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讀書、跑步以及一些生活原則。
第17篇,全文約2116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
今天結合第四章和第八章,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以利他之心度人生。
「事業成功,掙到了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後白忙活一場;沒有掙到錢,空有一腔理想抱負,可能也不過是幻想。因此,金錢觀不僅會對人的事業產生影響,也會決定人的幸福」。
——《見識》吳軍
我為什麼要將第八章和第四章結合起來看。在第八章中,吳軍談論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要有風險意識以及如何投資;而第四章的主題是大家智慧。吳軍從莎士比亞角度論朋友,從拉裡佩奇的角度談論經營智慧和商業模式,從巴菲特的午餐談論人生的智慧和投資,從司馬遷的《貨殖列傳》談人性和處理人際關係,最後又從摩拜單車王曉峰談到了銷售的智慧。
簡單來講,第八章是談錢和投資,第四章是談技能和格局,如何使自己值錢。一個是「果」,一個是「因」。所以我將這兩章結合起來從以下三個方面與大家一起學習和分享。
1、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以利他之心度人生
2、與智者同行
3、讓自己值錢比有錢更重要
限於篇幅長度,我將其分為三篇。本篇主要分享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以利他之心度人生。
01錢的重要性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魯迅先生講,「人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生存不是苟活;溫飽不是奢侈;發展也不是放縱」。
大到國防建設、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小到我們的教育、醫療、衣食住行,沒有哪一樣能夠離開經濟基礎的支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我們不能否定錢的重要性。
吳軍也非常贊同「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他告誡那些為了理想而奮鬥的年輕人,不要聽信了網絡和媒體過分渲染的白手起家、退學辭職創業成功的例子而盲目跟風。比爾蓋茨、扎克伯格之所以退學創業能夠成功,是由於他們找到了一條正確的掙錢的途徑,然後才退學,而不是因為退了學,讓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成功的。因為現實情況往往是很殘忍的,很多人真的就「被置之死地」了。
先保證自己能夠生存下來,再來追求我們理想的生活。
02吳軍的金錢觀
吳軍非常佩服魯迅先生,因為他一方面拿國民政府的錢,一方面還罵國民政府。用魯迅先生的話講飯碗可以跟理想分開。但魯迅先生這種級別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在我們沒有準備好創業時,不要在外面混了一圈什麼都沒有做出來,再跑回去啃老。
吳軍認為「思維方式比具體的知識更能決定人的命運」,在很多場合和作品中都曾談論過他對金錢的態度,概括起來就是5句話
1、錢是上帝存在你那裡的,不是給你的,回頭你要還給他。2、錢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3、錢和任何東西,都是為了讓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給你帶來麻煩。4、錢是靠掙出來的,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掙錢的效率取決於一個人的氣度。5、錢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資、投機)光。
其核心要義是錢只是一種工具,錢是達成自己理想的載體之一。幸福才是目的,掙錢只是通往幸福道路的手段而已,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比如「前半生用命換錢,後半生用錢養命」,過度犧牲家庭幸福去掙錢,要知道任何東西都是有代價的。
在這裡我就不一一展開去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將其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關於人類需求的五種層次理論結合起來去理解。
03以利他之心度人生
說完錢的重要性和吳軍對於錢的看法,我不禁想起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中的一句話,「以利他之心度人生」。
1997年,稻盛和夫在京都圓福寺出家,當時他剛做完胃癌手續,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出家後要進行個人修行,當時病後初愈,修行相當艱苦。
「初冬的寒風中,我光頭戴著鬥笠,身披藍色袈裟,赤腳穿上草鞋,挨家挨戶在施主門口誦經,懇求施捨。從未經歷過的託缽化緣,對我來說是痛苦的煎熬。伸出草鞋的腳趾,讓柏油路摩擦滲出了血,忍著疼痛走了半天,身體就像舊的抹布一樣,破碎萎縮。黃昏時分,拖著疲憊的身軀,步履蹣跚地走回寺院的途中,路經一個公園,一個正在打掃公園、身穿工作服的老婦人看見我,她很自然地跑過來,將500日元的硬幣放到了我的化緣袋中。那一瞬間,一種未曾體驗過的感動貫穿了我的全身,心中充滿了難以名狀的幸福感。」
一個生活並不富裕的人,把自己的事先擱到一邊,去關心他人,這種自然的德行,讓稻盛和夫先生從中領悟了「利他之心」的真髓。
利他之心,於佛教就是與人為善的慈悲心;於基督教就是愛;於個人而言,就是為家人努力工作,幫助朋友,孝敬父母,對周圍的人的關愛之心;於企業而言就是先讓對方得利,考慮人我雙贏;於社會而言,就是有博愛之心,主動幫助和回饋社會,為社會勇於自我犧牲。
為什麼說要以利他之心度人生,我們可以辯證地看利他之心和利己之心。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開展事業和各種活動的原動力就是為了求利,這無可厚非。但這種欲望不可停留在單純利己的範圍之內,也要考慮別人和整體利益,要把個人的「私利」提升到追求整體「公利」的層面上。因為人是環境的產物,只有外在環境好了,整體利益好了,個人才會好。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自己,道理很簡單,而且以利他之心度人生,往往最終會惠及自己,擴大自己的利益。
本篇主要分享了「金錢觀」和「以利他之心度人生」,後面我們會接著分享「與智者同行」和「讓自己值錢比有錢更重要」。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