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長桑君公益課》,作者:李樹森
要點:
脈中線確定方法
脈滾動寒熱原理
陽經內移為陽經寒化,陽經外移為陽經熱化
「傷寒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在婦科中的應用。
(子宮內膜病變)
為什麼要先學脈中線?
水流的走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年復一年發生著變化,那麼人體的血脈是否也像滾滾的黃河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變化呢?
(千年黃河易改道,百歲太淵左右滾。)
以理想中的平脈作為參照物,其中脈中線的確定就是脈診的綱紀。
長桑君脈法就是從練習「平脈」開始。
「平脈」只是理想中的脈象,當病人的脈與平脈對比,會發現被診者的脈發生了哪些變化,就可以診斷出是何種病脈,何種病症了。
學習長桑君脈法首先學會確定脈中線,並和脈道中線對比(脈道中線是平脈內容之一,以「橈骨莖突內緣」至「橈側腕屈肌筋腱」旁的直線的中點為標誌,寸和尺位參照這個中點所設。脈道中線是標準中線)。隨著年齡增長,任何人的脈中線都會逐漸偏離脈道中線。
長桑君脈法通過此圖,用三橫兩豎和固定的圖標,把各種脈象如實記錄下來,使脈法可以記錄和交流,實現了脈診的形象化。
三橫線構成的空間,上部為右手脈道,下部為左手脈道;
脈圖為右脈道在上,左脈道在下,中間橫線為雙手橈側腕屈肌筋腱;
弧線在左,為寸上分界線,即腕線(腕橫紋),遠心端;
二豎線再把脈道分為三部分,形成寸、關、尺。
寸為關前9分,關、尺各1寸。關部為橈骨莖突寬度。
脈中線的臨床意義:
(秘)脈訣:
平移求腑,潛騰在藏。
當脈中線有偏移(偏移脈道中線),可判斷六腑之寒熱。
1.向外偏移(平移),脈道中線遠離橈側腕屈肌筋腱——該陽經有熱;
2.向內偏移(平移),脈道中線靠近橈側腕屈肌筋腱——該陽經有寒。
熟悉了脈中線後,當浮位摸取時,便可知道哪一條陽經有寒或者有熱,能直接指導臨床治療。
經脈隨著人體氣血的盛衰,或寒或熱,會出現左右偏移,我們將這種傾移稱為陽經的寒化或熱化。
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
人的血脈中,含有氣、血、精、津、液。除了精不能出入血脈、進入腠理,其他的氣、血、津、液均可出入經脈。故血脈中氣多氣少,津多津少,液多液少與脈道周圍的腠理構成了陰陽平衡的動態關係,由於各種原因改變了經脈和腠理的平衡關係時,經脈會出現橫向移動,這就是脈滾動的原因之一。
正常脈道有十二經八脈,但見不到,每一次的滾動都是一個新的陰陽平衡狀態。這時人體已經發生了器質性改變,脈在脈道平面上向裡或者向外移動為六腑寒熱的改變,根據寒則收引,熱則氣脹,六陽經也會逐漸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