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花
今天,有位粉絲媽媽私信我:
「有人說寶寶會爬更聰明,可是我家寶寶怎麼教都不會爬,剛11個月零10天,就已經會走了,這對寶寶會有影響嗎?」
今天,銀花就對寶寶不會爬就直接會走這個問題來談一談我的經驗和看法。
孩子的生長發育有一般規律,一般都會經歷「三翻六坐八爬,周會走」的階段,但是個體發育具有差異性,如果你家寶寶腿部力量強,平衡力很好,也是有可能會跳過爬行而直接走的,所以不會爬行直接會走,也是OK的。
不過,如果寶寶經過爬行,再學會走路,對寶寶會更有益處。
1.強身健體、利於行走
爬行能鍛鍊寶寶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寶寶在爬行中要抬起頭頸,四肢要支撐身體的重量,從而也鍛鍊了寶寶頸部、腰、胸、背、四肢和腹部的肌肉,從而促進了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並且寶寶在爬行中消耗能量較大,能促進消化,增加食慾,寶寶吃得多、睡得好,身體會更強健。
寶寶爬行時要手腳協調,保持身體的平衡,經過爬行的寶寶再站立、走路,平衡性、穩定性更好,不容易摔跤。
2.助於感統協調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與爬行多的寶寶相比較,缺少爬行訓練或過早使用學步車的寶寶,常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的問題。甚至有少部分寶寶會患上感覺統合失調症,出現視動、聽動失調、視聽的情況。
「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
爬行需要大腦和小腦之間的密切配合,能夠幫助寶寶平衡能力和耳前庭的成長,而寶寶學習爬行的階段也是開發多器官協作能力的最佳時期。
3.增強語言能力、防誦讀困難
統計表明,兒童期有閱讀困難的孩子,很多是由於嬰兒期爬行訓練和缺少爬行環境造成的。
爬行對大腦中各個神經元的聯繫有增強的作用,能刺激大腦語言中樞,為今後的學習、語言做好準備。
外部環境上,會爬的寶寶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周圍的世界、有許多舉動帶有結果的未知性,家長語言的發出頻率也明顯多於不會爬的寶寶。在父母不斷的語言提示、自己的肢體語言、行為結果的互動中,寶寶對語言理解的準確性、肢體語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會爬行的嬰兒發展要快得多。
同時,會爬的寶寶學新知識的讀、看能力也會相應增強。
4.促進了寶寶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
爬行讓寶寶的運動、神經系統得到了充分鍛鍊,對環境的探索,既給寶寶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也鍛鍊了寶寶的意志和膽量,有利於寶寶的個性培養。
同時,寶寶會爬後,活動範圍擴大,接觸父母禁止觸動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許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從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親子情緒互動的機會,有研究顯示,經常爬行的寶寶見到父母時的興奮狀態明顯高於不會爬行的寶寶。
當然,寶寶會爬了,也會讓父母意識到那個完全要依賴自己的寶寶長大了,有其本身的主動性了,父母會對寶寶的一些行為會有要求,當寶寶觸碰了父母的要求,父母會表示不高興或高興,這些變化又進一步促使嬰兒的社會性情緒發展。
通常,寶寶在7-10個月大時就能掌握爬行能力了。我們知道,正常的爬行姿勢,應該是雙手、雙膝支撐地面,然後交叉向前移動。而寶寶最初學爬,姿勢也是五花八門的。
最初,他可能只會用手和膝蓋撐著身體前後擺動,甚至可能推著自己倒退,肚子貼地蠕動,也可能會在坐著時蹭著屁股向前挪動,或者拖著一條腿側身爬,這些都是正常的,但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創造適合的爬行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寶寶身體力量和四肢協調能力提高之後,他們的爬行動作逐漸就會變成手膝並用,也能爬得越來越熟練了。
1.重視Tummy Time(俯臥時間)
Tummy Time,就是從小讓寶寶在清醒狀態下多趴,可以幫助鍛鍊頭部、頸部、肩部的肌肉,為爬行做好準備,一般在寶寶滿月後,寶媽媽就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多趴,但是一定不能離開人,防止發生危險。
2.提供爬行機會
有部分家長對寶寶學站學走會比較重視,所以會早早地攙扶寶寶腋下讓寶寶站立,有的還會買來學步車讓寶寶坐在裡面來回劃拉,還有部分家長太過呵護寶寶,擔心寶寶爬行弄髒衣服,弄疼小手和膝蓋,更怕寶寶磕碰了,所以經常抱著寶寶,這都容易導致寶寶錯過爬行的機會。
所以要想寶寶會爬,就要給寶寶提供爬行的機會。到了寶寶5-6個月了,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爬行墊或小蓆子,讓寶寶多趴,當手臂還撐不起身體時,可以利用毛巾、卷毯等輔助用品,幫助寶寶腹部稍微離地,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用四肢的力量前後移動,體驗手膝並用爬行的感覺,也可以用自己的雙手輕輕抵住孩子的腳,讓他們借力向前移動。
3.放上有趣的玩具吸引孩子爬
當寶寶的手臂有力了,但是缺乏爬行的興趣時,家長可以在寶寶前方放幾個他可能感興趣的玩具,吸引他爬過去。一開始,玩具的位置離寶寶不要太遠,50~60公分即可,寶寶拿到玩具之後家長要予以鼓勵,幫助他構建自信,增加對爬行的興趣。隨著寶寶爬行動作的熟練,再逐漸增加寶寶和玩具之間的距離,比如球類玩具,寶寶可以追著爬。
4.爸爸媽媽陪著爬
和寶寶一起爬,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更是鼓勵他們爬行的有效方式之一。而且寶寶最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姿勢和動作了,當爸爸媽媽跟寶寶一起爬行時,他們也會對爬行產生更多的興趣,在親子互動中,爸爸媽媽多給寶寶鼓勵,在遊戲中寶寶讓寶寶不知不覺就學會了爬行。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5.障礙翻越DIY
孩子學會了爬行之後,家長可以設置一些關於爬行的親子遊戲,增加爬行的趣味性。比如,和孩子一起翻過枕頭,捲起的毛毯,或者爸爸媽媽的雙腿等等,促進寶寶手膝位爬行的能力。
雖然寶寶的發育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爬行的好處的確有很多,但是爬行是寶寶的一種可選技能,不能看成是全面發育的技能,如果你家寶寶真的跳過爬行就直接會走,也大可不必焦慮,因為孩子的成長不是取決於某個階段的。
放下焦慮,我們可以為寶寶的爬行早做準備,創造利於爬行的環境,在遊戲中鍛鍊寶寶的爬行能力,相信只要父母有意識對寶寶的爬行能力進行鍛鍊,大多數寶寶都是可以順利爬行的。
高級育兒師,一手養娃,一手寫作,關注母嬰健康和媽媽成長,分享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獲取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