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生存,纏綿悱惻的愛情,卻又無處不在細節中折射出真實而富有歷史厚重感的時代背景——南北戰爭。費雯麗那一雙妖精般動人心魄的綠色眼眸似乎穿透了歷史,看破了規則,在動蕩中始終如一地注視著拼命生存下來的自己,和腳下的土地。借著電影中出色的鏡頭語言中景深與景別的部分,且在此試圖探討斯嘉麗的堅韌和挺立性格是如何被鏡頭展現的。
一、大全景和遠景——戰火之中的堅守
·戰火前的精神預兆
影片開頭,斯嘉麗迎接她的父親時,父親在大樹下曾經說過一句話,「土地如同母親一樣滋潤著我們,你年紀還小,總有一天會感受到對土地的愛。」當時的斯嘉麗仍是爛漫而任性的少女,一定未曾想到,父親這淡淡的一句話,使得她在未來的戰火紛飛和人生跌宕之中,擁有著抓住一切,不惜代價也要生存和守護家人的力量。
鏡頭在此慢慢後拉和上移,兩個人在畫面中的這個景別也逐漸從中景過度到遠景。背景中如夢如幻的天邊雲彩逐漸明晰,畫面色調溫暖而瑰麗。斯嘉麗和父親二人的面龐從清晰到只剩下黑色的輪廓,巨大的橡樹勾勒成了一道黑色的屏障,就仿佛是土地的庇護。一切都被這片土地——泰拉所包裹和守護,人的身影在遠景之中顯得如此渺小,卻又頑強地挺立著。
這個畫面是整個影片中的經典畫面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相同的畫面在影片結尾再次出現了。同樣的構圖,同樣的色調,同樣的大遠景和鏡頭運動方式,只是這次,是斯嘉麗一個人站在這個巨大的橡樹之下,親人已逝,愛人不在,莊園破敗,但擁有著渺小人影的她依然堅守著。
這種堅守的精神從戰爭未起到硝煙結束被這兩個經典畫面一直以貫徹著,在這樣子的大景別畫面下尤其給人以感染力和包裹感。
·戰火中的精神體現
除了前述的兩個經典鏡頭之外,個人還很偏愛兩個戰火細節中很有震撼力的鏡頭。
第一個是斯嘉麗在尋找醫生為梅蘭妮助產時,鏡頭所展現的戰爭實況。鏡頭由一開始的給斯嘉麗特寫到後面慢慢上升的同時下搖,形成了一種俯拍的視角——就如同命運一般俯瞰著這片土地上被戰爭所蹂躪的人們。斯嘉麗在一片躺著的傷兵之間行走著,在大遠景的景別之下,她的身影和其他傷患似乎已經在這裡沒有任何區別地混淆在了一起。戰爭總是無差別地給人以傷害,正因如此,其中挺立者——恰如斯嘉麗,才如此惹人心傾。這種震撼感,是其他對傷口,乃至對死亡的特寫鏡頭所無法比擬的。
選擇的第二個大景別鏡頭展現的是仍然是戰火,是斯嘉麗逃亡的畫面。漫天的火光,仿佛要吞噬一切的壓迫感。讓人近乎懷疑這一行人能否在戰爭中存活下去。
這些鏡頭都沒有直接描寫斯嘉麗的表情或者動作,但是我認為恰恰是這種將人物置於龐大環境的大景別運用最能給人以震撼感從而被打動。只有當我們能體會到環境的巨變和艱辛,才能與斯嘉麗的一系列行為和堅守產生同理和公民。
二、中近景和特寫——動蕩之下的挺立
影片中的鏡頭語言還有一個小小的偏好,那就是以背景猩紅顏色和人物漆黑剪影的兩者之結合,在中近景的景別下表現人物的性格或者動作。
在這裡不討論亂世佳人中貫徹這個偏好並且也是最經典的那個鏡頭——戰火中的吻別——畢竟那一吻的意蘊和感情並非兩百字能剖析解明。另一段名臺詞的出處鏡頭也是值得我們賞析的。
此時斯嘉麗已排除萬難回到泰拉,但一切都已經歷巨變。土地被毀,財富被奪,母親逝世,父親發瘋。她來到田地挖出一個蘿蔔吃了下去,又趴在土地上泣不成聲。
觀眾看不到她的眼淚,她的痛苦表情,卻能看到那個彎下的身影,蓬亂的頭髮和在懷中微微顫抖的蘿蔔葉——一個曾經養尊處優的大小姐在戰爭中,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與飢餓、破敗和命運對抗。
經典誓詞由此產生。
「我絕不會再挨餓」
「也絕不會讓家人挨餓」
「哪怕說謊,去偷,去騙,去殺人」
鏡頭一切,她緩緩站起,拳頭緊握,聲音顫抖又帶著生氣,大遠景再次出現——斯嘉麗猶如被雕塑的女神一般,她站在地平線上,站在腳下堅實的土地上,站在她一直以來的倔強和希望之上,抬起腰身,在亂世和動蕩中挺立。
景別的不斷切換,能夠給人對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更深刻的理解。在大環境大景別的映襯和特寫近景的組合之下,觀影的感受和曾經也更加豐富。
一如斯嘉麗,你可以看得到她的的任性爛漫,也能看到她的不擇手段,卻也更應該看到她那雙動人的碧綠雙眸在動蕩和人生顛簸之中始終直視著明天和未來。
戰爭和亂世帶走了一切,過去的規則蕩然無存,拼命想要生存想要贏得所愛,卻終究不得。也許一切都隨風而逝,但腳下的土地泰拉卻始終與斯嘉麗同在。
畢竟。
All after tomorrow is another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