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任何人,利益在心中都是有著相當重的分量。在利益的誘惑下,人們變得越來越貪婪,而且對金錢的渴望越來越大,這是人們共同的心理。但是人們卻忽視了,也有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比如家庭、幸福、健康等等。
面對利益的誘惑,人們不妨去做一些有益的事,來控制自己的欲望。除此之外,還應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做到貧窮不退卻,富有不迷失。只要有了精神追求,才能使自己的氣場得到提升。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孔子一直以來都視錢財如糞土,而他也是這樣教導自己的弟子的,孔子之道講的是以財富修身進德,這樣才不枉為人一世。
金錢和地位都是人們一生所追求的,人們早已習慣用利益指標來衡量一切,總覺得沒有贏利,所有的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
儒家一直是以財富修身,以財富施人,不斷進修仁愛之德。仁愛之德就是我們所說的氣場,擁有強大氣場的人,自然能夠得到眾人的擁戴。而不仁義的人,不僅自身的氣場會很虛弱,最後也只能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霍津是位知名的金融奇才,在他的內心,帳戶上增加的幾串數字和多少可見的商業機會,才是氣場的關鍵所在,在他的世界裡,除了冰冷的財富之外,一無所有。
無論何時何地,這位金融奇才都在關心他每天賺了多少錢,就連呼吸都納入了他的贏利體系,如果呼吸沒有幫他贏得利益的話,那麼呼吸也可以停止了。
霍津一直以自己擁有無盡的財富而驕傲,可是,他雖然擁有無盡的財富,卻連一個朋友也沒有,沒有一個女人願意和他交往。在他的世界裡,所有跟利益無關的事情,都不是他所關心的,只有談到利益的時候,他才會兩眼放光。
即便在他的內心燃燒著烈火,但他仍不自覺地拒人於千裡之外,他的全身都散發著錢的味道,除了這些,他一無所有。
霍津在人們眼裡是一個成功者。但是實際上,他並非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他只不過是個金錢的擁有者,一個被利益包裹的犧牲品而已。他一直希望自己獲得新生,心靈得到滋養,他認識到沒有任何力量能比自己的內心更為強大。
所以,他更好地審視了自我,開始思考生活的角度,把深埋於內心的精神寶藏和內在的魅力完全挖掘出來,這種精神寶藏和內在魅力就是—氣場。
人的氣場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始終在變化——積極可以轉為消極,而失敗的局面也可以得到扭轉,可以說,氣場是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怎樣才能修煉出強大的氣場呢?無非就是知足者不做非分之想,知足自有知足的快樂。當意識到這些問題時,改正已經發生的錯誤,控制好人生前進的方向,錯誤的氣場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修正。
真正擁有大氣場的人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各種利益的誘惑,表現出自身的度量,那麼就會得更多人的青睞,獲得更多的人脈。如果人人都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才能真正認清利益潛在的危險。
人永遠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應當適可而止。管子說:「鬥解太滿則人概之,人太滿則天概之。」弓弦拉得太滿就容易繃斷,聰明的人就像孔聖人所說的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孔聖人正是擁有一種棄而不咎的寬大胸懷才會有這樣的感慨。
所以無論這件事做得是好是壞,到了該放棄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棄。當然了,放棄並不是要你身如枯樹,而是要珍惜心裡最美好的東西。除此之外,還要有一種廉潔的精神。廉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氣場的表現。
只有培養自己廉潔的作風,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身的氣場逐漸強大起來,能量越是活躍,氣場散播得就越遠。學會增加自己的能量,擴大、加強自己的氣場,才能感染周圍的人。
放棄得當是對自身的一種清理,富貴榮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要自己能看破這一點,那麼對於自己的利益便不再執著和貪戀,心也自然能平靜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