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南懷瑾』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詳解(一)

2020-12-15 一稱南無佛

1、我們普通所講的打坐是採用這個姿勢,實際上靜坐的這個姿勢有九十多種,很多很多,佛法裡頭採用這個姿勢(雙盤坐),其他的姿勢還很多,你們到禪堂來看看那個五百羅漢的塑像、畫像各種各樣怪姿勢都有,每一個姿勢都可以入定,並不一定要這樣,不過真正要想證道得定,最後還是要這個姿勢,這叫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你們諸位都知道,不過我重複一道。七個要點,七個要點。

2、第一個腿,兩腿要盤,兩腳是雙盤哦,是雙盤的,應該是雙盤,至於雙盤腳哪個腳在前面,哪個腳在後面都可以換動,名稱不同,那個名稱是人定的,暫時不去管它,這樣是雙盤。這個學名呢,叫做跏趺,你們都看到跏趺坐,這樣雙盤。

3、天下事都是人學會的,不要怕,這是講的盤腳,可是盤腳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身體什麼氣脈都容易打得通,真正難通氣脈是雙腿,由腰以下兩個腿,那個氣通了才算通了。往往你覺得有些做過道家功夫,什麼任督二脈,打通奇經八脈通,通的轉河車,轉來轉去,我說老兄啊,那盡轉,轉到那一天為止,你不要轉昏了頭啦,那個氣脈打通不是這個道理啊,什麼轉來轉去,任督二脈打通,那都是沒有通,都是病態,真正的氣脈打通,這個人無病無痛,就沒有身體的感覺了,自己身體完全是空了,那才就叫做通,叫做氣通嘛。

4、你看房間窗子門都打開了,空氣流通了,那個還有什麼東西啊,這裡還有一股風吹過來,嗚……這叫氣通,那不出毛病才怪哩,你看我很有功夫,那一定是毛病,這個道理很簡單嘛,所以雙腳是非常重要,可是有些人啊,一學就會,像我就學得很辛苦,開始膝蓋頭跟下巴兩個兩兄弟連在一起的,我平常還練東西都沒有問題啊,就是打起坐來就沒有辦法,後來我才發現自己,這裡骨節有了問題,年輕打拳啊,這樣亂搞,以為自己本事大,那個骨節就錯位了,一直幾十年以後,自己靠打坐,慢慢把它糾正來的。

5、你看你們在座的人沒有一個身體端正的,我給你們看啊,你們身體不是這樣,都有一點問題,所以你要學佛,為什麼真正塑的佛像是那麼莊嚴的,那個是真正生命,這個身體的價值,是絕對健康的,這個要注意,你看我們這位兄弟,我請我的大哥上來(南師拿上來一個白骨架模型),你看這位兄弟,這個背脊骨是這樣的,當然的嘛,那是一定的,這裡都是肉嘛,這個身體是一定的,兩個腿關於生命的重要,你看所有年紀大了,走不動路,都是腿出問題,你不要輕視兩個腿噢。

6、所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兩個腿這個好朋友耶,不要虐待它,這是盤腳,第一個重要。那麼盤腳坐好呢,自己要知道我們這個這裡看不出來,我們自己摸一摸,屁股後面兩個骨頭對不對,就是他老哥的這個地方,男女都一樣,要把它翹出一點,擺好,就端正了,不要貪圖,悠哉遊哉,彎起來,那就不行啦,初步慢慢地練習,但是腰以下到腳,如果你氣脈走通了,將來修持練好了,好好保養自己嘛,多活幾年沒有問題啦,如果兩腿搞不好,那就這個腿會跟我們彆扭,它就快一點跑路,就走掉了,所以第一個姿勢,跏趺坐。

相關焦點

  • 佛教『南懷瑾』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詳解(二)
    1、第二個姿勢,照我們佛的傳下來的方法,背脊骨豎挺,有些修密宗的打坐,一看又不對了,我說你們幹什麼在那裡,這個手結個手印,三角印結起來,三角印代表火,然後挺著胸。我說你在打拳練功夫啊,這是學禪學定啊,心境寧靜忘記了身體,無病無痛,你結果搞得練功夫一樣,學少林拳一樣的,這個什麼話呢。
  • 佛教『南懷瑾』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詳解(三)
    2、等於這位老兄的這個肩膀,這個樣子,這個肺部的這些骨節窗子一樣的打開了,你看肩膀假使向前面一彎、一窩到,辦公室一坐,前面這個窗子,肺部的外面的這個架子,這兩邊是這樣哦,張開了,就關攏來了,不健康了,所以你們條打坐的時候更要注意了,肩膀放平,不是向後面拉,也不是向前面窩起來,平,正,非常重要,你看看,這個裡頭是肺,心肝脾肺都在這裡頭,所以這個呢,平正,並不要挺胸,他自然是平了,這是第三個要點
  • 佛教『南懷瑾』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詳解(四)
    2、剛才講兩個腿重要,這一部分也更重要,所以我們老了,雞皮鶴髮,有些人老了,你看他還不老,但是有一個地方你沒有辦法,脖子這裡,一看就老了,這裡沒有辦法的,可是你真修道作功夫,同樣有辦法,這裡的氣脈問題了,你看老了這裡翹起來,這個地方皮就這麼掛著了,等於你們沒有吃素以前,老母雞的那個脖子,一定看過吧,吃過吧,就是這樣來了,這個地方瞞不過的,年齡什麼逃不過這裡。
  • 南懷瑾老師:毗盧遮那佛七支坐要領詳解
    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師示範打坐姿勢)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我們普通所講的打坐是採用這個姿勢,實際上靜坐的姿勢有九十多種,佛法裡頭採用雙足跏趺坐的姿勢,其他的姿勢還很多。你們看看五百羅漢的塑像、畫像,各種各樣怪姿勢都有,每一個姿勢都可以入定,並不一定要這樣,不過真正要想證道得定,最後還是要這個姿勢,你們諸位都知道,不過我重複一下七個要點。
  • 中唐榆林25窟密法「毗盧遮那」與佛頂尊勝系造像的形成
    但此系密法的具體儀軌則首見於《尊勝佛頂修瑜伽法軌儀》,乃由善無畏所傳出,初為三院的龐大結構,而有中唐莫高窟天王堂的造像。在天王堂的堂頂,已有「毗盧遮那佛」及「五方佛」的分化,其毗盧遮那佛的造形位於堂頂中央,為高冠、長髪披肩、坐蓮花座的菩薩身,但因年歲久遠而手印不明。
  • 佛教:詳解「七支坐法」,想學禪定者看過來!
    參禪打坐,是佛弟子每日的功課,佛、儒、道三家的靜坐姿勢,相傳有近百種。平時參訪寺院,羅漢堂內的五百羅漢,雖然姿態各異,但都在定中。不過,最為理想的打坐姿勢,就是毗盧遮那七支坐法,所謂的七支,即坐姿的七個要點。
  • 佛教密宗經典翻譯家毗盧遮那,學成歸來反而被認為所學非佛法
    毗盧遮那,譯言遍照護,8世紀人,出生於西藏尼木協誇地方,為巴果家族後裔,故也稱巴果·毗盧遮那。他是西藏最早出家的「七覺士」之一,為藏密生起次第摩訶瑜伽修部和大圓滿阿底瑜伽心、界二部的主要傳人,早期佛教密宗經典的著名翻譯家。
  • 參禪養身從正確的坐法開始,南懷瑾大師教您「七支坐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七支坐法,七支坐法結合了中醫、西醫以及生理作用的打坐法門之一。釋迦牟尼曾說七支坐法在上一個劫數未劫的時代,即到了科學發達文化衰落的時代,七支坐法這個打坐的方法卻失傳了,以至於後來很多羅漢修道卻不能成功,後幸遇得道羅漢打坐示範指點方學會打坐修道,而這種打坐法便是七支坐法。
  • 佛教:五方佛各代表什麼?因何而來?各自為營又同出一源!
    在五方佛中,以中為尊,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在佛教密宗中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並且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代表著至高無上的佛理,以及統帥諸佛及諸菩薩的能力。而「大日」象徵著佛光普照,使萬物生靈皆可成就佛行。
  • 禪修靜坐的「七支坐法!」
    上一文章我們簡單的說「戒、定、慧」三學的 重要性,以「戒」為最初的第一個步驟。這個「戒」大家不要總想像成佛教的「戒律,」這個「戒」主要的目的是從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改變,如此一來在打坐「修定」中不會產生身體上的不安。從生活習慣飲食規律都把握好後,我們就把專注放在自己的意念上,你的意念是打開你心靈的窗口。下面我們就來分享禪修靜坐時的「七支坐法!」
  • 『一稱南無佛』佛光山星雲大師在《人間福報》對南懷瑾老師的一段...
    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後,和我來往的各界人士,不計其數,潛心禪學的南懷瑾居士便是其一。1、南懷瑾先生,民國七年(1918年)生於中國大陸浙江樂清縣。依袁煥仙先生學習儒、釋、道,遊走三教之間。可以說,他是一位雜家學人,三教九流都能通達。
  • 『南懷瑾』故禪坐姿勢,皆有關於氣脈,雖不專言調和氣脈,而已存攝於...
    人之生命,首賴精神之充溢,故精神須加培養;培養之法,但使心空身寧,使生理機能,生生不已;生之不絕,耗之日少,自然充沛勝常。精神隨色身氣血之衰旺而見盈虧,氣血以思慮勞疲而漸消失;故安身可以立命,絕慮棄欲,可以養神。
  • 世界上最神秘的數字「七」,在佛教中竟如此重要……
    七對於佛教也有非常特殊的意義,我們常聽「人有『七情六慾』」、「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即佛塔。)」,那麼佛教對七為何如此鍾愛?《無量壽經》描述釋迦牟尼佛「從右脅生,現行七步」。相傳釋迦牟尼出生時便會行走,朝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足下就綻放一朵聖潔的蓮花,曰步步生蓮。
  • 藏地瑜伽禪修之毗盧七支坐法
    現在我們上座,以雙跏趺之姿坐好。標準的雙跏趺稱為「毗盧七支坐姿」。毗盧遮那便是大日如來,他是諸佛之身的代表。這種坐姿有七個要點,所以被稱為「七支坐姿」,但有時我們會把數息法加上而稱之為「八支坐姿」,此二者是同一回事。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學佛法,不要被佛法困住,這樣才可以學佛!
    所以,很多學佛的人,一見面就是阿彌陀佛,滿口佛話,一身佛氣,著相著得厲害,一聽到對方也學佛,好哦!信佛好哦!假如對方不學佛,則眉頭一皺,好像罪大惡極似的,幾乎所有的宗教徒都是這樣,這都是我相、人相。什麼叫解脫?不要以覺礙為礙,那就得自在了。
  • 五方佛一覽表,常拜五方佛多福祿智慧
    一些遼金時期的古剎大寺,在大雄寶殿或毗盧殿內供奉五佛或七佛為殿內主尊,如大同華嚴寺、泉州開元寺、北京法源寺都供奉密宗五方佛,而遼寧義縣奉國寺、山西交城玄中寺則供過去七佛。關於七佛的布置較為少見,這裡對於相對比較常見的五佛略加解釋。
  • 南懷瑾講述七支坐法注意事項【有修改】
    雙盤打坐,又叫七支坐法,指肢體的七個要點: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金剛坐。單盤也不可能時,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散盤)。 脊梁直豎。背脊每個骨節,像算盤子疊豎。身體衰弱或有病的,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兩手圈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於胯骨。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
  • 南懷瑾老師:靜坐的姿勢不對反而容易致病,一定要把姿勢調整好
    那麼七支坐法,佛經上怎麼講?釋迦牟尼佛不是宗教喔,是科學家耶,也是大哲學家。他說歷代成佛的很多,一個劫數都有很多佛,上一個劫數叫莊嚴劫,現在這個劫數叫賢聖劫,有一千個佛出來,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再出來的是第五位彌勒佛。《大藏經》裡說明中國出幾個佛,阿富汗出幾個,印度出幾個,佛都有預言,很奇妙的。所以一般學佛,出家在家都不看佛經,隨便看了一點佛學書,就以為懂佛了。
  • 2019公益免費『佛教經典研修班』招生簡章
    南 無 阿 彌 陀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