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寶爸走在街頭上,發現街邊廣告或者是宣傳標語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錯別字。有的不是故意寫錯的,有的應該是為了讓大家能好記,故意寫錯的。於是筆者就想,小朋友每天放學後,在路上見到這種錯別字跟自己學的不一樣時,會有何感想?書上面寫的,老師教的怎麼有區別啊,會不會給他們造成誤導?回家父母又會怎樣絞盡腦汁地回答他提出的疑問呢?先看看有些什麼錯別字吧。
1. 不是故意的
大家喜歡吃的蛋抄飯(蛋炒飯),混沌(餛飩),超市裡面擺著的桂園(桂圓),有人開了一個煙灑店(菸酒),有大量車位的仃車(停車)場,商鋪賣的無線藍芽(藍牙),宣傳口號公正法治(法制)、科學發展體質(體制),洗車場可以打臘(打蠟)等等,總之大家盡請見諒(敬請見諒)。。。。。。
2. 有意為之的
賣衣服的衣衣不舍(依依不捨),獨衣無二(獨一無二),唯衣(唯一),吃飯的星時代(新時代)、鴨寨(壓寨)夫人,賣漁具的漁我同樂(與我同樂),賣金飾的意外金喜(意外驚喜),賣米的有稻理(道理),賣水的水與爭鋒(誰與爭鋒),賣花的花前約下(花前月下),有很多很多的誘貨(誘惑)可賣。。。。。。
其實不只是街頭廣告牌,還有包裝袋、網絡語言、甚至是公共設施都會有錯別字或者濫用諧音字的現象。看到這些有點眼熟的錯別字廣告,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法沒?反正筆者的Word錯別字查錯功能先報警了,整版的藍色波浪下劃線。
先辨證的看待這個問題,誠然,不管是故意為之的錯別字,還是故意為之的,確實能引起大家對這個商店的注意,第一印象有了,商家的目的就達到一半,是有利益的。但是另外一方面,這些個錯別字,掛在大街上,實在是有點影響城市的妝容,如同文字汙染一般,顯得這個城市的文化品味不足,而且筆者認為最為影響惡劣的一點就是對中小學生使用規範漢字起到了混淆視聽的負作用。
所以,筆者想說,小孩子學習語言文字是他這一生學習的開始,為了給孩子們打好基礎,那些無意使用了錯別的,懇請張貼之前認真的核對,以免帶來了不必要的笑話,那些帶商業目的性質的還是請多多從自身內功下功夫,不要過多在名字上面下功夫了,要不然豈不是成了「標題黨」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