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這是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結晶,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你們知道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什麼節氣嗎?
沒錯,是秋分!
關於秋分,你知道多少?
秋分是怎麼來的?
秋分時會發生哪些有趣的地理現象?
秋分有哪些習俗?
關於秋分的古詩你又能背出幾首呢?
接下來,
就跟著小編一起來
學一學關於秋分的知識
同時也請你把學到的知識告訴朋友們
做一個傳遞知識的大使吧!
01 秋分節氣的由來
秋分為八月中。秋分至,九十天的秋天就過了一半。
春分與秋分都是晝夜平分,只不過春分陽在正東,陰在正西。
秋分陰在正東,陽在正西,之後,陰氣越來越佔上風,雷收聲,燕飛走,夜越來越長。
春分後,春水長流而浩蕩;
秋分後,秋水蹉跎逐漸凝滯。
9月22日21時31分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此時節,我國多個地區秋色顯現,大地色彩斑斕。值得一提的是,「秋分日」這天,將迎來我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每年的9月23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就進入了「秋分」,所以今天,我們就正式進入秋天了哦。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02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秋分之日「雷始收聲」,雷二月陽中發聲,陽光開始明媚。八月陰中入地收聲,陽光隨之衰微。前半秋,秋雲逶迤,秋霞爛漫已成告別。後半秋,陰風四起,秋雨纏綿,該秋蟲殘鳴、紅葉傷心了。
二候蟄蟲坯戶
後五日「蟄蟲坯戶」,王安石詩:「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坯」在這裡是「培」的意思,蟲類受寒氣驅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別殘冬,準備冬眠了。
三候水始涸
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幹竭,水氣的影響,春夏水長,到秋冬就會幹涸。
03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日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全球各地6時(地方時)日出正東,18時(地方時)日落正西。
我國北方城市建設特別重視方位,房子要坐北朝南,街道也多呈「井」字形布局,橫平豎直的,一般來說,橫的叫街,為東西方向,如鳳臺街、新市街;豎的叫路,指示南北方向,如澤洲路、蘭花路。
秋分日日出正東,日落正西,所以這一天我們可以看到太陽從街的東一頭升起,最後在街的西一頭落下。
下圖是秋分日太陽在天空中滑過的軌跡。
由於我國計時統一使用北京時間(我們手錶上的時間),也就是120°E的地方時,而晉城為112.8°E,在120°E以西大概7°,1°相差4分鐘,7°就是28分鐘,所以咱們晉城比北京時間大概晚了半個小時,加上晉城海拔高(700米左右),看到的日出時間會提前,日落時間會退後,所以在秋分日,我們看到日出應該是手錶上的6:20左右,日落的時間是18:40左右。
04
「秋分」的意思有兩個:
一個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劃分,「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第二個意思是,秋分日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也就是說作為「秋分日」的今天,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長,因為今天的太陽光幾乎直射赤道。
從今天以後,太陽光直射位置會慢慢地向南移動,北半球就會變得白天短夜晚長。
細心的小朋友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觀察到,早晨的天空會亮得越來越晚,而晚上會天黑得越來越早,即晝短夜長。
05 氣候特點
按氣候學上的標準,「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為物候上的秋天了。
此時,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團,已經具有一定的勢力。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雨季已經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等詞語,都是對此時景象的描述。
秋分節氣,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氣象專家介紹說,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
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
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
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
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
秋分棉花吐絮,菸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穫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
秋分時節的乾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黴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
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
「秋分不露頭,割了餵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