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低質量的陪伴,你還真不如去上班,這樣的育兒方法避開吧

2020-08-28 孕育幫幫團

玲玲是我的大學同學,我們是同一年結的婚。但她生孩子較我晚一年。

玲玲的婆婆身體不好,照顧不了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為了照顧好孩子,她產後便做起了全職媽媽,決定等孩子上幼兒園後再上班。

玲玲本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職業女性,有著高學歷,我覺得她帶娃定能發揮自己的幹練作風,把什麼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瞬間把我輩「秒成渣」。然而,去過她家幾次後,我發現她還不如我,甚至是大相逕庭。

玲玲在家裡經常抱怨:以前的同事都做成高管了,人家以前還不如她呢。現在自己整天在家灰頭土臉,忙裡忙外,都是家裡孩子鬧的,如果不是要照顧孩子自己何以會落到如此境地?不僅對著老公這樣說,還對著孩子說。

我寬慰她道:等孩子上幼兒園你就可以出來工作了,到時候肯定會比以前幹得更好!

玲玲反倒說:「你說的倒容易,這幾年待家裡,人都廢了,我真後悔生孩子。」接著便是唉聲嘆氣。我:「要不現在就去工作吧,找人來帶孩子。」她又說:「那更不行。」

過了一段時間,翻看玲玲的朋友圈,她竟然開始賣東西了。再見她時,她總拿著手機與人聊天。孩子叫媽媽,她扭一下頭敷衍一句:「你真棒,自己玩兒吧。」有時候被孩子叫得急了,反而煩躁地批評孩子說:你會不會自己玩兒?整天粘人死了!

看到玲玲這個狀態,我拉住她,鄭重其事地說:親愛的,你還不如去上班呢。她很詫異。我耐心地說出了下面這番話。

你的陪伴是低質量的,這樣對孩子傷害很大。

不工作的你很擔心自己被社會淘汰,有危機感。想到以前,你有後悔也有氣憤,便把氣撒到周圍人身上,責怪孩子的出世,在孩子看來這是讓他來為你的行為負責。雖然孩子小,但他也會感覺出來媽媽的不開心是因為自己,是自己不夠好,從而戰戰兢兢地在你身邊生活,生怕做什麼事又惹你不開心。

為了平衡,你做微商,也不是不可以。但你要安排好時間。陪孩子的時候就專心陪伴,等孩子睡了或者有其他人照顧的時候你再處理訂單。如果做不到,這個微商情願不做了,孩子重要。

據統計有了智慧型手機後,雖然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增長了,但陪伴的質量降低了。兒童受傷率提高了。父母與孩子的互動非常重要,而你只顧聊天敷衍孩子,他如何從溝通中感受愛,提升認知?甚至,他試圖把你拉回互動中,你還吵孩子。

如果你是這樣陪著孩子,你還不如去上班。上班後你的很多問題在工作中解決,回家後能夠更專心。

科學家早就驗證過,陪伴孩子最主要的不是時長,而是陪伴的質量。要給孩子高質量、有效的陪伴。在一起時,時刻關注孩子、積極互動、共情孩子需要,這樣愛在你們之間流動,孩子開心,你也享受。很多家長都跟玲玲一樣,對孩子各種抱怨,沉迷手機敷衍了事。那你還不如不在他們身邊。這樣不僅傷害孩子,還會引得孩子模仿,小小年紀變成手機的「奴隸」。

不放心把孩子交給他人來帶,自己來也行。但你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是父母待在孩子身邊,就能把孩子帶好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相關焦點

  • 《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低質量陪伴不如高質量玩耍
    去年抖音上有首兒歌挺火,叫做《手機手機我問你》,其中有幾句歌詞是這樣唱的:有的家長會說:我也不知道要陪孩子玩什麼遊戲,讓我們大眼瞪小眼的幹坐著麼,那還不如玩手機確實,很多時候,家長也不是不願意陪孩子玩,而是不知道玩什麼、怎麼玩,久而久之,小孩便變得跟大人一樣,一抱著手機pad就不願意撒手,而家長明知道玩電子產品對孩子有害無益,卻又不知道還能幹嘛,於是,孩子什麼也不會玩不說,還沉迷手機無法自拔,這似乎成了許多家長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 寧願上班也不願意在家帶娃?學會這3個方法,你就不會這樣想了
    導讀:寧願上班也不願意在家帶娃?學會這3個方法,你就不會這樣想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寧願上班也不願意在家帶娃?學會這3個方法,你就不會這樣想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陪著不是陪伴,4個提升陪伴質量的方法,拒絕孩子「孤兒式」成長
    文/半夏末冬90後寶媽一枚,育兒方法千百種,只為你分享親歷過的有效技能。一眾群友在痛批媽媽缺乏責任心的同時,也有人提出,現在的父母專注於手機、遊戲的情況並不少見,所謂陪伴孩子,其實只是陪著孩子,這樣的育兒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無異於「孤兒式」成長。
  • 這3種寶媽,雖全職在家帶娃不去上班了,卻對孩子教育是不利的
    ,育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應該是很多父母都感同身受的吧。教育孩子是需要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的,甚至還是父母做出一些讓步和犧牲的,在不少家庭中,有了孩子之後,媽媽們就在家全職帶娃,不出去工作了,這樣的寶媽可真不少,但好像寶媽選擇全職帶娃的原因,還是有差異的,是不一樣的。
  • 還在低質量地陪伴寶寶嗎?時間越長傷害越大,很多寶媽卻沒意識到
    導讀:還在低質量地陪伴寶寶嗎?時間越長傷害越大,很多寶媽卻沒意識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在低質量地陪伴寶寶嗎?時間越長傷害越大,很多寶媽卻沒意識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夫妻育兒要通力合作,這樣做避免衝突,1+1大於2
    01 「孩子爸爸一天到晚都不管孩子,好不容易和孩子玩一次吧,還嫌孩子不聽話,孩子要個東西,他不給,說不能慣,讓她哭吧,孩子眼巴巴地看著爸爸,哭夠了,還看著爸爸,不停招呼爸爸,說爸爸在粘寶寶,好像故意在討好他。」「我不反對管孩子,但是你得分怎麼管吧,讓她哭,不理她,她就不會用哭來威脅了,這誰都知道好用。
  • 告別喪偶式育兒,爸爸也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低層次的需要被滿足之後,人們往往就會更關注高層次的需要。現在養育一個孩子不再是過去給他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很多人把目光聚焦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看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隨著人們育兒觀念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對孩子成長的危害,都希望能夠帶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
  • 育兒小課堂:高質量的陪伴—陪伴類型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可能是因為望子成龍心切,可能是自身不具備這塊知識,可能是方法不對等原因會導致孩子輸入頻率和家長輸出頻率不相同。頻率不同期望沒有達到,家長會有失望,會有情緒,而情緒又會傳染的,不論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心態壞了,家長老師角色就容易混淆,長期下去家長會教的痛苦,孩子也學的痛苦。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進步或者是問題,也能夠幫助身為父母的自己,及時地去修正自己的不足。家是一個有愛的地方,也是讓每個家庭成員感受到溫暖和獲得成長的地方。育兒的路上不僅僅只有付出,還有收穫。
  • 「媽媽,你為啥要去上班?」,2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世界觀
    導讀:「媽媽,你為啥要去上班?」,2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世界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你為啥要去上班?」,2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世界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你能不能陪我別上班?」低情商的父母這樣對話,趁早改掉
    大多數媽媽希望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但是由於工作後的身不由己,造成媽媽們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面對早上媽媽的上班告別,孩子頂著無辜臉哀求:媽媽,你能不能陪我別上班?而父母的語言行為模式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最初的方式,因此父母的回答影響著孩子看世界的格局。
  • 陪伴不是陪著,對孩子只「陪」不「伴」,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文l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眾所周知,相處和親密是增加親子關係的重要法寶。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相對而言最好的就是陪伴孩子。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父母只是陪著孩子,而沒有達到一個陪伴的質量,這樣反而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 暑期陪伴要溫馨,愛優餵獻上高質量陪伴指南
    但父母的陪伴又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們應該如何利用更科學的時間安排、更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一個更有意義的暑假呢?其實,高質量陪伴是個「技術活」,在有限的陪伴時間裡做到高質量,就像高效率工作一樣,需要學習與積累。但對於很多新手爸媽而言,過去沒有育兒經驗是很難做到高質量陪伴的。
  • 愛到最美是陪伴,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沒有父母在身邊的陪伴,孩子受傷害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家長說我可是整天在家呀,不能說不陪孩子吧。其實,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會導致孩子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甚至產生性格孤僻、暴躁易怒。
  • 陪伴,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大家最熟知的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育兒過程中,父母親的陪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最大的保障。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孩子們經歷了史上最長寒假,也讓父母感受到了陪伴不簡單。有效高效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李玫瑾老師告訴你陪伴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也都不想這樣,但是似乎這也沒有好辦法解決。一人全職在家帶孩子,無形中將家庭的經濟負擔壓在了一個人肩膀上,另一個後果可能就是夫妻成長的步調不一,導致矛盾的爆發。在家千般不好,唯獨舍掉了孩子的感受。
  • 家長頭條:身為上班族,怎麼做好對孩子的陪伴?
    今天,想跟你探討的話題是:身為上班族,如何做好對孩子的陪伴?現在,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一個難題,一邊是自己職場的奮鬥,另一邊是孩子成長的陪伴。如何在這兩者做到平衡,就要看我們身為父母的智慧。如果你是照顧孩子比較少的那個人,就要在自己的休息時間裡,多去計劃一些和孩子一起參與的活動,比如,一周一次或者兩周一次,去孩子想去的地方,或者做孩子想做的事情。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證實: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而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和陪伴。
  •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
    由於我和老婆的工作地點不同,一到九個月大的時候都是在廣州我老婆和老媽幫忙帶,我在福建泉州,一個月去一次廣州看我女兒,每次去坐高鐵五個小時,去的路上內心都是興奮的,因為又可以看到女兒了,五天的陪伴後又回到福建!於是開始了一個月25天的思念! 2019年,我們把小孩接到身邊帶,老婆也找了同一城市的工作,一家人終於在一起,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每天上班下班都可以在身邊看到!
  • 你對寶寶所謂的陪伴,是「真」的嗎?
    「著急復出,不如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陪伴」這個話題,又高頻出現在大家眼前。在中國,家有倆娃也要上班,根本不能一直陪著啊!✔ 真陪伴,不摻雜工作,不帶著情緒,不帶有目的和功利,全心的走近寶寶,冷靜平和,眼裡有愛。✔ 真陪伴,是與寶寶有坦誠的交流,在TA需要的時候,及時回應。關照TA的情緒,給TA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 孩子越陪伴越糟?因為你的陪伴不「走心」,到頭來感動了自己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許多父母為了工作生活,每天起的比孩子還早,上班時間比孩子早下班時間比孩子晚,根本沒辦法接送孩子,想著多陪陪孩子,卻在每天下班後就只想躺在床上休息,根本沒精力再跟孩子交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