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3萬戶納稅人資料已入庫 環保稅4月迎首個徵期)
環保稅作為助推企業綠色轉型的重要長效機制,已於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將在4月1日至15日迎來首個徵期。
原由環保部門核定的排汙費,轉為由稅務部門依法強制徵收的環保稅,執法剛性將進一步增強。環保稅以汙染物排放量為計稅依據,稅務部門仍需藉助環保部門專業支持,部門協作要求更高。「費改稅」之後需要企業自行申報,企業也需要適應新情形。
目前,財政、稅務、環保等部門正在積極行動。1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財政部獲悉,當前地方環保、稅務部門完成了33萬戶原排汙費繳費單位的檔案資料交接工作,地方稅務部門根據移交的檔案資料,對納稅人信息進行比對、核實,建立稅源基礎資料庫,針對企業的培訓工作也在進行。
促進企業改進工藝
環保稅由排汙費平移而來。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排汙費收入約226億元。
「開徵環保稅的環保意義大於財政意義。近年來我國公共財政的環保支出持續加大,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中節能環保支出規模為4735億元,環保支出遠遠大於排汙費收入。徵收環保稅沒有規定專款專用,也沒有希望環保稅收入與環保支出相匹配,未來我國財政對環境保護的投入仍會持續。」1月10日,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
目前,環保稅的各項配套政策基本完善。直接向環境排放汙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環保稅的徵稅對象為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這四類。
1月10日,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表示,環保稅的生態意義遠大於企業經濟意義。環保稅的開徵,能讓企業排汙造成的外部成本「內生化」,將排汙成本納入企業核算,作為對社會成本的補償。
環保稅以應稅汙染物的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設定了減稅、免稅政策。如果納稅人排放汙染物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可享受到兩檔減稅優惠,即排汙濃度值低於規定標準的30%,減按75%徵稅;排汙濃度值低於規定排放標準50%的,減按50%徵稅。
王建凡表示,環保稅以汙染物排放量為計稅依據,「多排汙多繳稅、少排汙少繳稅」,並對降低排汙濃度的企業給予減稅優惠,這一機制可以有效調動企業加大環保設施投入、改進技術工藝、減少汙染物排放的積極性。
1月10日,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表示,環保稅的開徵主要是為了構建綠色稅制,發揮稅收「槓桿」調節作用,引導企業既算經濟帳,也算環保帳,使高汙染、高排放企業加速綠色轉型,讓清潔生產企業獲得發展先機和競爭優勢,助力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總目標。
適度給地方政府賦權
鑑於當前環境治理主要工作職責在地方政府,為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做好汙染防治工作的積極性,環保稅適當下放了稅政管理權。
四大汙染物中,大氣和水汙染物的徵稅標準,由省級政府在設定的稅額幅度內自行確定。
王建凡表示,由於原來各省排汙費徵收標準差異較大,各省經濟發展、就業需求、環境承載能力等差異較大,出於制度順利平移的考慮,同時也為地方向上調整徵稅標準預留空間,適度給地方政府賦權。不過,這部分授權是有限的,由省級政府確定的稅額,需要經省級人大常委會審批通過。
目前,除西藏自治區外,各省(區、市)均已按法定程序出臺了本地區應稅大氣汙染物和水汙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
其中,黑龍江、遼寧、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2個省份按低限確定稅額,其大氣、水汙染物稅額分別為每汙染當量1.2元和1.4元。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河南等6個省份稅額處於較高水平,其大氣汙染物稅額在每汙染當量4.8-12元之間,水汙染物稅額在每汙染當量4.8-14元之間。
北京按高限確定稅額,其大氣、水汙染物稅額分別為每汙染當量12元和14元。河北、江蘇兩省在省內不同區域確定了差異化的稅額,內蒙古、上海、重慶、雲南4省(區、市)稅額採取分年逐步提高到位方式。
蔡自力表示,「國家定底線,地方可上浮」的動態稅額調整機制,授權省級政府根據環境容量等條件,因地制宜發揮稅收調節作用。以環境承載能力較小的京津冀地區為例,北京市按照最低稅額標準10倍的上限確定了本地區適用稅額,河北省按照最低稅額標準的8倍確定了環北京13個縣的大氣和水中主要汙染物的適用稅額。
環保部門撤排汙收費管理處
費改稅之後,環保稅的徵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為稅務機關,但企業汙染物排放量監測計算專業性較強,實際稅收徵管工作離不開環保部門的配合。
環保稅法確定了「稅務徵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信息共享、協作共治」的稅收徵管機制,環保稅法實施條例進一步細化明確了稅務、環保部門在稅收徵管中的職責以及相互交送信息、納稅人識別、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常的覆核等具體協作配合事項。
「因為排汙費轉為環保稅,環保部門相應撤掉了排汙收費管理處,涉及到編制和人員崗位的調整。收入徵管職責交給更專業的部門,環保部門能集中精力用於汙染防治方面。」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夏祖義表示。
稅務總局與環保部籤署了《環保稅徵管協作機製備忘錄》,兩部門還共同開發建設和部署了涉稅信息共享平臺。目前,地方環保、稅務部門完成了33萬戶原排汙費繳費單位的檔案資料交接工作,地方稅務部門根據移交的檔案資料,對納稅人信息進行比對、核實,建立稅源基礎資料庫。
夏祖義表示,未來實際開徵環保稅中,如果出現企業申報稅額明顯降低,且達到一定條件時,環保部門會對企業排汙數據進行覆核,稅收徵管會與稅務部門加強溝通協商。夏祖義直言,因為各方準備工作比較充分,對即將到來的首個徵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