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小孩都是先會爬,再會走,為什麼有的小孩先會走路不會爬?

2020-12-24 十一雪花秀

先會爬再會走和先會走路不會爬,是孩子成長過程都有可能出現的成長狀況,按照一般發展規律來看,孩子一般都是先會爬再會走,那麼孩子成長過程這兩種情況究竟有什麼區別?

一、二者有什麼區別:

1、四腳協調懷會有不同:一般來說經過爬行再學會走路的寶寶,他們的四肢協調性會好一些,尤其是對於走路的平衡感會更好。如果沒有經過爬行直接學會走路,那麼他們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上會遜色於先爬行的寶寶。

2、想像能力也會有所不同:爬行中寶寶的空間思維意識得到開發,他們會把平面的物體轉換成現實中的立體圖案,大腦和小腦的神經得到密切配合,這非常有利於寶寶大腦發育;

3、好奇程度也有所不同:爬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寶寶好奇心理,先爬行的寶寶他們的敏感意識和感官能力都會更突出。

二、為什麼有些孩子直接走:

1、腿部力理更強大:這是因為這些寶寶腿部力量比較強大,他們腿部的肌肉能夠支撐他們保持身體的平衡感,也刺激了寶寶想要儘快走出去看外面世界的心。

2、父母的原因。父母的過度溺愛:他們害怕孩子在爬行過程中被傷到,因此寶寶每次爬行就被人為的阻攔,寶寶也就喪失了這至關重要的環節。

父母圖省事:有些父母因為工作或者其它原因沒有太多精力帶孩子,就將孩子直接放到學步車裡。這樣也就使得孩子過度依賴學步車,過早學會了走路,就自動省略了爬行這個階段。這些會導致學會走路初期平衡力也不會太強,走路不穩容易跌跤。

三、寶寶究竟要不要先學爬行:

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因為爬行有利於寶寶有利於他們身體平衡感的建立和大腦思維意識的開發。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買珍上圍欄,然後在地上鋪上的墊子,這樣最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危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爬行完以後注意給寶寶做好清潔工作。

最後想說的是,各位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寶寶有爬行的意願時,請千萬不要阻止,尊重孩子自然發展規律,如果發現寶寶在爬行方面失調,也要靜下心來,不要過於緊張,通過後天的培養可以糾正過來。

相關焦點

  • 孩子大多是先會爬再會走,而有的孩子反之,家長注意這3點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會爬就跨入了走的階段,有的家長還特別驕傲,覺得孩子特別棒,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先爬然後再走,而自己家的孩子卻不用經歷爬行階段。小玉的兒子現在10個月了,和兒子一般大的孩子都在家裡爬來爬去,而小玉家兒子死活不爬,而且小玉見兒子不爬也就沒有讓孩子爬行,直接扶著兒子練習走路了。每次和同齡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小玉感覺特別有優越感,因為別人家孩子都在地上爬,唯獨自己的兒子在練習走路。
  • 「先會爬」和「先會走」的寶寶有啥區別?四方面差異明顯,別大意
    不是所有孩子的成長,都會遵循這樣的的規律,有時候寶爸寶媽的幹預,也可能會讓孩子的能力,超前或是落後。就拿孩子爬這件事來說,按理說應該是先會爬再會走,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沒有爬行直接到走的階段,但據說不會爬行對寶寶的影響還挺大。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有啥差別?李玫瑾:差別很大
    尤其是從孩子能夠翻身之後,家長就對孩子行為更加關注,希望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能爬,什麼時候學會走路,什麼時候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在很多人認知中,小孩子應該都是先學會爬然後在會走,可是真正有過孩子的父母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寶寶都是這樣,有的孩子是先會爬再會走,而有的孩子直接跳過了「爬」,直接就會走了。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有啥差別?李玫瑾:差別很大
    尤其是從孩子能夠翻身之後,家長就對孩子行為更加關注,希望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能爬,什麼時候學會走路,什麼時候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在很多人認知中,小孩子應該都是先學會爬然後在會走,可是真正有過孩子的父母才知道
  • 為什麼先爬後走的寶寶更聰明?
    「三翻六坐九爬」,這是人們對嬰幼兒成長發育規律的通俗概括,不過,現在有很多寶寶還沒有經歷爬的階段,就已經開始學習站立走路了。有些家長認為,會不會爬不重要,甚至認為先學會走路說明寶寶更健康,雖然孩子跳過爬而直接走,其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發展等都大有好處。孩子不會爬家長的責任重大。
  • 一個「先爬後走」,一個「不爬就走」,兩個寶寶長大後有何區別?
    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笨手笨腳等,但這種功能失調是可以後天補救的,作為父母,要及時注意觀察和訓練孩子,否則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生活。2.身體協調性不同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好奇心不一樣爬行的過程其實是寶寶對未知世界探索的過程。所以會爬愛爬的寶寶對世界會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善於觀察事物,想知道「這是什麼」「它為什麼會這樣」……比起沒有經過爬行訓練的寶寶,這類孩子探索的欲望更加強烈。讓他們不停地去探索新事物可比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玩耍好太多了。
  • 寶寶先會爬和先會走有啥區別?差距不是一點點,掌握8月爬更重要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儘管寶寶之間會有一些差異,就大多數寶寶而言,在出生後三個月能夠翻身、六個月會獨自坐著、八個月開始會爬。小雙帶娃的日常項目上,增加了鍛鍊寶寶爬行能力這一項,一周左右就能自己爬起來,開始在房間裡到處探索。小白家則是大呼小叫,「在地上爬多髒啊,寶寶趕緊到懷裡來」寶寶還沒有爬一會,就繼續被老人在懷裡抱著,慢慢地寶寶失去了爬行的願望,只喜歡被抱著。等到12個月左右,小雙家的寶寶已經會走了。
  • 孩子「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差別有多大?家長心裡要有數
    文丨飯飯媽雖然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開始漸漸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寶寶爬行和走路的問題。在很多家長眼裡,他們的固有思想就是孩子就是應該先學會走再學會爬,但是有的孩子卻還沒有學習爬行,就已經學會走路了。
  • 寶寶越早會走路就越聰明?坐、爬、站、走的正確月齡,媽媽請收好
    直到有一位學醫的親戚到天天家做客,當他發現天天這麼早就能走路時,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告訴家人其實孩子走路太早未必是好事。孩子的成長發育有其自身的過程,一般都是先會坐再會爬,然後會站,最後會走。>一般我們會說七坐八爬,也就是寶寶在7個月左右的時候會學會坐,當然也會有一些寶寶在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這樣的能力。
  •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寶寶,相比有啥不同?這4點很明顯
    學會爬,再學會走是寶寶成長的常規操作,每個寶寶都必須要經歷這樣的成長階段。可是有的寶寶卻恰恰違反常規,還沒學會爬,就開始走路了,不明所以的家長還認為這樣的孩子更聰明,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按理說,一歲的孩子應該已經會爬了,有的甚至已經會走了,可是麗麗的兒子卻連爬都還不會,為此麗麗十分擔心。
  • 李玫瑾直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
    李玫瑾直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俗話說得好:「一舉頭、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周歲會走。」可見,孩子發育的過程是有規律的,如果父母不小心打破了這些規律,家長不僅操心,孩子也會跟著受罪,特別是寶寶爬行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有的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就算沒有經歷過爬行的階段,直接學會的走路也沒有問題,畢竟,爬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學會走路,況且地上又髒又涼,還不如給孩子每一個
  • 先會爬的寶寶和先會走的寶寶誰更聰明,答案和很多父母想的不一致
    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最近開心爸爸看到很多爸爸媽媽在「炫耀」自己的寶寶,都不用學習爬,直接就會走了,字裡行間都是對自己寶寶更聰明的「自豪」。那麼先會走的寶寶比先會爬的寶寶聰明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按照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規律,剛開始他們的腿部肌肉以及骨骼強度都不足以支撐自己的整個身體,所以絕大多數的寶寶都是先學會爬,等自己手臂和腿部的力量以及骨骼硬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開始學習站立以及走路。很多地方都有著「三翻六坐八爬九站立」的說法,實際上說的就是寶寶的一個正常的發展路線。
  • 寶寶會爬和不會爬,差別不是一星半點,重視三點讓娃越爬越快
    奶奶自豪地說:「你看我家寶寶多有本事,連爬都省了直接要走了。」因為之前專門研究過嬰兒大運動發展的問題,還向很多醫生朋友請教過。於是我趕忙建議:我們還是多讓寶寶爬一爬,按照自然規律來就行。奶奶疑惑地問「孩子反正也要走,爬有那麼重要嗎?」在粉絲群和私信裡我也經常遇到孩子不爬就走的案例,為什麼會這樣呢?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差距真大,家長要懂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身體發育快慢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孩子五六個月會坐起來,但有的孩子卻不能,直到七八個月才能做到這個動作。孩子學走路也是如此,有的快有的慢。由於這個想法,家長們只關心孩子什麼時候會走路,而不會考慮別的方面。
  •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媽媽要做到心中有數
    「我家寶寶不爬直接走!」 有個媽媽說:「我家寶寶會爬了,學會爬就離走不遠了……」 小雅略感自豪地說:「我家寶寶還沒爬就先會走路了!」 另一位媽媽也略帶興奮地說了一句:我家寶寶也是,還沒爬就直接走了,還沒走穩就跑起來了!
  •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李玫瑾坦言: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如果父母在這個流程中違反了這個規則,孩子以後會和其他孩子很不一樣,父母親會擔心的。在寶寶學會走路之前,先讓寶寶學會爬行運動。有的父母讓孩子直接學會走路,不讓孩子經過這個爬行運動階段。其實爬行運動的流程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 你家寶寶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順序反了差距很大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是學會爬行以後,才慢慢學會走路。但是,也有極少數寶寶是例外,還沒有來得及爬,就已經學會走路了。有的父母把孩子還不會爬就學會走,當成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認為寶寶的這種表現是天賦異稟,肯定暗示著他更加聰明,更加健康。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可能讓各位父母失望了。
  • 先爬再走的孩子,比不爬就走的孩子聰明?美國兒科學會這樣說
    先爬再走的小孩子,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更聰明?有的寶媽看到孩子還未爬就直接走,會莫名的驚喜,覺得自家寶寶雖然沒有經過爬行,但可以「超前發揮」,不由的讚嘆寶寶聰明。還有些家長認為先走不爬的孩子因為經常摔倒,看起來肢體不協調,所以覺得不會爬就學走路的孩子,大腦發育有問題?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 寶寶「不爬就走」和「先爬再走」有區別嗎?這3方面差距很大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不爬就走」?我進一步和朋友解釋,寶寶正常的發育順序一定是先爬行後學步的,除非是一些「外部力量」打亂這種正常發育。如經常讓寶寶「扶坐」或「靠坐」,這就會鍛鍊寶寶的上肢能力,讓他們更容易「扶站」。
  • 李玫瑾直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孩子成長有一定的規律,如果在這過程道中,家長打破這個規律,孩子將來會和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區別,家長也會跟著擔心起來。在寶寶學會走路之前,要先讓寶寶學會爬行,有一些家長沒有讓孩子經歷爬行這個階段,就直接讓孩子學走路了,可能他們認為這樣也沒問題,反正到最後,目的都是要孩子學會走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