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門修譜:從紙譜到網際網路家譜,到底需要幾個步驟?
以前很多人修家譜,都是修的紙譜,如今大家都開始修網際網路譜。到底從紙譜到網際網路家譜的轉換,需要幾個步驟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 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傳統修譜一樣,選一個修譜發起人。當修譜發起人選定後,第二步就是把以前老譜上面的資料,「搬運」到網際網路上。
-
名門修譜:離婚不好意思寫進家譜,子女怎麼處理?
傳統家譜修譜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最好方法,應該發揚光大。因為家譜傳承的是一個家族的歷史,所以很多家譜中記錄的信息,要不就是流傳千古,要不就是遺臭萬年。早前就有宗親跟小編提過,說他發現自己家的家譜,有部分記述得並不詳細。在找到一些數據後,才發現有的宗親和前妻離異沒有寫進家譜,結果前妻所生的子女就修到了後妻的名下。這種情況相信在很多家譜中並不難發現,這種不嚴謹的做法,往往會讓後人頭大,甚至在尋根問祖的時候,鬧出笑話。
-
名門修譜:家譜中的繁體字,能不能改成簡化?
在這些信息內容確認後,很多人會認為,家譜中的一些繁體字可以簡化,於是就有些宗親把舊譜中的繁體字簡化。或者有些宗親覺得家譜是有文藝色彩的典藏,應該用繁體,故而把簡體改為繁體。到底家譜中所用的字體,能不能隨意改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其實翻開以前的老譜,繁體字幾乎隨處可見。繁體字普及的原因,除了許多譜印刷的年代,習慣用繁體字外。
-
名門修譜:修家譜該如何使用字體,沒用好,就鬧笑話了!
傳統家譜 家譜作為一個家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本來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是很多時候,一沒弄好,反倒鬧出笑話,可就有點得不償失。修家譜鬧出的笑話,除了張冠李戴地把一些宗親信息弄錯外,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笑話,就是繁體字、簡體字該如何使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名門修譜:修譜、祭祖常用的對聯,字字珠璣,經典!
祠堂對聯修譜作為家族的一件大事,在譜書修好後,迎譜也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環節。每當一個家族舉辦迎譜儀式,村頭拱門、族人大門、祠堂兩側總離不開一些經典對聯的襯託。今天小編就收集了一些可以用在修譜、迎譜、祭祖方面的對聯,有需要的歡迎自取。
-
名門修譜:論輩分,「堂表關係」孰高孰低?
孝道傳承中國自古重孝道,因此在很多宗親家族修譜的時候,家族輩分往往是特別要值得注意的。常言道:「不可亂了輩分」,說的就是一個人的遵守基本的禮儀修養。在這種大環境下,網際網路家譜卻打破了常規,再次把很多家族的親情血脈,又重新聯繫到了一起。
-
如何修家譜----修譜步驟
所謂「肇修」:就是第一次修譜,也叫始修或初修。具體分兩種情況:一是原先就沒有家譜,二是有殘譜但歷史不明。第一種情況修譜很簡單,記下傳說,重點選擇介紹一些本姓歷史名人,在外地的同姓家譜中匯集一些正向的內容如家規家訓等,世系表只能寫到已知的五服之親或九族之親。尋根,是長期重點。
-
家譜餘慶錄的作用是什麼?修譜時一定要記得留!
在家譜中,存在一項內容叫做餘慶錄,凡家譜編修完畢,末尾留幾頁空白紙張,上書「餘慶錄」,意為子孫綿延,留有餘慶。 家譜一直有著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說法,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今,家族繁衍生息都是常理,所以餘慶錄也是家譜必不可少,乃至至關重要的一個內容。 一部完整的家譜,有著24項內容。
-
家族文化|對家譜一概不知,該如何修譜?
所以大意不得,對於修譜這件事,我們需要重視。修譜一事,是家族的大事,不僅僅是個人的得失,而且關乎的家族的榮譽。家譜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說法,就是因為修譜一事太過於重要,家譜編修委員會一點也馬虎不得,所以才這麼慎重。
-
民間修家譜熱催生「修譜生意」 以中老年人居多
原標題:民間修家譜熱催生「修譜生意」 現象 民間興起修譜熱 有人花三五年時間修譜 郭毅(化名)花了五年時間搜集、整理資料,編成一套《郭氏家譜》,分發給曾為修譜出錢、出力的族人。 調查 修譜機構嗅到商機 提供線上檢索線下調查 伴隨民間修譜意願的高漲,一批修譜商業機構相繼出現。塗金燦的「家譜傳記機構」就是其中之一。
-
北京湧現代修家譜公司 壽辰送家譜成為新時尚
代編家譜最高叫價80萬 京城湧現代修家譜公司 壽辰送家譜成為新時尚 日前,本報報導了民間興起了修家譜熱潮的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除了個人修譜外,一些代修家譜的公司也紛紛出現。修一份家譜,最高價格可達到80萬元。
-
伍氏宗親一定要知道,為什麼要修家譜!【建議傳播】
在我們國家,很多家庭都沒有家譜,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因此,很多人對修譜這件事知之甚少,對宗族血緣親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都非常淡化、淡漠。如果一個家庭家譜毀了,或沒有家譜傳下來,更早的祖輩我們已無法了解、無法考證了,過去的事再也無法知道了。所以修家譜,也是一件承前啟後的大事。
-
為何今年清明,修家譜的人,比掃墓的還多?
據了解,很多人選擇用修家譜的方式替代掃墓,這是為什麼?這或許就是時代的進步,和傳統文化改革必然的趨勢。修家譜祭祖俗話說得好,「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可見修家譜是件有意義的事,如同地方修志,國家修史一樣重要。而且清明時節修家譜,也並非「稀罕事」。
-
家譜如何製作?怎麼排?五步搞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改革開放以來,海外華僑陸續回國尋根,促進了國內家譜文化的再次興起,讓更多人再次聽到了家譜二字,也重新燃起了修譜之心。但光有修譜之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強大的耐心和毅力,不怕困難的決心和一定的家譜知識儲備,才能完成修譜這項大工程。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成員信息和家族名人傳記的書籍,但家譜到底應該怎麼排呢?
-
中國人家譜極簡發展史
福建:南方聚族而居的「五鳳樓」 繪圖 - 李乾朗《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於是,一種叫家譜的東西,應運而生。2、家譜:凝聚鄉愁的文本秘籍如何保證宗族力量的綿延不絕呢?載體就是家譜,也叫族譜、宗譜。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下記錄家史的載體——家譜。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國史—方志—家譜,構成了宗法社會的中國特色史料體系。
-
修譜需要「字斟句酌」,家譜裡這些詞語不得不知!
在家譜的應用中我們常見許多陌生的詞彙,而這些詞彙多是屬於表層含義。在家譜中的記錄還有著關於人事物的簡稱詞彙。修譜是一件很麻煩是事,其中最頭痛的有兩件事:一是計劃生育的原因,獨生女兒如何處理,不入譜不行,入譜又不合舊制;二是漢語的變化,文字上該如何表述。舊時修譜,字斟句酌,概念表達十分準確,比方說:【名字號】名:今人只有一個姓名,舊譜皆有譜名,並體現字輩。舊時只呼其字,直呼其名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
探尋國人家譜尋宗路:20多年前家譜是一種禁忌
在中國,沒有一部家譜不會牽連國運興衰、不以大時代變遷為背景;也沒有一部正在編修的家譜,會忽略祖先在國運中的角色。中國已不太可能再回到以龐大家族為基礎的社會,中國人重建家風之路也還很漫長——僅僅20多年前,作為家族、家風基礎的家譜,還是一種禁忌。及至今天,中國人對於家譜的認識仍然模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可能還是富庶者或名門望族的專享。
-
家譜格式
【2】譜序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篇譜序,包括新序、舊序等關於本族的記述。【3】譜例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
新時代家譜,女子入譜的標準格式是什麼?
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家譜是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以人物為核心的歷史文獻。家譜不僅能體現出中國人尊祖敬宗的優秀品德,還能教育後輩子孫。鞭策後輩成才。隨著隋唐五代的結束,修譜之風逐漸在宋朝從官方流向民間,出現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局面。蘇洵和歐陽修兩人創立的家譜體例,開創了家譜體例之先河。
-
書店老闆幫人出自傳修家譜 辦起「譜牒學堂」
其實這是一家書店,塗金燦正是這家書店的主人,專門幫人出自傳、寫家史、修家譜。有名門望族前來出書、修譜,也有許多普通人的回憶錄在此佔據一席之地。 「一個姓氏族群就像一條項鍊,著名的家族和人物就是項鍊上的珍珠,我想做個將珍珠『串起來』的手藝人。」塗金燦自信滿滿地說。 這個中年書商,個頭不高,慈眉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