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日本戰略之父」、管理學家大前研一

2020-12-25 和訊

  「從1972年的20年間,匯率由360日元兌換1美元升值到約80日元兌換1美元,升值4倍,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8:1升值到2:1,有多少中國企業可以生存?」

  6月26日,中歐-成為2011年創新中國高峰論壇上,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邀請,日本知名管理學者大前研一如此設問開篇,呼籲在場的中國企業家要創新,攀爬產業鏈的高端,而不要沉迷於掙快錢。

  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在經濟上開始稱雄世界,當美國產品面對日本產品節節敗退時,被稱為「日本戰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打破了西方關於日式管理的種種神話,獨具一格地提出了日本的戰略思想藝術,他的《戰略家的思想》一書由此而成為經典。

  他的戰略思想,跳出了西方熟悉的數量經濟學分析模式,以最簡潔的顧客、公司和競爭者三者關係作為戰略框架,強調戰略中的直覺和洞見,揭示了日本企業戰略的獨特性。

  他還是管理時尚的追逐者和製造者,在專業主義、M型社會、全球化、知識經濟等方面有著大量著述,在不同的時代熱點問題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全球商業管理界掀起過一陣陣大前旋風。

  演講過後,就創新和老齡化的話題,他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無論演講或接受採訪,大前研一沒有太多學術化語言,更喜歡舉實用的例子。「指導創新,要給出實實在在的例子」,這是他傳授年輕人創新心得的法門。

  創新動能

  《21世紀》:最近10年,蘋果公司的輝煌與索尼、東芝的平淡無奇形成了鮮明對比,很多人感覺日本企業現在的創新能力不如以前了,為什麼?

  大前研一:創新的動力,我認為首先要歸功於個人。蘋果公司今日的成功,能創造這麼巨大的革新,首要應歸功於史蒂夫·賈伯斯。不是所有美國公司都有創新精神,是賈伯斯給蘋果帶來了創新。當初,他離開蘋果的時候,蘋果筆記本業務做得並不好,等他回來,想出這些創意,蘋果才重新起死回生。

  除了人的問題,還有時機的配合。如果賈伯斯在20年前推出iPod或者iPhone,肯定賣不出去。蘋果的成功,正好是人和時機匹配得好,兩者結合了起來,並不是說,美國公司整體就比日本企業有創新精神。

  其實,日本公司依然在創新的,比如日本手機領域的創新就非常多,能夠結合錢包、車票和遊戲的功能,可惜它太根植於日本的本土文化,這些設計都不能出口,諾基亞、中國移動等很多公司都曾想照搬類似做法,但發現並不適合在別國推廣。另外,在日本餐飲業,「米其林三星」餐廳也有很多創新做法。

  《21世紀》:倡導創新精神固然重要,此後又應該如何使之落地?

  大前研一:中國政府一直在講創新的重要性,這值得讚揚,但是,嘴巴上強調創新的重要性,遠沒有想出一個好點子、好創意來得有價值。

  我覺得,真正學習創新的唯一方式,就是舉出各種各樣創意、各種創新的例子,我剛在演講中就說了很多例子。比如,每天你都可以思考如何通過創新改變自己的生活,像電腦、照明、錢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可以思考創新的例子。創新的目的就是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享受。中國政府今天談創新的重要性,但是很遺憾,沒有給年輕人提供很多實際案例,讓他們喝到創新的「果汁」。

  我個人比較喜歡幫助年輕人,方法就是給出很多具體例子和點子。我給你個啟發,下一代大的創新會發生在電視機和整個起居室的布置,你回去可以想想怎麼做創新,下次我來檢查你。

  《21世紀》:你認為阻礙中國社會創新的因素又有哪些?

  大前研一:中國現在阻礙創新最大的問題是,在中國掙錢太容易,沒有壓力去思考更多創新的想法。比如,做房地產就能輕鬆掙到錢,企業家不需要考慮從事產業鏈中價值更高的業務。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價格上漲,人民幣不斷升值,未來向高附加值的業務轉型是不可能迴避的。

  人口紅利

  《21世紀》:談到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擔心,除了創新不足外,很多人還擔心人口老齡化問題,擔心「人口紅利」消失,這種擔心有必要嗎?

  大前研一:老齡化其實並不可怕,年紀大的人多了,意味著年輕人機會也多了。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很多年輕人太自滿了,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從小受寵愛的「小皇帝」們沒有挨過餓經歷過困難。如果讓一個家庭生3個孩子,情況會好很多,第一個孩子子承父業,後面兩個小孩只能自己去求生存。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是出於國情考慮的國家政策。而在日本,是民眾自發的選擇,現在老百姓也只願意生一個孩子,獨生子女也越來越多。對日本而言,最大問題之一就是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小孩,很多獨生子女不想創新,不想努力。

  《21世紀》:在日本,這方面的問題很嚴重嗎?

  大前研一:有一次,我把一批日本農民帶到澳大利亞,告訴他們那裡的土地價格更加便宜,土地政策更加優惠,種什麼都可以,不需要在本土受到限制,在澳大利亞肯定比在日本那麼小的彈丸之地掙得多,但是農民們說,如果搬到澳大利亞,跟旁邊鄰居隔開20多公裡,一大片田就自己種,周圍沒有人,雖然掙更多的錢,這種生活還是沒意思,全都回日本了。

  在日本,大量出身獨生子女的年輕人失去了勇氣,失去志向,他就想自己生活在一個小社區,簡簡單單、平平安安過一輩子就可以了,這是日本社會面臨的很大問題,中國可能很快會遭遇到類似的現象。

  社會活力

  《21世紀》:你在《M型社會》中談到,日本由於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存在,禁錮了社會的活力,現在中國社會也有類似的擔心。如何持續保持一個社會的活力?

  大前研一:如果一個社會存在容易獲得財富的方式,創新的壓力就比較小。以美國為例,創新的主要力量是移民,他們原來生活在社會底層,工作比較艱苦,要努力往社會上層升遷,本土的美國人其實創新能力並不強。

  出現既得利益階層這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情況下,更可能依靠發展起步相對比較晚的地方,比如西南的成都、重慶,還有東北的一些城市,這些地方產生創新的動力會更大一些,而不是大北京或者大上海這樣的區域。北京現在有塊區域被稱為「中國的矽谷」,實際上美國的矽谷本來不是在發展得很好的區域出現的,美國最富裕的地區在東部,而不是矽谷所在的西部,好萊塢也是一樣,好萊塢創新最初的動力就是要擺脫貧困。

  《21世紀》:過去二三十年間,你著書立說,推動日本社會的變革,但似乎日本社會一直停滯不前,又是為什麼?

  大前研一:如果你為日本缺少變化或者領導者無能而吶喊的話,希望藉此改變政府,那是喊破嗓子也是沒用的,我個人付出了很多努力,確實沒有太大的成功。

  日本政府的不少政策讓人非常困惑,他沒有改變的壓力,原因在於現在日本人普遍滿足於過去的成功,習慣於維持現狀,比如,街上找不到挨餓的人,生活都很好,甚至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民眾整體氛圍還是蠻輕鬆的,並沒有感覺發生大的事情。當然,不少日本公司很有進取心,他們到日本本土之外去發展,因為其他國家有壓力、有競爭。

  一個好消息是,大地震之後福島核電站出現事故,政府最終還是來找我了,因為我是核能領域的博士。非得有點事,政府才能想起我,祝我好運吧!

(責任編輯:木四 HN027)

相關焦點

  • 大前研一帶來「思考型管理」(圖)
    管理學大家著作國內首度出版  管理界專家一直以歐美人為主,作為亞洲人,大前研一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本報訊(記者甘丹姜妍)日裔美籍經濟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經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選為「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他的管理思想在經濟學、管理學界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即將於下周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思考型管理》、《差異化經營》等書,是大前研一開辦的創業者商學院課程書首次在國內出版。  曾經採訪過大前研一的《生活》雜誌聯席出版人許知遠說,大前研一的身份比較特殊。
  • 大前研一:日本已告別中產階級社會(圖)
    大前研一在書中首次提出「M型社會」,站在整個國民經濟的角度,從日本政府、企業、家庭等不同層面對中產階層面臨的危機、商業存在的機遇和政府應該作為的領域進行了逐一剖析,並提出了實惠於民的建議。這對正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和那些「被中產」的人們也許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大前研一  2006年是決定日本未來20年是否可以改變的最重要的一年。
  • 大前研一:抗老商機預言成真
    日本大師眼中的東亞出路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Business Breakthrough公司總裁兼執行長,被譽為「全球五大管理大師」、「日本戰略之父」。雖然通常被視作企業管理學家,但大前研一的管理學具有非同尋常的氣質。
  • 100位世界知名管理學家(連載11-20)
    17、大前研一(Ohmae Kenichi)(1943年-)。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出生於北九州市若松區。平成維新後非營利法人一新塾的創立者,國際著名企業策略家及經濟評論家。日本許多非常著名的公司,通常在制定競爭戰略時會尋求他的幫助,而他的建議也同樣深受到了美國和歐洲跨國公司的歡迎。大前研一在許多行業領域為企業提供了服務。電子設備,辦公室設備,攝影設備,機械設備,食品,橡膠,以及化工產品。他能夠提出創新性的戰略,並提出相應的組織觀念去實現這些戰略。
  • 大前研一:真正專業的人,會思考、懂服務、從不怠慢好奇心
    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學生時代的專業是化學,在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又去了東京工業大學讀核工碩士,緊接著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核工博士。看起來這是一條明朗的科研路,可誰也沒想到,畢業2年後,大前研一辭去了工作、毅然決然地去麥肯錫做起了商業諮詢。當時有人問他,現在開始從事完全不同的領域,會不會太遲了,丟了之前的專業會不會太可惜?
  • 大前研一:數位化風暴正在重構世界
    ⊿文/ 媒體訓練營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被譽為東亞唯一稱得上「管理學思想家」的人9月28日上午,「2020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在武漢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大會以「科創新高地,增長新引擎」為主題,大前研一應邀在會上發表了視頻主題演講。
  • 大前研一與李開復
    幾乎是同一時間,大前研一和李開復都來到臺北。  大前研一被英國「金融時報」譽為「亞洲唯一」的企管大師,李開復是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兩個人在各自專業領域都有著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兩人都選擇了最傳統也最有效的方式—演講,來和讀者溝通。
  • 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傳授「思考的技術」
    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傳授「思考的技術」 2008年10月06日 14: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0月6日電 大前研一被英國
  • 讀大前研一《家是教養的起點-大前研一的育兒經》有感
    在今天之前我沒有看過大前研一的任何一本書,今天這本《家是教養的起點-大前研一的育兒經》是第一本,也是我認為很精彩的關於家庭和孩子教育的書。我一直有個觀點,在事業上非常成功的人一定都非常受益於家庭。事實證明,不論是比爾蓋茨、巴菲特還是馬雲、馬化騰,國內外非常成功的大咖大多如此。
  • 大前研一:該不該把競爭對手一巴掌拍死
    作為麥肯錫的合伙人,他和同事一起創立了這家國際頂尖諮詢公司的戰略管理諮詢業務線。他的3C 模型和全球化經營的突破性思想,影響了一大批來自東西方的企業。企業界親切地稱他為「戰略先生」。  如今大前研一著作等身,出版了190多本書。他在其經典著作《戰略家的思維》中提出的3C模型,是許多企業制定戰略規劃時都要應用的工具。
  • 秋葉從大前研一身上悟到的方法:如何每年寫出至少1本暢銷書?
    01 大前研一的方法論大前研一被《金融時報》評為日本唯一成功的管理大師,在日本的管理界有「日本戰略之父」的美名。他寫過數本暢銷書,至今仍然筆耕不輟,比如《思考的技術》《專業主義》《低智商社會》等等。大前研一後來核能工程相關專業畢業,但是發現自己並不擅長做工程師,於是跳槽進了麥肯錫的日本分公司。沒想到反而如魚得水。諮詢行業需要在短時間內搞清楚一個領域的問題,並且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而這恰恰是大前研一多年以來的思考方式。
  •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邏輯思考是成為領導者的必備條件
    然而,在日本,泡沫經濟期以後、被人們叫做「魔鬼15年」或者「失去的10年」期間,不知為什麼,日本企業卻忘記了這種做法的初衷。到現在,日本企業一旦失去前進方向,就急不可耐起來,不謹慎思考就輕率地採取進行改善或降低成本的舉措,或者國內生產維持不了就進駐中國,想法變得很雜。
  • 大前研一:如何規劃20到50歲的職業生涯?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
  • 「王道」與「霸道」:稻盛和夫VS大前研一
    稻盛和夫的「王道」與大前研一的「霸道」,他們對價值觀和心智模式、戰略把控、領導者的重要工作、學習成長、工作作風又有著怎樣不同的觀點呢
  • 周末】大前研一:考驗自我潛力,至死方休
    本文為,日本著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一些經典語錄摘編:研磨商業力想要把自己研磨成為炙手可熱的商業人才,需要先研磨「五力」:第一要研磨的是先見力:有別於直覺與靈感,預測未來的能力,被認為是最必要的能力。例如:關於高齡化社會的未來,能預見什麼?
  • 讀大前研一《M型社會》筆記
    趨勢:1:持續增加4:總數減少,比例持續增加5:不斷增多推薦一個概括挺好的書評:前兩章大前研一書中比三鋪展的下流社會更多強調了中產階級消失的必然性。當然不止如此,經歷過均等價值觀和中產階級崩塌的社會在消費文化上也更趨理性,美國社會更看重親身體驗和實用性,這點在亞洲國家出現了明顯的反差,中低階級仍認為消費名牌產品可以提升社會地位,至少這種潛在感覺是十分強烈的,這一點上連富裕的日本人都不能否認。三,四章中低階層的意識改革和過上好日子的處方這兩章大前研一逐漸將日本人的消費習慣展現給了讀者。
  • 日本收費最貴的諮詢顧問大前研一:《專業主義》
    ——大前研一1.對於管理諮詢顧問來說,大前研一應該都不陌生,他被稱為日本收費最貴的諮詢顧問,是亞洲少數享有世界級聲譽的管理專家,著作豐盛。他是工程博士,以管理諮詢成名。在《專業主義》一書中他提到了與傑克韋爾奇及郭士納等人的交往經歷。郭士納與大前都曾在麥肯錫工作過,這位曾經挽IBM狂瀾於即倒的英雄在他的著作《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中也提到了與大前先生的交往。央視早年《對話》欄目對大前先生有過一期專門的節目,他用英語幽默而富有智慧的談話,讓人印象深刻。
  • 天下要聞 | HelloKitty之父卸任,日本預測20年後可與貓狗對話
    天下要聞 | HelloKitty之父卸任,日本預測20年後可與貓狗對話 2020-06-18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前研一:安倍「跪式」外交,成就不及前首相腳丫!
    據日本媒體news-postseven網站5日報導,日本評論家大前研一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以及訪問珍珠港等系列事件展開分析,評價安倍的現有外交政策是「屈從美國,成就不及前首相中曾根腳丫」。
  • 日本Robi機器人之父高橋智隆先生加盟 優必選國際化戰略加速落地
    打開APP 日本Robi機器人之父高橋智隆先生加盟 優必選國際化戰略加速落地 優必選機器人 發表於 2018-09-29 18: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