、山川、森林、田地,以及節日裡孩子臉上的笑容和星光璀璨的夜空的漫長歷史。』

這一課作者講到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矛盾的地方,他用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大自然就像一位年長的拉比,有兩個人跑去找他解決爭端。聽了第一個人的話,拉比說:「你說得有道理。」第二個人堅持為自己辯解。拉比聽完對他說:「你說得也有道理。」拉比夫人在另一個房間聽到了他們的談話,大聲說道:「但是他們兩個不會都有道理吧?」長老認真思考了一下,點點頭說:「你也很有道理。」』我們是否可以建立一個思考世界的概念框架,來兼容上述兩種理論呢?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嘗試就是「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這個研究方向,許多國家的研究小組都在從事相關研究。

圈量子引力試圖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起來。這個嘗試很謹慎,它只使用這些理論中已有的假設,適當改寫這兩個理論,使它們相容。但它的結論相當激進:它又一次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看待現實世界的結構的方式。』

『空間和物質的量子持續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過程。我們周圍連續的空間和時間只是這些密集發生的基本過程產生的模糊景象。就像阿爾卑斯山上平靜而清澈的湖泊,其實是無數微小的水分子快速舞動形成的。』『時間和空間一起消失了,世界融化成一團湧動的概率雲,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用方程描述它。』蠻有意思,我看到突然講「熱」感覺還挺突兀的,覺得和前面幾課似乎沒啥關係。作者其實也這樣講:『除了前面講的那些描述世界基本構成的重要理論之外,物理學另有一座與眾不同的偉大城堡,它提出了一個讓人始料不及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是熱?」』
『只有存在熱量的時候,過去和未來才有區別。能將過去和未來區分開來的基本現象就是熱量總是從熱的物體跑到冷的物體上。』『如果沒有摩擦,鐘擺可以永遠擺動下去。如果我們把這個擺動過程錄下來,倒著播放,也不會覺得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存在摩擦,鐘擺微微加熱了底座,損失了能量,運動速度就會減慢。這就是摩擦生熱,這時我們立刻就能分辨未來(鐘擺變慢的方向)和過去。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鐘擺吸收了底座的熱量,從靜止突然開始擺動。』玻爾茲曼解釋說這是大概率事件,作者還介紹了玻爾茲曼不被認可,後來還自殺的結局。『物理學中研究上述內容的分支叫統計物理學,它的成果之一就是從玻爾茲曼開始研究的熱量和溫度的概率特性,也就是熱力學。在20世紀的進程中,熱力學(研究熱的科學)和統計力學(研究各種運動的概率的科學)都延伸到了電磁場和量子現象的領域。』

『我們的記憶和意識都建立在這些概率性的現象之上。假如存在一種超感覺的生物,那麼對它來說,就不存在時間的「流逝」,宇宙會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之分的一整塊。但是,由於我們意識的局限性,我們只能看到一幅模糊的世界圖景,並棲居於時間之中。請容許我引用本書編輯的一句話:「看不清的比看得清的更廣闊。」正是這種對世界的模糊觀察孕育了我們時光流逝的觀念。』

『我們是什麼?難道我們也只是由量子和粒子構成的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個體存在感和自我意識從何而來?我們的價值、夢想、情感以及擁有的知識又是什麼呢?在這個無邊無際又五光十色的世界裡,我們到底算什麼?』也和我一樣想到了自由意志的問題,但作者顯然比我想得更深:
『假如我們的行為只能遵循自然既定的法則,那麼自由地做出決定又意味著什麼呢?難道在我們的自由感與世間萬物運行的嚴謹規律之間就沒有任何矛盾嗎?也許我們身上有一些逃避自然法則的東西,讓我們可以用自由的思考來扭轉或偏離自然的法則?

這個困惑的解答在別處。當我們認為自己很自由的時候,我們確實做得到,因為我們的行為由身體內部的大腦決定,不受外部因素左右。但是自由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行為不受自然規律的支配,而是說明自然規律通過大腦的運作來決定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自由決定,是我們大腦中數十億個神經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交互極為豐富,無比迅速。我們的抉擇固然自由,但卻不可能超出神經元的相互作用。』

『我在這本書中講述的世界的科學圖景與我們對自身的感覺並不矛盾,與我們在道德和心理層面上的思考,以及我們的情緒和感情也不矛盾。世界是複雜的,我們用各種各樣的語言來捕捉它,它們一一對應於我們所描述的過程。每一個複雜的過程都可以在不同層面上以不同的語言被處理和理解。這些語言,如同它們描述的過程一樣,穿插交錯,彼此豐富。通過了解大腦中的生物化學過程,我們的心理學研究更精進了。我們生命中的熱情與情感,也能滋養理論物理的研究。』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似有若無的熟悉感,到了書的最後譯者介紹,才發現他也是《卡爾維諾文集》的譯者

相關焦點

  • 七年薦書 | 《七堂極簡物理課》
    今天,CC老師推薦這本《七堂極簡物理課》就是這樣的一本物理趣味入門書。現在「極簡」風格的書很流行,不是每本都值得推薦。對物理一向沒什麼興趣的我,偶遇一本薄薄的《七堂極簡物理課》,為掃盲,翻開試讀,竟連讀兩遍後依舊欲罷不能。現推薦給各位大小朋友們。
  • 《七堂極簡物理課》薦讀
    《七堂極簡物理課》一、為什麼讀這本書對於常年講授經典物理的初中物理教師我來說,現代物理是我的短板,但是同學們對於物理前沿是非常的關注和感興趣的
  • 贈書 《七堂極簡物理課》
    活動規則1.留言本條微信或share本條微信1小時以上,回復#七堂極簡物理課#並將截圖發給小編。
  • 七堂極簡物理課
    《七堂極簡物理課》很多青少年的父母經常會忘記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沒有」浪費」過時間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 讀書小札--《七堂極簡物理課》
    在安靜的圖書館,艾老師在敲代碼,我研讀了義大利物理學家卡洛先生的《七堂極簡物理課》。這個小冊共計100頁,十分簡潔優美,7篇文章目錄如下:第一課:最美的理論1905年,Einstein發表了3篇文章,其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讓他獲得諾獎。
  • 如果黃磊來教物理,會更好嗎?
    發布時間: 2016-08-18 07:00 芥末堆訊,8月16日,黃磊播講的《七堂極簡物理課
  • 轉述《七堂極簡物理課》5、我們將見證自己文明的滅亡
    今天是轉述《七堂極簡物理課》的最後一期節目,書中標題叫做尾聲。我們僅僅是世界中的一小部分說到這裡,我們已經從空間的深層結構旅行到了已知的宇宙邊際。在課程結束之前,我想回過頭來談談我們自己。我們由原子和光信號構成,同山上的青松和星系中的群星間交換的原子和光信號並無區別。隨著知識的不斷增長,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我們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這一事實日漸清晰,而在近一百年間尤為明顯。我們曾經以為自己居住的星球位於宇宙中心,但事實並非如此。
  • 【科普物理】7堂優美短課,盡現20世紀物理學偉大變革
    七堂極簡物理課書名:七堂極簡物理課廣告語:《時間簡史》後又一現象級暢銷科普讀物,著名物理學家李淼推薦,7堂優美短課,盡現20世紀物理學偉大變革作者:[意] 卡洛•羅韋利    譯者:文錚  陶慧慧字數:40千印張:3.5頁碼:112開本:32開 (130*210)
  • 高效精讀閱讀特訓營,課少即是多,你最需要的極簡精讀法
    ,卻一直讀不完的知識焦慮症患者; 讀書後很快就忘記,且沒有計劃的閱讀者。 ,你最需要的極簡精讀法 實操:寫出你選擇的目標用書所屬的「學術共同體」  02 課 30 時間用對了,100 倍的效率03 課手把手教你畫張「五位一體」表 實操:翻開你選擇的目標用書,畫一張「五位一體」表
  • 戴建業教授鼓勵孩子多讀「無用書」,引發了我對讀書無用的思考
    戴建業建議,家長、老師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妨鼓勵他們多讀與考試無關的「無用書」,「只要是健康的的書,就應該讓他們去讀,這樣才能讓閱讀成為興趣。」由此我去專門查了下相關的資料和視頻,結果越看越好玩,引發了我對讀書無用的思考。藉此寫出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相信大家都刷到過戴教授講詩的視頻,看完之後感覺自己的語文都白學了,要是早這麼講,成績肯定會更好。
  • 《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國民老師給孩子的10堂科學思維課
    國民老師李永樂給孩子的10堂科學思維課。讓孩子在求知敏感期,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名譽校長劉彭芝、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苟利軍、知名主持人鞠萍姐姐推薦孩子閱讀。、還能接觸有趣的前沿物理。跟著金牌教師李永樂學物理,讓孩子在求知敏感期,搭建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 人大附中金牌物理名師李永樂10餘年教學智慧結晶,從策劃、構思到創作三年磨一劍,精心打造10堂科學思維課!「國際物理奧賽金牌教練」李永樂,十餘年人大附中從教經歷,數百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10餘位學生獲得物理競賽金牌。
  • 汪培珽: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一)
    (三)給孩子設置白版,可以張貼作品,留言等。       (四)給孩子一個「玩具展示空間」,讓他自己擺放喜歡的玩具。       (五)玩具的收納,方便、快速,讓孩子隨手可得為主。第三堂課:孩子知道你愛他嗎?一、愛永遠不嫌多,愛不會寵壞孩子。
  • 華為聯名GM智能眼鏡開售 極簡風無任何物理按鍵
    華為聯名GM智能眼鏡開售 極簡風無任何物理按鍵  Winnie Lee • 2019-12-08 11:00:39 來源:前瞻網
  • 一堂創意課 啟發城郊孩子「趣」讀英語
    一堂創意課 啟發城郊孩子「趣」讀英語 2020/12/31 08:03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2325
  • 秋葉大叔《寫作七堂課》:寫作變現逆襲的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而百萬暢銷書作者、秋葉PPT創始人秋葉在他的新書《寫作七堂課》中,為我們系統地總結了寫作常用的7種方法,建立寫作思維,拓寬寫作視角,提升你的寫作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寫作七堂課》為我們提供了聯機學習的5個經驗:第一,從記知識點到記關鍵詞,用關鍵詞梳理知識體系大綱。第二,從泛閱讀到主題知識樹閱讀,找到你的側重領域,對標對象,持續學習。
  • 最後一堂課
    近些年來,我幾乎都是固定在周二上課,教學秘書排課也習慣了,其中大概也有對老同志任性的關照吧。2015年6月23日,這個周二卻不同尋常,因為,這是我大學從教整整30年的最後一堂課。之前,我按學期默默進入了「3、2、1」的倒計時。這學期,我又按周默默進入了「3、2、1」的倒計時。當真的倒數至「1」時,心裡的坦然成了五味雜陳。
  • 寫作七堂課:想記錄生活?想學寫作?來這裡
    基本資料:《寫作七堂課》,2019年10月出版,目前在加印中。這本書是由秋葉大叔根據多年的授課經驗編寫而成。他的《寫作七堂課》,比起寫作技能,更多的是一些很有價值的思考觸動點,不存在那些你必須這樣,才可以成功的強制性實操手段,就是很理性。我只是一個單純喜歡文字的人,所以也太願意在寫作中加上什麼有目的的東西,秋葉大叔無疑是以理性的手法讓我看到了,我可以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