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驚奇】全面審查原則要求行政處罰之訴須審查稅務處理決定中的違法事實認定

2021-03-03 克紅稅務師事務所

漫畫《追思禮》

正文共:4601字 2圖

預估閱讀時間:8分鐘

(2018)浙06行終75號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裁定書  上訴人(原審原告)紹興市越城區牌口士明砂石廠。住所地紹興市越城區皋埠鎮牌口村。

法定代表人錢士明,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謝偉強,浙江法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紹興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住所地紹興市魯迅西路55號。

法定代表人周錳,局長。

委託代理人翁堅超,浙江點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楊玲娣,女,該單位工作人員。

上訴人紹興市越城區牌口士明砂石廠(以下簡稱「士明砂石廠」)因稅務行政處罰一案,不服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法院(2017)浙0602行初272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公開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17年5月23日,被告以原告在2011年5月-2013年12月期間,收受不是該公司使用的個體運輸車的柴油發票共計70張,金額為2347112.83元,稅額為399009.17元,價稅合計2746122.00元,上述進項稅額於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已分別申報抵扣,至檢查日止尚未轉出為由,認為原告的行為屬於稅收違法行為,對原告作出紹市國稅稽處(2017)27號稅務行政處理決定,決定原告應補繳增稅399009.17元。同日,被告基於同一事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對原告作出紹市國稅稽罰(2017)26號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決定對原告單位的稅收違法行為處補繳稅款399009.17元的70%罰款,計279306.42元。同時查明,原告對被告作出的紹市國稅稽處(2017)27號稅務行政處理決定未提起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

原審法院審理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徵收管理工作。各地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稅收徵收管理範圍分別進行徵收管理。」第十四條規定:「本法所稱稅務機關是指各級稅務局、稅務分局、稅務所和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並向社會公告的稅務機構。」被告作為本轄區內的稅收徵收管理部門,依法具有實施稅收徵收管理的法定職責。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第十一條第(四)項的規定,本案符合重大稅務案件成立要件。本案當事人的爭議焦點是:

一、原告是否具有稅收違法行為。該院認為,被告作出的紹市國稅稽處(2017)27號稅務行政處理決定認定原告具有稅收違法行為,應補繳增值稅399009.17元,而原告對該稅務行政處理決定未提起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故稅務行政處理決定已發生法律效力,可以認為原告對被告作出的其應補繳增值稅399009.17元的事實無異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故被告基於其作出的稅務行政處理決定認定的相關事實,依法應當對原告作出並處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鑑於行政訴訟不審查已生效的基礎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原則,故對於被告作出的稅務行政處理決定認定的違法事實應當予以確認,被告據此決定對原告作出按補繳增值稅399009.17元的70%罰款,計279306.42元,屬於量罰適當。

二、被訴行政行為程序是否合法。本案經過立案、調查、罰前告知、聽證、作出處罰的程序,基本符合行政處罰法的程序要求。原告認為被告於2015年10月9日作出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告知原告於10月23日之前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但實際於2017年5月23日作出行政處罰,超過規定期限17個月應屬違法一節。該院認為,被告在案件審理中確實存在告知時間與實際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不一致且間隔時間較長的事實,但因本案已涉及重大稅務案件的審理程序,須經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審查,被告實際履行的程序未明顯違反《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的程序性規定,也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對於行政處罰的程序規定,不視為違法。對於被告客觀上存在的行政效率不高,且未告知原告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作出行政處罰的理由,應當認為存在程序瑕疵,予以指正。

三、原告提出被告告知的複議機關不符合《稅務行政複議規定》第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一節。該院認為,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稽查局應當按照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意見製作稅務處理處罰決定等相關文書,加蓋稽查局印章後送達。」而《稅務行政複議規則》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申請人對經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程序作出的決定不服的,審理委員會所在的稅務機關為被申請人。」而本案被訴行政行為已經紹興市國家稅務局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審查,由紹興市國家稅務局作為複議機關,不符合《稅務行政複議規則》的規定,被告告知原告可以向浙江省國家稅務局申請行政複議,並無不當。

四、被訴行政行為適用法律是否正確。原告認為,在罰前告知書中,被告的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處理問題的通知》第一條,但被告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中只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說明原告的行為不構成《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處理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的違法行為,而被告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對原告作出行政處罰,系適用法律錯誤。該院認為,國家稅務總局的通知規定與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內容不衝突,通知只是稅務機關內部對於相關事項的明確,被告作出行政處罰時不引用該通知,不視為適用法律錯誤。

綜上,被訴行政行為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量罰適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士明砂石廠的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50元,由原告士明砂石廠負擔。

上訴人士明砂石廠上訴稱:

一、被訴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不清,程序違法。

1.違反行政處罰法第三條第二款、《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第二十五條等規定,在補充調查截止時間300天後移送,嚴重超過法定處理期限。

2.聽證後重新收集證據,並直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損害相對人陳述、申辯及質證權利。本案中,被上訴人於2015年10月9日對上訴人進行處罰前告知,2015年12月21日聽證程序完成後,重新於2016年4月5日及2017年4月24日進行兩次補充調查,補正證據材料,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六)項及第四十一條規定,應認定為行政處罰不成立。

3.2017年4月24日向單國旗所作《詢問(調查)筆錄》不具備合法性、真實性,被訴行政處罰決定主要事實不清。該筆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非法證據,且該筆錄中關於沒有籤訂過協議的陳述與《車輛租賃協議》相矛盾。上訴人一審申請筆跡鑑定前曾向單國旗本人出示該協議,其認可租賃關係存在,協議作為書證,其證明力應高於作為證人證言的詢問筆錄,一審對筆跡鑑定未作回應也應視為行政機關認可租賃協議的真實性。且該案兩次補正調查通知書中也載明目前證據無法認定違法事實,均要求被上訴人進一步查找運輸車輛的相關車主或駕駛員進行調查取證。

二、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程序違法。

1.未依法對上訴人鑑定申請委託鑑定。

2.限制當事人舉證權利,在開庭時要求當事人選擇性提交證據,對未採納的證據未在判決書中說明理由。

3.在處罰行為審查中就事實審查設置前置程序缺乏法律依據。稅務處罰與稅務處理系不同行政行為,相對人就稅務處罰行為提起訴訟無需複議前置,法院應就處罰行為作出時所依據的事實進行審查,不得調取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收集的證據。相關司法案例均表明稅務行政處罰案件審查不以行政相對人是否就稅務行政處理行為進行複議為前提。

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或發回重審;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

被上訴人紹興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答辯稱:1.本案不屬於依法應該終止審理的案件。規定了「終止審理」的《重大稅務案件審理辦法》第二十五條系針對「書面審理」程序作出,本案適用的是「會議審理」,上訴人相關主張於法無據。2.答辯人取證程序合法。相關證據可以證明答辯人已經向單國旗送達《詢問通知書》,相關補正材料通知書用以證明偷稅事實,且處罰事實不屬於本案審查範圍。3.一審程序正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稅務機關對於偷稅行為需要依次作出追繳稅款的行政處理決定和稅務處罰決定。稅務處罰決定從屬於稅務處理決定,以後者認定的事實為基礎。根據該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對於稅務處理決定認定的事實未經複議程序,法院不予受理。因上訴人對於稅務處理決定沒有異議,則關於上訴人「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事實法院就無需審查。上訴人關於一審程序不當及答辯人相關證據違法的上訴意見,實質是要求法院重新審查稅務處理決定認定的事實,違反法律規定,不應予以支持。3.本案審查期限過長,但系多方因素尤其是上訴人不配合造成。4.經兩次補正材料,並最終經紹興市國家稅務局審理委員會認可作出審理意見書,被訴行政處罰決定程序合法。5.被訴處罰決定認定違法事實與處罰事先告知書中載明的一致,後續補充證據是針對上訴人在聽證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完善,不需要另行組織聽證。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對行政複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該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故稅務處理決定與稅務處罰決定系兩個不同行政行為,且法律、法規並未規定行政複議為提起行政處罰之訴的必經程序。對於行政處罰行為,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條規定,對其合法性進行全面審查。

本案中,雖存在紹市國稅稽處〔2017〕27號《稅務處理決定書》,認定了與被訴處罰決定相同的違法事實,但處理決定中認定的違法事實並不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十八條中「法院可以直接認定的事實」,也不屬於該規定第七十條規定的「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可以作為定案依據」的事實上訴人未對稅務處理決定提起複議及訴訟,並不構成限制其行政處罰訴權的事由,也不能限制行政處罰的司法審查權限一審法院認為「鑑於行政訴訟不審查已生效的基礎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原則,故對於被告作出的稅務行政處理決定認定的事實應當予以確認」,屬法律理解不當。上訴人相關上訴理由於法有據,本院予以採納。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一、撤銷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法院(2017)浙0602行初272號行政判決;

二、發回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法院重審。



對重大稅收權益爭議提供頂尖的稅收法律支持。幫助客戶依法行使申辯、聽證、複議、訴訟、輿論監督和立法建議權利,維護納稅人正當權益。勇作保護納稅人權利最強大的消防隊!

相關焦點

  • 稅務處理決定與處罰決定關係司法意見不一,二者可否一併審理?
    被告依據尚未生效的3號處理決定書在1號處罰決定書中認定冼漢新存在偷稅行為,屬於認定事實不清,程序錯誤。2.徵罰銜接,該觀點一般認為稅務處罰決定是在稅務處理決定的基礎之上做出,稅務處罰決定所依據的事實就是稅務處理決定所認定的違法事實。
  • 單訴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此路不通嗎?
    事實上,在稅務處理、處罰作出之前,稅務機關適用的稅收檢查程序是一致的,只是在確認納稅人存在違法事實後,稅務機關認為不僅須作出稅務處理,也應給予稅務處罰時,適用程序方出現分叉,且就最終結果而言,稅務處理決定一般在先,稅務處罰決定隨後。因此,無論從程序還是認定納稅人違法事實的實體層面而言,稅務處理決定、處罰決定天然地具有內在關聯性,是一種關聯行政行為。
  • 「稅案評論」稅務處罰行政訴訟應否審查具體稅務行政行為合法性?
    與針對其他違法事項的行政處罰行為不同,針對涉稅違法事項的稅務行政處罰行為通常都伴隨另一個查補稅款的徵稅行為。本案中一審法院駁回起訴包含的邏輯順序是:事實認定→徵稅法律依據→稅務處理決定→稅務處罰法律依據→稅務行政處罰決定。
  • 論我國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只規定了「主要證據充足」,並沒有規定「事實清楚」。其第六十一條規定的「事實清楚」只是對一審法院的要求,對行政機關並沒有這樣的要求。審理行政案件的傳統做法是不僅審查證據,而且查明、確認案件的法律事實,這就造成了兩種結果,即可能是法院認定的事實與行政機關認定的事實完全一致,或者法院認定的事實與行政機關認定的事實不一致。
  • 於立深:違反行政程序司法審查中的爭點問題
    一審法院認為: 被告違反法定程序當場收取較大數額罰款的行為雖然不妥,但不影響處罰決定的效力; 被告扣押車輛行為,屬於行政強制措施行為,與本案不服行政處罰之訴,是不同的法律關係,應另案處理。[21]在隨後進行的「高樹仁不服安溪縣財政局財政行政強制措施案」中,法院確認財政局採取保全措施而扣押車輛,未辦理任何扣押手續和出具扣押清單,屬於程序違法。
  • 研讀 | 違反行政程序司法審查中的爭點問題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違反法定程序當場收取較大數額罰款的行為雖然不妥,但不影響處罰決定的效力;被告扣押車輛行為,屬於行政強制措施行為,與本案不服行政處罰之訴,是不同的法律關係,應另案處理。在隨後進行的「高樹仁不服安溪縣財政局財政行政強制措施案」中,法院確認財政局採取保全措施而扣押車輛,未辦理任何扣押手續和出具扣押清單,屬於程序違法。
  • 邵陽中院|| 涉嫌「釣魚執法」案件應全面審查行政處罰的正當性
    裁判摘要: 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如果作狹義理解,不與法律明文規定明顯衝突即為合法; 如果作廣義理解,只有全面符合法律精神、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才是合法且正當的。 基於合法性司法審查之公平正義標準,人民法院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查,應當取廣義的理解,即: 明顯不合乎法律明文規定的當然認定為不合法,雖然與法律規定不衝突、但明顯不正當的,亦應認定為不合法。
  • 山東基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訴濟南市地方稅務局稽查局行政處罰案
    3、地稅稽查局在處罰決定中已對基能公司進行了罰款的行政處罰,卻又在另一個處理決定中要求基能公司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交納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屬於重複處理行為,應當予以撤銷。    地稅稽查局答辯稱:濟地稅稽罰[2014]297號《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合法有效。
  • 行政審判專欄 | 食品行政處罰案件中食品標籤錯誤行為的認定和審查...
    得元商貿公司提出其誤將部分「一級」白砂糖裝入標註為「優級」的包裝袋,且在臨夏州只銷售了11袋,處罰決定書認定的違法所得及貨值金額均不準確,認為處罰決定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經審查,得元商貿公司生產的白砂糖(生產日期:2017.05.04,規格:500克/袋,質量等級:優級)的庫存、出庫、召回及銷售數據均與其於2017年7月19日向省食藥局提供的《食品召回總結報告表》數據一致,故其該主張不能成立。
  • 未區分稅務處理決定與稅務處罰決定,駁回納稅人起訴的裁定被撤銷
    上訴人衡陽市恆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國家稅務總局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務局(以下簡稱高新區稅務局)行政處理決定及行政處罰決定一案,不服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人民法院(2018)湘0408行初60號行政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2020年1月6日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因本案事實清楚,本院依法進行書面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違法拆遷行政賠償案件的審查處理(乾貨總結)
    在符合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要件的情況下,賠償請求人在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申請後,如賠償義務機關存在拒收申請、作出或未作出賠償決定等情形的,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通過訴訟程序對實質爭議進行審查處理,而不是以賠償義務機關的上述行為作為審查重點。這樣能夠避免出現行政機關多次作出、撤銷行政賠償決定的情形,防止賠償案件久拖不決。
  • 行政審判專欄 | 行政訴訟中起訴條件的審查
    [1]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六十八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明確答案,只能是:撤銷之訴、確認違法之訴、確認無效之訴、履行法定職責之訴、給付之訴、賠償或者補償之訴、行政協議之訴以及「兩個一併之訴」(一併審查規範性文件和一併解決相關民事爭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六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其明確訴訟請求。」
  • ...30餘日,違反「受案審查期限原則上不超過24小時」的規定,程序違法
    原告周某訴稱,周某無違法事實,石泉縣城關派出所卻給周某戴上手銬並帶到城關派出所。 石泉縣城關派出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中,認定周某辱罵工作人員,違背客觀事實。 對周某強制傳喚使用戒具(手銬)是依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八條第(二)項之規定實施,對周某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是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作出。 石泉縣城關派出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程序合法,事實清楚,處罰適當,運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原告周某的訴訟請求。
  • 行政處罰案件中法院對從重處罰決定的理解與適用|聚法案例
    系統地梳理、總結司法實踐中的通行做法,對於有效處理矛盾糾紛,提高司法裁判效率,確保「同案同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實體性審查根據相關領域是否存在規範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的裁量基準,可以將法院對行政機關從重處罰決定的審查方式分為2種類型。不同的審查方式之中,法院對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斷方法和判斷依據,各不相同。
  • 類案裁判方法丨道路交通行政處罰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
    (二)違法事實認定難  一是行為次數認定難  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對違法行為個數的認定系判斷是否違反「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前提。  四是時限規定  對於違法事實清楚,需要按照一般程序處以罰款的,應當自違法行為人接受處理之日起二十四小時內作出處罰決定;暫扣機動車駕駛證的,三日內作出處罰決定;處以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的,自違法行為人接受處理或者聽證程序結束之日起七日內作出處罰決定;交通肇事構成犯罪的,應當在法院判決後及時作出處罰決定。
  • 陝西質管中心訴陝西市監局、國家市監總局行政處罰及行政複議案
    陝西市場監管局在《被申請人答覆書》中提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消費者」應當從立法目的和競爭原則等方面考量,其認為消費者不僅包括自然者而且包括法人及集體。對此,陝西市場監管局無權作出擴大解釋,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相關規定。第二,被訴處罰決定事實認定不清。
  • 工商行政登記撤銷之訴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一、工商行政登記撤銷之訴的現狀工商行政登記撤銷之訴是原告以身份證件、籤名等被他人冒用進行公司登記為由,向法院主張撤銷登記機關作出的登記行為的訴訟。因此,一些身份被冒用者在創辦公司、辦理稅務登記過程中,得以知曉身份被冒用的事實,進而提起訴訟,導致案件集中爆發。
  • 能否在原有宅基地範圍內翻建的房屋——劉洪豔訴海澱區城管局、海澱區政府限期拆除決定及行政複議案
    本案中,海澱區城管局對涉案房屋進行了檢查和現場勘驗,取得了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出具的涉案房屋未依法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函件等材料,其在上述調查的基礎上,作出被訴限拆決定,認定事實清楚,程序並無不當。海澱區政府在行政複議過程中,亦履行了行政複議的相應程序,複議程序亦無不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第六項規定,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
  • 判例| 行政強制措施程序有瑕疵,行政處罰決定要不要撤銷?
    由於《工商行政機關處罰程序規定》第八十三條規定適用前提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重新審查行政處理決定(即針對的是已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而該案審會研究的是撤銷原處罰決定書後續處理工作,並不是研究重新審查原處罰決定。因此,被告監督管理局召開的該案審會並不違反《工商行政機關處罰程序規定》第八十三條規定,對原告酒業該主張,本院也不予支持。
  • 最高法判例:違法行為已經在二年內被發現未給予行政處罰,不存在不能給予行政處罰的情形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有關較重行政處罰應經行政機關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的規定,是對行政機關內部程序要求,吳淞海關已陳述被訴處罰決定系經集體討論決定作出,不違反法律規定。三、關於吳淞海關組織二次聽證的審查《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