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同的寶寶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寶寶們的發育成長還是遵守一定的規律,基本上前後順序是一樣的。
當然在大體上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還有一些點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說「先爬後走」還是「直接走路」。
「我家寶寶不爬直接走!」媽媽很自豪
小雅的寶寶2歲了,小雅經常帶著他在小區裡玩耍。
這一天天氣很好,寶寶們聚在一起玩玩具,媽媽們聚在一起聊天。
有個媽媽說:「我家寶寶會爬了,學會爬就離走不遠了……」
小雅略感自豪地說:「我家寶寶還沒爬就先會走路了!」
另一位媽媽也略帶興奮地說了一句:我家寶寶也是,還沒爬就直接走了,還沒走穩就跑起來了!
旁邊一位媽媽提出質疑說:「孩子還是要一步步來,學習爬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爬先走對寶寶不好。」
一句話引發了小雅和另一位媽媽的不滿。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
其實正如那位媽媽所說,寶寶沒有學會爬行,直接走路,對寶寶的身體發育確實沒有什麼好處。
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的區別,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
1、對大腦發育的刺激程度不同
我們說孩子任何一個動作或者行為都是受到大腦的支配的,同時又反過來刺激大腦的發育。
寶寶先爬行的這個過程,身體的活動和手腳的配合本身就在刺激大腦的發育。
而寶寶缺少這個過程,直接走路,跟那些先爬後走的寶寶相比,本身就缺少一個刺激大腦發育的環節,相比之下,不利於大腦發育。
2、對身體協調能力的發育影響不同
爬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爬行需要做到身體和手腳完美搭配,才能快速前進,不妨模仿一下這個過程,幾個月的寶寶有多厲害了。
這個過程正好可以很好地鍛鍊身體的協調能力,為提升身體協調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3、身體平衡能力受到影響
千萬不要小看了寶寶爬行,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是身體、大腦、手腳共同合作的過程,手腳配合身體的這個過程中很好地促進大腦的發育,有助於提升身體的平衡力,為未來孩子的身體平衡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是如果成長過程中沒有這個過程,而是直接走路,那麼孩子的平衡力就受到了影響,換一句話就是不利於孩子平衡力的發展。
有的寶寶為啥不會爬就直接走路了?
不同的孩子雖然有不同的特點,但是發育進程基本上還是一致的,那些沒有學會爬行,就直接走路的孩子,一定是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舉個例子說,鄰居家寶寶就沒有學會爬行直接走路,因為鄰居媽媽和奶奶根本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爬行的環境,日常不允許孩子光著腳在地上走更加不允許孩子坐在地上,更別說是爬行了。
如果我們給孩子提供一個爬行的環境,孩子基本上是先學會爬行,然後學會走路。很少有孩子在一個爬行的安全環境中,拒絕學習爬行。
遵守孩子的發展規律,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對孩子來說,最好還是遵守身體發育的規律,而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居家環境可以打造的溫馨一些,保持家庭環境整潔,如果不願意讓孩子在地上爬行,可以買一些安全的墊子鋪在地板上。
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好處。
寶寶出生以後,家居環境有幾點建議,希望媽媽們可以留心:
1、地面保持整潔
寶寶出生以後前半年是安安分分的,不會爬不會走,甚至不會坐,這個時候媽媽還是可以放寬心,不過當寶寶6個月以後就要重新審視家居環境了。
首先要保證地面整潔,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隨時光著腳丫和隨時爬行的清潔環境。
2、保證沒有容易傾倒的家具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孩子6個月以後重新審視家居環境是否安全的時候,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就是保證沒有容易傾倒的家具。
美國有個男孩就是因為一個容易傾倒的吊櫃結束了生命,這值得家長重視。
除了一些容易傾倒的家具外,一些花盆、花瓶也應該處理掉,凡是對寶寶有威脅的小器皿都應該清理掉。
3、保證門窗的安全
再有一個就是門窗是否足夠安全,也需要我們尤其注意。
小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還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很多時候因為好奇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可以讓孩子放心地在其中活動,而不需要孩子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