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靜坐的「七支坐法!」

2020-12-15 大茶經

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很多人打坐,經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追求某種境界;一種是當下總覺得沒有太大的變化,過後不久,某一刻卻發現自己的進步挺大。但對初學打坐修定來說,了解一些簡單的次第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讓你少走不少彎路。

之前我們講到《大學》說:知至而後定,定後而能安。所以想要安心,在初學者認定禪修靜坐,或打坐對自己有幫助,就安心的修習,開始就不要去追求什麼境界。越是追求,你心中就越有雜念。上一文章我們簡單的說「戒、定、慧」三學的 重要性,以「戒」為最初的第一個步驟。

這個「戒」大家不要總想像成佛教的「戒律,」這個「戒」主要的目的是從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改變,如此一來在打坐「修定」中不會產生身體上的不安。從生活習慣飲食規律都把握好後,我們就把專注放在自己的意念上,你的意念是打開你心靈的窗口。下面我們就來分享禪修靜坐時的「七支坐法!」

當我們初學者懂了簡單的知識後,就可以開始靜坐練習。首先了解禪宗修心靜坐的最佳靜坐功夫「七支坐法。」佛教禪宗的七支坐法,也是各個宗派同樣修習的打坐方法,就是用七種肢體的七個要點,又名跏趺坐。

第一種:雙盤足,也叫雙盤跏趺。

許多初學者大部分剛開始不能用雙盤,就用散盤或單盤。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如意坐;把右足放在左旁上面,就叫金剛坐;兩腿交叉坐,就是平常叫的散盤。

第二種:脊梁要豎直。

特別是初學者要注意習慣,開始的坐姿一定要記得脊梁要豎直。當然,脊柱本身有影響的人,不用過於拘謹,隨著你不斷的進步,你的脊梁也會有改善。簡單的就是說有點駝背的人,不要過於拘謹,但也不能完全不注意,小編本遺傳有點駝背,打坐時間久了,現在已經完好。

第三種:三昧印(定印)

打坐時候手印有多種,但是佛家的手印基本以三昧印為主。左右兩手放圓節放在丹田下,平放在胯骨。兩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手印」,也叫三昧印,也稱「定印。」

第四種:主要是左右兩便肩膀微微張開,使其平整到適度為止。脊梁豎直兩肩膀適當敞開一些,不過與拘謹。如此一來,身心動脈容易暢通。

第五種:頭正

打坐時候要頭正,我們的後腦稍微向後收放,自己的前顎內收。注意,這裡的內收,不是要我們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就好。

第六種:雙目

這一種主要是眼,也就是雙目,雙目要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一丈或兩丈左右。當然,閉目養神的狀態也行,特別是經常對視手機和電腦的人。

第七種:舌頭

最後一種就是舌頭,舌頭咬輕微舔抵上顎,猶如還沒長牙齒的嬰兒酣睡時候的狀態。

佛家的「七支坐」是打坐比較理想的說法,如此一來經絡暢通,不容易打坐時昏睡。平常我們說的三脈七輪打不開,就容易昏沉。總的來說,簡單的理解這些知識後,就要像如意坐一樣,讓自己在「七支坐」的基礎上要達到心中如意,不要太過於苛刻,以免給自己心念上產生妄念。

本文就簡單對禪修中的「七支坐法」的闡釋,今後文章會在慢慢補充在坐支外,以及為什麼要「七支坐法」。包括「戒」的功夫上,具體應該注意哪些內容,一步步來。畢竟,只有你有持之以恆的心態,坐姿懂了之後,你的意識心念比這些重要。

感謝關大茶經,今後會更新更多禪修打坐知識,如果經常參禪打坐的朋友,加入「茶經佛學圈」也可以共同探討,分享你的經驗。

相關焦點

  •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11)七支坐法的形式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種要點: (一)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
  • 佛教:詳解「七支坐法」,想學禪定者看過來!
    參禪打坐,是佛弟子每日的功課,佛、儒、道三家的靜坐姿勢,相傳有近百種。平時參訪寺院,羅漢堂內的五百羅漢,雖然姿態各異,但都在定中。不過,最為理想的打坐姿勢,就是毗盧遮那七支坐法,所謂的七支,即坐姿的七個要點。
  • 七支坐法,最佳打坐姿勢
    七支坐法簡介「七支坐法」是打坐最理想的坐姿,若姿勢不正確,會堵塞身體的經絡,氣脈會不暢通,能量就上不來,三脈七輪就打不開,大腦缺氧,人就會昏沉。「七支」是指姿勢的七個要點。其中,第1、2、4、5個要點能引入遍行氣,第2個要點能引入上行氣,第2、3個要點能引入等住氣,第7個要點能引入上行氣,上述四種氣流入持命氣,五氣合一時行者就能體驗到覺悟。
  • 南懷瑾講述七支坐法注意事項【有修改】
    雙盤打坐,又叫七支坐法,指肢體的七個要點: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金剛坐。單盤也不可能時,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散盤)。 脊梁直豎。背脊每個骨節,像算盤子疊豎。身體衰弱或有病的,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兩手圈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於胯骨。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
  • 藏地瑜伽禪修之毗盧七支坐法
    現在我們上座,以雙跏趺之姿坐好。標準的雙跏趺稱為「毗盧七支坐姿」。毗盧遮那便是大日如來,他是諸佛之身的代表。這種坐姿有七個要點,所以被稱為「七支坐姿」,但有時我們會把數息法加上而稱之為「八支坐姿」,此二者是同一回事。
  • 打坐禪修的七個技巧和基本方法
    本次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打坐禪修的七個技巧和基本方法。一、打坐靜心是國學精粹打坐靜心是國學精粹,是老祖宗傳下來最珍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經常打坐靜心,對身心非常有好處,不光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疲勞,有效治療焦慮症,還可以開發心性智慧,大大提升心性認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 參禪養身從正確的坐法開始,南懷瑾大師教您「七支坐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七支坐法,七支坐法結合了中醫、西醫以及生理作用的打坐法門之一。釋迦牟尼曾說七支坐法在上一個劫數未劫的時代,即到了科學發達文化衰落的時代,七支坐法這個打坐的方法卻失傳了,以至於後來很多羅漢修道卻不能成功,後幸遇得道羅漢打坐示範指點方學會打坐修道,而這種打坐法便是七支坐法。
  • 禪師教你在禪修靜坐時如何調息念「阿彌陀佛」聖號
    而禪修靜坐中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是收攝萬念,最易下手,且最為穩妥的一種方法。這一法門以深信、切願來執持一句彌陀聖號為綱要,不但下手簡易易學,隨時隨地提起就可以修行,便於任何人的學習,而且即淺即深,能圓攝一切法門。我們念一句彌陀聖號,若能至誠懇切,驀直念去,不管妄想紛飛,一念提起則一念覺,念念提起念念覺,久而久之純熟自然,就能使煩惱妄想潛移默化。
  • 佛教『南懷瑾』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詳解(一)
    1、我們普通所講的打坐是採用這個姿勢,實際上靜坐的這個姿勢有九十多種,很多很多,佛法裡頭採用這個姿勢(雙盤坐),其他的姿勢還很多,你們到禪堂來看看那個五百羅漢的塑像、畫像各種各樣怪姿勢都有,每一個姿勢都可以入定,並不一定要這樣,不過真正要想證道得定,最後還是要這個姿勢,這叫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
  • 七覺支
    在這個階段〔即生滅智階段〕,「七覺支」(bojjhanga)更圓滿,毗婆舍那修行帶來身體方面的利益。在這個階段,「生滅智」(udayabbayanana)才算成熟。同樣地,覺支也變得強而有力。依據佛典,只有到達這個階段,才算完全具備七覺支。
  • 《今生成就,脫胎換骨》禪修的神奇力量
    第一章 靜坐的原理我們靜坐的姿勢,其實就是讓身體變成一個金字塔,從而讓身體形成一個強大的能量場,吸收宇宙的能量。一個人躺著的時候能量場是非常弱的,因此睡著之後就越會覺得冷。而盤腿靜坐,越坐就會覺得越熱,因為能量提高了。
  • 臺灣佛教禪修體驗之旅 海峽旅行社
    午齋14:00 參觀中臺世界(中臺禪寺~普臺中小學~中臺博物館)17:30 起七茶會(坐禪)09:00 趙州茶09:30 第二支香(坐禪)10:30 07:00 起板(起床)07:30 早齋08:00 第一支香
  • 冥想是不是禪修?有何不同
    禪修的方法很多,但冥想呢,在方法主要採用瑜伽方式來實現入定的。所以,把冥想說成是禪修是沒有錯的,但把禪修說成是冥想就不恰當了,因為範圍不一樣,禪修就是一個大系統,以南傳佛教來說,禪修所用的修止方法就多達四十種止業處,禪修者可以選擇其中一種適合自己的禪修業處來作為入門的方便,當中,最為禪修導師們推崇與教導的應該是入出息念,佛教稱為阿那波那。
  • 初學禪修感悟:禪修的作用和意義
    2018年8月,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參加了一次為期一天的禪修入門課程的學習。時間雖短,卻讓我對禪修產生了興趣。如今練習禪修已經兩年多了,雖然沒有做到天天練習,但禪修還是使我的心理和認識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讓我在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時,能夠更加淡定和冷靜地去面對和處理。很多名人都在練習禪修,比如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就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 禪修第一式——數息法
    數息法比如我們大家生一種病,有一個人發現了可以治這個病的藥物。
  • 陳履安院長深度分享:靈性科學與禪修
    之後潛心禪修,向數十位高僧活佛禪師求法學習,得到許多漢傳和藏傳珍貴的傳承。多年在臺灣、西藏、尼泊爾、美國聖山等聖地閉關禪修閉關,經驗心性。好學不倦,對漢傳佛法的禪宗、天台宗、淨土宗、唯識宗都有相當的研究與心得。對於藏傳佛法的加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手印、大圓滿等也都有認識與修行。在看文章之前,可點開音樂,願你的生命活成天籟!
  • 如何在禪修課程結束後繼續修行?
    最好每星期能有一次一小時的共修靜坐,而每年必須參加一次十日課程。每天兩小時的靜坐及每年十天的禪修課程,只是維持修行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你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就應該用來禪修,你可以參加一星期或幾天,甚至一天的短期課程。
  • 南懷瑾老師:靜坐的姿勢不對反而容易致病,一定要把姿勢調整好
    2006年南懷瑾老師授課時,示範講解靜坐七支坐法的要領,文字部分如下:要注意了,不要馬虎隨便學打坐
  • 雙盤打坐法的七個要點(教學視頻)
    」總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堅持,精進不懈,小則康強身體,祛病延年;大則開發潛能,彌綸天地。  一般說的雙盤打坐,又叫七支坐法,下邊分享下打坐時肢體的七個要點: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
  • 一篇深度好文,幫助您了解什麼是禪修
    文章約7000字,順應現代人的學習邏輯和表達方式,濃縮了千百年來闡述、研究、練習禪修的最核心精華,非常值得您靜下心來,慢慢品閱。也歡迎您分享給正在尋找生命答案的有緣人。1990年,我參加的一次禪七,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