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汙費改環保稅有何不同? 企業嘗到少排少繳甜頭

2020-12-23 央廣網

業內專家詳解廢止排汙費開徵環保稅意義

環保稅具備法律效力更加嚴謹規範

對話動機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部令第2號《關於廢止有關排汙收費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決定》,對有關排汙收費的1件規章和27件規範性文件予以廢止。

另據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已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003年1月2日國務院公布的《排汙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實施近40年的排汙收費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排汙費與環保稅,二者有何不同?費改稅的意義又是什麼?對此,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對話人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科學系主任   宋國君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馬 軍

《法制日報》記者         杜 曉

《法制日報》實習生        張國慶

費改稅有何變化

記者:1979年9月頒布的環境保護法(試行)中,確立了排汙收費制度。「費」改「稅」,一個字的變化意義重大,排汙費與環保稅有哪些區別?

宋國君:由排汙費到環保稅,從行政收費到依法徵稅,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排汙費與環保稅,二者在具體執行過程的區別較大。排汙費與環保稅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排汙費屬於行政收費,由行政部門執行,而徵稅必須有法律依據,即環保稅具有法律效力,執行更為嚴謹和規範。

環保稅可以對排汙進行更加規範和嚴謹的監管,促使許多問題暴露,進而不斷解決問題。汙染一定要由稅收的手段來規範,才能更加科學、嚴謹、規範。

馬軍:排汙費與環保稅存在一定共性,二者均以促進節能減排為初衷,遵循「誰排汙誰付費」的機制。二者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執行機構、執行力度以及執行效果等方面。

徵收排汙費和環保稅的目的都在於推進環保,減少汙染,同樣是誰排汙、誰付費的機制,二者在這方面是相通的。排汙費與環保稅相比較,首先是徵收機構不同,前者是環保部門,後者是稅務部門,徵稅能力更強;其次,環保稅有法律作為有力支撐,執行起來更加嚴謹更具剛性。

總而言之,廢除排汙費改徵環保稅更加剛性和規範。徵稅既有相關法律作為有力依據,徵稅機構——稅務部門自身的徵稅能力和執行力度也更強更剛性。相應地,環保稅在執行效果上也會有所進步,更有利於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記者:一些地方紛紛開出了首張環保稅稅票,標誌著環境保護稅法在各地落地生根。從排汙費到環保稅,應該如何平穩過渡?

宋國君:從排汙費到環保稅,所徵收的額度總體上設定是平移。按照環保稅相關規定,應收的額度可能會較以前高。我對某企業進行了初步核定,現在所需繳納的稅額大概是排汙費的四倍。費改稅是一個必要的過渡,對排汙的監管朝著稅收方向發展是正確的,只是後期在具體問題上需要逐步完善,做一些政策上的調整。收稅涉及具體的項目、內容等方面,這些需要結合企業承受能力和當地實際情況,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各省在國家制定的最低限額上制定地方的標準。收取的稅額不能一下子過高,與原先排汙費差距過大。

馬軍:當前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排汙費到徵收環保稅是一個平穩過渡的過程,要求大原則要平移。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從整個徵收金額來看,其實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這也是平穩過渡設計的初衷。在國家統一設定的最低稅額上,各個地方有自主權,可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稅額。大多數地區由於環境壓力大,制定的稅額都是上浮的。總體上是多數地區稅額有所上浮的戰略格局。

在發達地區,特別是環境壓力比較大的地區,稅額的上浮會更多。像北京、河北地區環保稅額的上浮幅度就比較大。從環保稅實施的效果來看,目前正處於過渡時期,效果不明顯,今後會不斷調整和推進,促進環保目標的實現。

引導企業少排汙

記者:企業是排汙主體。一家企業在拿到當地首張環境保護稅完稅證明後,企業相關負責人曾說,公司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大環保減排投入,去年完成環保投入兩千萬元以上,既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汙染排放,也大幅降低企業的負擔,從中嘗到了「少排少繳」的甜頭。對於企業而言,費改稅會產生哪些影響?

馬軍:環保稅遵循「多排汙多徵稅,少排汙少徵稅,不排汙不徵稅」的原則和機制,發揮正向激勵減排作用。當前環境形勢嚴峻,環保壓力大,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能凝聚社會各界共識,中央在這方面的決心也很大。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汙染攻堅戰,各地環保壓力較大,重點地區的壓力更大,很多地區本身就需要調整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如何調整?「一刀切」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和「投入-產出」最優的方式。以稅收的手段,將排汙的成本提高,同一行業的企業,排汙多成本高,排汙少成本低。

以前實行排汙費時,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排放量少的企業投入到節能減排中的成本反而比排汙多的企業所繳納排汙費高,使得這些節能減排成本多的企業在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將排汙費改為徵收環保稅,形成正向激勵機制,有利於讓嚴格執行節能減排標準的負責任的企業做大做強,有效平衡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記者:國家稅務總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環保稅首個納稅申報期結束,全國共有24.46萬戶納稅人順利完成環保稅納稅申報,共計申報應納稅額66.6億元,扣除申報減免稅額22億元後,實際應徵稅額44.6億元,與去年一季度排汙費相比實現了平穩增長。企業是追求經濟效益的,從財務角度而言,費改稅的積極意義體現在哪裡?

馬軍:環保稅是希望能夠用稅收槓桿,撬動企業自主地去減排,因為「多排汙多徵稅,少排汙少徵稅,不排汙不徵稅」。由排汙費到環保稅,排汙成本會有所提升,需要繳納的稅費、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會更高。不過,從總體來看,環保稅的收入規模並不大,排汙費改稅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增加財政收入,而在於通過稅收槓桿,引導排汙單位減少汙染物排放,其環保意義遠遠大於財政收入意義。

逐步解決新問題

記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環保稅在實施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宋國君:原來有關環境統計的數據是較粗糙的,現在執行排汙許可證,要求有證據,相關排汙數據一下子上漲不少,相應所應繳納的排汙稅額也隨之增多。

馬軍:根據相關部門介紹來看,一方面,目前環保稅實施情況總體處於一個平穩推進的過程,正在初步發揮積極作用,如引導綠色轉型、促進節能減排、促使更多的企業納管排放等。另一方面,根據環保稅的相關規定,企業向汙水處理廠的管網進行集中排放就不繳納環保稅,這就引導更多企業納管排放,加大了集中汙水處理廠的壓力。有的汙水處理廠出現了集中汙染的問題。國家下一步將配合這些問題的解決,加強對企業排汙預處理的監管。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App「蔚藍地圖」的信息也顯示,越來越多來自企業的汙水通過納管排放後直接流入汙水處理廠,導致汙水處理廠出現汙染超標的問題。目前,一些企業在汙水預處理上存在較大的問題。

記者:據了解,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依法設立的汙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排放應稅汙染物的不繳納環境保護稅。應該如何解決汙水集中處理問題?

馬軍:接下來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此類問題解決:

一是加大對企業汙水預處理的監管力度,加強對於汙水預處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力度,督促企業達標排放。

二是明確汙水處理過程中的責任主體。目前汙水處理上存在「吃大鍋飯」的問題,企業直接通過納管排放將汙水排入汙水處理廠,造成汙水處理廠的汙水頻繁超標。這到底是上遊企業的責任,還是由汙水廠來承擔這個後果?現在必須明確責任主體。企業在納管排放前,必須做好預處理,在汙染超標的情況下應承擔相應責任。

三是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企業汙水預處理的數據應該向社會公開。如果納管排放就不公開數據是不對的。納管排放應有一定標準,數據公開能夠更好地發揮社會對於企業排汙的監督作用,協助環境部門做好相關工作。

製圖/高嶽

相關焦點

  • 環保稅與排汙費相同與區別?一文詳解
    兩者有什麼不同呢?在今天舉辦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王清做出解讀。王清表示,兩者主要有兩點不同:第一,環保稅增加了企業減排的稅收減免檔次。現行排汙費制度只規定了一檔減排稅收減免,即: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汙染物或者水汙染物的濃度值低於規定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半徵收環境保護稅。有的意見提出,應當根據減排的幅度確立更多檔次的稅收減免。
  • 上海環保稅倒逼企業綠色轉型有成效
    中國環境報記者 蔡新華 見習記者 徐璐 「環保稅開徵後,我們認識到環保稅額的大小完全取決於排汙量的多少,我們想要減少稅負,就必須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改善產品生產工藝。」上海一家汽車科技公司負責人說,目前企業在環保稅的倒逼下真正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
  • 哪些企業要交環保稅、該交多少稅?2018環保稅納稅企業範圍
    什麼是環保稅?  環保稅也稱環保關稅,亦作綠色關稅或生態關稅,是一種為保護自己本國環境,對有汙染行為的國際貿易收取的一項稅款。  「環境保護稅的收入規模並不大,排汙費改稅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籌集財政收入,而在於通過稅收槓桿,引導排汙單位減少汙染物排放,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 環保稅深度報告:環保稅開徵 環境監測、工業環保需求釋放
    VOCs排汙費目前在石油化工和包裝印刷兩個行業推行試點,目前約十個省級地區(含直轄市)先後正式發文試點徵收VOCs排汙費,部分省市還對試點行業進行了擴展。而環保稅並沒有將VOCs納入徵稅對象。為了儘可能降低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費改稅遵循「稅負平移」原則,即要求改中求穩。
  • 環保稅開徵!哪些企業要交稅?交多少?一看全了解!
    201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施行,標誌著中國有了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稅種。依照規定,環保稅按季申報繳納,2018年4月1日至15日是環保稅首個徵期。「環境保護稅的收入規模並不大,排汙費改稅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籌集財政收入,而在於通過稅收槓桿,引導排汙單位減少汙染物排放,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 環保稅4月迎首個徵期 33萬戶納稅人資料已入庫
    1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財政部獲悉,當前地方環保、稅務部門完成了33萬戶原排汙費繳費單位的檔案資料交接工作,地方稅務部門根據移交的檔案資料,對納稅人信息進行比對、核實,建立稅源基礎資料庫,針對企業的培訓工作也在進行。促進企業改進工藝環保稅由排汙費平移而來。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排汙費收入約226億元。
  • 吉林省開出首批環境保護稅稅票 助推企業「減排」「不排」
    新華社長春4月3日電(記者段續、薛欽峰)「稅目:大氣汙染物;一季度應納環保稅稅額:708363.37元。」近日,吉林同鑫熱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在長春市南關區地稅局領取到完稅證明,這是吉林省稅務部門開具的首批193張環境保護稅稅票之一。
  • 明年元旦後,排汙費將不再徵收
    安徽省元旦開徵環保稅 排汙費將成歷史《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記者從省環保廳環監局了解到,我省將與全國同步開徵環保稅,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到位。而各級環保部門也對近年來排汙費核定與徵收檔案進行了全面梳理,按照平行移交原則分批向各級稅務部門移交2016年度和2017年上半年排汙費核算與徵收資料。省環保廳先後派出多個督察組對合肥、六安、蕪湖、宣城、馬鞍山等市資料移交情況進行督察。目前,前兩批排汙費徵收數據及排汙許可證許可等資料信息已完成交接,第三批2017年下半年相關資料按要求明年3月底前交接完成。
  • 本月起人人都要繳納環保稅?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於飛  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正式施行,「排汙費」改為「環境保護稅」。
  • 全國累計輔導環保稅納稅人超19萬戶 申報表數量和納稅人填報欄位量...
    孫群表示,各地稅務機關共識別認定環保稅納稅人26萬多戶,並基本完成網絡報稅系統與金稅三期核心徵管系統的聯調測試,確保首個徵期納稅人能足不出戶進行網上申報。截至目前,全國累計輔導環保稅納稅人19萬多戶,佔已識別認定戶數的72.9%。
  • 「環保稅」2018年1月1日開徵!每年500億 化工企業你貢獻了多少?
    「環保稅」2018年1月1日開徵!每年500億 化工企業你貢獻了多少?6月26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企業推出加購商品 網絡賣家嘗到甜頭
    肯德基、麥當勞、寶潔、屈臣氏等許多知名企業每年都會製作大量附加商品,招徠人氣。這些商品都會被放到網上賣,價格隨著市場變化水漲船高。  一套一共有6個人物,目前,麥當勞和平會展中心店只有山治、佐羅,黃龍店只有山治,其他角色均出現斷貨。莫其康表示從數量分配上看,路飛和喬巴的數量相對多一些,其他角色數量大概差不多。
  • 嘗到網紅經濟甜頭 鞋企星期六要批量製造「李佳琦」
    中國商網 唐硯/攝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玥)嘗到「網紅經濟」甜頭後,鞋企星期六不斷加大對網際網路業務的投入。5月29日,星期六公布了子公司遙望網絡目前的業務情況,並表示要批量化生產帶貨主播。目前,直播電商行業已呈現井噴式發展,星期六又有何底氣進軍網紅直播領域呢?公告中星期六表示,子公司遙望網絡正在快速發展中,公司隊伍新增200多人。目前,遙望網絡主要運營三塊業務,網際網路廣告投放、基於微信的社交營銷以及社交電商服務業務。其中,社交電商服務業務將以籤約和孵化達人或合作孵化達人的形式進行。
  • 我公司需要繳環境保護稅嗎?交多少?怎麼繳……這篇文章都說清楚了
    「為什麼要繳環境保護稅?繳多少?怎麼繳?有什麼優惠政策嗎?」關於環境保護稅,您是不是也有這些疑問呢?小編已整理好相關權威解答,一起來看看吧~~一、為什麼要繳環境保護稅?相關解讀我國於1979年開始排汙收費試點,通過收費促使企業加強環境治理、減少汙染物排放,對防治汙染、保護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實際執行中存在著執法剛性不足等問題。
  • 我嘗到了運動的甜頭(我運動 我快樂)
    64歲,唐康林練起了鐵人三項,如今他充分嘗到了運動的甜頭,不僅身體素質過硬,心態也積極向上。在他的帶動下,身邊的朋友也開始鍛鍊身體。今年68歲的重慶老人唐康林,古銅膚色、肌肉結實。遊泳1.5公裡,騎行40公裡,長跑10公裡一氣呵成。樂觀向上的他,是大家眼中的「老鐵人」。然而在40多歲那會兒,唐康林煙不離手、酒不離口,牌一打就一宿。
  • 環保稅應稅汙染物排放咋算? 四川兩個行業按公式計算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關於發布《四川省環境保護稅應稅汙染物排放量抽樣測算方法(試行)》的公告  從1月1日起,成都開徵環境保護稅,首次申報期為4月1日至4月15日,將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4類汙染物列入徵稅對象,對應稅企業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