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長桑君脈法學習感懷

2021-02-20 禪意芳草

【原創散文】長桑君脈法學習感懷


 

2019年11月末,我猶如山間一滴溪水,順著江河的激流湧入大海,被拉進長桑君脈法歐洲群。剛開始,群裡就成立了8個讀經學習小組。招募組長和義工時,我沒報名,因為一是身體不好,睡眠有障礙,二是母親年事已高,需要我照顧。但看到招募組長工作進展緩慢,很多人沒弄清楚,就報名當組長,加上微信後卻只想進群學習。負責招募組長和義工的妹妹,整天忙得焦頭爛額,很是鬱悶。她知道我的身體狀況,再難也沒想過給我增添負擔。她說同在英國的蔡師姐人非常好,主動擔任組長,但不會word文檔,工作起來還是有些不方便。

人立足天地間,情義無價。我想,妹妹為我和母親的身體健康竭盡全力,操碎了心。在她有難處的時候,我理所應當助其一臂之力。同時,此前,妹妹也說過年末回家上面授課,那是老師最後一次開班,老師將要歸隱。而且,妹妹說,她學習長桑君脈法花3萬元,公益課的內容相當於面授課的三分之一,但是分文不取。於公於私,出於感恩之心,我都不會袖手旁觀。於是,我報名當組長,擔起巽組組長重任。

在讀經的一周裡,大家積極性很高,每天小組群裡琅琅的讀書聲,幾乎我們都要將《黃帝內經》中四氣調神大論篇背會了。為了下一步學習的需要,我們對參與讀經打卡的學員進行輪值排班,內蒙古的李永波首當其衝,當一回NO1,香港的究敏、瀋陽的袁純克、瑞士的駱雄武和澳大利亞的趙建平緊隨其後。

剛開始,只有我和蔡照榮、金根水三個組長,擔心以後的統計工作量較大,於是,進行內部招募義工。袁純克、趙建平、李永波、何英積極報名。李迎霞也報名當義工,只因巽組組長和義工已經有7人,達到最高限度,而未成行。

因為其他小組,有的沒有義工,我也在指揮部裡看到震組組長感慨:我們組長都是義工,那時,蔡照榮就是副組長兼義工,作為老學員不需交作業,純粹為大家服務。當時,我沒有接他的話茬,但看到7:4的懸殊比例,出於大局考慮,我提議給出一個義工。可是話一出口,就覺得不妥。因為,在我的小組大家已經很熟悉,原先規定每人值班4次,倘若到其他小組,人生地不熟,又多值日。誰都不會願意。所以,我又改口說義工不行。妹妹咬住話茬:你給誰?義工不行,蔡師姐也不行,她是創建小組的元老。我只好把副組長金根水交出去。其實,他會word文檔,我們工作還是很默契的,把他給出去,我很舍手。但是沒辦法,再難,我都會堅持下去。

金根水走了之後,班長同意我再選一個副組長。當時考慮工作都很忙,不敢把這個重任輕易給誰,所以,還是從第一印象出發,確定NO1李永波當副組長。然而,隨著老師點名晉升精英班,一切發生了改變,李永波因身體不好辭去副組長職務,不再參與輪值。原來的7人管理小組變成5人,輪值次數明顯增加。值得欣慰的是,趙建平、何英二人主動輪值,不計得失多幹活,為我分憂,令我非常感動。後來,老學員費力師姐作為義工參與輪值,我們攜手2019,並肩走向2020。

我性情直爽,做事堅持原則,極其認真,一是一,二是二,可能也會引起個別人不高興。但我沒有惡意,只要有學習願望的,我會盡全力拉大家一把的。在第三課競賽中,為了讓沒有拿到小紅旗的學員取得好成績,我吸取了第一課問答的教訓,把課件包括視頻上的文字全部打出來,給大家提供複習資料。但是,由於考慮不周,個別地方有些簡化,答題時與捲紙對應不上,我很著急,擔心大家因此影響成績。我對照課件筆記一一對應,最後一題,還是理解不到位,認為是大腸經寒化是正確的。助教馬雲霄師姐說,題出的不嚴密,給我99分,隨後小組有3人也得99分。我們在競賽中獲得第二名,但有一人超時,不算成績,剩餘二人因此獲得晉升精英班門票。

在長達一個多月的學習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經歷了很多,感悟也很多。

首先,在李老師身上,我看到了知識的海洋、學術的巔峰和格物致知的黑洞。

那後半夜不斷批閱轉發作業的頭像,那滑屏磨出老繭的拇指,那被通電過久的屏幕燙出水泡的手指,那因整天瀏覽手機頸椎發病,被助理劉師姐強制靠牆還繼續舉起手機看學員作業的身影,那富有深邃哲理的師言和夢寐以求的《我的心願》,我對李老師從景仰到感動,老師以天下為公,嘔心瀝血投身公益教學,令無數學員從心動到脈動。

於是,我響應老師號召,寫出詩歌《脈息比》,從12月19日起相繼發表在我的公眾號、美篇、新浪微博詩歌超話和中國詩歌網上。截至2020年1月2日,公眾號閱讀1446人,轉發38次。新浪微博詩歌超話閱讀246。美篇閱讀174,1人轉發。中國詩歌網23日原創詩歌和每日好詩得到審批,已經有98人閱讀。我將以實際行動傳播脈息術,讓更多人掌握脈息比,護佑健康。

第二,班長、助教、義工積極投身公益活動的身影折射出老師天下為公精神的傳承和光芒。

從組建學習小組到四節課結束,馮湘、戴立軍二位班長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地工作,我親眼所見,同頻共振。因為溝通,我也經常忙到半夜。點著燈,老媽睡不著。剛睡著,手機鈴聲一遍遍又將她驚醒。她不知道我在忙什麼,但從來不埋怨我。也許這就是家教和家風,寧讓身受苦,不讓臉受熱。幹一件事就一定要幹好。

根據群裡的統一規定,我相繼邀請9位助教進小組。林燕、張秀英、馬雲霄、高靖凱、洪鈺芳等師兄姐熱情給大家解脈,我印象最深的是林燕和馬雲霄二位師姐,林燕的身影宛若其名,穿梭往來不斷,爬一星期的樓都能看得見。馬雲霄不辭辛苦,隨叫隨到,判卷、轉發作業、解脈,還在我受到委屈時送上一碗心靈雞湯。讓我對李老師提出的「反者,道之動」有了另一種理解和認識,心情也豁然開朗。

義工開始是往期的老學員,他們都是無私地投身公益活動。蔡照榮就是一個典型例證,在我沒進巽組之前,她已經在巽組了。她一邊當副組長,參與小組管理和輪值,一邊還做大群的義工,統計作業情況,不計得失,不講條件。再一個就是趙建平,在小組裡,他是第一批晉升精英班的,思考題和臨床案例連續三次被老師轉發,面對老師的肯定和讚揚,他不但沒有止步,而且,更加熱心做義工,在人員出現空檔時,主動統計作業;在第四課自測前,他將課件筆記整理成文字,供大家參考。要知道,打字是他的短板,進入公益群才學會用微信收藏寫文章。他不僅是用心寫出「天下為公」感悟,而且是用腳步踐行「天下為公」。對他們,我肅然起敬,有這樣的品德,才有醫德,一定會成為一代明醫。

第三,遇到良師益友,萬分慶幸。

扔五奔六,人到晚年,體弱多病。正當我一籌莫展之際,走進了長桑君脈法公益學習班。通過上課,接觸到了神奇的脈法,感覺自己身體如同豆腐渣子工程的爛尾樓,危機四伏;但是又充滿希望,因為通過煮粥論道,我知道自己的身體也像一鍋糊底的粥,把那些糊底的地方攪開,打通三焦,確保氣血通暢,我就可以重新擁有健康。也許,我們與李老師都有一種前世修行的緣,所以今生才能成為師生。感恩命運,感恩遇見,一個中醫小白,我慢慢學會用中藥調理身體。

在第一課後,我就通過脈息術判斷出自己和母親少氣,在此之前,遠隔重洋,妹妹早就讓我測脈息比,可我實在笨得可以,不會數自己的呼吸。第二課後,我知道了自己手背上青筋的原因,也對照相應的中成藥方進行抓藥。因為一直睡眠不好,當時忙於小組管理,又總是思考問題,所以,睡眠質量越來越差。於是,我想起2012年因睡眠不好患上高血壓時,遼寧中醫副院長給我開的藥方中有夜交藤。於是,我到藥店抓藥加了夜交藤,藥局的中藥師建議我加合歡和茯苓,睡眠改善了一些,但喝藥時覺得嗓子很不舒服,總是咳嗽一陣。

後來,我想起群裡高手如雲,何不問問。於是不管不顧地給一位同學發了一堆文字,諮詢我加味治療睡眠是否合適。他說自己臨床經驗用炒棗仁和夜交藤混用。我上網一搜,哎,不行,因為我是過敏體質,曾經血糖高,不適合用炒棗仁。又發信息給他。這時一段溫柔的文字映入眼帘:「你先別急著買藥,你睡眠的問題時間長、比較複雜,需要舒木補火,洩金健土,剛開始用藥不用健脾丸,估計你如果是溼重,應該已經成痰,先用溫膽湯打開中焦,迅速改善睡眠。他一直在忙,他口述我打的字。你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聯繫,不用客氣。」

我這才感覺到打擾人家一大早了。人家要上班,還有孩子,真有些過意不去。但他們夫婦人特好,二人中西醫結合,百問不厭。在我不明白為什麼不先治失眠,而是調中焦時,他從「格黃河」的角度耐心解釋只有先通水道,才能建水道,告訴我不用理睡眠,先用溫膽湯。結果,未出兩天,我睡眠質量明顯提高。當我能在半夜進入深睡眠,儘管也起夜,但馬上還能入睡,一覺睡到早上七點時,久違的幸福感充盈在心間。最大的收穫是治好了我的失眠症。千言萬語無法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就用一段文字記錄這個歷程,記住2019歲末這股溫暖的巽風。

相關焦點

  • 散文丨新年感懷
    新年感懷文/亞鋒在編輯老師的指導幫助下,與《真言貞語》平臺的合作,不知不覺走過了一年有半,其間共推出拙作37篇(組),包括詩歌、散文、微小說和論文,自覺很有收穫,很有成就感。在此要感謝編輯老師的敬業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感謝各位朋友的熱情相助。
  • 原創散文:三十而立(原創)
    生而為人當自由記錄生活擴展閱讀 原創 散文|故鄉.故鄉(原創)原創 原創散文:《愛在離別時》散文|夜鶯 勞倫斯(原創)原創 原創散文:消失的露天電影原創 原創散文:遊走長白山原創 散文原創:波希米亞風格的披肩原創 散文原創|我讀曾國藩聆聽|戴望舒散文詩歌:十四行,雨巷,獄中題壁微信號
  • 《長桑君脈學 》(1)
    摘自《長桑君公益課》,作者:李樹森要點:脈中線確定方法脈滾動寒熱原理陽經內移為陽經寒化,
  • 含英咀華:讀陳景勝先生的《八月感懷》有感(作者 劉企華)
    跳動著的火苗,燃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讓一切陰暗、潮溼蕩然無存……」陳景勝先生的《八月感懷:你永遠是我最有感受的季節》一文,用充滿激情的詩一般語言謳歌了「最有感受」的「八月」,是一篇獨具特色的優秀散文。很多語段又有和諧的韻律,讀起來流暢上口,十分享受。
  • 原創散文:《聽雨》
    朦朧的暮色裡,一扇半開的窗,窗外生長著繁茂的綠樹、嬌嫩的花草,細雨隨著微風輕輕地飄著,飄著,雨中纏繞著花香、泥土香……那遠遠近近、大大小小、或疏或密的雨聲,就像一首優美的抒情詩,盪氣迴腸;又像一篇精闢的散文,洋洋灑灑;更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濃淡相宜。
  • 原創散文:君莫負
    那就等到在江邊的煙火中暢談,在一杯紅酒中感懷,在一段震耳欲聾的音樂中去咀嚼。陽光不冷,時光含香。陽臺上的綠植,在十二月裡,蟹爪蘭開出了耀眼的紅色花朵。一大盆,向著歲月示好,向陽而開。馬路上,行人匆匆。君莫負,這一路的光陰。
  • 【業主原創散文】下雨天真好......
    此篇散文已被南充日報、四川日報發表!下雨天真好,外面的空氣得以徹底淨化,讓那些懸浮在空中的灰塵不再高高在上趾高氣揚。下雨天真好,可以穿你最喜歡的衣服,不冷也不熱,讓人感覺平和而不浮躁。◆  ◆  ◆  ◆  ◆  本文為張筱東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小區內其他文愛好者,可以加張老師微信進行交流:zxD19640704,歡迎小區更多喜愛文學的業主投稿
  • (原創)清明節緬懷祖先隨筆小散文!
    【原創】清明節緬懷祖先隨筆小散文!又到周末了,我寫篇隨筆小散文來放鬆一下身心吧!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的節日,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
  • 散文原創:我的母親
    記錄生活 擴展閱讀 散文精選大全 「最受歡迎關注散文精選大全,邂逅詩歌散文」 詩詞 | 朗誦 | 短片 | 散文 | 段子 品散文,閱人生
  • 原創散文:春日山行
    站在山坡上,曬著溫暖的陽光,吹著讓陽光曬得更溫柔的山風,妻子竟然還清楚地記得那幾塊長滿了草的荒地就是我們家的。這不由得讓感慨不已!記得少年的時候,這幾塊山地都是父親辛苦地開荒開出來的;曾經每年一家人充滿激情地在春天裡種花生、在夏天裡充滿欣幸的收穫著豐碩的花生。生活雖然過得有點清苦,但一家人其樂融融,那時覺得幸福是不用言語表達得了!
  • 稿費豐厚,知名刊物《星星》詩刊(原創、理論和散文詩版)徵稿啦
    為適應當代新詩和詩歌理論的發展,進一步加強推介、研究力度、廣度和普適度,促進當代詩歌創作繁榮與詩歌理論研究的深入與創新,目前已經形成了《星星·詩歌原創》《星星·詩歌理論》《星星·散文詩》三冊紙質期刊星星·詩歌原創STARS青春,愛情
  • 李麗芬:噴香的熟粉子|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散文之窗:我們三兄妹小時候長在國家困難時期,糧食缺乏。父親是部隊幹部,軍隊確保了他們的糧食用量。然而父親看到孩子們吃不飽,心裡也不是滋味。特別是哥哥,個子比同齡孩子高半個頭,更是飯量大。母愛永遠是最無私最偉大的。
  • 七律:觀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感懷
    劉經平七律:觀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感懷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於2020年12月10日晚在常德市文化館演播廳舉行。祝賀來自全國各地的獲獎者!詩詞新銳獎獲得者感言:常德是一個非常令人神往的地方,他說常德是:桃花源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
  • |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在以後的時間裡,姬豪同學愛讀書了、愛寫字了,學習成績也比以前有了進步。他的奶奶逢人就說:「王老師讓姬豪愛學習啦!可真是個好老師呀!」二十幾年來,我與我的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每次看到孩子們一張張笑臉,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即使有多麼大的困難,我都能克服。
  • 楊利榮 沁園春 感懷教學生涯
    沁園春 感懷教學生涯(詞林正韻)作者 楊利榮 立教科研,年過風華,數載勞神。 尚德求創意,辛勤哺育,成真好夢,回報師恩。 晨吟詩賦經文,逢假日,鑽研苦練勤,幾度春秋逝,師生相長,嘔心嚦血。 再憶無痕,歲月艱難,不堪回首,更惜今朝情意真。 回眸笑,那平凡往事桃李芳芬。
  • 菏澤市舉辦第三屆大學生原創詩歌散文大賽暨「我的2020」主題徵文...
    >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樊珊 菏澤報導  12月16日,菏澤市第三屆大學生原創詩歌散文大賽暨
  • 羅芳:李花也芬芳|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散文之窗:在去看油菜花的途中,偶遇了一樹雪白的李花開放,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觀賞李花,從前只記得牡丹,桃花,梅花及名貴花卉,從未關注過李花,今日窺見了她美麗的容顏,竟然難忘,有了「一見鍾情的感覺」,在這百花盛開的春天,這名不見經傳的李花也清雅芬芳,芳香四溢。
  • 周長行、丁振良原創散文丨對話「閱讀量」
    ——周長行「寫著玩」的快樂(周長行)4天前,「齊魯壹點」轉發了我的原創散文《讓筆者走向遠方》,到昨天下午閱讀量已破萬。我想,一個作家應該有人脈關係,人緣要好,能和微友打成一片,了解人們的心聲,寫的東西紮實,就像我們學習寫新聞時講的,「是大家普遍關心的東西」,說到大家的心裡去了,所以讀者就多。另外,周老師的文章還有一個特點,他能把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寫得有滋有味出人意外,給人喜悅。比如《白楊樹的眼睛》《遊沙記》《泡友》《流浪的花絮》等等都擁有上萬的叫座率,且久讀不衰。
  • 《太常引·感懷》作者:追夢人
    太常引·感懷《太常引·感懷》 詞/追夢人人生苦辣與鹹淵。太常引·感懷光陰似箭,霜灰鬢染,惶恐日如年,憾嘆問蒼天。太常引·感懷作者簡介
  • 張嵐原創散文丨柔軟的時光
    「媽媽,人家蜀葵花期可長了,又耐旱又能長,花稈兒直直指向天空,花朵兒緊緊貼在花稈上,密密匝匝開出一大片,奔放、自由。每到夏季就旁若無人的一溜煙瘋長,花朵兒節節向上,噼噼啪啪的就把一大片花開了出去,讓人不注意都不行。《花鏡》稱其『花生奇態,開如繡錦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