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農奴、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色康社區堅才:「共產黨給了我...

2020-12-22 中國西藏網


左圖為堅才(左)在給小女兒卓瑪講述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的變化。記者 段敏 攝

  堅才,生於1948年,現年71歲,現住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色康社區。

  民主改革前,堅才一家8口是色康谿卡(莊園)的農奴,全家人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民主改革後,堅才一家分到了16畝地和10隻羊。堅才讀了4年書,學會了藏語和算術,並通過努力成長為一名村幹部。如今,堅才一家建起了二層小樓,生活富足。

  2月27日,記者來到堅才家時,家裡擺放的卡賽、青稞苗等年貨還沒有撤下來。聽說記者要來,堅才老人還精心準備了糖果、瓜子、葡萄乾等。

  「這些東西在舊西藏不要說吃,想都不敢想。」堅才說,在他的印象中,民主改革前自己就沒吃過一頓飽飯,整天為肚子餓而發愁。

  當時,堅才一家8口都是色康谿卡(莊園)的農奴,身為差巴的父親除了要種地,還要負責給管家做飯。每天父親從谿卡做完飯回來,堅才都會好奇地問管家當天吃了什麼,聞聞父親做完飯手上留下的餘香,解解饞。

  一次,堅才偷偷翻過圍牆,想到谿卡內一探究竟。當時,正趕上差巴們在用牛皮口袋裝油,他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那麼多缸油,大瓢大瓢地裝,要裝到什麼時候啊。」

  「我們只有過年時才能吃上一點點油,他們怎麼能有那麼多油?!」堅才老人氣憤地說道。

  堅才回憶,當時色康谿卡有16戶差巴,大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當時大人們每天天不亮就出去耕種,很晚才回來。」

  據《乃東縣誌》記載,乃東地區因土地肥沃,歷來是舊西藏地方政府和權臣外戚的封邑,據統計,西藏民主改革前,當地大大小小共有75個谿卡之多。

  堅才說,當時色康谿卡一年要向哲蚌寺交兩次租,有時要交3次。「大多是用毛驢馱著去,人跟在後面走。路不好走時,要走半個多月。」堅才說:「路遠、難走不說,驗租還特別嚴,大家都不願意去,管家點到誰誰就只能自認倒黴。」

  「他們雖然沒打過我,但我特別怕他們,見了總是遠遠地繞著走。」堅才說,管家經常用鞭子打人,可兇了。「他們對差巴要求很嚴苛,身體不好的差巴還要上稅。」堅才告訴記者,他的一個哥哥由於身體不好,到了當差巴的年齡被管家退了回來,為此,家裡要交7藏克(1藏克約等於14公斤)的糧食。

  堅才一家租種色康谿卡3畝地,產的糧食一半要交租。「交完租後,如果再湊7藏克人頭稅,一家人只能喝西北風了。」

  「還好,全家人正為7藏克人頭稅發愁時,西藏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堅才高興地說道,「趕走了領主,我們一家分到了16畝地和10隻羊。」

  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牲畜,堅才一家的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1960年秋天,家裡打了20多袋糧食,父親為全家人做了藏面,裡面放了豬肉和牛肉,別提有多香了,我一口氣吃了三大碗。」這頓「出生以來最好吃的飯」讓堅才終身難忘。

  民主改革後,依託黨的各項好政策,堅才和姐姐卓嘎也走進了學校。「在舊西藏,讀書是貴族的特權,差巴的孩子是不允許讀書的。」

  「我1965年入團,1976年入黨,1992年開始擔任色康村(現色康社區)黨支部書記,2008年『退休』。」說起往事,堅才感慨道:「是共產黨給了我幸福生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就沒有我的今天。」

  如今,堅才每月能領到450元「三老」補貼,他的6個子女中,3個已經工作,家裡出了一名大學生、兩名中專生。現在,他每天都會在外孫女旦增巴宗的「獎狀牆」前站一站、看一看,仿佛看到了子孫們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最美幹部風採閃耀基層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最美幹部風採閃耀基層 2019-01-02 09:31:00來源:央廣網
  • 翻身農奴桑珠:驅散烏雲,放羊娃成了致富「領頭羊」
    翻身農奴桑珠:驅散烏雲,放羊娃成了致富「領頭羊」 2019-04-10 2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南市乃東區開展「藍色文明進社區宣傳服務促團結」活動
    原標題:開展「藍色文明進社區 宣傳服務促團結」活動   近日,山南市乃東區創建辦聯合區司法局、澤當街道辦事處在瓊嘎頂社區開展「藍色文明進社區、宣傳服務促團結」活動。山南市人民醫院、市藏醫院、市一小、農行乃東支行澤當營業所相關負責同志以及社區的藏、漢、回、維吾爾等民族代表及群眾代表參加活動。
  • 西藏山南市人民醫院「白衣天使」在行動
    在一片紅花綠樹掩映中的西藏山南市人民醫院,車輛絡繹不絕,現場人頭攢動。  「『格啦』,您以後千萬不要再抽菸了,您的呼吸道系統疾病和經常抽菸有著很大關係,要儘早戒菸,平時多鍛鍊身體、多注意清淡飲食,病才能好得快……」  日前,山南市人民醫院聯合安徽省第四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組,在乃東區澤當鎮格桑路,開展以「感黨恩、惠民生」為主題的義診活動,以仁心仁術踐行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初心和使命,吸引了許多市民群眾前來尋醫問診,贏得了廣泛讚譽。
  • 西藏首個EPC綜合管廊在山南市竣工投運
    2020年12月1日,西藏自治區山南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和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援藏幫扶技術人員在山南市乃東區澤當大道一處地下綜合管廊進行檢測工作。當日,西藏自治區首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EPC項目在山南市竣工投運,項目的建成投運增強了高原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 西藏:將每年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嘎瑪說,以達賴為首的西藏反動上層集團為保住政教合一的農奴制度永遠不變,於1959年3月10日發動了旨在分裂祖國的全面武裝叛亂。1959年3月28日,周恩來總理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從此,西藏百萬農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邊平叛一邊進行民主改革,使自己翻身獲得了解放,真正當家做了主人。
  • 翻身農奴、日喀則市康馬縣少崗鄉朗巴村宗吉:「共產黨讓我獲得了...
    82歲的宗吉老阿媽坐在自家客廳的藏式沙發上,回憶著舊西藏的黑暗與苦難,那些為莊園主夫人當女傭的日子,至今記憶猶新。  「我父母都是朗通莊園的農奴,生活很苦,父母沒法養活我,就把我送給了莊園主的夫人做女傭。洗衣、做飯、端茶送水、打掃衛生等等,我每天起早貪黑有幹不完的活兒。」宗吉說。  「稍微做不好,就會挨打受罵。」
  • 雅江河畔話小康——西藏山南市貢嘎縣紅星社區之變_扶貧_中國西藏網
    在西藏山南市貢嘎縣吉雄鎮紅星社區雙語幼兒園,老師次央(左三)指導孩子們繪畫(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冬日的雅魯藏布江緩緩流淌,清晨的霞光灑在了江畔的紅星社區,牛鈴叮噹響起,安寧祥和的社區宛如一幅高原「山居圖」。   紅星社區位於西藏山南市貢嘎縣吉雄鎮,五年前,這裡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73人。脫貧攻堅讓這個村莊貧困人口清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服務健全、產業興旺,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示範村。
  • 西藏山南下轄的12個行政區域一覽
    截至2020年11月,山南市轄1個市轄區(乃東區)和11個縣(扎囊縣、貢嘎縣、桑日縣、瓊結縣、曲松縣、措美縣、洛扎縣、加查縣、隆子縣、錯那縣、浪卡子縣)。市轄區1.乃東區乃東區,隸屬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位於西藏自治區中南部、岡底斯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遊,總面積2208.85平方公裡,是山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藏語中意思是「象鼻山尖前」。
  • 闊步邁進西藏發展的新時代
    西藏民主改革徹底結束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佔西藏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打碎枷鎖,翻身成為自己的主人。  克松村位於西藏山南市乃東區。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克松村是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稱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 「農奴大學」今昔記:從這裡讀懂西藏巨變密碼
    60多年前,3000多名農奴子弟離開雪域高原,來到陝西鹹陽,接受現代高等教育。  從貴族教育到平民教育,西藏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蛻變。作為西藏和平解放後黨中央在祖國內地為西藏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西藏民族大學歷經甲子巨變,從「農奴大學」到「幹部搖籃」,蘊藏著西藏巨變的密碼。  西藏民族大學一角(10月10日攝)。
  • 周末去哪裡玩,西藏山南市一日遊,你們都喜歡哪些景點
    主要位於西藏山南市勒布溝勒布溝:是門隅地區的中國控制帶,是西藏山南市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位於西藏山南市澤當鎮11公裡的扎西次日山上。昌珠寺(昌珠卓瑪拉康)昌珠寺位於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約二公裡
  • 臺灣裡長走進西藏村委會 感受西藏發展新貌
    臺灣地區裡長參訪團參訪「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乃東區克松村。(圖片來源:西藏臺辦)中國臺灣網12月28日拉薩訊 「此次西藏參訪,讓我深入了解到藏區的人文世界,以及藏人的生活環境。如有機會,我將二次登訪」。
  • 2020年山南市區劃詳情,了解山南市有幾個區、縣,細分到街道
    本文提供的內容是山南市的城市分區劃分情況。幫你了解山南市有幾個區、縣,同時介紹山南市下轄各區、縣的街道和鄉鎮的詳細分布情況。山南市有幾個區、縣?答:山南市有1個區、11個縣(2020年8月)。山南市:乃東區、扎囊縣、貢嘎縣、桑日縣、瓊結縣、曲松縣、措美縣、洛扎縣、加查縣、隆子縣、錯那縣、浪卡子縣。
  • 3月28日,是美麗西藏真正的「幸福日」
    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深刻剖析過西藏的社會結構:「我看,西藏的農奴制度,就像我們春秋戰國時代那個莊園制度,說奴隸不是奴隸,說自由農民不是自由農民,是介乎這兩者之間的一種農奴制度。……這個舊制度不好,對西藏人民不利,一不人興,二不財旺。」「西藏的老百姓痛苦得不得了。
  • 西藏民主改革轉變舊觀念 激發農奴對新生活渴望
    次仁拉姆今年83歲,59年民主改革之前,她還是山南地區結巴鄉的一名農奴,她告訴我們,叛匪在拉薩叛亂失敗後,被解放軍一路追趕到山南,這些叛匪沿路就對當地的老百姓散布謠言。但是次仁拉姆不相信,他曾經聽管家這樣說過共產黨解放軍。  次仁拉姆:共產黨來了,以後農奴主和傭人是平起平坐的,沒有什麼貴賤之分。
  • —— 西藏日報《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
    關鍵詞:西藏日報     融媒體專欄     成就宣傳     守正創新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日報社從2月25日到7月26日,推出《叫我怎能不歌唱——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別報導》融媒體專欄。從全區七市、地,精心選擇60名西藏新舊兩種制度親歷者、見證者——翻身得解放的農奴代表進行採訪報導。
  •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全文)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黑河(現那曲市色尼區)發生重大雪災時,西藏地方政府不但不救災,反而催逼牧民交租,並且不準減免。當雄宗頭人甚至阻止黑河分工委下發青稞和茶葉救濟災民。這些事例使群眾加深了對共產黨、解放軍的認識,體會到只有廢除封建農奴制才能過上新生活。  通過新舊對比,人民群眾日益覺醒,有些農奴已不甘於受壓迫和剝削,有的憤然掙脫農奴主的控制而逃離。
  • 【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歷史的選擇 人民的選擇
    西藏民主改革61年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為西藏各族人民謀解放、謀翻身的歷史,為西藏各族人民謀幸福、謀富裕的歷史,為西藏各族人民謀穩定、謀發展的歷史。偉大歷史和生動實踐深刻地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民主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行改革開放,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