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會爬」和「先會走」的寶寶有啥區別?四方面差異明顯,別大意

2020-12-20 豆寶奶奶育兒經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之前聽老人帶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說:三翻六坐八爬一走,以前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自從生了娃才明白,原來老話說的是,孩子長成過程中每個月齡段對應的能力

不是所有孩子的成長,都會遵循這樣的的規律,有時候寶爸寶媽的幹預,也可能會讓孩子的能力,超前或是落後。

就拿孩子爬這件事來說,按理說應該是先會爬再會走,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沒有爬行直接到走的階段,但據說不會爬行對寶寶的影響還挺大

「先會爬」和「先會走」的寶寶有啥區別?醫生:四方面區別明顯

前兩天在小區裡散步,聽到一群奶奶圍在一塊有說有笑,好像都是在炫耀自家寶寶,隔著很遠也能聽見奶奶們爽朗的笑聲

一個身穿紅色大衣,比較時髦的奶奶說:「你看我們家寶寶,這才剛1歲不用爬直接都會走了,一般寶寶都做不到呢。」

另一個奶奶附和著:「可不是呢!你家寶寶真厲害,都直接會走了,我家這個還只會在地上來回爬,只要一讓他站起來走,就往下蹲,沒辦法啊!」

原來老人們在討論寶寶們,有的是「先會走」,有的是「先會爬」,但奶奶們好像不約而同地認為:寶寶快人一步,不用爬就會走是好事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先會走」和「先會爬」的寶寶,有什麼區別

1)自我保護方式不同

從爬到走的過程中,會有扶站和扶走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大量的練習蹲下、起立

而不會爬直接會走的孩子,往往就是少了這麼一個過程,所以他們摔跤的時候,要麼整個往前趴,要麼整個往後倒,反正不是摔臉就是摔頭不會自我保護

而先會爬,再會走的孩子,在快要摔倒的時候,就會直接蹲下,降低自己的中心,這樣就不會摔倒,進行自我保護。

2)協調能力不一樣

爬行的過程中是孩子雙手,雙腿,以及大腦一起工作的過程,還會涉及到脊柱和背部力量,以及身體各個部位

爬行是用到身體部位最多的活動,大腦發出爬的指令之後,只有身體各個部位一起協調才能完成爬的動作,如果往前爬的時候腿往前移動而手不動,那這個爬行也不會成功。

先會爬的孩子,經過長期的練習,協調能力會更強。

3)探索欲望不一樣

一般不會爬的孩子,都是從抱直接到走,而抱著的孩子很容易受限制,想去什麼地方,必須是抱著你的人帶你去才可以,如果不帶你去,你也沒辦法。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失去了去探索的興趣,而會爬的孩子就不一樣,他們想去什麼地方,自己爬著就可以過去了,而且自己從中體會到樂趣之後,更願意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

4)語言表達能力不一樣

會爬的孩子探索發現的能力會更強一些,他們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會特別興奮,他們的嘴巴會不停地表達,主動的想要去分享。

這個時候媽媽和寶寶,用正確的語言進行互動,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很快提升

而不會爬的寶寶,就只有被動接受的份,趕上一個愛表達的媽媽還好,要是遇到一個不太愛說的媽媽,孩子語言能力可就慘了

其實爬行對寶寶來說有很多的好處,家長還是儘可能地讓孩子去練習爬行,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能力,還能解放父母的雙手,何樂而不為呢!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是先會爬還是先會走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先會爬和先會走有啥區別?差距不是一點點,掌握8月爬更重要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儘管寶寶之間會有一些差異,就大多數寶寶而言,在出生後三個月能夠翻身、六個月會獨自坐著、八個月開始會爬。小白家則是大呼小叫,「在地上爬多髒啊,寶寶趕緊到懷裡來」寶寶還沒有爬一會,就繼續被老人在懷裡抱著,慢慢地寶寶失去了爬行的願望,只喜歡被抱著。等到12個月左右,小雙家的寶寶已經會走了。而沒有學會爬的小白家寶寶卻站都站不穩,還用腳尖站著,也不想走路,就喜歡被抱著。
  •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區別真不小,家長別大意
    就這樣,直到寶寶到了一歲多的時候,突然有一天琳琳發現寶寶開始能夠自己搖搖晃晃地走路了,當時家裡人都高興極了,覺得寶寶真聰明,還沒學會爬就會走了。眼看著寶寶走得越來越穩,越來越快,對於寶寶沒會爬就直接會走這件事也就沒太在意
  • 孩子「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長大有啥區別?三個差距很明顯
    」與「先爬再走」孩子之間的差距1、身體協調能力上的差距尹文剛教授曾說過:「爬向屬於一種水平方向的運動,而站立行走屬於一種直立方向的運動,兩者側重性不同,但需要共同發展。」「不爬就走」的孩子和「先爬再走」的孩子,表面上雖然看不出差異,可長期下去,後者往往四肢的協調能力和平衡性就更好,在運動方面會更加擅長,例如很少會出現同手同腳的情況。
  •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媽媽要做到心中有數
    媽媽很自豪 小雅的寶寶2歲了,小雅經常帶著他在小區裡玩耍。 這一天天氣很好,寶寶們聚在一起玩玩具,媽媽們聚在一起聊天。 有個媽媽說:「我家寶寶會爬了,學會爬就離走不遠了……」 小雅略感自豪地說:「我家寶寶還沒爬就先會走路了!」
  • 寶寶「不爬就走」和「先爬再走」有區別嗎?這3方面差距很大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不爬就走」?我進一步和朋友解釋,寶寶正常的發育順序一定是先爬行後學步的,除非是一些「外部力量」打亂這種正常發育。如經常讓寶寶「扶坐」或「靠坐」,這就會鍛鍊寶寶的上肢能力,讓他們更容易「扶站」。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有啥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先會爬後會走」,有些孩子則是省略了爬的步驟,直接就會走了,對於這樣的現象,在家長中間備受爭議。有些家長認為直接就會走的孩子,會更加的聰明,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孩子的成長中,爬行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而李玫瑾教授曾經就對這樣的現象發表了言論,直言:孩子究竟是「不爬就走」還是「先爬後走,有著很大的區別。那麼寶寶是「不爬就走」還是「先爬後走」,有什麼差別?
  •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寶寶有什麼區別?將來3個差距很明顯
    常規來說,寶寶每一個行為的掌握都是跟身體發育匹配的。當然也有小寶寶並不是按常理出牌,就好比八個月左右學會爬,一歲左右開始走路,一些小寶寶在這個順序上顛倒了,他們會直接跳過爬行這一步,學著蹣跚學步。等到會走了才學會坐地爬行。
  • 寶寶「先爬後走」和「先走後爬」,有什麼影響?這三點區別很明顯
    爬行是寶寶們成長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絕大多數寶寶都是先爬行、然後才學站立、走路。但也有些家長發現有點不對,自家寶寶怎麼跳過了爬這一步,直接學走路了呢?奶奶和其他家長聊起這個話題,這才知道,當初自己驕傲的「先走後爬」其實是坑了寶寶。寶寶「先爬後走」和「先走後爬」,有什麼影響?
  • 一般的小孩都是先會爬,再會走,為什麼有的小孩先會走路不會爬?
    先會爬再會走和先會走路不會爬,是孩子成長過程都有可能出現的成長狀況,按照一般發展規律來看,孩子一般都是先會爬再會走,那麼孩子成長過程這兩種情況究竟有什麼區別?一、二者有什麼區別:1、四腳協調懷會有不同:一般來說經過爬行再學會走路的寶寶,他們的四肢協調性會好一些,尤其是對於走路的平衡感會更好。如果沒有經過爬行直接學會走路,那麼他們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上會遜色於先爬行的寶寶。
  • 孩子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長大後有什麼區別?這4點很明顯
    但是,事實上真的會如此嗎,其實不一定是,不爬就走的孩子,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小時候還看不出差異,但是長大後差距還是會比較顯著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吧。正文那麼這兩種孩子,最大的差異是在哪裡呢?科學表明,主要有如下幾點。1.
  •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寶寶,相比有啥不同?這4點很明顯
    寶寶的成長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學會爬,再學會走是寶寶成長的常規操作,每個寶寶都必須要經歷這樣的成長階段。可是有的寶寶卻恰恰違反常規,還沒學會爬,就開始走路了,不明所以的家長還認為這樣的孩子更聰明,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先會爬的寶寶和先會走的寶寶誰更聰明,答案和很多父母想的不一致
    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最近開心爸爸看到很多爸爸媽媽在「炫耀」自己的寶寶,都不用學習爬,直接就會走了,字裡行間都是對自己寶寶更聰明的「自豪」。那麼先會走的寶寶比先會爬的寶寶聰明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按照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規律,剛開始他們的腿部肌肉以及骨骼強度都不足以支撐自己的整個身體,所以絕大多數的寶寶都是先學會爬,等自己手臂和腿部的力量以及骨骼硬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開始學習站立以及走路。很多地方都有著「三翻六坐八爬九站立」的說法,實際上說的就是寶寶的一個正常的發展路線。
  •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哪種寶寶更聰明?三方面比較一目了然
    儘管未學爬先學走不能說明寶寶發育有問題,但先爬後走是人類身體發育的規律,爬行對寶寶的好處,是先學走的寶寶體會不到的。這可把小悠嚇了一跳,怎麼寶寶沒學爬先學走了?不過一旁的奶奶卻樂開花:「我大孫子居然沒爬就會走了,這長大不得是神童嗎?」小悠心裡卻犯了嘀咕:「都說爬行需要用到手腳協調,直接跳過這步,別是寶寶有什麼毛病吧?」
  • 「不會爬」和「會爬」的寶寶,「4大區別」很明顯
    的寶寶,和「會爬」的寶寶,「4大區別」很明顯錢女士的寶寶從生下來就一直白白胖胖的,身體也十分強健,全家人都寶貝得不得了。於是錢女士連忙帶著寶寶去向醫生求助,聽了錢女士的困惑和擔憂後,醫生直言道,「不會爬」和「會爬」的寶寶,「4大區別」很明顯。醫生還說,錢女士的寶寶很健康,相信很快就能學會走路了。
  • 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3個方面差別明顯
    每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有著一定的規律性,我們經常會說七坐八爬,也就是說孩子在七個月左右的時候應該可以獨立的坐著,在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基本上能夠爬著前行。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遵循這樣的規律,比如有的孩子也許根本就不會爬,但是走路卻比較早。先爬後走的孩子隨處可見,但是不會爬直接就會走的孩子卻不常見。
  • 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有何不同?將來3方面差距明顯
    有不少寶媽被寶寶「還不會爬就先走」的問題所困擾,這是因為她們聽說,寶寶不會爬就先走,寶寶長大問題多,不僅會影響智力發育,還會影響視力發育,這讓很多家長擔心起來,畢竟有不少很多家長是相信三翻六坐八爬的說法。眼看孩子到了月齡,還還沒學會爬,家長心裡難免會著急起來。
  • 李玫瑾坦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以後差異太大
    李玫瑾坦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以後的差異太大孩子的成長發育有相應的規律性,要是在這個環節道中,家長擺脫這種規律性,孩子們今後會和別的孩子們有太大的差別,家長也會隨著擔憂著。李玫瑾坦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以後的差異太大!在育兒教育這方面,李玫瑾教授有自個獨特的看法,許多 有孩子的家長都喜愛看他的專題講座。李玫瑾教授曾說過: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這兩種方法會讓孩子們長大以後有太大差別。那究竟有哪些方面差別呢?大家來了解看看吧!
  • 一個「先爬後走」,一個「不爬就走」,兩個寶寶長大後有何區別?
    一般來說,八個月大的寶寶都處在一個非常愛動的狀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喜歡在地上到處爬行。但也有一些寶寶,他們直接跳過了爬行期,你會發現他們昨天還懶洋洋地坐在那裡玩玩具,今天一看,咦?娃咋忽然就能扶著椅子站起來走了?!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文/小朵朵說育兒我們都知道,在什麼年齡段就應該學習那個年齡段應該學習的東西,每個人都是從嬰兒開始發育成長,而俗話說:「一舉頭、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周歲會走。」由此可見,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
  • 你家寶寶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順序反了差距很大
    有的父母把孩子還不會爬就學會走,當成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認為寶寶的這種表現是天賦異稟,肯定暗示著他更加聰明,更加健康。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可能讓各位父母失望了。其實寶寶的成長,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對他成長的影響大不同,順序反了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