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寶寶有什麼區別?將來3個差距很明顯

2020-09-16 拜託了爸媽

小寶寶的發育是有規律的。常規來說,寶寶每一個行為的掌握都是跟身體發育匹配的。當然也有小寶寶並不是按常理出牌,就好比八個月左右學會爬,一歲左右開始走路,一些小寶寶在這個順序上顛倒了,他們會直接跳過爬行這一步,學著蹣跚學步。等到會走了才學會坐地爬行。

不過總有些父母對孩子爬與走的問題十分的揪心,鄰居阿蘭正處於這種困惱之中,阿蘭的兒子快1歲了,還是學不會走路,喜歡在家裡爬來爬去的,原本焦慮孩子身體是不是生病了,這麼久也學不會走路,跟婆婆傾訴後才知道自己老公當年1歲多才學會走路,阿蘭聽著放心多了,可能是這孩子隨爸爸晚走路。

前幾天阿蘭帶著孩子去剛生完二胎的閨蜜家裡,聊天下來知道了閨蜜的大女兒不爬就直接學會走路了,還跟阿蘭說像她女兒這種情況的孩子,會更聰明。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阿蘭疑慮著,難道自己的兒子就比別的孩子要笨些嗎?

一些家長對這樣的發育順序有些擔心,不會爬就走的娃會不會和那些先爬後走的孩子有所差異呢?到底哪一種孩子更聰明一點。我們聽聽醫生怎麼說。

寶寶不會爬就先會了走,會有差異麼

爬行意識是為了鍛鍊寶寶的手腳協調感,也能更好地鍛鍊大腦的發育。醫生也建議讓寶寶在可能的條件下儘量多爬。爬行時間越長對寶寶的智力和體感發育更有幫助。但是現實中也有八個多月寶寶不會爬的現象。

雖然不會爬,但是自己能雙腳支撐站立,攙扶周圍的牆或桌子慢慢挪步。其實這種跳躍式的發育並不是壞事,只是因為每個孩子發育特點有所不同,孩子整體發育是健康的就沒有問題,家長需要保證孩子學步的安全即可。

寶寶多爬行,有什麼好處

1. 多爬行有利於身體協調

醫生建議,寶寶在幼兒時期,應該注意爬行時間的積累。爬行的過程會鍛鍊孩子的平衡感,尤其是加強小腦的協調意識,支配大腦和手腳的協調。現在很多早教機構都著重培養寶寶的爬行能力,就是為了提高身體的感統意識。

2. 多爬行有利於大腦智商的發育

寶寶正是因為對周圍環境的好奇,才會促使他們有向前爬行的意識和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有利於寶寶大腦的發育。促使他們手眼的協調,也加速了大腦思考的速度。多爬行的寶寶智商會更高,他們長大以後靈敏度會相對高一點。

3. 多爬行有利於運動能力的加強

從小多爬行,四肢會更協調,他們的大運動能力也會得到鍛鍊。

​寶寶爬行時,媽媽們要注意什麼

1. 爬行要注意空間環境

給寶寶提供廣闊的空間,可以讓寶寶爬行更自由不束縛,可以將家裡能移動的家具都先搬走,或者是在客廳裡騰出一塊區域,專門用圍欄圍著給孩子在裡面自由自在地爬行。

​2. 爬行要注意周圍安全

寶寶爬行之前,媽媽及時清理周圍的尖銳物品,別誤傷寶寶,特別是住樓梯房的,切記在樓梯口處安置護欄,以防孩子爬行的時候跌落。

3. 爬行要學會引導

在寶寶爬行的時候注意方位的引導,用玩具去引導寶寶有目的的向前,這樣有利於提高寶寶專注度,更好地促進身體協調。

無論是先爬後走,還是未爬就走,只要寶寶是健康成長,家長就不用過度擔心。釋放寶寶天性,盡情地去成長吧。

相關焦點

  •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寶寶,有什麼不同?這3點差距明顯
    今日問題:&34;與&34;的寶寶,哪個更好很多小孩在學習走路時,都需要經歷爬行,一般都是爬著爬著,就會走路了。但是也有些小孩直接略過爬行,不爬就會走路,且在人們眼中,這類小孩是無敵聰明的,畢竟有句俗話說:聰明的小孩學什麼都快。要告訴大家,爬行是每個寶寶成長必經階段,直接跳過這一階段,不見得對孩子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育成長。
  • 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有何不同?將來3方面差距明顯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差距到底在哪?相比起不爬就走的寶寶,先爬後走的寶寶對母親的感情會更親近。2、先爬後走的孩子腦部發育更快爬行訓練可以加強寶寶的前庭和感覺系統的統一,讓身體活動更加靈活,促進腦部發育。
  • 孩子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長大後有什麼區別?這4點很明顯
    但是,事實上真的會如此嗎,其實不一定是,不爬就走的孩子,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小時候還看不出差異,但是長大後差距還是會比較顯著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吧。正文那麼這兩種孩子,最大的差異是在哪裡呢?科學表明,主要有如下幾點。1.
  • 你娃是「不爬直接走」還是「先爬後走」?李玫瑾:差距很大
    文丨趙碎碎說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俗話說:「一舉頭、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周歲會走。可見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但作為新手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家娃比別家的更早掌握某個動作,比如:不爬直接會走路!
  •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哪種寶寶更聰明?三方面比較一目了然
    儘管未學爬先學走不能說明寶寶發育有問題,但先爬後走是人類身體發育的規律,爬行對寶寶的好處,是先學走的寶寶體會不到的。這可把小悠嚇了一跳,怎麼寶寶沒學爬先學走了?不過一旁的奶奶卻樂開花:「我大孫子居然沒爬就會走了,這長大不得是神童嗎?」小悠心裡卻犯了嘀咕:「都說爬行需要用到手腳協調,直接跳過這步,別是寶寶有什麼毛病吧?」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文/小朵朵說育兒我們都知道,在什麼年齡段就應該學習那個年齡段應該學習的東西,每個人都是從嬰兒開始發育成長,而俗話說:「一舉頭、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周歲會走。」由此可見,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
  • 李玫瑾直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孩子成長有一定的規律,如果在這過程道中,家長打破這個規律,孩子將來會和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區別,家長也會跟著擔心起來。在寶寶學會走路之前,要先讓寶寶學會爬行,有一些家長沒有讓孩子經歷爬行這個階段,就直接讓孩子學走路了,可能他們認為這樣也沒問題,反正到最後,目的都是要孩子學會走路的。
  •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李玫瑾坦言: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規律。如果父母在這個流程中違反了這個規則,孩子以後會和其他孩子很不一樣,父母親會擔心的。在寶寶學會走路之前,先讓寶寶學會爬行運動。有的父母讓孩子直接學會走路,不讓孩子經過這個爬行運動階段。
  • 寶寶「不爬就走」和「先爬再走」有區別嗎?這3方面差距很大
    最近帶著小糖果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兒子還不到10個月,但已經可以扶著東西站起來了,朋友驕傲的對我說:「你看我兒子多厲害,這麼快就會走了。」我一邊驚嘆於現在孩子的「早」發育,一邊忍不住勸她:「10個月正是寶寶的爬行期,你還是沒事多讓娃爬爬,先走再爬可不是什麼好事。」
  • BBC紀錄片曝:「先走後爬」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差距太大了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比人與佩奇的差距還要大。,你暈車暈船暈飛機只能在家葛優躺;人家運動會3000米不在話下,你哼哧哼哧跑一半歇一半還累的半死;人家軍訓身姿挺拔是護旗手,你連個軍姿都站不好走正步還同手同腳;......
  • 孩子「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長大有啥區別?三個差距很明顯
    」與「先爬再走」孩子之間的差距1、身體協調能力上的差距尹文剛教授曾說過:「爬向屬於一種水平方向的運動,而站立行走屬於一種直立方向的運動,兩者側重性不同,但需要共同發展。」「不爬就走」的孩子和「先爬再走」的孩子,表面上雖然看不出差異,可長期下去,後者往往四肢的協調能力和平衡性就更好,在運動方面會更加擅長,例如很少會出現同手同腳的情況。
  • 寶寶「先爬後走」和「先走後爬」,有什麼影響?這三點區別很明顯
    長到八九個月大,軒軒依然沒有學會爬,偶爾父母打電話來問起情況都有些著急。但是在10個月大時,軒軒居然直接就學會站起來走路了,這可把奶奶高興壞了,認為軒軒肯定是比普通孩子更聰明,長大後肯定有出息,逢人就顯擺,十分驕傲。
  •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媽媽要做到心中有數
    「我家寶寶不爬直接走!」媽媽很自豪 小雅的寶寶2歲了,小雅經常帶著他在小區裡玩耍。 這一天天氣很好,寶寶們聚在一起玩玩具,媽媽們聚在一起聊天。 有個媽媽說:「我家寶寶會爬了,學會爬就離走不遠了……」 小雅略感自豪地說:「我家寶寶還沒爬就先會走路了!」
  • 寶寶不爬就走?將來走姿或異常
    午後黃昏,推著寶寶在小區裡聚會,不少家長也會炫耀自家孩子早早就學會走路:「什麼『七月坐八月爬』,我家孩子乾脆省略了爬,直接就會走了!」然而萬事萬物都有客觀規律存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跳過」了有些環節或許不是好事。
  • 「先爬後走」和「不爬」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教授:差別很大
    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經典的俗語有「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個俗語肯定好多人都會說,這其中就包含了一歲之內的寶寶成長的規律以及時間段。不同的孩子之間或許會有一些差距,這主要還是看孩子自己的發育和成長情況。
  • 你家寶寶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順序反了差距很大
    有的父母把孩子還不會爬就學會走,當成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認為寶寶的這種表現是天賦異稟,肯定暗示著他更加聰明,更加健康。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可能讓各位父母失望了。其實寶寶的成長,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對他成長的影響大不同,順序反了差距很大。
  • 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3個方面差別明顯
    每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有著一定的規律性,我們經常會說七坐八爬,也就是說孩子在七個月左右的時候應該可以獨立的坐著,在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基本上能夠爬著前行。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遵循這樣的規律,比如有的孩子也許根本就不會爬,但是走路卻比較早。先爬後走的孩子隨處可見,但是不會爬直接就會走的孩子卻不常見。
  • 一個「先爬後走」,一個「不爬就走」,兩個寶寶長大後有何區別?
    先參加一個小調查吧: 你們家孩子是「先爬後走也有一些媽媽說:會爬的寶寶才更加聰明呢,因為爬行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性,也能夠刺激他的大腦發育。面對這兩種不同的聲音,有人不禁要問,「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寶寶,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很多寶媽不知道,年幼的寶寶看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一舉一動都蘊含著巨大的學問。剛出生的嬰兒從抬頭、握手、翻滾、爬行、坐立到學會行走,寶寶無時不刻不在成長,學習的東西也不太一樣,而這些,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有些父母急於求成,總是打破孩子成長的規律,還沒學會爬就想先學會走,這樣三步並作兩步,不僅孩子辛苦,父母也是操碎了心。沒有誰是可以一步登天的,十分受大眾歡迎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看似沒區別,實際上差距很大。那麼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差距真大,家長要懂
    有了孩子後,天天照顧孩子非常辛苦,不過當看到孩子慢慢地長大,又覺得很有成就感、喜悅感。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身體發育快慢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孩子五六個月會坐起來,但有的孩子卻不能,直到七八個月才能做到這個動作。孩子學走路也是如此,有的快有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