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彥:為科技創新的「雛鷹」提供更多助力

2020-12-25 光明網

  2015年12月30日,雲集了眾多科學界與科普界「大腕」的「典贊·2015中國科學傳播」主題發布會,在清華科技園陽光廳隆重舉行。在當晚公布的2015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中,白髮蒼蒼的王乃彥顯得頗為引人注目。就在幾個月前,連續十年擔任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評委的他,因對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的傑出貢獻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雖然已入耄耋之年,王乃彥的生活仍舊十分忙碌,除了搞科研就是做青少年科普和人才培養工作,幾乎很難覓得片刻的清閒。這些年來,他的科普足跡早已遍布了大江南北。作為參與過我國第一顆氫彈研製和地下核試驗的核物理學家,王乃彥頻繁為全國大中學生及相關從業者科普核電知識,用輕鬆風趣的講解,增進人們對核電發展和核安全的了解與認識。不僅如此,王乃彥還經常奔赴全國各地,長期擔任各大青少年科技競賽評委,例如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的小小科學家」競賽活動等等。

  這些在全國開展的活動使得他經常要在各個城市輾轉,緊張的評審時間和巨大的工作量都讓他疲憊不堪,但王乃彥似乎仍樂在其中。「每一次的活動都給我很大的啟發和鼓舞。和學生在一起,似乎自己也變得年輕了。」王乃彥說,「在競賽中,我看到很多很有潛力的選手,他們的參賽作品很有想像力和創新性。他們是科技創新的『雛鷹』,具有創新的素質,只要我們給予一流的教育和引導,他們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光明網記者 蒲瀟 張佳興)

相關焦點

  • 王乃彥院士:培養創新能力要從娃娃抓起
    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暨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啟動儀式6月18號在京舉行。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當代青少年趕上了科技創新的好時代
    新華網 於耀東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黨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黨中央提出了創新驅動的發展方針,科技創新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中國正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長遠布局,奮力爭先。
  • 王乃彥:「氫」色歲月
    王乃彥,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5年11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56年畢業於北大物理系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中子物理實驗室工作。三年後,在組長錢三強的推薦下,王乃彥去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中子物理實驗室工作。極其認真的態度,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得過諾貝爾獎的實驗室主任弗朗克教授從一開始對他的看不起轉為了讚賞有加。
  • 王乃彥:啟發學生科學思維,要給「實驗室」而非「參考書」
    6月18日,由科技日報社、中國平安、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暨科技素養啟動儀式」上,白髮蒼蒼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王乃彥語重心長地強調,在他眼裡,孩子天生熱愛探索,「要保護青少年的好奇心,要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擴展思維,這能成就他們終身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的能力。」
  • 兩彈功臣王乃彥對合肥核技術的應用充滿信心
    ○王乃彥為科技城合肥題詞贈言  當老一輩「兩彈元勳」陸續離世,他是仍然健在的為數不多的兩彈功臣。昨日,78歲的中科院院士王乃彥現身安徽中福光電科技成果鑑定會。王乃彥回國後的科研,是從青海一個叫金銀灘的地方開始的。  在「兩彈一星」的科研歷程中,鄧稼先是安徽望江人,何祚庥是安徽休寧人,至於遺憾未能回國的核物理科學家楊振寧則是地地道道的合肥人。「安徽人太厲害!」昨日,在科技成果鑑定會現場,提起安徽籍的核物理恩師和夥伴,滿頭銀髮的王乃彥連聲讚嘆。  而今,半個世紀過去,78歲的王乃彥來到了合肥。
  • 王乃彥:不能漏掉真正有潛力的學生
    如果算上今年在蘇州舉辦的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已經連續六屆擔任該項賽事的全國評審委員會主任了。  儘管評審工作無比瑣碎,王乃彥的工作也十分繁忙,但他仍然堅持參與到這個「大學生科技奧林匹克盛會」中,與這些大孩子一起「玩科技」。  究其原因,王乃彥的回答非常簡單:「我覺得這個事情確實很重要——評委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挑選一些有科學潛質的優秀青年。」
  • 院士王乃彥:從未離開科研一線
    參加了核武器試驗中的近區物理測試工作,為核武器的設計、試驗、改進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   王乃彥說,一生中有三次最關鍵的選擇成就了他。   一次是中學時代,他放棄了就業工作的機會而選擇了考大學;一次是放棄了原本熱愛的無線電電子學轉而學習核科學與核工程專業;還有一次就是年老之後繼續堅持科研工作,並選擇參加更能回饋社會的活動。
  • 核物理學家王乃彥:學校教育千萬別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
    王乃彥認為,不管學文、學理、學醫還是進演藝圈,首先都要愛國,也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打好人生底色。王乃彥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一位20年如一日熱心關切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的慈愛的耄耋老者。 「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 「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我能走到今天,要感謝老師對我的啟發、學校環境對我的薰陶。」
  • 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王萍出席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並...
    很高興能夠與中國平安集團、科技日報攜手共同為提升孩子們的科技素養能力助力,中國平安集團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的金融科技集團,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特別是教育公益事業,在此,我代表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向中國平安集團的善舉致以崇高的敬意。對前來參加研討會的王乃彥院士、各位專家、各地教育局的領導、校長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湖南長沙:「雛鷹計劃」為中小企業搭建起飛平臺
    原標題:「雛鷹計劃」為中小企業搭建起飛平臺 「技術團隊成長最大的困難是不懂管理和運營。」湖南睿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博文說,作為一家以人工智慧和機器視覺為核心的創新型企業,全公司85%的員工都是技術人員。如何讓技術落地得到應用,成為中小企業無法迴避的難題。
  • 我校巴蕾同學在北京市 「一帶一路」雛鷹建言活動中展現民附學子風採
    雛鷹建言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廣闊的平臺,讓孩子們感受協商民主,尤其是各民族學子積極參與其中,不僅鍛鍊了自己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更體現了同學們的責任與擔當!作為思想政治教師,我們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也經歷了與學生共同學習、實踐、研究、撰寫的全過程。我們從中感受到自己作為輔導教師在觀察、思考、探索方面的能力不足。因此指導學生的過程,也是我們充實自己的過程。
  • 加速法律科技創新腳步 為助力法治中國建設砥礪前行
    2020年9月13日,由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宇)主辦的2020法律科技大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成功舉辦,大會以「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為主題,從國家戰略、社會需求、法律研究、法律科技融合與實踐等多方面,與行業知名專家
  • 第15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圓滿落幕-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出席頒獎典禮,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並為獲得「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的選手頒獎。活動榮譽顧問韋鈺院士,評審委員會主任王乃彥院士,評審監督委員會主任黎樂民院士,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吳嶽良院士等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徐延豪,香港周凱旋基金會董事張培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頒獎典禮並為獲獎選手頒獎。頒獎典禮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常務副主任劉陽主持。
  • 「翱翔計劃」:人才培養方式創新的「北京模式」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名譽院長陳佳洱院士宣布第十批翱翔學員結業,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魏道儒宣布獲翱翔院士獎學生名單,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方中雄為第十批翱翔學員代表頒髮結業證書。全面總結十年來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各項工作,交流創新人才培養經驗,更好推進全市人才培養方式創新和實踐探索,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承辦,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十年總結會日前在京舉行。走過十年。
  • 真情助學,陽江核電助力學子雛鷹高飛
    9月4日,陽江核電有限公司(簡稱「陽江核電」)舉行2020年雛鷹獎學金頒獎儀式,表彰和獎勵允泊村38名考上高等院校和重點高中的優秀學子。設立雛鷹獎學金的初衷,是希望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考入陽東一中的學子莫小東在做代表發言時承諾,將繼續努力學習,不負大家的厚望。希望學弟學妹們在雛鷹獎學金的激勵下,學習成績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 75校慶·校友風採 | 1946屆校友王乃彥:中科院院士,永不停歇的核彈專家!
    「買不起書,父親幫我把課本抄下來,我拿著手抄本念」王乃彥說,他小時候,由於父親失業,家裡日子越來越艱難,王乃彥差點輟學了,但父親卻對他說,再艱難的日子也得念書。他清晰地記得,當時上外語課前買不起書,父親就想辦法從別人那裡借來了英語課本,父親將其中要上的課,用筆把單詞一個一個抄下來,而王乃彥就拿著這本手抄本去上課。
  • 加速法律科技創新腳步 為助力法治中國建設砥礪前行2020法律科技大會成功舉辦
    2020年9月13日,由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宇)主辦的2020法律科技大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成功舉辦,大會以「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為主題,從國家戰略、社會需求、法律研究、法律科技融合與實踐等多方面,與行業知名專家、學者討論法律科技助力法治中國建設與發展之道。
  • 創新後備人才培養的區域探索與推進建議——以重慶市「雛鷹計劃」為例
    考察創新後備人才區域培養的現實瓶頸,借鑑重慶市「雛鷹計劃」的突破策略,提出具有可遷移性、可確證性和可操作性的推進建議,可為基礎教育階段育人方式改革提供借鑑,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人才基礎。
  • 「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2020法律科技大會成功舉辦
    2020年9月13日,由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宇)主辦的2020法律科技大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成功舉辦,大會以「創新法律科技 助力法治中國」為主題,從國家戰略、社會需求、法律研究、法律科技融合與實踐等多方面,與行業知名專家、學者討論法律科技助力法治中國建設與發展之道。
  • 助力科技創新創業者,「中關村創新領航者計劃」正式啟動!
    金種子實訓營課程跨度6個月,每個月集訓一次,打造「導師諮詢+實操訓練+產業分析+資源賦能+合作探索「為一體的金種子企業深入服務體系,切實助力學員能力成長、資源進階和企業創新發展。中關村管委會朱建紅副主任表示,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中關村最有創新潛力的群體,金種子企業群體更是其中的優質創業企業代表,希望金種子實訓營從推動常態化運營、建立培訓體系、加強隊伍建設和助力企業發展入手,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切實幫助金種子企業解決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打造中關村金種子實訓營品牌,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貢獻中關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