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家庭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

2021-01-08 岷州博書教育

【導引】這個話題很大,很沉重,甚至很殘酷,故很難全面、客觀地予以概括。本篇以將近6年的觀察、研究,儘可能地將一些碎片串聯起來,希望能帶給更多的家庭思考和反思……

哪些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孫雨果

從娃娃抓起,真抓、會抓——無疑是正確的,而從娃娃抓起——抓什麼?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抓?更多家長近乎一片空白!使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空談。

簡而言之,從娃娃抓起就是抓好啟蒙教育,啟蒙教育雖然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都是巨大挑戰,但還是有前車可鑑,有經驗可循的。那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進而淪為「陪太子讀書」巨大悲劇的,無外乎以下五類。

第一類: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混

「吃飽肚子之後,必然誕生大批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土豬,以及遊手好閒為非作歹的阿鬥……」曾經的家國周期率當然是為封建、小農們量身定做——難以擺脫的魔咒,其慣性自然是頑固的、強大的,對於大步跨入工業化的現代中國,痼疾還在。

從人文層面來說,冷不冷、熱不熱的噓寒問暖,以及「吃飽沒有」、「別餓著」,特別是「吃飽喝足」只是初級層次的滿足而已,但上升到「養而有教」的現代啟蒙教育層面,自然太LOW,也就OUT了。

關於「今朝有酒今朝醉」之惡果非常扎心:天天酒肉夜夜笙歌,甚至瘋狂嗑藥的年輕父母們很嗨,那些可憐的孩子被拋在一邊完全沒有進行過啟蒙教育的孩子不止被甩掉了幾條街,以至於被久久在「發育遲緩」上。

第二類:腦袋沒進城的小農

大碰撞、大流竄的全球化時代,特別是大薈萃、大爆炸的無線互聯時代,知識與觀念愈發沒有一定的成規可循,故愈發考驗腦殼的敏銳度。令人遺憾的是,那些身子進了城腦袋卻沒進城的,不但束縛著自己的手腳,也捆綁了下一代。

「分不清哪些是優秀傳統,也分不清哪些是現代精華,更無法預知趨勢……」在忽悠騙大行其道,並打著文化的名義依然風行時,他們被各類「國學」騙子繞暈了,以至於幼小的孩子被親生父母推入了火坑,不止是學了一些華而不實的糟粕。

從城市、鄉村的無界限,到鄉村、城市的界、壘分明,最不會逆城市化的就是思維方式的同步。如何打破思想的藩籬,對於那些還回老家找老表、鄉友海,甚至誤導孩子「你的朋友圈在鄉下」的小農們,需要深刻的自我革命。

第三類:論斤論兩的市儈

「啟蒙教育需要潤物無聲,更需要點滴踐行,是無法論斤論兩的……」無論從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之養成,還是健全、完善的性格、人格之培育,啟蒙教育都是無法量化的,更加呈現出系統化特徵。

令人疑惑的是,總有相當多的一些人用小市民,甚至小市儈的邏輯對待孩子的啟蒙,以至於「在家裡斤斤計較,到幼兒園睚眥必報,到了小學更是變本加厲」,就是在這種無謂的算計中,既消耗了周邊大量的精力,也荒廢了孩子寶貴的光陰。

「小市民的投機性,小市儈的無賴性是良好啟蒙教育的天敵,這些人貌似很精明,實在愚蠢透頂……」這不僅僅是教育學家的痛心疾首,從社會學家那裡也能解釋得通,那些「原地打轉,甚至不進則退」的,基本都出自小市民,尤其是小市儈家庭。

第四類:殘缺不全的家庭

「在溫暖、祥和家庭成長的孩子,才能擁有健康、完善的心智,進而能夠開啟陽光、寬闊的人生之旅……」這應該算是教育學家與社會學家共同的研究成果,也是千百年來,儒、釋、道等大家們一以貫之的科普堅守普適社會倫理之所在。

「奶奶與外婆形同姐妹——均和善,引導、陪伴孫輩教育配合默契——都有涵養,兩個孩子展現出了卓爾不群之品質……」這是觀察一對壯族兒女親家近三年,對照三個不健全家庭後得來的珍貴樣本。每每見到這兩家人,都不由自主的想到: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這兩家該多好……

「幸福的大家族出奇一致,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這不僅僅是文學大家的唏噓不已,同樣是社會學者與倫理學家的一聲嘆息。以至於近二十年來,或主動,或被動地規勸那些「圖一時之快,然後又一拍兩散」的年輕人時,都會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必須考慮好孩子……

第五類:「經驗主義」的土鱉

「沒有不付款的午餐,也沒有不用償還的欠債」靠坑蒙拐騙偷暴富的「經驗」本來不值得宣揚,更不應該希冀這種不可持續的罪惡「經驗」得以傳承,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一些土豪,或稱土鱉腦殼還沒回歸正常。

「小霸王、小癟三橫行一條街,甚至一座城,最終造成一條街,乃至一座城,自然也包括一個豪橫家族的悲劇……」這是西部地區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中學校長的痛心疾首,而悲劇的罪魁無疑指向了該市的首富。

結論早就赤裸裸擺在那兒:蠻荒、草莽的土豪主義註定以血腥、殘酷收尾,多的是父債子還,甚至爺債孫還。因果循環是存在的,人間自有公理在,人間大道是滄桑,亙古不變的依然沒變,故教育的言傳身教需從行大道、走正路開始。

最後,新年第一篇,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少一些市儈、經驗主義,不做混混,不圖一時之快——給孩子一個完善的家,最為重要的是,時刻不放鬆學習——保持與時俱進,讓所有的孩子都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轉載雨果雲錄博客

相關焦點

  • 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孟母三遷談孩子的起跑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完整的看完故事後我們應該會明白了,孟子的起跑線其實不是學堂旁的家,孟子母親這樣明智的母親才是孟子真正的起跑線。下面讓我們來看下孟子的母親到底具備了哪些能力 第一,孟子的母親有財力把家搬到學堂旁,換到今天的說法就是,孟子的母親買了一套學區房。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讓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該文批評了在中國膾炙人口的一句口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十年過去了,這句違背教育基本規律的口號依然響徹雲霄,成為數不勝數的教師、家長教育孩子的座右銘。這句絕非科學論斷的教育口號對中國目前負擔過重的初等教育現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壞作用。
  • 3到5的孩子可以報哪些興趣班,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隨著越來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很多孩子從3歲開始,除去上幼兒園外,很多的家長利用孩子周末及寒假及暑假的時間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小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孩子在3到5歲都可以報哪些興趣班的。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的輸了嗎?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看未必。所謂起跑線,大概就是人們理解的條件和環境。農村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再到成家立業。所處的環境、家庭的薰陶、接受的教育,確實與城裡有很大的差別(當然這是指以前)。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教育孩子成為了許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讓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起步早,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但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這些有著非同常人的潛質的,也讓其他孩子的父母揪了一把汗。自己家孩子拿什麼跟人家競爭?有些孩子,光履歷表就能甩自己的孩子幾條街。再說關於親子相處的方式,很多父母是盡心盡力的。以前火遍全國的《家有兒女》裡面的劉星母子的相處模式就是很多現實家庭的相處模式:媽媽每天忙進忙出,每天做不同的可口飯菜,還能一直照看著孩子的成長。
  • 關於如何理解「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很多人都明白。但卻往往只是知道,知道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享受認為「一樣的待遇」。「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其實很勵志,但是也是一個很大的坑。坑在哪裡呢?
  • 晨語|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今日關鍵詞:起跑線。也不知道從猴年馬月開始,出現了一句話: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真的害人啊!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和家庭。我從事心理工作十幾年真的發現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後面半句應該是如果不輸在起跑線,那麼很快就會死在跑道上。人生哪裡有什麼起跑線,每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全世界的小孩一起學數學,難道個個都能成為數學家嗎?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作者:積極的麥子經常會聽到許多家長,包括老師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去跑線上。」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就會瘋狂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到最後,搞得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地厭惡和排斥。
  • 什麼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是這樣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沒什麼錯,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首先要明白起跑線在哪?很多人都沒搞懂起跑線就亂跑沒搞懂起跑線,就不知道終點在哪,結果跑的方向錯誤,但無法回起點重新再來其實所謂的起跑線,也就是人生的起點,出生的那一刻。
  • 家庭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夫妻之間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以及對家庭的認知。有人說,陪伴是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陪伴需要時間,有多少父母有時間陪伴孩子?更多的父母為了生計疲於奔命。陪伴也不僅僅是在孩子身邊,陪伴更多的是陪著孩子一起玩耍,又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全職媽媽們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已經佔用了很多時間,哪還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玩?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一些教育機構為了招攬父母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賺錢,就想盡一切辦法找好的宣傳語,反覆誇大這句話「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先說說這句話的害人之處!「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庭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導致了社會的攀比之風,很多家庭明明不需要報輔導班和培訓班,但是面臨身邊鄰居和朋友的討論,慢慢被影響,也開始為孩子報各種班,導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狀態發生改變,性格也會收到影響,活的會更加壓抑,這種壓抑有可能產生性格上的變化,嚴重了會造成性格扭曲!
  • 敢於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在終點線綻放最美的芳華
    圖片來自網絡一、起跑線上需要挫折教育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各有一套自己的理論,許多家長認為「苦難」是一筆財富,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拼搏二、「贏在起跑線」的殺傷力「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後遺症殺傷力還能摧毀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觀。我們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說白了就是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跑中讓孩子無知無畏「偷跑」「搶跑」,並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時,過早、過度地開發透支了孩子的天賦、愛好、興趣。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02、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之前看過一部印度電視,名字就叫《起跑線》。影片用一句話概括了整部電視的主題,那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03、什麼是真正的起跑線童話大王鄭淵潔寫了篇文章《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趙小明:是誰讓你的孩子每天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武志紅「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認為起跑線關鍵不是孩子在嬰幼兒時就訓練他們的競爭力,而是父母自身,特別是父母的人格。中國絕大多數學藝不精的心理師有一個常見的錯誤,總喜歡把世界上的萬物全部歸罪於父母。大家想想,如果全中國的家庭,全中國的孩子的父母都會焦慮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還能贏在終點嗎?
    影片講述了一對年輕夫婦為上小學的女兒擇校而展開的一系列問題。片中犀利又不失幽默的呈現出了中產家庭的焦慮、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社會不公等現狀。他們為了女兒上最好的私立小學,不惜一切代價買學區房、炫富。然而五所小學有四所拒絕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