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按:談到閱讀,好像就是文科,就是文學。非也,書裡有乾坤。很多關於自然和科學的書,也可以寫得像文學故事書一樣,趣味盎然,引人入勝。今天,CC老師推薦這本《七堂極簡物理課》就是這樣的一本物理趣味入門書。現在「極簡」風格的書很流行,不是每本都值得推薦。
對物理一向沒什麼興趣的我,偶遇一本薄薄的《七堂極簡物理課》,為掃盲,翻開試讀,竟連讀兩遍後依舊欲罷不能。現推薦給各位大小朋友們。
卡洛·羅韋利,1956年出生,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也是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現在法國馬賽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主持量子引力研究項目。他被譽為「讓物理變得性感的男人,下一個史蒂芬·霍金」。
《七堂極簡物理課》2014年在義大利初版之後好評如潮。我今天也推薦它,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較全面。
雖薄薄一本,然本書講述了整個20世紀的物理史,期間的大事件大人物都有涉及;雖不到百頁,然作者分享了小到粒子,大到宇宙,從空間的深層結構到已知的宇宙邊際,從宇宙大爆炸起源到宇宙現狀,而且還從外在的世界大圖景,回到了人類內在,以物理學的視角看待我們和大自然的關係。
下附本書目錄,
目錄
自序
第一課 最美的理論
第二課 量子
第三課 宇宙的構造
第四課 粒子
第五課 空間的顆粒
第六課 概率、時間和黑洞的熱
尾聲 我們
索引
第二,夠簡單。
的確簡單,我之前也嘗試過幾本「極簡」系列的物理入門書,好像也沒怎麼看懂,但是這本我竟然好像看懂了一點兒。比如,在第一課,作者用一句話總結了「廣義相對論」的思想:「引力場不『瀰漫』於空間,引力場就是空間」。進而指出「空間不再是一種有別於物質的東西,而是構成世界的『物質』成分之一,一種可以波動,彎曲,變形的實體。我們不再身處一個看不見的堅硬框架裡,而更像是深陷在一個巨大的容易形變的軟體動物中。」很像史萊姆,不粘的,透明的。
再比如,在第三課「宇宙構造」中,作者文字不多,僅用八幅圖勾勒出了「人類對宇宙構造認識」,幾千年的歷史一覽無遺。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第三,最重要的,很感人。
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感到,物理竟可以如此感人。我相信大家若讀這本書也被被作者無法抑制,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大愛」所感染。
這是一種對物理的激情,對知識的渴求,對美,對探索的痴迷,而這種激情,渴求,和痴迷,我個人認為比知識更讓人敬仰。
書裡處處可見作者對同行的惺惺相惜,而在最後一課「我們」中,我們更感受到了作者對人類大群體的濃濃關懷。下面引用部分讓我感動的原文,希望大家也有所感動。
在初識「廣義相對論」時,作者的激動如此,「這簡直就像魔法一樣:宛如一位朋友在我耳邊低聲細語,告訴我一個不同凡響卻又不為人知的真相,瞬間揭開了遮蔽真實的面紗,展現出一個更簡潔,更深刻的秩序。」
對於天才的謹慎和謙卑,作者是這樣說的,「請注意這段話一開始『在我看來』這幾個不同凡響的字眼,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達爾文在自己的筆記中以『我認為』這幾個字為開端來介紹他物種進化的偉大思想,而法拉第在其著作中第一次介紹電磁場這個具有革命意義的概念時,則提及自己『猶豫不決』。偉大的天才都懂得三思而行。」
而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羅韋利先生秉持著科學人的客觀精神,沒有過度抬高,大談「人類中心論」,也沒有貶低無視人類的真實情感,這種觀點是難能可貴的。如書中作者所言:
「我們的真實就是哭泣與歡笑,感恩與奉獻,忠誠與背叛,是困擾我們的往昔,也是安詳與寧靜。我們的真實由我們的社群構成,由音樂引發的情感構成,由我們共同創造的錯綜複雜的常識網絡構成。這一切都是我們描述的『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是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就是自然,是它數不勝數,千變萬的表現形式之一。」
多麼優美的文筆,多麼光輝的思想。
而本書中我最愛的部分是:
「愛因斯坦去世的時候,玻爾——他最強勁的對手——表達了對他的敬仰之情,感人至深。幾年後,當玻爾也去世的時候,有人拍下了他書房黑板的照片。黑板上畫著一幅畫,是愛因斯坦思想實驗中那個『充滿光的盒子』。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在挑戰自己,仍然想要知道更多。直到最後一刻,他仍未停止懷疑。」
這裡我不僅讀到了濃鬱的惺惺相惜之情,似乎也聽到了羅韋利先生自己的生命宣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生命不止,探索不止。古往今來,我們一直在探索什麼是幸福,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而此時此刻,我真心感到有愛有激情的人是幸福的,而追求真理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七年...
推薦閱讀:
優雅的留學(小學篇)|不談留學
優雅的留學(初中篇)|初中是高質量留學準備的關鍵
優雅的留學(高中篇)|姿勢正確,永遠都不晚
聖誕招募:
「最中國」的冬季華夏壯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