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十,其實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了,這是個尷尬的年齡段,因為到了這個年齡段的人,絕大多數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了!然而之前沒有學到什麼技術,現在如果去學技術的話呢?又感覺老大不小了。
目前中國很多人不都是這樣嗎?很多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啊。打工也分很多種的。很多名人,大老闆也都是在給別人打工的。
現在工資待遇都還不錯的。不是說打工就沒出息,就完了。農村人沒有家庭背景,父母沒有多餘資金支助。選擇打工來賺取自己的第一桶金是最現實的辦法。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兩口子出門打工,一年存10萬不難吧。能吃苦的話,幹三五年。然後回家做個穩定點的生意何嘗不可呢?怎麼就說打工就完了呢?
不打工做什麼?中國有80%以上人,都在打工,公司經理也是打工,廠裡組長也是打工,銷售也是打工,只是說打工職位不同而已。畢竟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是富二代,家裡有礦。
很多人抱怨自己處於迷茫的處境,也經常遇到關於中年危機的話題。有這麼一句話,今天的困境源自過去的回應模式。三十歲如果可以活出自己的樣子,到了中年及其以後,或許活得輕鬆些。這看起來很有道理。
之所以那麼說,很多人到了這個年齡,面臨一些人生的抉擇:結婚、生子、工作變遷等。角色的突然轉變,很多方面沒有準備好,第一次經歷如何做夫妻,如何做父母,如何處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關係?這點需要做很多功課,才能讓生活更加美好下去。
如果可以,把我們的生命線拉長,縱向來看我們的過往,生命如同河流,每一天都是人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連結著我們的過去、當下和將來。說不定那天會遇到生命的貴人,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有句言語,羅馬非一日建成。我們的命運取向也並不是一個簡單分水嶺就給左右的。
每個人對成功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說在你的經驗中,你所學習到關於「合格」或「成功」的定義,會藏在你的成長故事裡。它可能來自你與父母的關係,或許與朋友的某一次聊天,或者你的一次特別的感受。人生其實有著很多可能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30歲也好,沒有一技之長也好,都不是放棄拼搏的理由,更不是這輩子就這樣了的藉口。人生是一個不斷向上攀爬的過程,人生的起點也各有不同,對自己過早的下定論未免草率。放眼未來,你準備讓自己成為怎樣的人,你曾經做的努力,以及你所積累資源,這些比年齡本身更重要。人生也是需要經營的,三十以後的人生需要走,需要不斷規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