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年齡段」人群死亡率增加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下降

2020-12-27 新華社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7日電(記者周舟)發表在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美國人均預期壽命近年來持續下降,25歲到64歲間的「工作年齡段」人群死亡率增加是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死亡率資料庫以及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結果發現,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59年的69.9歲增加到2014年的78.9歲,但隨後連續3年下降,2017年下降到78.6歲。

研究人員表示,人均預期壽命降低與美國25歲至64歲人群全因死亡率上升有關。美國25歲至64歲人群全因死亡率從2010年的每10萬人328.5例,增加到2017年每10萬人348.2例。其中,25歲到34歲的青年人更為明顯,全因死亡率增長29%。全因死亡率指的是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是一定時期內各種原因導致的總死亡人數與該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

研究顯示,藥物濫用、酗酒、自殺以及各類器官系統疾病等導致美國25歲至64歲人群死亡率上升。

不過,2010年到2017年間,嬰兒、1歲到14歲兒童以及65歲到84歲老年人全因死亡率均出現20%到30%的降幅。

論文共同作者、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醫學院的史蒂文·伍爾夫說,「工作年齡段」人群壽命降低是「獨特的美國現象」。研究人員認為,社會服務預算不足可能是美國人均預期壽命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完)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人均預期壽命是什麼意思
    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說4年提高了1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20.1/10萬、8.1‰、10.7‰降至17.8/10萬、5.6‰、7.8‰,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升至77.3歲 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升至77.3歲 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2020-06-08 19:21:16 來源:人民網  |  作者:熊建《公報》顯示,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與上年相比,醫院增加134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751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80.7萬張。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時間:2020-10-28 18: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我國人均壽命4年提高1歲】記者從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的十三五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布會上獲悉,我國人均壽命4年提高了1歲。
  • 法媒: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可能將超過美國
    法國Atlantico新聞網1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或將超過美國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負責人羅伯特·安德森的假設,2020年因為暴發新冠疫情,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會下降2至3歲,可能被中國超越(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美國為78.8歲,中國為77.3歲——編者注)。
  • 我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穩步下降 2012年起,全省衛生資源逐步完善,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每千人口擁有註冊護士數、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和每萬人全科醫生數均在不斷增加,尤其是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數,七年每萬人擁有量增加1.7人,複合增速達22%。
  • 雲南人均預期壽命75.1歲 成為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省份
    11月13日,中國雲南省委召開《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106所,位列全國第8位;縣域內就診率提高至89.45%;全省孕產婦死亡率14.47/10萬,嬰兒死亡率5.07‰,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
  • 甘肅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看甘肅衛生...
    我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看甘肅衛生事業發展甘肅省人均預期壽命逐年增加,2019年甘肅省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較2009年增加約2歲,預計2020年可達到《規劃》目標(規劃≥74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人口佔比增加明顯  甘肅省人口死亡率自2000年至今保持平穩,基本在6.5‰上下浮動,但出生率與人口自增率下降較為明顯。
  • ...委發布甘肅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
    原標題: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化加快12月21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數據,充分展現了2009-2019年甘肅衛生事業在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 國家衛健委: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 嬰兒死亡率下降到6.1‰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所取得的成就時表示,70年來,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產婦死亡率由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用比較少的投入解決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醫問題,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 2017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6.7歲
    然而,人壽命有限,能夠活到70是很少的。醫療健康是民生大事,如今,人生七十不稀奇,截至2017年統計,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6.7歲,這是記者從24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了解到的數據。財政部部長劉昆受國務院委託,向常委會報告國家財政醫療衛生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
  • 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衛計委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副主任謝學勤。人均期望壽命怎麼算人均期望壽命是國際通用的評價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標之一。
  • 美國殘疾老年人的額外支出:1992-2005(下篇)|老年人|死亡率|殘疾|...
    1992年,55%的美國老年人沒有IADL或日常生活能力的限制;2002年,這一數字上升到59.6%。1992年至2002年期間,按美元計算的特定年齡支出大幅增加;年輕年齡組的增長更快(65-74歲年齡段為93.5%,85歲以上年齡段為41.4%)。
  • 日本人均壽命創新高怎麼回事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計算方法
    與2017年相比,2018年出生者不論男女,今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共同社報導,日本女性人均預期壽命1984年首次超過80歲,1985年至2010年連續26年保持世界第一;男性人均預期壽命1971年超過70歲,2013年首次超過80歲。
  • 澳大利亞人預期壽命增加 運動和歡笑是主因
    中新網8月17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預期壽命是人口健康和幸福的衡量標準。在調查了18個發達國家2010年至2016年的人均壽命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和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近日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澳人的預期壽命在增加,相反,英國人、美國人以及其他幾個國家民眾的預期壽命減少。日本人均壽命最長。專家認為,澳洲的醫療服務普及以及澳人熱愛戶外運動是長壽的原因。
  • 北京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附:自測表格)
    如果有神仙,每個人都想預測一下自己到底能活多少歲——上周,北京發布了「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雖說現在人們越來越長壽是一種趨勢,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 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是多少歲?
    《公報》顯示,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資料圖:民眾在醫院參加體檢。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醫療衛生資源總量逐步增加,衛生人力構成進一步優化。
  • 中國這9個地區人均預期壽命邁入80歲,其中最高的是……
    到2030年,人均期望壽命邁入80歲梯隊的地區將從2015年的3個增加到9個,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遼寧、吉林、江蘇、海南、福建、重慶。其中上海最高,其徵求意見稿提出不低於84歲。公布了這一指標的其它16個地區,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則都超過了75歲,而且僅青海和甘肅低於79歲。人均期望壽命在人口統計學上通常用來反映一個地區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
  • 衛健委:2018年我國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
    報告顯示,2018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從2017年的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0歲,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前,婦幼健康服務能力缺如,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缺醫少藥,孕產婦死亡率高達1500/10萬,嬰兒死亡率高達200‰,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
  • 每日一詞∣人均預期壽命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見證了「十三五」時期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提升。(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人均預期壽命,指某年某地區新出生的嬰兒預期存活的平均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是影響人均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
  • 2020年廣東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8歲
    (原標題:2020年廣東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