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邏輯思考能力。
——大前研一
1.
對於管理諮詢顧問來說,大前研一應該都不陌生,他被稱為日本收費最貴的諮詢顧問,是亞洲少數享有世界級聲譽的管理專家,著作豐盛。
他是工程博士,以管理諮詢成名。
他的世界級聲譽可以從他的著作及其他人的著作中得到印證.
在《專業主義》一書中他提到了與傑克韋爾奇及郭士納等人的交往經歷。
郭士納與大前都曾在麥肯錫工作過,這位曾經挽IBM狂瀾於即倒的英雄在他的著作《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中也提到了與大前先生的交往。
央視早年《對話》欄目對大前先生有過一期專門的節目,他用英語幽默而富有智慧的談話,讓人印象深刻。
這幾年工匠精神很熱,與之相關的匠人、專業、專注、專家等詞被常常提及。
《專業主義》這本書對如何理解專業、專家提供了系統的思路。
2.
未來世界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成才,關鍵是你憑什麼勝出?
如何鍛造別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
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別人只會為專業付費。
專業是成為專家的基礎。
專業可以讓你很輕鬆解決已經發生過的問題,而專家不僅可以解決老問題,還可以預測未來,認清事務的本質,解決新的問題,引領組織成長。
專家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倫理,最重要的是專家以客戶利益為第一位,並發誓為顧客做出貢獻。
專家具備永不厭倦的好奇心和進取心,專家以價值觀為導向,嚴格遵守紀律。
成為專家必須具備四種能力:先見能力、構思能力、討論的能力、適應矛盾的能力。
專家從基礎知識開始系統學習,親身實踐,復盤總結,並培育他人。
3.
先見能力——洞察看不見的事物的能力。
未來不再是國家之間或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個體之間的競爭,優秀個體的出現可以改變世界,如賈伯斯。
這需要更迅速、更準確地認清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也需要氣魄,在發現商機的瞬間抓住商機。
任何人都能預見到的事業不會再有大的發展空間。
對常識提出質疑,有意識地提出相反的假設。
像華為的任正非一樣永遠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享受變化與失敗,保持從容淡定的鎮定,執著探索。
對於新的領域,磨鍊自己的直覺能力,提高直覺的準確性,抱著「必勝」的信念,勇往直前。
4.
構思能力——抓住機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途徑讓機會變現。
把預見構思為具體的商業模式,行動計劃,要考慮滿足成功的必要條件(社會的基本需求)和充分條件(考慮資金問題,對整個事業進行構思)。
網際網路、全球化、無邊界產生了全球8億的消費者,他們學歷、收入和生活方式接近,網際網路讓他們在同一時間享受著同樣的信息。
把這8億人的社會作為「一個市場」來看,必須從一開始就具備全球視野,與世界主要市場保持等距離。
無邊界市場意味著一個巨大的成本優勢,同樣的產品,可以全球共享。
過去的成功只代表過去,自我變革沒有止境,由先見到構思、再由構思到先見螺旋上升。
追求「深度經濟"。
「and」還是「or"?
要謹慎選擇多元化,如果以「and」相聯繫,原有業務成為羈絆,新業務也無法開足馬力全速發展,企業將喪失機動靈活性。
5.
討論的能力——頭腦風暴,吸取眾人的智慧。
避免無益的討論:嗓門大、漫無目的誇耀過去的輝煌經歷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發言的內容迎合身居高位者或大權在握的人物迴避問題會場上反覆論證那些事先準備好的結論
外行依靠感情和經驗,而專家重視邏輯與事實。
邏輯的基礎在於首先建立假說,以事實為依據對假說進行驗證,讓參加的人充分討論,而不是流於形式。
要記住討論是為了尋找最佳答案。
決策者最終要達成一致,使大家都認同。
邏輯通常有兩種方法,分別為「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是從經歷過的諸多事實中推導出最本質的因果關係,得出作為普遍原理的結論。
演繹法是來自亞里斯多德的論證方法,通過「A=B、B=C,因此A=C」的三段論展開,從歸納法所確定的普遍原理中推出新的命題。
6.
適應矛盾的能力——反覆建立假說並進行驗證,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企業經營中並不是尋求唯一的最佳答案,而是在「假說一驗證一結論一實行」的循環過程中,養成一種處理問題的習慣,對事物的實際狀態進行合理的分析,多角度把握分析的結果。
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解決問題的方法必不可少。
變化劇烈的環境,需要迅速做出反應,授權一線員工,擴大個人能夠酌情處理的範圍,提高效率。
管理者需要看清方向,克服困難,在沒有路的地方找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