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沒遇到過哪個孩子,不喜歡他的繪本

2020-12-15 丹媽讀童書

又到我們的名家繪本專欄時光。

這期我們介紹來自英國的繪本大師——約翰·伯寧罕,也是我特別喜愛的繪本作者。

人們說他是「最了解孩子想像力的圖畫書作家」

說起來約翰伯寧罕在繪本屆的聲望,也是鼎鼎有名。

他分別憑《寶兒》《和甘伯伯去遊河》兩次贏得英國圖畫書最高榮譽——凱特 格林納威大獎。

2014年,獲得兒童圖書創作者的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獎的提名。

2018年又和他的夫人海倫·奧克森伯裡一起,得到了英國最大童書機構BOOKTRUST的終身成就獎

雖然約翰伯寧罕的作品只有二十多本,但幾乎每本的銷售量都超過百萬,還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全世界。

(有看起來面熟的麼)

如果你沒聽過他大名,那或多或少聽過他的《和甘伯伯去遊河》《遲到大王》《莎莉,離水遠一點》《寶兒》這些經典作品吧。

「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哪一個孩子,不喜歡看約翰·伯寧罕的童書。」這是英國圖畫書專家瑪格麗特·米克對伯寧罕的高度評價。

不過在介紹他的作品前,我想先和你們聊聊,他的童年和學校,估計會讓所有孩子羨慕不已。

伯寧罕小時候,跟著家人到處遷徙,他讀過十多所學校,12歲的時候進入了現今聞名全球的夏山學校

夏山學校在英格蘭東薩佛郡的裡斯敦村,是教育家尼爾在1921年創辦的,有人認為它就是《窗邊的小豆豆》中「巴學園」的原型。

和傳統的學校不一樣,夏山學校被稱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最有特色的就是它以人為本,施行的民主教育方式。

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發展。

班級是混齡的,沒有統一的課程,也沒有固定上下課的鈴聲。

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上的課程,也可以憑自己的意願上課,不論缺課多久也不會受到責罰。

夏山學校最長的缺課記錄,一名小女孩有三年時間都在到處遊蕩,沒有上課。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夏山學校的籤到板

這裡也沒有正式的考試,都是用輕鬆的談話方式測驗學生,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寫出答案。

孩子們可以自由的畫畫。伯寧罕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畫畫,這也為他後來的藝術創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在這種特別自由和開放的環境中成長,伯寧罕的心靈從來沒有受到過束縛。

所以成年後,他也特別能理解孩子的心靈,依然保持著孩子一樣的熱情和想像力,畫出了一系列美好的作品。

01

一隻沒有羽毛的大雁

讓伯寧罕一舉成名

《寶兒》是約翰·伯寧罕的第一本圖畫書作品,當年一出版,就獲得了英國最高圖畫書獎凱特·格林納威大獎,讓伯寧罕一舉成名。

精裝 適合2.5歲+

寶兒是一隻沒有羽毛的大雁,就連醫生都沒有辦法。

為了禦寒,媽媽給它織了一件灰色羊毛背心,這下寶兒雖然不冷了,卻總是被同伴嘲笑。

穿著毛背心的寶兒很自卑。因為毛背心的束縛和吸水,它也沒有學會飛行和遊泳。

於是,當別的大雁飛往溫暖的南方時,寶兒只能傷心的留下來。

但和醜小鴨不一樣,寶兒並沒有被動地等待,他主動走上了尋找之旅。

寶兒走進了河邊的一艘船,在這兒,它努力工作掙旅費,還和船長、大副以及船上的小狗福勒成為好朋友。

在船長的幫助下,寶兒來到了皇家植物園。

那是一個很大的公園,住著各種各樣的鳥兒,好多好多的大雁,大家都不介意寶兒沒有羽毛。

寶兒最終收穫了友誼和新生,它接受了自己的與眾不同,也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這樣的寶兒,應該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勇士,而命運,從來不苛待頑強的勇士。

伯寧罕早期的作品,畫風都比較粗獷。

你看《寶兒》中,線條濃淡不一,粗細不等,很動感。

色彩和肌理也是質感十足。

伯寧罕早期的作品,基本上是從大人的視角在給孩子講故事。

他喜歡用馬、狗、狐狸等小動物作為主角,講一個前期波折、最後大團圓結局的故事。這類故事還有這些,推薦給3-6歲的孩子。

《拔河比賽》

《好馬亨伯特》

《狐狸阿昆》

《醜狗辛普》

《會開車的小狗》

02

後期開了掛一樣的伯寧罕

在《寶兒》之後,伯寧罕就像開了掛一樣,創作了大量優秀的繪本。

他的畫風從濃墨重彩變成了清新雅致;

故事主角從動物變成了孩子;

故事視角也從大人視角變成了孩子視角;

而這些最終成為了伯寧罕獨具個人特色的標誌性風格。

這些繪本無一不體現著伯寧罕最大的魔力——他能真正地看見孩子,看見孩子內心的需求。

他尊重孩子們的各種奇思異想,從來不用大人的規矩框架,去限制他們、約束他們,讓他們感覺不快樂。

所以我們會看到,他筆下的孩子都天真爛漫,充滿活力和想像力。

而大人們呢?卻明顯分成兩類:有些成為了正面例子,有些卻成了反例。

接下來,我就從幾本典型繪本中探秘伯寧罕的孩子觀。

1、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伯寧罕認為,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愛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外公》裡,就算有時候不懂外孫女的想法,外公也耐心的和她一起玩遊戲。

《朱利葉斯呢?》裡的爸爸媽媽,為了配合孩子的想像,耐心地把做好的飯菜一次又一次的送進孩子的房間。

要怎麼做才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呢?

甘伯伯簡直是孩子們心中理想的大人。

精裝 適合2.5歲+

最經典的《和甘伯伯去遊河》

1970年凱特·格林納威獎大獎;

《波士頓環球報》圖畫書大獎 ;

《紐約時報》最佳插畫童書獎;

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100種圖畫書」。

這就是甘伯伯,他家住在河邊。有一天,甘伯伯乘著小船要去遊河。

兩個小孩也想去,甘伯伯說:「好是好,只要你們不吵鬧。」

遇到了野兔,野兔也想去。

甘伯伯說:「行是行,但是你不能亂蹦跳。」

後來,他們又遇到了貓、狗、豬、綿羊、雞、牛、山羊,它們都想上船。

甘伯伯和大家約定好不吵不鬧,才能上船。

小乘客們滿滿當當的坐了一船,一開始大家都很高興,可是,他們很快就忘了乘船的規則。

於是,山羊亂踢,

牛踩東西,

雞扇翅膀,

綿羊咩咩叫

豬來回晃,

狗招惹了貓,

貓追兔子,

兔子亂蹦亂跳,

小孩大吵大鬧,

船就翻了……

大家都掉進水裡去了。

看到這,叮噹被滑稽的動物們樂得哈哈大笑。

以為甘伯伯會生氣,結果他和大家一起遊到岸上,不僅沒生氣,還邀請大家去他家喝茶。

喝完茶,甘伯伯說:「再見啦,下次再來遊河吧。」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畫面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但值得細細品味。

上了船的孩子們,有時戲水;

有時和小動物打招呼;

還有時手舞足蹈。

他們的快樂從這些動作中流淌出來,讓人好像都能聽到他們歡快的笑聲。

動物們渴望的眼神,就像孩子們潛藏於內心的天真本質。

他們排著長隊去甘伯伯家喝茶。

又排著長隊離開。

誰說犯錯了就要受懲罰?不,還要請你喝下午茶呢。

這讓在中國式嚴格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和幸福。

《和甘伯伯去兜風》還是那位溫和的甘伯伯,這次他打算開車去兜風。

路上又遇到了小孩、兔子、貓、狗、豬、綿羊、雞、牛和山羊,大家都擠上了他的車……

結果車子陷入了泥濘,大家都下來推車,一個個變成了小泥人,哈哈。

在甘伯伯的作品裡,我們看到調皮是孩子的天性,大人更要用心地包容他們,給他們愛和支持。

這類故事還有:

《外公》

《朱利葉斯呢?》

《愛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2、愛孩子,就要關注孩子的內在需求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能看到孩子內心的需求,比如陪伴,比如安全感。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這本書就做到了。正懷二胎的我,這本書和叮噹講了不少遍。

這本繪本一共花了十年時間打磨,它也是唯一一本約翰·伯寧罕和妻子海倫·奧克森伯裡合作的繪本,是他們多年婚姻生活孕育出來的共同的智慧。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怎麼讓大寶知道並接受這件事呢?不妨看看伯寧罕夫婦的建議:

一是尊重。父母要親自、正式地告訴大寶這個消息,讓他感受到家人的尊重和重視。

你看圖中媽媽鄭重其事的樣子,還有寶寶一臉迷惑的表情,他應該是還不能很快理解「媽媽要生小寶寶了。」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吧?

二是陪伴。孕期的媽媽,雖然肚子越來越大,卻從不缺席大寶的生活。

她陪著大寶去餐廳:

去美術館:

去逛公園:

去動物園:

媽媽把大寶照顧得無微不至,因為只有媽媽的陪伴,才會讓孩子感受到愛,而只有愛,才能給大寶安全感。

絕招是想像。媽媽可以多和孩子聊聊二寶,想像二寶到來後的生活。

如果二寶是一名廚師:

如果二寶是一名畫家:

如果二寶是一名銀行家:

這裡的分格漫畫也是這本書的特色,而這些想像,叮噹幾乎是看一遍笑一遍,仿佛是看到自己小時候的模樣。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對大寶而言,這些想像一開始都帶著他牴觸的小情緒。

(小寶寶做的東西我才不吃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牴觸的情緒慢慢變淡了。

是想像,安撫了大寶不安的情緒,讓他開始接受、甚至期待二寶的到來。

不是二胎家庭也可以看看這本繪本,關於小弟弟的想像真的是太好玩了,孩子們一定可以從中得到樂趣的,說不定他們自己就是這麼想的呢。

這類故事還有:

《哈維的聖誕禮物》

《我的秘密朋友阿德》

3、漠不關心的大人,和孩子的世界擦肩而過

另外一類大人,看不到孩子的需求,也不能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們相比,他們簡直乏味透了。這樣的反例,在伯寧罕的作品中也不少。

比如《遲到大王》中大吼大叫的老師:

《斯蒂文,去幫媽媽買東西》裡冷漠的媽媽:

《神奇魔法床》裡冷漠的大人們:

而最典型的是莎莉系列裡的父母。

精裝 適合3歲+

《莎莉,離水遠一點》講的是莎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海邊度假的故事。

莎莉和爸爸媽媽到了沙灘之後,故事分開了兩條線。

左邊是爸爸媽媽,他們支上了沙灘椅,佔據了沙灘小小的一角,海邊的美景對他們居然毫無吸引力。

你看他們一直坐在沙灘椅上,織毛衣:

看報紙:

絲毫沒有要起來玩的想法,不僅如此,他們還一直叮嚀著莎莉:

要小心漂亮的鞋子,不要踩到髒東西;

不要摸那隻狗;

扔石頭要看清楚地方,不要打到人……

而莎莉呢,和爸爸媽媽完全不一樣,她開啟了自己的冒險之旅。

你看她,盯著海面一直看,雖然小小的背影,看起來有些孤單,但海面和天空的顏色,卻有些詭異,預示著即將發生的不同尋常的故事。

莎莉的故事,一個字都沒有,完全依靠圖畫在描述。

她劃著一艘小船,遇到了海盜,

她勇敢又機智,不僅逃離了海盜的捕捉,還拿走了海盜的藏寶圖。

她和小狗一起,挖出了藏寶箱,

帶著戰利品,在夜色中歸來。

這本書運用了左右對頁的創作手法,是伯寧罕標誌性的創作風格。

左頁是枯燥乏味的現實世界,右頁是莎莉幻想的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和巨大的視覺衝擊力。

左邊是現實世界,色彩淺淡,內容單調。莎莉的父母,就在這個無趣的世界裡不斷嘮叨。

而右邊呢,顏色濃鬱,內容也豐富多彩,那是莎莉想像出來的世界。

看這本書時,我發現叮噹的眼睛不由自主就被右邊的幻想世界吸引了,一邊看,還一邊自言自語,說著書中好笑的細節。

左邊的頁面,即使我提醒他,他也只是瞄一眼就又看向右邊了,甚至有時候連看都不看。

餘治瑩老師所說:伯寧罕沒有使用一個批判的字眼,可他通過圖畫,傳神地表達出孩子的心思意念,讓孩子產生共鳴。

同時也激發許多父母心中的警醒:若只是一味地站在旁邊念念叨叨,會讓孩子的心與父母漸行漸遠,日後也許會造成親子間難以跨越的鴻溝。

這類故事還有:

《遲到大王》

《神奇魔法床》

《斯蒂文,去幫媽媽買東西》

伯寧罕筆下的大人,你想做哪一類呢?

如果你喜歡伯寧罕的作品,還有這些繪本可以選擇:

《野餐》

《鱷梨寶寶》

《秘密動物園》

《這是個秘密》

《雲上的孩子》

《請讓我留在火車上吧!》

伯寧罕說:「我的讀者並不只限於兒童,而是所有的人。」 他的作品,始終貫穿著尊重與自由,簡潔卻不簡單。

如果你忙著在現實生活中打拼,已經想不起五歲時候的夢了,為什麼不拿起伯寧罕的書,和孩子一起進入夢幻時空呢?

丹媽碎碎念

約翰.伯寧罕的繪本,我們國內引進了很多。

文中介紹的繪本,其實很多單拎出來都可以洋洋灑灑寫篇文章,比如《愛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之前我也詳細寫過解析,很適合家長看,對於孩子,怎麼批評行為,表揚特質,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自信起來。如果你只選兩三本他的作品,這本不錯過哦。

相關焦點

  • 「我從沒遇到過哪個孩子,不喜歡他的繪本」
    又到我們的名家繪本專欄時光。這期我們介紹來自英國的繪本大師——約翰·伯寧罕,也是我特別喜愛的繪本作者。人們說他是「最了解孩子想像力的圖畫書作家」。「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哪一個孩子,不喜歡看約翰·伯寧罕的童書。」這是英國圖畫書專家瑪格麗特·米克對伯寧罕的高度評價。
  • 孩子不願意讀書怎麼辦?讀他喜歡的繪本
    經常有人問,怎麼讓孩子喜歡讀書?我的回答是,買孩子喜歡讀的書。當孩子做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他會沉迷於其中,在《當孩子遇見書》這本書的作者就講到:利用繪本吸引孩子讀書的興趣。收到《DK中英雙語幼兒玩具書:堵車了》這本繪本的時候,我知道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又增加了一分。
  • 對話日本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在創作中,我從沒想過年齡之類的事
    不知道是不是創作了一輩子繪本的關係,今年72歲的五味太郎仍然給人一種感覺,就是「透徹的童真」。他說,即便在自己童年時期,也從來沒有過「自己是小孩」的意識,現在雖然已經72歲了,也從來不會時刻意識到自己是個72歲的大人。也許正因如此,他的洞察才能更純粹,也更接近本質。
  • 「看好孩子,別讓他打擾我工作」「你從沒盡過家長的責任」
    有時候空閒了就問幾句,令人感覺荒唐的是,有的男人都叫不上來自己孩子的名字,也不知道孩子上到幾年級了。這種教育對孩子影響不好,也是家庭的缺失,父親完全就是一個「透明人」。要是問孩子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回答媽媽,因為媽媽陪伴他們的時間更多。陽陽今年五歲了,他最喜歡的人就是媽媽,爸爸這個人對他來說很陌生。
  • 媽媽,繪本這樣讀我才會喜歡……
    」其實,一本繪本的內容豐富多彩,在反覆閱讀中能發現繪本的多重價值。家長不一定糾結於孩子是否能理解故事情節,因為孩子會對繪本中的某個細節感興趣。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點,選取適合孩子的情節、畫面和內容展開閱讀。
  • 二胎媽媽聊閱讀:「讓孩子愛上繪本,是我做過最正確的事情!」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和二寶,都是比較喜歡繪本的。為此我常帶著娃泡在樓下的繪本館,和一群孩子一起看繪本。不知道你家孩子愛看繪本嗎?我為啥讓孩子讀繪本?我所在的城市,其實是三線城市的郊區,相對大城市來說,媽媽們的育兒理念,並不超前。很多人覺得,養孩子,只要不哭不鬧就好了。但隨著經濟條件的提升以及自己的帶娃經驗越來越豐富,很多媽媽覺得,自己在帶娃上應該更科學一些。「養育」不能只是「養」,忘了「育」。我一直覺得,讓孩子閱讀,是我做過最正確的事情。
  • 孩子遇到不喜歡的老師怎麼辦?教給你三點
    我家兒子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回來跟我抱怨,科學課老師在課堂上罵人。說是有幾個同學在課堂上交頭接耳,老師很生氣,在講臺上拍著桌子罵全班同學是豬頭,是他教過最爛的一群學生。我當時正在忙別的,沒太當回事,跟他說,反正又不是罵你,你又沒做錯事,不用理他。 沒想到過了幾天,孩子放學回來坐在飯桌前耷拉著臉,飯都不想吃了。
  • 「我不會做數學題」,大陸博士:這套數學啟蒙繪本有趣,孩子喜歡
    而且數學啟蒙不只有數字,分類、排序、形狀、比較、對應、時間、空間……都屬於數學。我無法像給她繪聲繪色讀繪本那樣解釋數字3的含義;也無法像帶她去動物園直觀地看動物那樣,解釋為什麼三角形長成那個樣子;更無法像搭積木那樣直接觸摸,來解釋一一對應的含義。直到我讀到《卡爾▪威特的教育》。
  • 繪本千萬本,不如讀好一本。父母如何與孩子讀好一本繪本?
    前提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喝水、吃東西、上洗手間、關掉電子設備等,然後和孩子坐在書桌前或者沙發上。大人的心有多從容淡定,孩子就有多幸福自由。這有助於孩子在繪本的故事裡打開想像的大門,多問幾個為什麼。如果孩子當時是生氣或者煩悶的,不如在他旁邊坐下來,打開一本他喜歡的繪本,慢慢地講,孩子的小情緒一下子就煙消雲散,心情也會變得好起來。
  • 給孩子購買繪本和借閱繪本哪個更划算?
    在中國,有這麼一群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變化,除了孩子的吃,穿,住,玩。媽媽們對閱讀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早期教育從繪本開始,那麼到底是購買繪本好還是借閱繪本好?這類的家長有購買繪,然後給孩子建一個自己的小型圖書館。但是又不能大批量購買。買回來沒有興趣的話這本書可能就閒置了。所以用借閱的方式讓孩子既能大批量的閱讀,同時又能選擇喜歡的書,然後有選擇的購買。借閱就是最好的擴大閱讀量和提高購買質量的好辦法。
  • 法國繪本畫家海貝卡:很多成年人喜歡繪本,卻不好意思說出口
    在中國,很多還沒有孩子的成年人很少關注到繪本這個領域,不知道海貝卡的名字,但卻很可能看過海貝卡的插畫。她有很多色彩細膩濃鬱的單幅插畫在網絡上流傳,夢幻略帶傷感的風格受到很多人的喜歡。有網友細心收集她的每一幅插畫,在豆瓣上建成相冊,也有年輕人把她奉為偶像,模仿她的畫風進行自己的創作。
  • 陪女兒讀繪本《不!我不喜歡被推搡》
    晚上陪大女兒讀了繪本《不!我不喜歡被推搡》。我給孩子講的時候,開始她很安靜地聽著,後來她主動和我交流,她班裡就有這樣推搡別人還打人的孩子。我問女兒那個孩子是誰?打了誰?發生了什麼事打人了?打過你嗎?女兒都一一的告訴我,說那個孩子沒有打過她,但是推搡過她兩次,她很不舒服。
  • 談如何引導孩子喜歡上繪本閱讀(附300繪本全推薦)
    其實我也不太能很好地表達我內心的想法,但是如果非說不可的話,那麼閱讀繪本的理由很簡單,大概有兩個:共情和有趣。共情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孩子從有些繪本中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這其實就和成年人遇到了一個知音差不多,共情的需求是大人和孩子都需要的。
  • 孩子不喜歡刷牙?《小熊不刷牙》繪本故事講讀不刷牙的後果
    因此經常去到幼兒園,給家長講繪本講座,給孩子講繪本故事,今天要講的這本《小熊不刷牙》,就是一本家長和孩子都很喜歡的繪本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小熊不刷牙》繪本講讀視頻(請關注我的西瓜視頻):刷牙這件事情在大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可是偏偏有些小朋友卻不這麼覺得,於是等到該刷牙的時候,他們找各種理由拒絕,比如說不喜歡牙膏的味道或者是不喜歡牙刷進入嘴巴的感覺,無論家長怎麼講道理他們還是磨磨蹭蹭,一百個不樂意,那麼可不可以換一種思路呢?
  • 成長遇到難題?——《繪本來幫忙》
    如果你和孩子有長期、紮實的親子繪本共讀基礎,一起讀過很多很多好書,入學之後一些小朋友普遍會遇到的成長問題,真的有可能在你家孩子身上不會出現,或是程度很淺,很容易就邁過去了。為什麼?因為他在長期的共讀經驗中,已經預演過了很多成長中的挑戰場景,已經學到了如何看待、如何應對的方法。並且,孩子和你有共同的話語體系和案例庫,孩子對你(也包括你對孩子)有充分的信任。
  • 繪本推薦《我喜歡書》
    這本繪本不僅能夠讓孩子漸漸愛上書也能給到家長一個育兒啟示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呢,繪本裡看似沒有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可是去給我們一些啟示。書中的小猴子自始至終一直投入在書本中隨著書中的情節時而快樂時而悲傷時而緊張這樣專注做一件是的小猴子,一定是十分吸引小讀者的作為父母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過程中,在要求孩子喜歡書閱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做到言傳身教呢?家長自己是不是真心的喜歡閱讀呢?
  • 「繪本推薦」《我喜歡書》讓孩子愛上讀書
    《我喜歡書》你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說起它的作者你一定知道,他就是《我爸爸》、《我媽媽》、《大猩猩》等經典繪本的作者安東尼·布朗。安東尼的繪本故事,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善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兒童內在心聲,《我喜歡書》中並沒有複雜的文字,也沒有繁複的繪畫技巧,卻令人印象深刻。簡潔的畫面這本書的畫面極其簡潔,沒有多餘的事物。
  • 「繪本推薦」《我喜歡書》讓孩子愛上讀書
    《我喜歡書》你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說起它的作者你一定知道,他就是《我爸爸》、《我媽媽》、《大猩猩》等經典繪本的作者安東尼的繪本故事,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善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兒童內在心聲,《我喜歡書》中並沒有複雜的文字,也沒有繁複的繪畫技巧,卻令人印象深刻。
  • 讓孩子喜歡學英語,vipjr和vipkid哪個好?
    我們家孩子屬於比較懶類型的,我們請過私人教師來家裡給孩子補習,老師反饋教不了,太難教了,10分鐘要去3-4次廁所,還很愛玩筆玩橡皮,有時候和她說話,他好像沒聽到一樣,成績提上去太難了。我也教育過孩子,但是孩子根本改不了。朋友都說,要根據他的興趣愛好來學習,要讓他主動去學才行,打罵孩子是虐童的,我想說只有養過孩子的才知道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
  • 科普繪本太枯燥,孩子不喜歡?遊戲拓展法,讓孩子愛上科普
    西瓜還可以做水果蛋糕,這是以前做的,孩子生日的時候做一個,既健康又省錢,孩子還喜歡。除此之外,找到孩子喜歡的繪本也很重要。我現在用的科普繪本有三套,《親親科學圖書館》、《你好,科學》和《親親自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