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捨不得一袋發黴燕麥片 86歲大伯吃出急性胰腺炎
86歲的王伯伯,因為不捨得浪費一過期已發黴的包燕麥片,大病了一場——得了急性胰腺炎,在李惠利東部醫院治療好幾天了,至今還沒完全脫離危險。
吃了一包過期發黴的燕麥片
老伯嘔吐腹痛被送醫院
王伯伯是寧波人,雖然平時有些高血壓、糖尿病等老毛病,但控制得也不錯,生活可以自理,所以一直和老伴生活,沒有「投奔」孩子們。
王伯伯是新中國較早一批知識分子,退休前是高級工程師,幾個孩子生活條件也不錯,按理說,晚年不愁吃穿,但他和老伴勤儉了一輩子,依舊保持省吃儉用的習慣。
米麵油鹽、水果海鮮……孩子們專挑品質好的隔三差五給老人送來,但兩位老人總不捨得吃,還常去市場、超市買打折食品,家裡各種吃的總是積壓,過了保質期,都沒吃掉。特別是王伯伯,說著「沒事,沒事」,絕不浪費。家裡的剩飯剩菜,也從不扔掉,下頓熱熱繼續吃。
上周日,早上起床後,王伯伯翻出來家裡的「存貨」——一包燕麥片,他自己都不記得這燕麥片買來有多久了。
大約八點多,因為白內障,他眼睛看不清,摸索著把燕麥片衝了,熱乎乎地喝下肚。一個來小時後,王伯伯感覺噁心,開始嘔吐,又過了一會兒,他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來了。老伴趕緊給孩子打電話,女兒趕到一看,王伯伯吃的燕麥片早就過期了,而且已經發黴,有綠色的黴菌。
他們趕緊把王伯伯被送到李惠利東部醫院。
王伯伯確診急性胰腺炎
多器官異常情況緊急
到醫院急診時,王伯伯因腹痛話都說不出來,呼吸急促,小便減少,醫生檢查發現,心肺、腎臟等都出現異常,而且心率很快,有快速房顫。
一邊搶救,一邊檢查病情:根據澱粉酶指標和CT檢查結果,王伯伯被確診為急性胰腺炎,因為年紀大,抵抗力差,多器官出現問題,屬於中度急性胰腺炎。
李惠利東部醫院消化內科袁曉剛主任醫師介紹,胰腺是人體僅次於肝臟的第二大消化腺,兼具有內、外分泌功能,位於第二腰椎水平。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急性胰腺炎分為輕症、中重症和重症,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導致的死亡率較高,很危險。
一般情況下,膽道系統疾病、酗酒、暴飲暴食、飲食油膩、感染都會引起急性胰腺炎,大多數患者都有腹痛的症狀,還有些急性胰腺炎患者發病初期伴有噁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症狀,有的患者還會發熱、黃疸、血糖紊亂等。
「一旦有這些症狀,千萬不能拖,特別是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其他器官出現問題,嚴重的會死亡」,袁曉剛說。
食物過期容易發生化學變化
吃了會中毒
袁曉剛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王伯伯目前症狀已經好轉,但並未完全脫離危險,仍需要進一步治療。
「吃過期、發黴的食物,是他發病的誘因。」袁曉剛說,這次發病,和他長期的生活習慣、身體情況都有關係。
為什麼黴變的食物會誘發急性胰腺炎?袁曉剛說,食物裡的細菌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炎症刺激下,消化液大量分泌,從而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液,同時胃、腸的肌肉也會痙攣,胰腺的「大門」在十二指腸附近,一旦十二指腸痙攣,會使得胰液排不出去,滯留在胰腺中,導致發病。
「像王伯伯這樣常吃過期、變質的食物,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壞習慣,過期食物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誘發急性腸胃炎、急性胰腺炎等,而且食物過期後也有可能發生化學變化,產生黃麴黴素等物質,導致中毒,誘發其他疾病」。袁曉剛提醒市民,儘量不要因「捨不得」吃過期食物或剩飯剩菜,剩飯菜除了可能引起細菌感染,還有可能產生亞硝酸鹽,誘發癌症。本報記者 李竹青 本報通訊員 應紅燕
(責編:孟竹、高星)