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其實隨處可見各種土豪的人,經常曬朋友圈,為某人「一擲千金」,買了什麼奢侈品,買了幾千幾萬,送了多少錢,怎麼給人轉帳,當然,量力而行,這些事情對一個思想獨立正常,邏輯清晰的人是沒什麼影響的,可如果是從小一直被安排長大,自己心智本來就不成熟的人來說,這就很可能就是致命的誘惑,會讓自己心生嚮往,揮金如土,而導致揮霍無度,浪費真正的血汗錢。
大家平時應該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某十幾歲小孩,為了充值遊戲,或者給主播打賞,瞬間划走家人幾千幾萬幾十萬,等家人發現需要用錢時,才發現早就花出去了。這種情況是多麼痛心啊,畢竟大多數人家其實還是普通人,都是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一點一滴都賺的很不容易。但孩子不清楚,只知道只要自己要,家裡就會給,不存在沒有的時候,所以也並不知道賺錢多麼難,應該好好珍惜每一分錢,這才總是會出現這樣痛心的情況,而因為習慣養成,往往並不好改,孩子成年後如果繼續如此行動,不控制自己欲望,對一切沒有的都充滿想要的衝動,那更會揮霍無度,甚至願望不被滿足,會通過借貸來滿足私慾,這實在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培養好理財習慣而種下的惡果。
小黃同學,出身教師世家,家裡雖不算大富大貴,但也確實不缺錢花,甚至每次家裡給錢都是幾百幾千的給,在其他人沒有壓歲錢的時候,她就已經有幾千塊了,所以導致遇到事情往往不看實際情況,只一味憑自己想像,一意孤行,還總覺得別人都不對。高中時和同學出去玩,遇到護膚品,別人一瓶兩瓶,需要才買,但她卻是好像戰爭年代穿越的,一切囤起來,一套不行,需要三四套的攢,但還怕不夠,然後焦慮自己沒錢。到了大學,更是沒有特控制自己,美容院做臉,存卡幾千元,後來覺得效果不好,又沒去,白瞎幾千元,想賺錢,做各種兼職,賣卡被騙,刷單被騙,護膚彩妝被騙,做直銷搭裡幾萬元,依舊不死心,受家人影響,就覺得自己最厲害,就應該賺大錢,但還總怕什麼都沒有,瞎買一堆東西,浪費錢,聽信謠言,為了月入幾萬的單位,從包吃住交保險的單位離職,去培訓,交了當眾演講的錢,又加上住宿費,為了滿足不開心,還去拍藝術照,還因為單位坑爹培訓的時間差,被坑的欠了外債才能生存,因為堅信單位會讓她月入過萬…………
這樣的人,真是幸運又不幸運,明明一手好牌,卻硬是被自己打亂,而如果從小培養起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理財意識,是不是就不會有這些情況了,孩子不會欠款,並且有錢了也會好好珍惜,哪怕有些浪費,也至少會存錢,因為畢竟滿打滿算,自述自己不亂花會存至少10-20萬了。
而小溪和小黃是高中同學,兩人的現狀卻截然不同,但她本身的家境卻相對不是很好的,家裡是一直靠著母親理髮賺的微薄收入來供著上大學,儘管二人畢業同樣沒存款,但首先她的選擇就是工作一定要包吃住的,其他都可以後續再談,而且人也是尤其會說話,懂感恩,因為她知道金錢來之不易,所以每一分都很節省的花,但該給自己買衣服和化妝品變漂亮,自己不手軟,該給好朋友買,隨禮,也絕對不省著,不過除了吃穿用,其他的就一律不亂花了,在同樣月薪不高的情況下,畢業幾年,不耽誤自己交朋友,不耽誤自己生活,一直保持美美的,還依然存了幾萬塊,別的不說,起碼她應急是沒有問題的。兩人明明看似同樣的起點,為何最後差距會如此之大呢?因為一個是不亂花錢,所以可以有積蓄,一個是一直不認清現狀,一味追求暫時沒有的,還自我苛責,為了追求短暫快樂和不長久發展,持續亂花,沒有規劃,這才導致了在發展上的重大差異。
那麼,想要改變命運,讓自己始終掌握主動權,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應該如何培養呢?答案是一切從娃娃抓起。因為這句話這並不是無用雞湯,培養習慣就是最好從娃娃抓起的,因為小孩子對父母的話,通常都一味相信,所以一旦小時候打好了基礎,以後通常都很難改變。在孩童時期,就限制孩子花錢的量,而且要養成記帳的習慣,讓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錢是怎麼花的,且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就是不花冤枉錢,如何可以做到花更少的錢卻得到更優質的東西,這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養成好習慣。
而且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陪伴孩子,意識到她的細微發展變化,不要讓孩子曲解意思,誤入歧途,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好夥伴。不能一味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因為孩子只會因為無數次被打,而心生畏懼,迫不及待想遠離,反而不容易發揮自己本身的優勢,而很可能因為對抗,為自己爭一席之地,而誤入歧途,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而孩子只有全然相信父母是避風港,是自己的朋友,才會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這樣更便於家長發現孩子的變化,可以給予適時鼓勵,或者及時糾正不良習慣。
無論何時,無論賺多少,有收入才永遠是生存之道,而賺的高低不決定擁有多少,是否學會理財,讓自己有源源不斷的收入渠道和錢生錢的發展之路,才是為父母的教會孩子的最實用社會立足之道,而任何道理都是言傳不如身教,所以想要人類發展好,努力理財培養好性格才是最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