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樣美食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在以前卻是正經的「宮廷菜」
有時候我感覺人的際遇和美食倒是有一些相通之處,比如說有人前半生可能默默無聞,但是突然有一個機會,而他又恰好抓住了這個機會,就能因此飛黃騰達。不過有時候事實也可能恰恰相反,一個人可能之前意氣風發,名利雙收,但因為一個突然的打擊一夜之間就變得一文不值,無人問津。有些美食同樣也是如此。
起起伏伏是人生之常理,對於美食也是。在中國的眾多美食當中,有許多在以前因為原料和技術的原因只有王公貴族才能吃得起,平常老百姓別說吃,可能見都沒見過。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們的地位也開始急劇下降,到現在它們已經是尋常百姓家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了,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翻一番三種食物的「族譜」,看看它們祖上到底有多闊。
第一種,炸灌腸
這在現在是一道街邊隨處可見的小吃,但在清朝的時候可是只有宮廷中的皇族才能享用的美味。製作方法是在豬腸中灌入澱粉和碎肉然後煮熟,之後切成片下油鍋炸至金黃,據說康熙和乾隆都對這道菜讚不絕口。不過這道菜的缺點就是油脂過重,長期食用不利於身體健康,所以現在也有人用綠豆澱粉取代碎肉,但口感依舊很酥脆可口。
第二種,炒合菜
「合菜」不是某一種菜,而是多種菜的結合,是北京的一道地方美食,北京人在立春之時一定要吃炒合菜,而且是從古流傳至今的一個習俗。現在這道菜在很多地方的飯館都能看到,但在清代也是只出現在宮廷當作的御膳。但是做法卻很簡單,就是把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菠菜等食材一起炒,不過口感非常爽滑,味道也很鮮美。
第三種,滷煮
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滷煮並不是什麼特別高檔的食物,很多時候賣相也不怎麼樣,但人家祖上也是「有名有姓」的。滷煮的歷史已經有上百年了,而它的「初代」是一種清朝的宮廷美食,叫做蘇造肉。當時民間想要仿製這道菜,但是豬肉昂貴,所以就用各種豬下水一起燉煮,沒想到做出來的滷煮鮮美異常,才一直流傳到今天。
所以,別看現在的一些菜隨處可見,用料也簡單,但如果細究它們的歷史,卻會發現很多都有不簡單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