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阿柒在街邊看到了一位奶奶推著車在賣豆腐腦,現在外面很少有推著車出來賣豆腐腦的地攤了,那簡直是我童年的回憶啊。在我們南方,其實並不叫豆腐腦,而是叫豆腐花,南方是在豆腐花上澆上糖滷或砂糖吃,甜甜滑滑的非常美味。而阿柒也是最近才了解到,原來北方的豆腐腦是鹹的,對我這種只吃過甜豆腐花的南方人來說那真是很稀奇了,北方的豆腐腦上澆的湯汁是特意熬製的滷汁,有著醇厚的清香,想想都是非常美味的,所以一定要自己做來嘗一嘗,鹹豆腐腦到底是個什麼味道,當然,也會分享甜豆腐花的做法,畢竟一方水土一方口味嘛。
北方的豆腐腦受眾是比較多的,一般只要能吃得慣甜豆腐花就能接受鹹豆腐腦。一般的鹹豆腐腦是在豆腐腦上加入醬油,在上面撒上榨菜或者花生碎,點綴一一下顏色就放上蔥花。但是東北的豆腐腦是一定得加滷的,澆在白白的豆腐腦上,表面還有木耳和黃花菜,如果再配上油條,這樣的組合簡直太美味。而南方的甜豆腐花製作就會相對簡單,在豆腐腦上放一大勺的白糖,再舀入清涼的薄荷水,撒上一些黑芝麻,這就是甜豆腐花。
首先先來看看鹹豆腐腦,需要黃豆200克,清水900克,幹香菇和幹黃花各30克,木耳數朵,植物油適量,耗油30克,生蠔20克,鹽適量,澱粉40克,蔥花少許,葡萄糖內酯3克。幹黃豆挑去壞豆後用清水泡發,然後放入破壁機再加入清水打成細膩的豆漿。將豆漿用過濾勺過濾,剩的渣另有他用,將豆漿用小火煮開,也可以多煮一煮將豆子的腥味煮開。
這時候就拿3克的葡萄糖內酯放另一個盆裡,加入溫水化開。葡萄糖內酯不要放太多了,放太多會讓豆腐腦變得很老,口感不佳。豆漿煮開後晾涼一會再倒入葡萄糖內酯盆裡,豆漿出鍋後一定要晾一分鐘再倒入內酯液裡,倒入千萬不要攪拌了,不然會變成豆花狀。蓋上蓋子凝固10分鐘,等待一會兒,凝固好的豆腐腦潔白如雪。
接下來就是製作滷汁了,幹香菇、幹黃花、木耳清洗後泡發,在這裡泡香菇的水不要倒掉,將它們切成丁。鍋中倒入油,放入蔥花煸出香味,接下來就是把才切成丁的食材放進鍋中翻炒,泡香菇的水倒入鍋中小火燜煮15分鐘後,倒入蠔油、生抽、鹽調味。把水澱粉慢慢倒入鍋中,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煮開後就可以關火了。豆腐腦舀到碗裡澆上湯汁,香噴噴的鹹豆腐腦就完成了。鹹豆花的吃法也是比較講究的,豆腐腦不要把它搗碎,就是要一塊一塊的,用勺子片著吃下去,吃的時候有豆腐腦也有湯水一起入口才能享受到最美好的滋味。
甜豆腐花的做法就要簡單很多了,做主料豆腐花是和做豆腐腦一樣的,只是豆腐花不用滷汁而是白砂糖,或者有些人喜歡吃紅糖當然也是可以的,在豆花表面也可以撒上一點芝麻,或者桂花,倒入薄荷水,在夏天又是一道解暑美食。而甜豆腐花的吃法沒有那麼講究,豆腐花可以弄碎了再吃,也可以一塊一塊的吃。吃的時候等白糖差不多融化的時候用勺子攪拌,這樣讓豆腐花甜度均勻。
豆腐腦就和果凍一樣,勺子一舀就破裂了,豆腐腦入口非常細膩,不用咀嚼就化開了,滷汁味道調的正正好的話,掩蓋了豆腐腦的豆腥氣,但是豆香依然還是在的,醬香濃鬱。而甜豆腐花與鹹豆腐腦最大的區別在鹹豆腐腦口感豐富,而甜豆腐花口感清爽,入口絲滑。還是那句話,一方水土一方口味,每個人的喜好也不一樣,你喜歡哪一種豆花呢?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