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如何規劃20到50歲的職業生涯?

2021-02-19 培訓人社區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

在大前研一看來,及早認清自己的年紀,正確判斷出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並為接踵而來的挑戰預做準備,是每個優秀職場人都該具備的素質。

你今年幾歲?在目前這間公司待了幾年?對往後10年的生涯,有任何確切的規劃或執行步驟了嗎?

以上3個問題,在全球知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看來,正是決定你的職涯能否一帆風順、最後風光退休的關鍵。

歷經52歲卸任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投身政治運動、參選東京都知事(等同於東京市市長)失利等重大轉折之後,大前研一回顧自己長達25年的上班族生涯,撰寫了《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與讀者們分享自己對職場的種種體悟與觀察。

他指出,身為一名上班族,無論你正值20世代(指20~29歲之間的人,以下類推)、30世代、40世代或50世代,對個人及公司而言,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因此,如果不能及早認清自己的年紀,正確判斷出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並為接踵而來的挑戰預做準備,到了即將退休的50歲上下時,將不得不面對與同事們「命運大不同」的情景;如果大環境欠佳,還可能提早遭到資遣。

大前研一強調一個觀念:人生是連續不斷的過程。因此,你每個階段所採取的策略,都將大幅影響下個階段的表現。換句話說,唯有認真看待職涯中的每一段時間,年老後才能安然退場,擁有幸福的人生。

那麼,我們應如何掌握每個時期的學習重點,避免影響自身的未來發展?透過管理大師的經驗分享,面對往後數十年的職涯,你將能描繪出更加清晰的藍圖!

大前研一認為,真正優秀的經理人,在20世代就會嶄露頭角,創造自己的事業。

他舉例,松下幸之助從12歲就開始做學徒,學習實務經驗,25歲時創立松下電器(Panasonic)。盛田昭夫少年就在家族事業中接受磨練,大學畢業後才創立東京通信工業(即後來的SONY)。藤田田在大學時代就成立貿易公司,日後更成功引進快餐文化,打造出日本第一間麥當勞。

大前研一指出,這些成功經理人最大的共通點,就在於「不把自己視為一個上班族」,並且持續保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他們不曾被繁重的例行公事所「馴服」,反倒藉機把握機會學習,挖掘出自己的才能。

一般而言,20幾歲的上班族多半離開校園不久。由於經驗不足,容易被主管質疑「有沒有聽懂我的意思?能不能順利完成我交代的任務?」

但是,當主管指示你「去做」時,你是否曾停下腳步、仔細思考為何要做?或者,有沒有更有效率的做法?如果只一味想著完成上司的囑付,長久下來,可能演變為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行動模式,甚至因此讓你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以大前研一為例,他在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即順利進入日立製作所(HITACHI)工作。當時,這間公司被尊稱為「世界的日立」,是日本最受尊崇的重點企業之一。

但是,在任職工程師的2年內,大前研一始終對高層放棄自行研發、由外國引進技術的取巧做法不以為然。由於多次進言無效,他在29歲時毅然離職,才因此找到更能發揮長才的舞臺。

度過20世代的方式,將對你往後的職涯造成難以想像的影響。切勿人云亦云,以免你的獨立思考力悄悄溜走!

30幾歲,是最適合上班族全力以赴,一步步邁向成功的階段。

大前研一指出,無論待的是什麼樣的公司,在進入職場10年後,面對所有該學習的事物,不只是學會,更要完全精通、做到連自己都無法挑剔的程度為止。因為,這是上班族學習能力最強的黃金期,一旦過了這個階段,許多人就只能停留在原地了。

30幾歲的上班族,不僅累積了足夠的實務經驗,體力、精神、能力等各方面也都處於巔峰狀態。為達到理想目標,往往可以一天20小時以上全心投入工作,因此,這也是接手管理職務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這個階段另一項難能可貴的特質,在於「仍保有轉換跑道的可能性」。由於你的職涯規劃尚在起跑期,仍保有相當程度的餘裕,即便有心轉職,為「改變」而付出的代價也相對較小。

舉例來說,在離開日立之後,大前研一決定轉換跑道,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投身陌生的管理領域。身為菜鳥、又得經常向年紀比他大上一倍的企業主提案,他總是比同事花費更多的時間反覆假設、實驗,甚至跑遍全國實地訪談,最後才充滿自信地整理出結論回報。

他甫出版就引起熱烈討論的第一本著作《企業參謀》,正是他在麥肯錫前3年的個人筆記集結而成。36歲時,他就正式升任為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

儘管擁有上述種種優勢,對30世代的上班族而言,仍有一個得特別留心的陷阱:避免陷入「魔之15年」!這是大前研一自創的詞彙,泛指自認為已熟練各種能力、不打算繼續學習、也沒有離職意願的階段。通常在35歲左右發生,並持續到離開公司為止。

他形容,此一類型的上班族已經喪失所有目標和上進心,每天的工作彷彿「只算減分的紙牌遊戲」,只盼不要被扣分即可。長久下來,和升遷之間的距離自然也日漸遙遠,只好安靜等待退休了。

40幾歲時……你該多觀察前輩,訂出「工作外的人生目標」

如果你已經步入40以上的年紀,不妨環顧周圍,想想那些與你同期進入公司的優秀同事們,如今人在哪裡?

大前研一指出,40幾歲的上班族應該正視現實了──在主管們的眼中,「值得升遷」與「留在原地」的職員名單,到了這個階段,已經再明顯不過。而隨著年齡增長,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那麼,如何避免面對這種情況?大前研一建議,與其空泛地想像自己的未來,不妨鎖定部門內一位令你「服氣」、年資又高於你10年左右的前輩,長期觀察他的職場生涯。他在公司最得意的時期是什麼時候?目前擔任什麼職務?處於什麼狀況?大家都怎麼評論他?

同部門的資深同事,是最值得你參考的觀察對象,因為你們身處在同一個環境,吸收著相同培養皿中的營養成分。觀察過程中,也許你會出現「要是他當時這樣做,現在會過得更好……」的想法。這些建議,請直接贈與你自己,因為資深同事的現狀,很可能成為你不久後的未來。

由於已經踏入職涯的中後期,大前研一給40世代上班族的另一個建議,是「找到工作之外的人生目標」。

就他個人而言,由於自覺身為知識分子,理應有一份社會責任,因此在49歲時創立了市民運動組織「平成維新之會」,開啟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運動,並在3年後毅然辭去麥肯錫總經理一職,參選東京都知事。

即使最後的參選結果不甚理想,但是勇敢踏出第一步,去實踐工作以外的人生目標,始終是大前研一口中「不曾後悔的選擇」。

到了50幾歲,已經隱約可以看見職涯的尾巴,預測自己所能到達的最終高度了。

大前研一建議,在退休的前5~10年之間,上班族應該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一次總盤點。這個行動隱藏著兩層意義:回顧過去努力的成績、審視未來30年想要的生活。

「人生過得幸不幸福,才是這輩子是否成功的判斷基準」他強調。所以到了這個階段,一切都要從結果反推回來思考,什麼樣的事情令你幸福?此生有什麼重要目標還沒達到?

總盤點的時候,務必對自己完全坦誠。一旦發現「不做會留下遺憾」的事情,不妨勇敢「Reset」你的人生!這個動作,也等同於過去人生的「總結算」:一般來講,認真經營各階段職涯的人,此時往往能擁有比一般人更優渥的條件,依照自身意願,從容進行人生Reset。

2005年,62歲的大前研一也勇敢Reset了自己的人生。自麥肯錫退休、離開政治圈之後,他不僅在世界各知名大學任教,更創立商業突破(BusinessBreakthrough)研究所,發揮所長,致力於培養更多企業管理人才。

在看完管理大師以自身經驗為基礎,為20~50歲上班族分別擬定的職涯規劃術後,不妨也套用在自己身上試試。

只要循序漸進地踏穩每一步,擁有讓你充滿自信、每天都獲得滿滿成就感,最終順利退場的工作生涯,絕非不可能!

職涯兩階段,埋頭工作外的重點任務checklist

大前研一建議,上班族可把自己的職涯略分為兩大階段。20~40歲為「目標衝刺期」,40~60歲為「退休準備期」,兩階段的重點任務各有不同:

目標衝刺期(20~40歲):

多提出一些大膽創新的想法「驚豔」你的主管,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多看新聞,適時捍衛自己的權益,也關心社會上的其他人都在做些什麼。

培養出不可取代的專業能力。這是獲得晉升的基本條件,更關係到能否由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形成正向循環。

退休準備期(40~60歲):

寫出「上了年紀後想做的10件事」,其中要包含5件室內活動,這樣即使體力衰退,也能持續維持,到老都要保有個人興趣!

盤點你職涯中最核心的一樣才華,持續加強它。萬一突然遭到調職或裁員,到下一間公司也能快速建立個人價值。

挑選適當時機,將自己長年累積的實戰經驗傳承給後起之秀,逐步為公司培養新生代人才。

來源 | 人力資源分享匯

作者 | 蔡茹涵

編輯 | lucky

✎近期熱帖(查看請直接回復括號內文字):

1、麥肯錫解決問題的七個步驟(麥肯錫)

2、MBTI性格分析:你是哪種動物?(MBTI)

3、2015年最讓領導滿意的工作方式(JOB)

4、12星座自黑一覽表、旅商最低(星座)

5、培訓及職場人士書籍推薦合集(書單)

6、經典思維方式:六頂思考帽(HATS)

7、史上最好的思維導圖中文教程(MIND)

8、《何以笙簫默》之終極培訓版(何以)

✎培訓寶,

最懂培訓人的管理工具。

實用+便捷+免費,

每次培訓至少節省100分鐘!

淘課榮譽出品 ,致力於解放全天下培訓人!

回復如下編號,查看培訓寶的功能介紹!

QD:1分鐘讓你的培訓籤到高大上

DY:3步完成培訓需求調研

MP:告別手動調整、列印名牌

PXB:全面了解培訓寶各大功能!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使用培訓寶!


相關焦點

  • 如何規劃20到50歲的職業生涯?
    你今年幾歲?在目前這間公司待了幾年?對往後10年的生涯,有任何確切的規劃或執行步驟了嗎?以上3個問題,在全球知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看來,正是決定你的職業生涯能否一帆風順、最後風光退休的關鍵。由於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尚在起跑期,仍保有相當程度的餘裕,即便有心轉職,為「改變」而付出的代價也相對較小。舉例來說,在離開日立之後,大前研一決定轉換跑道,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投身陌生的管理領域。
  • 【一招】20歲到50歲的職業生涯規劃!要遠離「魔之15年」
    導讀大前研一是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  以上3個問題,在全球知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看來,正是決定你的職涯能否一帆風順、最後風光退休的關鍵。  歷經52歲卸任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投身政治運動、參選東京都知事(等同於東京市市長)失利等重大轉折之後,大前研一回顧自己長達25年的上班族生涯,撰寫了《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與讀者們分享自己對職場的種種體悟與觀察。
  • 大前研一:20—50歲,你該這樣經營自己的人生
    因此,如果不能及早認清自己的年紀,正確判斷出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並為接踵而來的挑戰預做準備,到了即將退休的50歲上下時,將不得不面對與同事們「命運大不同」的情景;如果大環境欠佳,還可能提早遭到資遣。大前研一強調一個觀念:人生是連續不斷的過程。
  • 20歲-60歲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階段如何劃分,各國專家學者有不同的劃分理論和方法,主要可分為按年齡層次劃分、按專業層次劃分和按管理層次劃分三種類型。我國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的人事人才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羅雙平認為:以年齡為依據,每十年作為一個階段比較合適,即二十歲至三十歲為一個階段,三十歲至四十歲為一個階段,依次類推。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幾個階段,那麼你現在該做些什麼呢?
  • 20~50歲,你該這樣經營自己的人生
    本文系大前研一的職涯建議,特別是40-50歲後的部分與德魯克「人生下半場」一脈相承,值得一讀。 大前研一指出,身為一名上班族,無論你正值20世代(指20~29歲之間的人,以下類推)、30世代、40世代或50世代,對個人及公司而言,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 大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又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
    大學生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如何看待職業生涯的規劃?規劃職業生涯,就是指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相結合,通過個人能力分析、總結並測定來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而設想的過程。而規劃自己職業生涯是為了明確目標,方便自我管理。並且一旦目標明確,更能樹立信心,以克服困難,避免彎路。且大學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自己自我定位、認清自己、明確自己的前進方向。
  • 新的一年裡 如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眼看著55歲生日步步逼近,這個大公司職員正在思考退休計劃。「我努力工作了30多年,這一路上伴我前行的許多人都已經離開了公司。我既沒賺到足夠多的錢來徹底告別工作,大公司的世界又已經不適合我。如果不能退休的話,我該怎麼做呢?生活變得越發索然無味,僅靠橋牌和高爾夫已經排遣不了了。」
  • 在面試時,被問到職業生涯規劃該怎麼回答?如何做好職業規劃?
    在面試時,被問到職業生涯規劃該怎麼回答?如何做好職業規劃?噴泉的高度無法超過它源頭的高度;同樣,一個人的事業成就絕不會超過他自信所能夠達到的高度。如果一個人的夢想只是撿破爛,那他永遠只配撿破爛。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職的職業規劃。
  • 你需要的生涯規劃教學設計—就業和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和職業生涯規劃是高中生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以教學設計的形式,展現一節以就業和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題的生涯規劃課程如何去開展。這一理論綜合了差異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職業社會學及人格發展理論,將人生職業生涯發展劃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5個階段。成長階段(0~14歲)屬於認知階段。在這個階段,孩童開始發展自我概念,學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 30歲了,如何職業規劃?
    這個年齡段的全職太太,很多要重回職場;30歲前後也是創業失敗的高峰期,都創業失敗了得重新找工作;30歲比20歲出頭考慮得更多,所謂三十而立,你甚至要做好退休之前的風險控制計劃,比如中年失業危機如何預防和面對。此外,無論是否剛畢業,都會面臨職場技藝的提高問題。30歲的你,跟單位的同事和領導,如何更好地相處?是否要參與某項專業技能的培訓?
  • 職業規劃與生涯規劃(一)
    社會分工使職業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人的自由度與可選擇性也越來越強,在這樣的背景下,職業規劃在20世紀初就開始被廣泛關注。那時社會發展比較穩定,一個人一生中的職業變化不大,所以職業被稱為「occupation」形象為「一個位置」。相應地,針對這樣的「位置」的設計工作即為職業規劃。
  • 職業生涯的最佳規劃時間
    正確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及價值,與職場的現狀及要求同步與接軌,這一行為,稱之為「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有人將職業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則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圖,也就是前進的指南,旅途的航標。
  • 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今天咱們繼續聊職業生涯規劃的事。昨天說到,不論做任何一個行業,如果你想做好,並且可以成為行業精英的話,那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本行業當成終身事業,假設想要做壽險,那就是要把壽險當做終身事業。前面說到的是外職業比內職業高的情況,咱們再來聊一個內職業比外職業高的情況。有一個醫生,在某個醫學領域有20年的探索和研究,別人看不好的病,他可以治得好。但是因為這麼多年他只專心看病救人,並沒有獲得一些相應的職稱。
  •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3大階段
    書名《遠見》,作者是奧美互動全球執行長布賴恩·費瑟斯通豪,他向我們展示了職業生涯中3個截然不同但相互關聯的階段,遠見思維幫助我們利用新方法尋找工作,平衡工作與生活,規劃職業生涯的45年。成功的職業生涯不在於找到熱愛的工作,而在於建立起你熱愛的生活。
  • 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為什麼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一、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主要是指根據個人的興趣、性格特點、內在潛能來確立個人的職業發展目標,並根據自身情況對未來職業生涯上的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進行設定,根據設定的這些目標來規劃不同階段下需要完成自我提升的通道。
  •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當從何時開始
    如何填報志願?怎樣選擇大學?怎樣才能在社會上尋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這是每一屆學子及家長不斷追問的問題。據零點調查顯示,在專業選擇方面,70%是由學生自己說了算,然而,這種「說了算」究竟是依據什麼?是靠道聽途說,還是一廂情願?這樣的選擇符合自己的追求、符合實際狀況嗎?你對專業將來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了解?也就是說,對自己、對學業、對行業和國家的發展,你的了解究竟怎樣,決定了你的選擇前景。
  • 讀書筆記 - 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3大階段
    遠見思維與工具箱大多數人都將職業生涯當成一場短跑比賽,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場至少長達 45 年的馬拉松。人們更關心下周二的升職加薪,而不是在真正重要的時候,也就是四五十歲時擁有更好的選擇。職業生涯的持續時間長得驚人,包括了三個截然不同的階段。
  • 青創學堂高校創新創業指導暨職業生涯規劃實踐研學營在天津結束
    2019年9月29日,青創學堂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暨職業生涯該規劃創新實踐師資研學營在天津順利結束。本次研學營主要包括「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業入門和組建創業團隊、創業實踐輔導」三個部分,邀請了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教育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負責人蔣建榮老師,天津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中國青年創業導師毛書凡老師,首都高技能人才示範培訓基地機器人實訓室主任、中國機器人CR教育培訓標準委員會委員鞏佳偉老師共同授課。
  • 面試 | 被問到職業生涯規劃該如何回答
    那麼HR問求職者職業生涯規劃是怎樣的,具體是想了解什麼?但是我們HR經常會碰到應屆畢業生和畢業才一兩年的菜鳥,很難輕易通過聊具體工作判斷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菜鳥其實沒有實質意義上的職業生涯規劃,都沒有正經的經歷過職業,談什麼成熟的職業生涯規劃。所以HR在把這個問題拋給菜鳥的時候,其實更想知道求職者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什麼。簡單點說,HR內心的聲音是,「你想要什麼?你看重什麼?你反感什麼?」
  • 中職生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中職生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近年來,中職畢業生的高就業率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但其就業的穩定性、就業質量不高也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職生在專業選擇、就業定位和未來發展等方面普遍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缺少規劃,不知道將來該做什麼,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